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850章 一手独拍疾无声

秦吏 第850章 一手独拍疾无声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三月初时,王贲病笃,足不能出宛城大本营,他仅能呆在帷幄之中,连巡视军营,都得由属下代劳。

来自南方、北方的斥候信使出入幕府不止,而王贲往往会亲自接见他们,关切千里之外的战况,每一日,老将军醒来必问两句话。

“丹阳局势如何了?”

“敖仓可有消息了?”

王贲很清楚,秦之社稷,已到了最危险的关头,其命若线,悬于两地胜负!

先说南边的丹阳(河南淅川),二月下旬时,前线将领回报,本在进攻汉中的叛军东门豹部,开始放弃击扰南郑,转而向东而来,以郧关(湖北郧县)为基地,向丹阳地区发动猛攻!

与此同时,正面的襄阳、樊城北伐军七八万人,也打着黑夫、韩信的旗号,开始向北压进,欲夺穰县(河南邓县)。

“丹阳本为楚之右壤,皆广谷大川,山林溪谷不食之地。然其地西控商、洛,南当荆、楚,山高水深,舟车辏泊,号为陆海,然自古图武关者,必以此地为孔道矣!”

当时王贲的幕僚们一致认为,黑夫是想要乘冯去疾、公子高案对秦军士气大降之际,一举攻取丹阳,打开武关,威胁咸阳。

别小看那起案子的影响,从上月至今,身处前线,被王贲硬保下来的冯氏门客、亲卫,已有十余人选择了叛逃,他们擅离职守,投了北伐军,毕竟黑夫戏做得足,不是每个人都能看透他才是“罪魁祸首”。

众人皆言:“通武侯,切不可让叛军夺得丹阳,否则,武关恐将不保,蓝田之战,或要重演……”

蓝田之战,是秦自建国以来最大的亡国危机,当时楚怀王怒张仪欺己,遂发举国之兵,重夺丹阳,击破武关,攻占了当初张仪承诺而没给的“商於之地”,又进军至蓝田--距离咸阳仅百余里的地方!

这可把秦惠文王吓出了一身冷汗,调拨咸阳全部男丁御敌,好在最后有惊无险,击退了楚军……

司马错的玄孙,偏将司马鞅更是忧心忡忡:“那时候,秦国幸有惠文王一代雄主在内,冷静应对,调兵遣将。外有张仪奔走连横,断楚之援。军中更有武王、严君、司马错等骁勇善战,如此方能险胜荆人。”

“可现在……”

他没有明说,但王贲及幕僚军吏们都清楚。

该怎么形容现在的皇帝和朝臣呢?一句话:

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

总之,以咸阳的乱相,这时候若让叛军攻入武关,那还不得人心大乱?能否组织得起像样的抵抗都没谱,若黑夫主力再将王贲的大军缠在南阳,阻其回援,可真就要出大事了!

众口一词,但病榻上的王贲,却否定了他们的看法。

“黑夫用兵一向狡诈如狐,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老夫看他真正想攻打的,不是丹阳,不是武关,而是汉中罢!”

“若我没猜错,黑夫自己坐镇襄阳、樊城,汉中则另派能独当一面的大将过去,要么是巴郡的赵佗,又或许,便是那一战成名的韩信!”

就像数月前赌对韩信会兵行险招,走丹阳回南方一样,这次,王贲也力排众议,为这场战役定了调。

王贲一边喝药,一边下达了指使:“让关中援兵,不来南阳,或驻武关,或改去汉中增援。”

“我军主力则进发至穰县、新野,与黑夫对峙。司马鞅率偏师驻扎在析县(河南西峡县),让出丹水县(河南淅川寺湾乡),只管让叛军东门豹部去夺罢,然后再看他们敢不敢穿过那百里山地,兵临武关之下!”

“若黑夫真敢如此行险,让东门豹孤军深入,我军车骑可断其后路,配合关中之兵,歼于武关之下!”

不取穰县,想直接攻取丹阳入武关,大军的补给线势必拉得很长,只要黑夫敢这么玩,王贲就能利用北军多车骑的优势,打叛军个头破血流!

说完,王贲喝了口药,咧了嘴。

“真苦!”

虽然无法亲至前线,但王贲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对奉命去丹阳的司马鞅耳提面命,恨不得将自己能想到的一切细节都嘱咐他。

前方鏖战之际,王贲也在后方拖着病体,夙兴夜寐,根据每一次斥候传回的战况,调整战略。

好在这一切都没有白费,三月初五这天,司马鞅传回传来消息来,叛军果在夺取丹水县后,装腔作势向武关进发一阵后,却踌躇不前,又退回丹水南岸去了!

众人顿时大喜,直道:

“通武侯料事如神!”

但王贲却只是摇头叹息:“果然,韩信那一败后,黑夫不会给老夫任何歼其主力,甚至是偏师的机会了。”

幕僚们心服口服了,而稍后几日,北边传来的喜讯,让他们对通武侯更加钦佩。

“吾军在敖仓,大破楚军前锋,杀其将项声,斩首虏五千!”

众人欣喜万分,交相庆贺,但王贲却失望地摇了摇头:“黑夫尚在,项籍亦尚在啊……”

……

同样的诱敌之策,南边的黑贼聪明,诱而不前,六国群盗就比较蠢,大胜后骄纵冒进,结果在敖仓栽了个大跟头。

虽然没取得太大战果,但如此一来,已摇摇欲坠的南北局势,又被王贲稳住了。

虽然只是一时。

就在这种情况下,咸阳宫的谒者身着绣衣,乘肥马,翩翩而入宛城。

谒者笑容满面,恭贺王贲两战皆胜,但王贲却面无表情,只说自己身体抱恙,也不出迎下拜,咳嗽半响后,只问一句。

“敢问尊使,赵高,是否伏诛?”

谒者笑得有些难看了:“通武侯,陛下已重新彻查冯氏一案,赵高……赵高他已被陛下撤除郎中令一职。”

王贲皱起眉来:“这么说,未诛?”

“此事案情曲折,又有黑贼从中离间君臣,陛下是想,让通武侯回咸阳后,再慢慢查清楚……”

“让老夫回咸阳?”

王贲哑然失笑,三军之所以还能顶住叛军和六国群盗的进攻,皆是因为他坐镇前线,若他回了咸阳,这数郡二十万大军谁来统辖?

这次召归,满含阴谋的味道啊。

王贲口中有些发苦,不知是刚咽下去的药,还是品尝到了彻底失望的滋味?

谒者有些慌,匆忙解释:“此番召归,不止是如何处置赵高,陛下需与太尉、丞相一同商议,还另有一件要事。”

他连忙将制诏奉上,只望王贲看了以后能转怒为喜!

但王贲看了这诏令后,却更加震怒。

“勘乱贼,复关东者王!?”

老将军腾地站起身来,将诏令攒成一团,努力控制着心中的怒意,同时能感觉到胸腔剧烈疼痛,热血在顺着喉咙往上涌!

“今上……”

王贲是从带血丝的牙缝里,挤出那几个字的。

“要背弃始皇帝遗志么!?”

……

“三代之时,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亲亲尊尊,虽万人称颂,然则,此私天下也!”

“秦则不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赏不私其亲,宗室无功劳不得属籍,公子王孙二世为庶民,黔首士伍以耕战之功可列于朝堂,此公天下也!”

“今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封建、郡县之论,廷尉议是!”

“故朕不封子弟,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背完以上一大长段后,甘棠对闭目静卧的王贲道:“通武侯,这便是十多年前,陛下废封建,设郡县的诏令。”

“年轻真好啊。”

王贲露出了一丝苦笑:“老朽绞尽脑汁,也只记得个大概了。”

虽然,始皇帝还是将这天下变成了私天下,一个人的天下……

但这废封建行郡县的理念,却是再明白不过的!

“没错,就是始皇帝之愿,故子弟尚不得为王,何况异姓?当年,始皇帝之所以犹豫不以扶苏为嗣君,就是担心扶苏深受儒墨毒害,会抛弃法家之政,走殷周的老路。最后挑了胡亥来继承帝位,也是看中他精通律令,当会谨遵父命,不肆意妄为。”

可如今始皇帝尸骨未寒,他的继业者,却将先帝的遗命,忘得一干二净!

“若始皇帝知道胡亥所为,恐怕会后悔,当初立其为太子罢。”甘棠心中默默道。

王贲则道:“始皇帝说得没错,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如今天下方乱,陛下不修内政,却指望靠再立一王来平息叛乱,简直是饮鸩止渴!”

他有些愤怒。

“再者,老夫父子两代人,为大秦鏖战数十年,披荆斩棘,扫灭五国。”

“王贲,更以这老迈残躯,欲扶天倾,是为了在死前封王么?”

“我是为了不愧对父亲,愧对始皇帝啊!”

“但今上,今上怎么就……”

王贲失望透顶。

但不管怎么说,胡亥都是皇帝,还是他的女婿。

于是老王贲,便又骂起另一人来。

“这制诏,当是由丞相及御史大夫过目过才发出来的,李斯当年可是郡县制的极力支持者,为此,不惜与王绾当堂翻脸!”

甘棠在一旁接嘴:“没错,李丞相当年说过,是故分封必弱,郡县则强,今陛下虽一统海内,若分天下泰半为封国,岂知百年之后,子孙重蹈周室之事?”

“当时始皇帝还夸,李斯啊李斯,又写了一卷能传示天下的好文章。”

他低声道:“李丞相,变了啊……”

“不!”

王贲却冷笑:“李斯,从来没变!”

“李通古,就是这样一只奸猾硕鼠,皇帝想做什么,他就揣摩上意,从逐客书,到统六国,上帝号,废封建,收诗书,皆是如此。”

“而现在,为了新皇的头脑发热,他竟也从恶如流,要将当年说过的话写过的字,统统作废了!”

说到这里,王贲猛然间恍然大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我错了。”

“老夫一直都错了!”

“朝中,不止赵高一个奸佞!”

“大秦的彻侯,百官之首,李丞相,也早非纯臣了!”

甘棠大骇,而一时间,王贲突然为自己感到悲哀莫名。

韩非子说过,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这样看来,他王贲前后奔忙,南征北战,苦苦支撑,还真是孤掌难鸣啊!

王贲摇摇晃晃,仰天而笑,一时间老泪纵横。

“太尉……”甘棠生怕王贲再度气极昏厥,欲上前搀扶。

王贲却一挥袖:“我无事,汝等,在外候着罢,放心……老朽死不了,至少现在,老夫还不能倒下去。”

甘棠不放心,守在外面,时不时进来看一眼,瞧到摇坠欲灭的豆灯,还有帷幕中,头发散乱的老将军在和衣而睡。

王贲就这样躺了许久,眼睛直愣愣看着帐顶,用只有自己听得到的声音,喃喃自语。

“陛下,你还是不忍,宁可舆情汹汹,也不欲杀赵高,是么?”

“你还听信谗言,要卸我兵权,召老夫回去,是么?”

“李斯也只谋己,不谋国,对咸阳乱相不管不顾了,是么?”

“这君臣三人更以为,我是老好人冯去疾?忠恳可欺?”

王贲缓缓起身,步履蹒跚向前,摸向自己架在兰锜上的剑。

“凡战法。”

“必本于政胜!”

“他们以为,能以洪水灌死大梁十数万生灵,早就脏了手,受尽天下人唾骂的王贲……”

“为了让大秦社稷能延续下去,当真不敢行伊尹、周公之事么!?”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