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772章 招魂

秦吏 第772章 招魂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四月十八,九江郡首府寿春城,“叛贼”们点起火把蔓延了整个寿春城南郊,竟使得夜空黑里透红,火光腾腾。

还不是因为南征军叛乱,九江郡奉命协助冯毋择平叛,导致郡内空虚,却不想“始皇帝死”的消息传来后,寿春周边的几个县就接二连三爆发了叛乱。

如今一个月过去,叛贼们已然成了气候,开始聚拢在一起,谋夺寿春了。

城内因九江郡郡守及大半郡兵不在,只能由守、尉带着秦吏们紧张兮兮地备战。

而城外气氛却十分轻松,简陋得可以称之为窝棚的临时营地内,一场楚人喜欢的角抵正在进行,围观者甚众,欢呼声不绝于耳。

他们的叫嚷是如此之大,每喊一下,都让城头稀稀疏疏的郡卒手发颤,武器几乎都快拿不稳了。

不多时,叫好声达到**,却见尘土飞扬的场内,在亡命之徒里,素有骁勇之名的英布,玩角抵从来没输过谁,今日却被对手,那个赤着上身满是肌肉的重瞳儿,轻易撂倒在地!

英布一个打挺起身,又在对方进攻前迅速翻滚离远,避免更大的失败,复而朝重瞳儿拱手:“少将军,是英布输了!”

年岁才二十三四的项羽有些意犹未尽,还欲再与英布过几招,但在他称之为“亚父”的范增摇头下,还是选择收手,还赞了英布一句:

“你也不赖,能与我来回数个回合。”

“少将军神力,英布不如也。”

英布不服不行啊,他带着六县七八百刑徒轻侠来投项羽,营中无戏,仅有角抵为乐,二人交过手后,英布才知道,这项籍果然名不虚传。

据说项籍作为项氏嫡孙,年少时便从其叔父项梁学过剑与兵法,颇有勇名。

后来项氏遭殃,项梁远迁,家族被抄,项伯逃匿,项籍孤身一人杀出一条血路南逃,入江与桓楚为盗。

那时的他,已身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整个江上的盗寇皆忌惮,甘愿为其所御,后又入巢湖,名声更盛,纠集了上千亡人,不断进攻乡邑,杀死勒租逼徭的秦吏,赢得当地楚人支持,也让庐邑官府十分头疼。

而上个月中旬,项籍闻始皇帝死,举兵夺庐邑的过程更为传奇:他竟是带着几个亲信进了县城,让城内与之暗中往来的豪长贤士,谎称他是被擒的巢湖贼人,押去给县丞审问。

在公堂之上,身无寸兵的项籍,竟夺了侍从的剑,拔剑斩县丞之头,堂上县卒欲诛之,项籍却震怒咆哮,吓得众人不敢稍动,束手就擒。

项籍又带着十余人,持县丞头、佩其印绶,直趋令、尉处。县尉阻拦,手下却被如天神下凡的项籍杀数十百人,大惊扰乱,最后县令、尉皆为其所斩,庐邑就这样兵不血刃被夺下。

初时英布还不信世上有这般人物,今日一见,才知传言恐怕是真的。

项籍是个好交朋友的,尤其喜欢勇士,与英布一见如故,与之把酒言欢时,却问道:“为何愿来投我?”

英布也实话实说:“自然是慕少将军之名,再者,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英布是一个卑贱的刑徒,若能倚靠名族,则亡秦必矣!”

项籍听后暗道:“亚父的法子,果然不错,的确惹得淮南举事的豪杰们争相来投。”

原来,范增在项羽夺取庐县后,提议道:“项氏世世楚将,上柱国(项燕)更力敌秦国,大败李信,挽楚国于危难,他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敬之。”

“上柱国虽然陨殁,但楚地庶民多半不知,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少将军当继项氏之余威,聚众高举上柱国之旗,以复兴大楚为号,为天下唱,必多应者!”

是夜,英布见识到了项籍的贵族气质,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却对贤能良士恭敬慈爱,言语呕呕,这更让他觉得,来投项籍是对了。

只是不知是忘了还是怎样,项籍对英布期望的“都尉”“司马”等职,却只字不提。

他也没太在意,毕竟最终目的是奔着“为王”去的,至于虚衔,等夺取寿春后再谈不迟。

……

到了次日,天色大亮之际,项籍邀约英布,一同巡视营地,准备对坚固的寿春城再次发动进攻。

时值初夏,清澈的淮河潺潺流淌,淮水之滨,绿苹长齐了片片新叶,白芷萌生又吐芳馨。北岸上是连绵的丛林,沿着泽沼水田往前走,道路贯通八达,远眺旷野无垠,纵目可望尽淮南千里之地。

而寿春,这座承载了楚国最后一段时光的故都,正屹立在前方!

项籍与英布驰至阵前,往右一指:

“那边是钟离眛,他曾是楚军的一员,如今在钟离举事,带着千余人过来。”

项籍咬牙道:“说起来,钟离眛竟是黑夫的故敌,我从他那,听说了不少这狗贼的往事。”

看得出来,项籍对武昌首义的武忠侯,并无半分好感,毕竟是十多年前,黑夫正靠着夺取项燕军旗而扬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又朝后一指:“正面是桓楚和巢湖、庐邑义士,看见我大父的旗帜,又听说吾等要恢复故都,一路上的楚人都踊跃加入。”

而英布带来的近千刑徒、轻侠,则被安排在城西。

“城内不过两千郡兵,而城中楚人之心在吾等这边,必不会助秦吏守城,如今得了二三子来一同进攻,以五千之众,敌上下不齐之城,必克之!”

的确,虽然甲兵不全,看上去好似一群乌合之众,但胜在士气旺盛,反观城内,早就乱成一团了。

这时候,英布却看到,阵地的最前方,设了一个祭坛,上面还有一人,一个伏地对天叩拜的老叟。

“少将军,那是?”

项籍看了一眼,皱眉道:“是昔日楚王负刍的门尹,蔡赐,他听闻我举兵欲复大楚,遂抱着所秘藏的楚史《梼杌》来投!”

虽然项籍年少失怙,好武少文,不怎么看得懂,以为无用。

但他的谋主范增却格外重视,不仅让项籍隆重欢迎蔡赐,还答应了蔡赐的一个要求……

看着蔡赐在祭坛上披头散发的人,正双手朝天,似乎在举行一个古老的仪式,英布不由大奇。

“他莫非是在作法?”

英布想起在楚地广为流传的笑话:寿春将破时,楚王负刍绝望之际,竟让楚巫登城作法,要召唤云中君,将城外的数十万秦军统统用天雷轰死……

结果,楚巫却连块云都没招来,秦将黑夫等在王翦命令下,乘机攻城,遂破城墙,杀入王宫,楚遂亡。

这蔡老头,不会是在做相同的事吧?

项籍却道:“蔡赐是在招魂。”

“敢问招的是哪路魂魄?”英布大奇。

项籍变得肃穆起来。

“蔡赐要招的,是十多年前,为保卫楚国,抵御秦寇入侵而战死的亡魂们!”

正说着,却听蔡赐用苍老的声音,大声说道:

“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巫阳焉乃下招曰:魂兮归来!”

“勿东勿南,勿西勿北,勿要上天,勿下幽都!”

“归来兮!归于郢!”

……

“汝等可知,不管楚国迁都几次,不断吾等国破家亡几回,总是会将新的都城,命名为郢。”

年过七十,却越来越多智的居巢人范增来到项羽和英布旁边,捋着胡须道:

“楚都最初在丹阳,名为郢,后来因为各种缘故,或因邦国壮大,或因避强敌,迁了许多回,但不论怎么迁,新的都城,还是会命名为‘郢’。”

在蔡赐献上的《楚居》里,就有鄢郢、载郢、湫郢、樊郢、为郢、大郢、鄀郢、郊郢、美郢无数个都邑名。

但前缀是什么不重要,是郢就行。

郢,才是所有楚人亡魂当归的故土。

所以宋玉所写,由蔡赐用楚地方言大呼的《招魂》里,才要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让游散许久的忠士亡魂,归于名为“郢”的家乡--寿春,最后的郢都!

这是八百年延续的传统,楚人,尤其是楚国的贵族,这群帝高阳之苗裔们,有一种较之于其它诸侯而言,更强烈的念祖、爱国情感。

项籍便是如此。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生来容易动感情的项籍也难以自禁,跟着蔡赐念了起来。

他记得的啊,在楚国灭亡前,项家在寿春城里也有府邸庭院,他家有高高的大堂和深深的屋宇,亭台重重楼榭,一觉醒来,睁开眼就能瞧见雕刻的方椽,画的是龙与蛇的形象。

走出居室,大门镂花涂上红色,窗户刻着方格图案,年少的项籍踮起脚尖,便能看到城东的山岭,这时候,大父项燕的手总会抚过他头顶,祖孙对视而笑。

那时候自己尚小,整日与兄弟们舞动木剑为乐,叔伯们济济一堂,筹办大父的六十寿宴,庭院内,舞女罗列登场,乐师安放好编钟,设置好大鼓,把新作的乐歌演奏。

唱罢《涉江》再唱《采菱》,更有《阳阿》一曲歌扬……

家人们高高兴兴快乐已极,一起赋诗表达共同的心意,酣饮香醇美酒尽情欢笑。

可这一切繁华盛景,其乐融融,都被秦人毁掉了。

祖父战死沙场,尸身为秦人所戮。

忽然间,国亡了,家也没了!

项籍怎能不恨,怎能不日夜想着复仇?

怒气在胸,项籍怒吼咆哮,本有些缓慢哀情的楚赋,竟带上了一份雄壮!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

项籍仿佛看到,在自己高声所唱招魂声中,大父项燕,他的父亲,氏族的好儿郎们,还有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后,却被秦人砍了首级的十数万将士!

他们的亡魂正源源不断往寿春而来,旌旗十万,欲斩秦寇!

最先是项籍,而后是五千楚人中,不断有人跟随少将军,重复那些略显拗口的话……

“魂兮归来!入修门些。”

但再拗口,也是熟悉的楚言,比陌生的关中雅言好亲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楚不止是一个国名,还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是不是楚人,一张口便知,秦人笑他们鸟语鸠舌,但哪怕是乡间氓隶苦闷时唱的《下里》《巴人》,也能喊出一股不服周的豪情来!

相较于贵族们的亡国亡家之耻,想夺回失去的一切,对普通人而言,“不想被异口音的外国人统治”“不想服繁重徭役限制”更占主流。

但这不妨碍他们在少将军**时,一起激动,一起呐喊!

英布惊讶地看着周围发生的一切。

范增白胡子下,却露出了笑。

他想让蔡赐招的,只是项燕等战死之人的亡魂么?

不,要招的,还有心怀故国,怀沙沉江的屈原之魂。

有被欺骗,遭劫盟,孤身囚禁在秦国,最后归乡不得,耻辱死去的楚怀王之魂。

有屈匄、逢侯丑,那些百年来,在丹阳之战、鄢郢之战丧命的楚将楚卒之魂,那数十万在秦寇兵锋之下,洪水之中,无辜惨死的楚国百姓之魂!

还有自鬻熊之后八百年间,为昌大楚国,筚路蓝缕,已启山林的一代代王、公、士、民之魂!

这个伟大的国家,她历经八百年兴衰荣辱,风吹雨打,却日久弥新,越发璀璨!

五千里广袤疆土,北到黄河,东达东海,西至巴蜀,南抵岭南。楚辞的浪漫优雅、青铜器的庄严厚重、漆器的神秘艳丽,这就是楚的文化。

如此灿烂文明,岂能说没就没?

纵形体已无,那一股万千人执念所结的国魂,亦当久久飘荡,百年不散!

范增处心积虑,真正想让蔡赐在此招回的,正是这大楚之魂!

楚如凤,虽亡不灭,必浴火重生!

仪式结束了,蔡赐已泪流满面,嘶声力竭高呼道:“东皇太一已应!”

“东君已应。”

“少司命、大司命、祝融亦已应:万千将士英魂,将在今日归于郢,为吾等前驱!”

“而八百载之楚,亦将在今日复生!”

项籍拔出剑来,为之而呼,喑恶叱咤,当真声如雷霆,能使千人闻之!

“不愿做亡国奴的楚人!”

“被秦吏苛待欺压的楚人!”

“随我前行,复郢!”

五千人响应,压抑十二年的巨大的呼喊,竟震彻寿春,震彻两淮: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PS:离家回昆,整天都在路上,只有一章。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