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980章 结

秦吏 第980章 结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什么?放归?”

韩信此言一出,账内众人,从去疾、赵衍,再到负责参谋军务的羽翼之士们,都有惊讶莫名,这是在他们设想里,未曾出现过的选项。

这世上只有嫌俘虏斩首不够多,哪有打完仗放回去的啊?就算是春秋时释放贵族,也要作为交换或者诈取赎金罢?

“将军不可,纵敌生患啊!”

更有都尉骆甲心疼地说道:“俘虏好歹是战功,放了不就什么都没了?如何与众士卒交待?”

最开始就是军法官出身的去疾站出来批驳这说法:

“砍下的头颅,事后也是集中掩埋或烧毁,烧毁后,士卒的首功就不算了?”

“同理,新的《军爵律》有言,俘虏被擒获后,将由军法官统一审理,判决,根据其罪行不同,处死、为隶臣、或释放。”

“那些最后释放的俘虏,就不算擒获他们的士卒军功了?岂有此种道理,骆都尉,切勿传谣!”

一番话说得骆甲讷讷不敢言,去疾才走近韩信后低声道:“韩将军莫非是想效仿摄政去年在武关故意释放俘虏,使彼辈吃了闭门羹,只能加入北伐的故事?但赵卒不比关中降卒,纵是放归,彼辈也不会心存感激,更不可能为我军所用,恐怕不好效仿啊……”

的确,赵人跟王贲军降卒不同,那叫兄弟阋墙,眼下帐内坐着几个人,便是当日降将。

而秦与赵,则是世代结仇的邻居打架。

“不指望彼辈为我所用,只希望他们的归去,能消弭赵人死战之心。”

韩信说道:“御史府中藏武安君之事,我尝观之。”

那是一篇讲述秦昭王既息民缮兵后,却又一意孤行打邯郸之战,结果还输了的文章。

因为涉及到不少秦昭王黑点,自然不被一贯报喜不报忧的秦国官方史官采信,这还是黑夫入主咸阳后,御史府从策士文章里收录的。

长平之战后,紧接着便是邯郸之战,秦军休息几个月后兵临邯郸,却惊讶地发现,赵国人的精神气与长平时,截然不同了……

“缮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浚池以益其固。主折节以下其臣,臣推礼以下死士。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补缝于行伍之间。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犹勾践困于会稽之时也……”

究其原因,还是长平一战的惨相,让所有赵人都生出了必死之心:降是死,战亦是死,死国可乎?

阴差阳错间,一个长平时松散懈怠的国家,竟在死亡威胁下,捏成了一个拳头。

邯郸变成了一根硬骨头,众志成城,秦军连续换将啃了几年都没拿下来。最后拖到了楚魏来救,接下来就是秦国历史上最莫名其妙的大败仗——几年前白起麾下无敌天下的秦军,却被联军打得抱头鼠窜,一路败退,丢了几百里地,甚至还有在郑安平带领下,成建制投降的……

韩信喜欢兵法,着迷于琢磨白起当年的用兵之术,这次大败给了他很深的印象。

他肃然道:“眼下我虽涉大河,定河东,一举而下长平,诛鲁勾践,虏赵四万之众,赵**力去其半。然而我军连续作战,也已众劳卒罢。”

“若眼下对赵卒一味屠杀,赵人惊惧,视我为食人之虎狼,必死战也。到那时,吾等面对的便不是几万赵卒,赵王及其将相君侯,而是百万赵人!”

若用黑夫的话说,就是自陷于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非得将可以争取的人往对方阵营里推,何必呢……

“若不甄别一味屠杀,实是在帮李左车啊,举倦罢之兵,顿之太原、邯郸坚城之下,我恐怕要重蹈当年邯郸之战的覆辙,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了。”

“摄政说过,此战是定一之战,而非复仇之战,西河军杀魏人情有可原,但眼下被俘赵人并未参与西河屠杀,与其阬而杀之,不如用摄政的办法……”

时间久了,大家都渐渐明白,黑夫最喜欢打什么仗。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者之善也。”

“上兵伐谋,攻心为上。”

既然是对黑夫理论的创造性运用,不只是去疾,羽翼营的参谋们也有些被说服了。

唯独都尉赵衍忧心忡忡:“就怕这些赵卒回去后,重新被整编起来,与我军为敌啊。

“没时间的。”

韩信却笑道:“彼辈的将尉军吏早就被甄别开来,扣住这些人不放,打散其建制,赵卒纵有四万,也是一盘散沙,就算是我,要将彼辈重新组织训练再战,也要数月之久,但赵国,还能活那么久?”

以时乘其振惧而灭之,赵国的丧钟,已由韩信亲自敲响,没几声了!

“更何况,汝等可知惊弓之鸟乎?”

韩信讲完这个从陆贾处听来的故事后道:“赵卒既然被释放过一次,下次再战,知我军不杀俘,便再无战心,一触即溃。靠这四万只惊鸟,更足以让所有赵人都失去死战之心……”

愿意拼死作战的人越少,韩信的灭赵倒计时,就会转得越快。

更何况,这些赵人,并不是放往一个方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一批押送到高都,然后往南,让彼辈去往太行陉。”

“一批东过丹水,使之入白陉……”

这些赵卒像是惊慌失措的群鸟,往熟悉的方向飞——越过太行,回家去,而归乡最近的路,只有两条。

“我军发兵各五千,乘其后,使谍混在其中,看看能否一举夺取天井关、孟门塞两处险隘。”

太行陉、白陉,分别是太行山第二、第三陉,是上党通往河内郡的通道,是时候夺在手中了。

据韩信所知,河内郡赵军不过万余,却得防守太行三陉,又得照顾漫长的大河北岸,提防东门豹部强渡。最要命的是,河内人可是当年帮秦打赢长平之战的关键,被视为“新秦民”,是秦大大的良民。

眼下赵魏弱势,河内就多了很多想要投秦的势力,已被郦食其串通过一遍,就连司马卯本人,也在两可之间……

用降卒带去“赵军大败”的消息,再夺取两陉,给司马卯点压力,迫使河内投降,或者配合东门豹攻取此郡,让三河彻底连成一片。

“最后一批,往北,出长平关,纵其去往长子。”

韩信会以主力紧随其后,以溃散的赵卒为前锋,即便李左车想来上党拼死一搏,首先要面对的也是毫无秩序,让人头痛的己方溃卒,韩信巴不得他来掺这趟浑水。

就算李左车不来,占领上党后,韩信也完全占据了优势,北可围攻太原,南可取河内为后方,东可直接攻破壶关,进逼邯郸……

至于饥肠辘辘,衣食无着的降卒会对地方造成何种破坏,他们一路奔波又会死去多少?这不关韩信的事。

他关心的是彼辈逃亡的过程,能给自己省多少事,创造多少战机,最后,就算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回到赵国本土,也足够让整个邯郸人心大乱了。

比起恐惧,侥幸之心在战争里更为致命!

韩信的计划总算得到了羽翼营的赞同,他们会负责具体操作,这时候都尉赵衍却道:

“将军虽是好计,但这么大的事,恐怕要回信去咸阳,请示一下摄政为妙。”

“没时间了!”

韩信却断然摇头:“摄政拜将时,曾亲操钺持首,授我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

“战机稍纵即逝,而军粮日益空虚,往返咸阳一趟,形势将发生巨变,韩信只能当机立断!”

越是如此,作为韩信一手提拔的亲信,赵衍越是忧心忡忡。

在赵衍心里,他提议杀俘,除了消除后患,让大军可以轻松上路,完成夺取上党的计划外,还可以让韩信自污!

他当时未敢说出来,但心里却暗暗嘀咕道:“当年摄政不也是靠着在胶东杀作乱的齐人,才得到秦始皇帝彻底信赖的么?”

在赵衍看来,韩信少年得志,又在河北独自掌军,麾下**万人,连胜两场,都快有封彻侯之功了,往后恐怕功高难赏啊。即便摄政再信任他,朝中也该有小人诽谤了,不如通过杀俘,以示自己绝无在河北拥兵自重,收买人心的打算……

可眼下,韩信倒是挑了一条最容易让赵军斗志瓦解,能以最小代价灭亡赵国的法子。

但也最容易被诟病成“收买人心”。

见韩信心意已决,赵衍暗暗叹了口气,告退了。

“韩将军啊韩将军,你还真是一点都不为自己考虑啊……”

……

计划定下了,去疾却望着眼前丹水谷地,有些怅然若失,据说这里埋葬了四十万条性命,虽然现在刨出来的好像没那么多。

“当年武安君是否也该这么做?”他忽然说道。

韩信一愣,旋即笑道:“那是四十万。”

“而这是四万。”

“我的选择,比武安君容易十倍……”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一个优秀的统帅,不会考虑如何怜悯敌人,减少杀伤。

他只需要考虑如何以最小代价,赢得战争胜利!

所以本质上,韩信和白起没什么不同,不管平日里的身份、性情如何,可一旦到了战场上,他们便都是名为“兵家”的冷血动物,为了胜利,不择手段,不同的只是所处的形势的手段而已。

士兵只需要在修罗场(旁白,不用较真)里走一遭,但将军……

将军得自己化身修罗!张口闭口,关系万人生死;犹豫,就会败北!

唯有如此,才能百战不殆,才能被冠以战神、兵仙之名。

而有时候,假意的仁慈,也是一种克敌制胜的战术。

这是韩信从黑夫身上学到的东西……

“而且那时候是两国相兼,可如今,看似两国,却大不相同,就像是……”

韩信词穷了,想了半天后,想起家中妻子揉面时的场景,便打了个比方。

“就像面团已经和了水,被揉在一起。”

“纵然分开了,再合拢,也比还是干面时容易得多。”

“而武安君,可是往这面盆里,加了不少水……”

去疾若有所思,补充道:“不……是加了血才对,这天下,是武安君和诸多将军,靠斩杀上百万人流出的血,再由秦始皇帝大手一挥,和成的面啊……”

秦始皇捋袖子揉面,画面好像有些违和,但好在,现在揉面人,换成了黑夫这糙汉子,就显得搭配多了……

是得给白起表功立庙,但不可否认的是,和那如海血水一起的,还有死结。

五十年前,白起在消灭了赵国武装力量,为秦灭赵打下基础的同时,也在长平打了四十五万个死结……

它们密密麻麻,一个个结累积在一起,五十年过去了,纵躯体化成了骨,仍不能消解,秦朝十余年统治,亦难以触动。

去疾感慨道:“今日释四万赵卒,不敢说是将死结一口气解开。”

“但它至少是个好的开始!天下定一,诸夏放下仇怨的好开端!”

韩信大笑:“没错,昔日武安君打上的结。”

“今日,便由我这个兵家后学来解开了……”

“不然。”

去疾却用不容置疑的口气,纠正有些得意的韩信道:

“韩将军虽善兵,但归根结底,真正解开这死结的人,是摄政,是摄政的睿智仁慈,心怀天下!”

……

PS:第二章在晚上,会很晚。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