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924章 包袱

秦吏 第924章 包袱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八月三日下午,陆贾那边前脚刚走,计相萧何、少府张苍又一同来向黑夫汇报政务。

“所以说,以秦始皇二十六年所载,内史地区民、商、工户口共二十余万户,后迁关东十二万户于内史,加上人口滋生,至四十万户,口两百余万,今虽有损耗,但亦在二百万上下……”

内史,也由此成了天下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以一郡之地,却生活着全国十分之一的民众。

黑夫弹着二人奉上的文书,啧嘴道:

“而除此之外,少府所辖关中奴婢、刑徒,竟有八十万之众!?”

过去黑夫也知道,少府统辖大量人口,但因为具体数目是朝廷机密,故不得知。

如今白纸黑字摆在面前,才明白,少府役使的人力何其浩繁!

张苍掰着肥胖的指头,一点点给黑夫讲解其中细节:

“最多的自然是刑徒,少府设有永巷狱、若庐狱、导官狱、织室狱、考工狱、司空狱、别火狱、郡邸狱、寺互狱、上林狱等十多种诏狱,关押着来自全国的刑徒男女老幼共70万,担负宫内外各种劳役。始皇帝修阿房宫,筑骊山陵,皆役使彼辈也。”

黑夫在骊山俘虏的17万刑徒兵,只是这70万刑徒中的青壮,他们的家眷分散在关中各地。

“光是咸阳宫中,担任供奉之职的各种官奴婢数以万计,其中仅负责御膳的太官、汤官所领就有奴、婢各3000人,更有屠者700人,宰200人。负责宫廷被服制作的御府、织室,门下亦有织工染工各数千人。各宫中歌舞乐人几经扩充,亦有数千人之众……”

这还只是关中的部门,加上全天下盐、铁、糖、酒等官营企业的刑徒奴婢,少府辖人口百万,不足为奇。

国有企业掌控天下命脉,就不说它了,但关中的八十万人,除了专司兵器甲革制造,修路铺桥搞基建的那批外,其余皆是为奉养皇帝极其庞大的宫室而存在。

占有大量匠人、劳力就不说了,关键是,还不断地吸天下的血。

“少府所属三工官制作的金银礼器漆器,一年官费三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太官、汤官主办宫膳,岁费五千万钱,这还是始皇帝不出巡的时候,若遇上远巡,随行人众上万,太官、汤官又要提前数日抵达郡县,采购肉蔬,供应食膳,最多的一年,所耗万万钱!”

这还只是一般的日常花费,若皇室有婚聘嫁娶等大事则更为铺张,别看始皇帝不封儿子为诸侯,但把持的只是名与器,诸公子的待遇却是不差的。

若缓缓改革,还不知要遇到多少阻力。

可眼下,这硕大屋子,已经被黑夫扫干净了!

赵高诛,胡亥死,旧朝廷尊严扫地。

在军中影响极大的蒙王两家,只剩下旁支。

群公子被六国解决大半,剩下的三五人不足为患。

秦吏文官中,除了几个上蹿下跳的人外,其余皆屏息于黑夫的刀斧之下,削尖了脑袋想加入新官府的不胜枚举。

如此,黑夫也能放开手脚,开始一些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少府所辖盐铁等,乃国之大计,不可轻易更制,仍沿用旧制。”

国有企业动不得,甚至要加大扶持力度,但内部这些五花八门,又占人口,花费众多的职门……

“是时候将这些历史包袱,甩掉了!”

“少府改制,便从解放刑徒,开放苑囿开始!”

……

“骊山之徒,不论过去因何罪被拘为刑徒,皆免其罪!”

“妻子父母为官府奴婢者,一并赦免,不日使汝等团聚!”

正式的赦令下达后,已返回渭南驻扎的“无垢军”欢呼阵阵,皆言:

“武忠侯果然守信!”

他们本就是故秦人,因为犯了五花八门的罪过,而沦为刑徒,家人也受株连入于隐官,从事少府辖下各业。

年轻体壮的人被挑了出来,组成驰刑士,较一般刑徒地位高,但仍不得自由:修完驰道,有阿房等着他们,阿房好不容易交付,骊山陵又必须在半年内完工……

刑徒的日子苦啊,也不乏有人试图反抗,逃跑,但这可是关中腹地,统治最强大的地区,除了少数幸运者遁入山林为盗外,大多数人都被抓了回来。

第一次鞭笞,第二次逃跑砍脚,第三次,则直接处死!

鞭子打在身上,血口慢慢结成痂又掉落,留下疤痕,脸上的墨字则永无消退之日。

无尽的苦难,无尽的劳作,仿佛没有尽头。

直到胡亥的朝廷轰然崩塌,直到武忠侯带着北伐军亲至骊山阻止刑徒们的暴乱,并作出承诺,这才让众人的人生有了转折点。

但这期盼已久的自由之后,得到自由的驰刑士们却又陷入了迷茫。

“吾等往后,当去往何处?”

多年刑徒,家人也大多遭到株连,故乡的田土房宅早已是别人的了,就算回去,衣食也没了着落,更糟的是,秦地对于被刑之人,是极其歧视的,光凭他们脸上的墨字,哪怕为人作庸保,只怕也无人敢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好在,武忠侯似乎也考虑到了这一点,给得到自由的骊山刑徒们提供了去处:

“关中苑囿广袤,不乏膏腴之地,驰刑士可往屯之!“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苑囿他们不陌生,上林之苑,在渭南横跨三百里,占地广袤,其余大小苑囿也有十多个,基本和附近的离宫别馆配套,是秦朝皇室保留森林池沼,养殖禽兽场所。

建苑囿是为了保护环境?别傻了,这年头关中森林覆盖率起码还有百分之七八十,有的地区甚至高达九成,远未达到水土流失的地步,就算使民耕作,他们也不可能将每一寸土地都开荒罢?非得在王畿边上保留这么大野地,单纯是为了皇室及贵族射猎游乐之用。

秦又有《厩苑律》,严禁庶民擅入皇室禁苑,若有人不顾禁令进入渔猎,卫士可杀之!

刚开始时,关中到处是荒地,人少而地多,倒也没什么,但随着人口滋生,当关中人口突破两百万大关时,当渭北、蓝田的田地庐舍已经密密麻麻,再也无法安置新民时,渭南占地数百里的苑囿,就有些碍眼了。

皇帝个人享乐的苑囿,与关中农业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矛盾,这时候该如何取舍?

始皇帝的选择是保留苑囿,将急需田土的有功将士封到广袤的远方去……

胡亥时,更是是先苑而后农,据说大帝还亲手持弩射杀过误入苑囿的庶民。

现在黑夫掌权,是时候反过来了……

他在与张苍商议后,下令道:“始皇帝时,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时有优旃曰:‘善,多纵禽兽於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遂辍止。”

“如今六国余孽祸乱关东,欲扫平之,自不能靠苑囿中的麋鹿仙鹤,只能是足兵、足食,故苑囿可废,以其地立县乡,安置有功将士及获释刑徒屯田!”

此议自然在朝中引发了一些议论,更有某位头铁的杨御史反对说:“先帝之所以广苑囿,是为了让秦人子弟靠射猎来修习武备,倘若废苑囿而就农田,关中人去何处修习武艺呢?”

倒是刚从北地来,护送黑夫长子入咸阳的骑校尉羌华讥笑了这浅薄的认识:

“如今天下板荡,多的是六国群盗可供狩猎。就算往后天下大定,欲修习武备的子弟,也可去上郡、去北地、去广袤天地里历练,何必在家门口射些狐狸、兔鼠,却自以为勇武?”

此议通过,黑夫让少府颁布了具体的安置方略:

“驰刑士开赴上林,秋时收五苑旧有之粟麦、草着、蔬菜、橡果、枣粟,自留口粮,其余交付官府。”

“秋后立户籍,分田土,人五十亩,并自造庐舍居住。”

“冬日时汝等家眷可由官府送往苑中团聚……”

八月初,此令在驰刑士中传开后,皆大喜,更有有心人在众人中传播说:

“昔日秦昭王,宁可饿死百姓,也不开放苑囿。”

“就算始皇帝,也宁可保留苑囿,而驱有功将士远赴边塞受苦。”

“胡亥率众狩猎,驰出苑区,以践踏民田禾稼以为乐,更射杀误入苑囿之人。”

“唯今之武忠侯,开放苑囿与吾等耕作,立三县,置万户,真秦六世未有之善政也!岂敢不感激之?”

这些话说得众刑徒点头称是,在他们眼里,武忠侯就是他们的解放者,打碎镣铐之人,如今又授予衣食耕地,都感激不已,商量说:

“等在上林安顿下来后,吾等就在里闾中,给武忠侯,立个祠罢,以此告诉子弟,武忠侯之恩惠!”

……

而与此同时,隶属于少府的“乐府”,也接到了张苍下达的,一系列改制命令。

乐府是专门管理音乐的官署,因为秦恶诗书,所以诗三百奏唱较少,只有一些古朴的旋律,在祭祀时演唱。平日里的宫廷宴饮,反倒以近世一来那所谓的“郑卫之音”以及邯郸的流行乐曲为多。

可现在,一切都变了。

武忠侯提倡节俭,过去的郑卫之音,不准唱了,浩大舞阵,也不准跳了,转而要求乐府创作的,是一系列新主题,新的风雅颂……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得十五国之歌,是为风。”

“王畿贵人正声雅乐,是为雅。”

“宗庙祭祀舞曲歌辞,歌颂祖先功业,是为颂。”

乐府被鼓励,不能沉溺在《阳春》《白雪》里,要多采《下里》《巴人》之曲,与民间接轨。

当然,现在去各地采风暂无条件,但可以去军中采集嘛。北伐军将士们喜闻乐见的南方、关中、巴蜀土风歌谣,民间小曲,将不太雅观的部分稍微改造,让它们变成像《北伐军军歌》那样广泛传唱的歌曲。

与此同时,贵族雅乐将被淡化。

颂曲将不再是对秦历代先祖先王的歌颂,对秦始皇帝本人的歌颂,而要变成歌颂大一统、歌颂北伐的正义性,歌颂武忠侯的新政策……

于是,曾按照高渐离弹奏的韵律,为秦始皇帝作出《秦颂》的一位老乐官,看着武忠侯下达的一篇《颂》的要求,彻底傻了眼。

这首歌曲是命题作文,曲调旋律由乐府自由创作,但主题必须是……

“翻身刑徒……”

“把歌唱?”

……

PS:还是家里舒服啊,睡了一整天……第二章在晚上。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