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976章 祖国

秦吏 第976章 祖国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在这个时代,个人做选择是很容易的。

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甚至不必讲究忠诚,如郦食其一般,为自己谋富贵权势,自是看到好木头就飞过去歇息了。

但要为一个国家,一个郡,上百万韩人做决定,却没那么简单。

尤其是,摆在眼前的选项,是过去的敌人,依然打着“秦”的旗号,那是灭亡张良祖国的上首功之国,是杀死他弟弟的秦吏,是张子房用一生与之战斗的暴政!

昔日持刃刺虎,今日却要自己往虎口里送,只为了让韩地的百万生民,勿要在虎狼相争中,彻底毁灭。

所以除了黑夫的国策、施政举措外,还有一些信息,是张良必须从郦食其口中了解的。

“秦廷当真没有皇帝了?”

“黑夫给秦军改了个名,名曰定一?”

这是为了使六国之人不再敌视秦军,勿要顽抗么?

亦或是想表明,这不是秦对六国复国的报复,而是为了天下定于一?

察觉张良心里的动摇,郦食其便继续他的说客手段。

“韩国现在危在旦夕!”

他夸张地说道:“韩北有巩、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商阪之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地方九百馀里。然今日巩、成皋、宜阳、商阪已为东门豹所占,宛、穰、陉山为南阳军所夺,此地利之败也。”

张良不置可否:“韩国还有汝水与轘辕关,敌军至今未能越过半步。”

郦食其摇头:“一个矮小的轘辕关,一条浅浅的汝水,若是强攻,岂有幸存之理?要知道,雄伟如武关,摄政夏公以地火天雷,一日便克,宽阔如大河,韩信以木罂革囊,轻易渡过,颍川又岂能抵挡王师呢?子房还是不要心存侥幸了!”

“再者,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而颍川人口又众,有百万之巨,人多而食乏,流寇横行,民不聊生,我料韩国能征之卒,加一起也不过三万,除去守缴亭鄣之兵,能抵御王师的,不过二万而已矣。”

“而夏公已坐拥二十余郡,口众千万,带甲数十万,车万乘,骑数万匹,获释刑徒,虎挚之士,贯颐奋戟者,不可胜计也。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后,蹄间三寻者,不可称数也。此人数之败也。”

张良反驳道:“韩卒虽寡,但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韩卒之剑戟皆出於冥山、棠谿,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无不毕具。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

郦食其露出了笑:“真的么?我怎只看到韩卒饥肠辘辘,连弓弦都拉不开?纵有韩兵之利,强弓劲弩,然终不如夏公之墨攻之术,更有天火惊雷,人力难敌。故夏公之兵之与韩卒战,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此兵势之败也!”

他给这场战争下了定论:“韩有三败,夫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逆夏而顺楚,虽欲无亡,不可得也。故为子房计,莫如降于夏公。”

从始至终,郦食其故意不说秦军,而只称夏公、王师……

“然后呢?”张良默然良久,复问道:

“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六国,夏公可有定策了?是要学秦始皇帝,还是宽大处置?”

说到这,郦食其未免遗憾,他几个月前入秦面见黑夫,提出同意六国复存于世的折衷办法,各保留一郡之地为封土,再由他去授其王印信,离间其与大将关系。如此,六王必愿臣服于夏公。君臣百姓皆戴摄政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敛服而请朝……

只可惜,被张苍组织,黑夫也否决了,口口声声说什么天下必“定于一”,不然,以张良现在的态度,要韩地归顺,还不是易如反掌?

但这话他不能直接说出来,只能暧昧不明地诓骗张良道:“夏公说了,韩国可以被保留……”

张良却笑了起来:“郦生,你当我是楚怀王么?张仪说六百里,就真以为是六百里。”

他严肃起来:“我观黑夫此人,一直以秦始皇帝继业之人自居,六国必夷为郡县,绝不可能保留。若想继续为坐上宾,而非阶下囚,郦生最好说实话!”

“子房倒是知晓夏公。”郦食其被戳破了谎言,有些尴尬。

张良道:“他是我复国路上最难缠的敌人,不知己不知彼,百战难胜,岂敢不闻?”

但郦食其背靠大山,态度依然强硬:

“韩国必须取消王号,重为郡县,此外一切都好说,子房,你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

就在这时,有张良亲信入内,向他递交了一封信。

张良看了一眼,皱起眉来,但旋即又哈哈大笑起来:“郦生,你口中所向无敌的王师,败了!”

……

“这是假消息罢,子房何必诓我。”

郦食其面不改色地看完刚送来的消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上面说,一月中旬时,项籍离开南郡,北出申、息,入汝南,南阳郡尉共尉欺楚军远来疲乏,减员甚多,便亲自将南阳军两万人去堵截,想与南郡兵配合,将项籍扼杀在桐柏山以北。熟料却为项籍所败,杀军三分之一,据说,连共尉也受伤被俘了……

“是真是假,郦生回到关中便知,想来这败讯,已飞马传去咸阳了罢。”

张良笑道:“如此看来,现在双方局势,又成迷起来。”

“一时侥幸罢了,这无关大局。”

郦食其不屑一顾:“我听闻,项籍在衡山、南郡扑了个空,隆冬行军,损失甚大,纵然胜了,也是惨胜,而项籍至陈地,淮南将承受江东、衡山猛攻,后院将失。更何况,眼下楚已竭尽全力,尚落于下风,待夏公将大军东出,无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楚必无幸矣!”

张良却不再与之强辩,反而同意了郦食其的看法:

“是无关大局,这场战争,依然会是黑夫胜的项籍败,但他想要一统天下,可能要比过去多花数月,甚至一年半载时间。”

“除非,韩国倒向黑夫,想早定天下,他需要颍川!”

张良狡黠一笑:“敢问郦生,现在,我可有讨价还价的资格了?“

郦食其定定地看着张良,许久后却再度大笑起来:

“不,张子房,你更没资格了。”

“对韩而言,最差的情形,便是两边反复拉锯,在中原角力。若夏公与楚国鏖战于颍川,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经年累月,韩地户口,恐十不存二!这是子房希望看到的么?”

他捕捉到了张良最大的软肋。

不是对所谓“假王”的贪婪,甚至不是对韩国这躯壳的眷恋,而是颍川百万生民担在肩上的重量……

从现在起,整个韩地的百姓,都是秦楚两军的人质,而张良若想救他们,就只有一个办法!

“长痛不如短痛。”

张良拊掌,清脆的掌声里,带着无奈和佩服。

“郦生,你是个好说客,若早一百年,虽不如张仪、苏秦,但也能同公孙衍、陈轸之辈一较高下。”

“谬赞,我更想学子贡。”

郦食其朝张良作揖道:“望子房决之,如此,方可保颍川免受野战屠戮之灾……”

“韩国的条件如下,望郦生能转告给夏公。”

张良咳嗽数声后,一条条地慢慢说道:

“第一,宽恕所有韩人,不以谋逆、群盗任何罪名惩罚韩之官吏将士。”

“第二,韩地降后,运粮三十万石入颍川,解韩人饥荒。”

在社稷和百姓之间,他选了后者,复韩,这个张良一辈子的执念,在成功之后,反而放下了……

至于自己?甚至不在考虑之内。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若无其民,社稷、君主,又何从谈起呢?

他对郦食其长作揖道:“若能如此,韩人会协助夏公,将楚人赶出颍川,让韩地远离战场,事后,也当重为郡县,长享太平。”

张良没有给韩人带来和平和安定,这是他欠他们的。

只希望,那个人真如郦食其所言的,是能让天下太平,消弭战乱的罢?

当然,他也可能像秦始皇一样,只是在欺骗天下人。

但事到如今,张良已别无选择,一时间,竟也有些理解叶腾的所作所为了。

“子房呢?”郦食其避席还礼,又问道:

“子房不为自己求一些东西?”

比如赦免,比如官职。

“夏公可是很求贤若渴的啊……”他意味深长地说道。

“不必了。”

张良抬起头,当肩上的担子放下后,他眼中闪烁着,依然是少年时的骄傲与热血!

“赦免韩人的名单里。”

“不必包括张良!”

贵族范是天生的,他优雅地比了比手,放郦食其离开,微笑道:

“在秦人眼中,我是刺杀秦始皇的逆贼,但对这件事,张良至今不悔。”

“因为何处有暴政,有独夫,何处就会有像我一般的人,别人缄默不语,我,却定要喊出来!”

“后来,我为项氏出谋划策,取东海,夺颍川,入成皋,而现在又成了韩国的假王……”

“我这身份,恐难幸存,我活着,秦之律令绝不可能接受,而夏公也会时刻担忧,我在韩地再次聚众作乱。”

他是被项氏逼迫为王的,但戴上这荆棘做成的冠冕,作为韩国最后一位“王”,就要做好承受其重的准备……

甚至是为其做出牺牲!

郑韩,颍川,溱与洧,方涣涣兮。

这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作为五世相韩的张氏后代,张良崇敬、爱惜和扞卫这片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土地,爱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哪怕她十分弱小,市侩,首鼠两端,以臣妾之姿事大国,但儿子,会嫌弃母亲么?

为了祖国,你愿意付出什么?

千金家财,二十年隐姓埋名,逃亡藏匿,磨砺匕首,日夜念着仇人的名单,还有身为士人来去自如的的自由,戴上枷锁,扛起担子……

甚至是……

“生命!”

“据说王者之师,有诛而无战,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其乱百姓者也。”

自从复韩后,张良再未如此坦然过:“乱韩者张良也,非百姓也,所以,既然夏公自诩为王者仁义之师,那便请将韩人‘谋叛’之过,统统归咎到我这首恶之人身上。”

“用张良的死,来终结韩与秦的仇恨之轮!”

……

PS:第二章在晚上。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