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944章 成都

秦吏 第944章 成都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成都一切如故!”

这座城市让李灵感到格外亲切,那些市张列肆的街巷,两江边深秋嫩绿的垂柳,还有气味:空气中的蜜糖味道,以及慢悠悠又极具人情味儿和生活气息。

李灵的家族,早已深深扎根于蜀地:他大父是李冰,父亲则是李仲,后世称之为李二郎,也就是二郎神的原型……

父子二人相继为郡守,修筑了湔堋,也就是都江堰,引水灌溉,消除水患,泽被千里,使得蜀郡殷富。

李灵也自小长在蜀郡,一口蜀音,为蜀人敬重,承祖、父之业,继续从事水利之事,带着人上山下河,穿石犀溪于岷江南,通笮汶井江,经临邛与蒙溪分水白木江,自湔堤上分羊摩江等。

因此功绩,八年前,李灵被巡视蜀郡的秦始皇帝挑中,任命他做了“上河农都尉”,秩六百石,去贺兰山报到,帮北地郡尉黑夫在修渠灌溉新开辟的田地……

在北方的功绩自不必言,只是在胡亥继位后,李灵也以“通黑”之罪被囚禁,直到章邯起兵,才将他放了出来,稍后回到咸阳,被摄政任命为“少府少监”,作为张苍副手,前往巴郡,转移庞大的巴氏资产——寡妇清的遗产,已被巴氏的亲家母叶氏一手包揽,大方充公,靠了这比巨资续命,黑夫才能放开手在关中贿民。

但在前些时日,又被紧急调派,使其与巴郡守周昌一同西进。

“关西已定,而蜀中未安,蜀郡不能乱,望李君能接手蜀郡!”这是黑夫写给李灵的信。

眼下李灵随周昌手下的巴卒开入成都,与小陶汇合,一路皆无阻拦。

蜀郡空虚,郡兵多在陇西,纵有一些常頞幕僚声称:“无常君之命不敢开城。”但经由李灵出面一通劝说,又亮出新的郡守印绶,说明常頞已入咸阳为相后,最终还是屈服了。

李家人对蜀郡贡献太大了,冰之孙的身份让他被蜀人崇敬,常頞故吏的经历,则让李灵能够规劝一些顽抗的旧僚,是接管蜀郡最合适的人选。

眼下,安抚完成都父老后,李灵回到郡府,进入厅堂,却见中尉小陶,巴郡守周昌,此次行动的主将副将一言不发,都埋头在纸上写着东西。

气氛异常沉默,旁边的长史、幕僚们也大气不敢出。

“这是……”

李灵心里咯噔一下,这两位莫非是闹了矛盾?

他一路与巴郡守周昌相处,此人乃是治粟内史萧何当年从丰沛带来的人,在南郡统筹粮秣有功,是个执拗的人。

而小陶,一向只闻,他乃武忠侯最信赖的旧部,性情温和,为人坚韧。

这二人若是生隙,到了话都不愿说的程度,对安定蜀郡十分不利啊。

好在小陶的长史,一个安陆人在李灵耳边道:

“中尉与巴郡守皆吃,言谈交流不便,遂书字而谈……”

李灵这才恍然大悟,二人都有口吃的毛病,很难控制言语,小陶在军中发号施令,便以言简意赅而闻名,一句话不超过四个字,不喜长篇大论。

周昌亦然,原本的历史上,他还会和邓艾一起,合力贡献“期期艾艾”这一成语。

一人口吃便如此,两个口吃碰一起,那是怎样的场景,恐怕会两人一起脸红脖子粗,憋了半天都聊不完一句话吧?

这便有了写字交流的一幕,小陶好学,听了黑夫劝他们“余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告诫,十年时间,竟从不识字的文盲变得下笔如飞。

只是出于习惯,小陶连写在纸张的话,也多以3,4,3这样的断句为主……

周昌稍慢一些,但毕竟早年是做过泗水郡卒史的,字也不错。

写完一篇,二人交换,点点头,又继续在纸上“交谈”起来。

李灵哭笑不得,却见二人交流的,是关于成都的布防问题,为了效率,遂让人将地图拿来,由他来讲解算了。

“二位将军。”

“成都形制,与秦武王时无二,分少城、大城。少城在西,便是官署所在,大城在东,居住黔首商贾。”

“城门有八,其中大门为二,皆在大城,北曰咸阳门,南曰江桥门……”

之所以叫江桥门,是因为出了南门,在其西边、南边,便是成都最重要的两条河,郫江与检江(府河、南河),河上有七座横跨江水的木桥,方便商贾行人出入城邑市肆。

“大父为郡守时,穿二江成都之中,筑七桥以为便,又因城内之市太小,挤占里闾,遂将集市迁至两江之中的空地,是为新市。”

这新市位于当时成都近郊,以“二江”为界,桥为门、喉,便于控制管理,也方便货物从水路往来。每天按鼓声,按时开市与闭市

“故曰,两江珥其市。”

这就是这时代,成都的格局,“城”像人之头部,而“市”像一只珥饰,安放在城外南边紧临的“二江”之间。

李灵自己做官时,又奉常頞之命,凿了石犀溪穿过两江,以连接检江以南的锦官城、车官城两座官营工坊,让新市成了梁州地区最大的贸易中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本地的农夫们通过市场卖出大量余粮,换回自己需要的铁具、食盐等。商贾则以糖、盐等物,从蜀西的氐羌部落处,换回大量牲畜和皮革,笮马、旄牛,销售到成都。南方的西南夷帅长们则在战争和攻杀中为成都提供另一种货物:奴隶!

天下商贾也云集于此,将蜀地特产运往外部,五大拳头产品是蜀锦、漆器、糖、井盐、枸酱酒和奴婢,此外还有姜、丹沙、竹、木之器,在这进行的贸易,每天都能为蜀郡创造数万市税!

黑夫在任命李灵为蜀郡守时说得很清楚。

他需要的不是一个残破凋敝的蜀郡,而是能不断产出大量粮食,并创造财富的大后方。

所以,小陶和周昌需要派兵维持这里的秩序,不但要守住城池及各们,还需要维系市场,让蜀地人安心,尽快从政权交接的动荡里恢复,源源不断为关中输血……

和过去百年间,蜀郡做的事一样。

除了城邑市场,那些蜀郡的重要资源点,也得分兵控制。

周昌仍是写字交流:

“巴郡兵浮江而来,江阳(泸州县)至资中(资阳县),两岸蔗田工坊皆安然无恙。”

这就能保证糖业继续运转,随着南郡几乎全民皆兵,顶多能保证粮食不绝产,手工业必将受影响,蜀郡或将取而代之,变成全国的产糖中心。

“我将南行。”

小陶则指着地图上两个县,那是接下来必须控制在手的目标。

“临邛。”(邛崃县)

“严道!”(荥经县)

这都是李灵当年曾战斗过的地方,他曾去当地勘查,通笮汶井江,经临邛与蒙溪分水白木江,都是为了方便开发这两处大矿山。

……

“临邛有铁山。”

李灵尤记得,秦始皇灭赵那年,蜀郡临邛发现了大铁矿。

而始皇帝也使赵国邯郸的铁匠世家卓氏迁蜀,大多数迁虏都希望不要走太远,争相贿赂蜀吏,得以安置在葭萌关,唯独卓氏却认为葭萌狭薄,居民又众,以后日子恐怕不好过,而成都人虽众,但他们这些迁虏地会为人所欺,长期处于下层,反而请求远迁。

于是卓世被安置到了临邛,利用自己的手艺,如今已当上了铁官。

一同被安置到临邛的,还有关东冶铁家族程氏,有了这些人技术支持,临邛铁官,也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冶铁中心。非但满足巴蜀汉中,连关中亦需仰仗。

如今黑夫将与六国虎争天下,而关中无大铁山,兵器冶铸,恐怕要依靠蜀郡和南阳、衡山三地了。

至于严道,则有一座大铜山,所蕴含的矿藏究竟有多少无人知晓。只知道从古蜀国的蚕丛氏开始,蜀人就为了它,与周边部族发生了无数战争,而开采后冶炼剩下的矿渣,漫山遍野都是。三星堆、金沙那些璀璨文物的铜料,多是来源于此……

这是秦灭楚之前,整个秦朝铸造兵器和半两钱的主要原料来源,到了汉朝时,汉文帝的宠臣邓通来此铸钱,仍有谚曰:“邓氏钱,遍天下”,可见其重要程度……

黑夫已控制了衡山郡的铜绿山,又有江东不断开采铅矿,加上严道铜山,足以在战争前,将兵工厂的马力开足,生产数以万计的兵刃,铸造数万万的钱币……

“但严道如今为严氏控制,其麾下有邛兵、僮仆上千,恐怕不易对付。”

严氏是秦惠文王之弟,素有智囊之称的樗里疾后代,樗里疾封于严,其子孙是在朝野影响最大的公族,远的有前任会稽郡守严庆,近的有那个欲游说常頞反黑的严今。

随着严氏一而再再而三与新政府作对,这个家族也被摄政判了死刑。

只是李灵觉得有些可惜:“严君疾对大秦有功,族内一二人反对摄政,不意味整个严氏欲为乱。与其兵戎相见,不如让我派吾子前去劝其归顺,如此便能顺利接管铜山。”

“可。”

小陶说道,但这个一向温和的黑夫死忠,却又放了狠话:“不从。”

“必族!”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在这个时代,旧有的公族轰然毁灭,亦有人从庶民小吏,爬上权力的巅峰。

并非说前者一定奢靡无能,后者一定节俭干练。

只是时代浪潮打过时,不论善恶对错,只看成败!

……

蜀郡交接的阵痛才刚刚开始。

而咸阳城里的宴飨,却已接近尾声。

“李灵已至蜀中。”

“更有一万大军作为后盾。”

“常君觉得,他能否胜任?”

常頞默然,他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所有讲条件的资本。

接受事实,老老实实留在咸阳,哪怕只作一个装点门面的无权丞相,这便是他唯一的选择。

于是在旁人眼中,这场晚宴上,但见黑夫为常頞亲自执盏,可谓是殷勤备至。而席间俩人相谈,从食物聊到治郡,甚至西南夷,常頞越谈越高兴,当场感慨,摄政对时局的看法,竟与自己很相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当场让人拿纸笔来,致信去蜀郡,告诉自己的旧部僚吏们:”吾与摄政相谈甚欢,只恨太晚相见。“敦促旧部们尊新郡守之命,尽快促进蜀郡和关中、南郡的政令统一。

“今日之大秦,惟有交摄政治理,方能安定!”

还畅想道:“尉公任摄政,执国事,统兵百万;而我则为君宰辅,料理诸事,大秦必将再统天下,终至中兴!”

等筵席结束时,已有些醉的常頞,竟开始称赞黑夫为:“天下第一人物”了。

黑夫亦殷切地送常頞出府,常頞虽被挟持,但一些亲信仍得追随,他们在府邸外如坐针毡,此刻见常頞出来,都迎了过来。

“常君!”

他们护主心切,却为黑夫的亲兵所阻,遂高呼之,声音不免大了些,眼看就要发生冲突。

“放那些蜀中壮士过来。”

黑夫让亲兵们放常頞亲信稍前,领头的是一个大汉,身材高大,脸上留着美须髯……

黑夫不由一愣,好似看到了一位久未谋面的故人,还以为自己喝多了,再定睛一瞧,你别说,身形相貌还真挺像,几能以假乱真。

他特地指了那大汉,使其近前五步,才发现不是。

黑夫遂做出吃惊状,指着那人问常頞:“敢问这位壮士如何称呼?”

常頞道:“蜀中勇士,纪信也,为我亲卫,素来直勇,还望摄政饶恕他冒犯之罪。”

黑夫摇了摇头:“这位壮士,容貌身形,好似我一位故人。”

他扼腕叹息,作思念状,只差在头顶插根茱萸了:“只是多年未见了。”

黑夫有时候会想,自己对老刘是不是太狠了?

“哦?是何人能让武忠侯如此牵挂?”

黑夫叹道:“他叫刘季,过去只是个沛县的无名小辈,在胶东时做了我门客,后至海东驻守。”

“可现在,此人却做出了一件胆大包天之事!“

黑夫话音一转:“想来常君也听闻,关东有传言,说公子扶苏复起于海东,率戍卒连克辽东、辽西,外逐东胡,内攻燕地,并称了召王……”

“是听闻了,只不知真假。”这是件敏感的事,席上老常甚至没敢问。

“假的!”

黑夫却一扬手,直接给此事定了性。

“过去一年多里,这世上打着扶苏旗号举事者不知凡几,譬如我麾下的都尉吴广,便曾与人在陈地反抗胡亥时,诈称公子扶苏,只为借其名耳……”

“至于辽东的‘扶苏’,也是如此,我已让身处胶东的典客陈平去查过了,常君猜猜,事实如何?”

无关事实,这只是黑夫要讲的诸多小故事,之一。

“如何?”

黑夫笑道:“原来,不过是我那故吏刘季,为博得海东戍卒支持,找了一相貌相似者,冒充诈称罢了!”

常頞压根就不相信黑夫,但还是咋舌做惊讶状:“这刘季,果然大胆。”

“可不是。”

黑夫道:“辽东的假扶苏,只是刘季的傀儡,至于真正的长公子……”

他朝昏沉的天空拱手,眼中无半丝波澜:

“早在两年前,去南方投奔我的路上,便病故了!”

……

PS:四千大章,待会还有一章。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