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769章 三楚

秦吏 第769章 三楚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求贤令一出,郡祭酒的厅堂外便挤了不少人,有看热闹的,也有跃跃欲试的。那些过去不曾任官,也没个好出身,无人举荐的江陵布衣士人们相互谦虚,看上去十分揖让,实则仍有些犹豫。

站在厅堂门口,举起宽大的官袍袖子,陆贾开始了现身说法。

“我本寿春布衣,淮南儒生,因犯了挟书律,被迁于南方,在岭南密林里填沟壑,差点沦为隶臣,直到君侯南征,这才举我于牛口之下……”

这几年来,他在武忠侯身边,一路从斗食的书吏,到百石主薄,再到四百石长史,最后成了今日君侯幕府文官里,仅次于萧何的地位,南郡祭酒,官居六百石。

可以说,陆贾就是虽然出身布衣,却因为“能出长策”,而得到重用的最好例子,武忠侯让他来做择取民间布衣之士的祭酒,真是再合适不过。

门客数人有些吃惊:“上吏真是儒生,也能任吏?”

陆贾亮出了被他摩擦一宿的绶印,却见是黑绶,三采,青赤绀,淳青圭,系着亮铮铮的铜印,果然是六百石的官!

“只要有才学,能助君侯靖难成功,不论身份、学派、籍贯,唯才是举!”

这一句唯才是举,让不少人打消了疑虑,开始纷纷上前,“毛遂自荐”起来。

但更多的人,踱步几个来回,还是缩了头。

毕竟武忠侯的红旗能打多久,还是个疑问,万一他靖难不成反被朝廷消灭,到时候清算起来,做过武忠侯官吏的人,岂不是都要倒霉?

这些江陵布衣们不论进退,陆贾都看在眼里,他也明白,黑夫要招纳的,是些什么人。

儒生、黄老、纵横、名辩、兵家,被排斥在秦朝体制外的诸子百家之士!

这些百家之士,在战国时,可坐而论道,家里贫寒的,也能充当封君食客,若真有才学,便能成就像冯谖、侯嬴、毛遂、蔡泽那样的大名。

但在秦朝体制下,即便丞相、彻侯也不许大规模养士,百家遭到打压,官府唯尊法官狱吏,这些布衣之士顿时没了生计。

但他们总得活下去啊,要么像那个“本好黄老”的陈平一样,放下老本行,老老实实学律法,试为吏。要么就似陆贾一般,在夹缝里求生存,靠帮人抄书、写信维持生计,还会一不小心因私藏了诗书,被缉捕论罪。

最惨的如韩信,学的是兵家之流,却因贫贱无行,不得推举为吏,只能四处混饭。

当天下大乱,这些人是推翻朝廷最积极的参与者,捋着袖子,卯足了劲参加造反,原因无他,还不是秦朝的官府里,没给他们一个合适的上升渠道。

黑夫决定吸取教训,给这样的人留个后门。

“乱世将至,统治地方的秦吏法家是重要,但其余的人才也不能少。”

不指望能再逮到韩信、陈平那样的大鱼,但一般的说客、谋士,黑夫也十分急需。

为行人劝降郡县,任幕僚出谋划策,多的是他们的用武之地。

就算江陵招不到,其他地方的有心人听闻后,亦会前来投效,只希望那些楚汉奇谋之士,也尽能入其榖中。

陆贾也认为,江陵基本找不到这样的人,毕竟已入秦数十载,百家凋零。

“衡山郡那边,可能还多一些。”

但响应号召来的人,还真不少,可惜都是些好虚言的,学了点皮毛就自以为是高才绝伦,真有才学的,几乎没有。

“要在一堆鱼目里找到一颗珍珠,何其难也……”

安排十几个言谈平平的江陵布衣去军中各部门,从斗食书吏做起后,陆贾打算结束今日“招贤”。

却不想,门外又有一个头戴高高儒冠的人探头探脑,往里面窥探,吸引了陆贾的注意力。

陆贾来江陵这么多天,从未见大街上看到一顶儒冠,只因此地早被秦统治数十年,儒以文乱法,早就被官府打压驱逐殆尽了。

等这人上堂后,陆贾见其四十上下,面容黑瘦,比自己略老,留了长长的胡须,但未经梳理,有些凌乱。

“汝何名?”

那人露出一口黄牙,作揖道:“小人随何。”

“随何?”

陆贾没听说过,又问道:“我竟不知,江陵亦有儒者?”

随何道:“小人并非江陵人,而是随县(湖北随州市)仄陋之士。”

“是南阳郡的人啊。”

陆贾点了点头,也未细究外郡人怎么跑江陵来了,接着问:

“你学的是八儒之中,哪家的学问?”

随何却道:“所学甚杂,也并非大家,恐上吏不知,不值一提。”

这下陆贾有些警惕,心想:“此人莫不是知我学儒,而先前诸士又被黜落甚多,故意戴了顶儒冠,想要套近乎罢?”

于是他便故意考校随何,侃侃聊起诗书来。

没想到的是,这随何口上谦虚,说自己学识浅,但不论陆贾说什么,却都能接得上,甚至还引用了不少儒典里的故事,更能旁征博引,显然是个博学之士!

陆贾许久未与同好之人相谈,这下一发不可收拾,二人竟说到夜色将暮,随何肚子饿得咕咕叫,陆贾才反应过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糟了,只顾得聊诗书,却将正事忘了!”

这随何虽深得他所好,但若只会空谈诗书,无奇谋长策,依然只能做书吏。

于是陆祭酒正襟危坐,问道:“随何,如今君侯初定荆州,你可有一谋半策,能助君侯治理地方,靖难功成?不妨与本祭酒听听,若是中肯,定当将你举荐给君侯!”

随何再拜:“小人的确有一策,若武忠侯纳之,可使君侯尽得三楚之地!”

……

四月初七,秦始皇离开人世整整两个月,江陵天气晴朗。

黑夫派出去的四支偏师才走了短短三日,已是捷报频传。

先是利仓已迫降竟陵,已率军渡过汉水,和在汉东打游击的季婴取得联系。

接着,吴臣回报,说已夺枝江,正带人赶往夷陵。

满也控制了孱陵,正召集夷道的巴人君长开会,向他们传达武忠侯的问候……

唯独当阳县尉拒降,共尉正在攻打,说城池旦夕可下!

就在黑夫忙完军务后,陆贾带着一人来见,说是求贤两日后,找到的唯一人才。

短兵亲卫搜了一遍身后,这才让随何靠近黑夫办公的小院子外墙十步处,随何上下打量这窄小陈旧的院落,不住点头。

“快进来。”

陆贾出现在门口,向随何招手,又穿过密集的护卫,引他来到后院,黑夫正坐在这里,忙了一早上后,闭目养神。

随何行了三拜重礼:“小人随何,拜见武忠侯!”

黑夫睁开了眼:“还真是随县口音。”

随县便是古代的随国,与安陆相邻,只隔着两天的路程,翻过横尾山就是,口音相近。但因为随县直到二十年前才被秦夺取,在行政划分上,不归南郡,却属于南阳郡。

“为何行此重礼?”

随何道:“君侯身居高位,方获大胜,却不骄不躁,居于陋室,甘之如饴,有尧舜禹的仁王风范,小人此礼,拜君侯之仁俭。”

“油嘴滑舌,倒与陆贾很像,难怪他挑中了你。”

黑夫皱眉,问道:“你一个随县人,本该受户籍限制,怎么跑到江陵来投?”

随何道:“小人本是随县之穷儒,正在服戍卒之役,随一众南阳人押送粮秣到南郡来,驻于江陵。”

在秦朝,儒生和赘婿、商贾一样,也是服役优先征发的对象。

他略一顿后又道:“上个月时,听闻君侯取了安陆,又携民渡江,我当时便笃定,君侯稍后定会来取江陵……”

黑夫问道:“何以见得?”

随何笑道:“因江陵乃西楚都会,得江陵,便可尽取西楚!”

黑夫却摇了摇头:“事后之言,不足为奇,倒是陆贾说,你有一策,可使我尽得三楚之地?”

所谓三楚,乃是对楚国故地的称谓,按照方位不同,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彭城等地为西楚;彭城以东的东海、吴、会稽为东楚;九江、衡山、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

总之,便是禹贡里荆、扬两州之和,再加上大半徐州,占了天下三分之一。

以韩信之才,也只认为当“先取荆州为家”,尚未提出后续的战略,这随何一张口就大言不惭,也不知信口雌黄,还是真有依凭呢?

黑夫看了一眼陆贾,陆贾微微点头,却也有些紧张,看来这随何的计策,他是认可的,但却不知黑夫认不认。

于是黑夫笑道:“那就且听你说说吧。”

随何得了允许,便说道:

“想要夺取三楚,说难也难,君侯身被坚执锐,亲冒矢石,四渡云梦,鏖战两月,眼下也不过夺了半个南楚,小半西楚,若想靠兵锋全取三楚,恐怕要一年半载……”

“但说易,却也易,用吾之策,可使楚地月余之内猛然色变,皆云集响应,羸粮而景从,天下三分,可得其一!”

黑夫来了兴趣:“说下去。”

随何道:“小人窃以为,君侯打错了旗号,靖难,不足以号召楚地人心,想要各地云集响应,应当立一位楚王,复楚国社稷!”

……

“立一位楚王?”

黑夫听罢,冷笑了起来,看向陆贾:“这就是你为本侯招来的‘大才’?”

陆贾有些慌张,连忙下拜顿首,冷汗直冒。

他早就知道,随何之策,君侯恐怕不会喜欢,但事到如今,只能硬着头皮挺到底了。

毕竟随何的想法,也深得陆贾这个淮南楚人之心。

陆贾为随何请命道:“还请君侯允随何将话说完!”

“不必听了。”

黑夫却指着随何道:“汝可知,上个月时,有武昌营叛逃屯长名为葛婴者,用了和你一模一样的伎俩,攻下鄂县后,在当地找了鄂君的后人,名为襄强者,立为楚王,复了那楚国的社稷。”

“可他们非但没等来三楚之地的云集响应,却等来了我的大军讨伐。襄强做了伪楚王不过三日,便被我的都尉东门豹杀死,身首异处,挂在城楼上!”

“腐儒之言,诛心之论,若听了你的,我恐怕也会落得一个下场,垣雍,将此人绑起来,下狱!”

垣雍带着两个短兵拖拽随何,随何却死死抱住廊柱,将接下来的话一口气说完:

“我说的立王,不是立他人为王。”

“而是君侯自己,自立为楚王!”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