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752章 在街垒上

秦吏 第752章 在街垒上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安陆的集市,并不是沿着一条街,两边满是摊位随便卖,而是一个封闭的场所,类似后世菜市场,外围还有市墙围着。

高高竖起的木杆,是市旗,长三尺,立于市亭之内,每日清晨,前来贸易的各路商贩都在市门外等待,待市旗升起,才能依次入内。

往日里,身为市掾吏,垣柏只需要悠然坐在市亭处,坐在市旗的阴影下,指手画脚,让县卒管理市场交易,检查证件、货物,再盖个章。

但今日,他却亲自动手,将市旗缓缓降下,又将巨大的旗杆砍倒,让一个身强体壮的仆役扛着。

但市旗说白了,就是一面普通的褐布,风吹雨打,甚至有些破败,不堪使用了。

“旗帜还是太少。”

季婴摇头道:“尤其是大旗,还要鲜艳些,显眼些!”

“用我家的布如何?”

一个声音响起,却是在市肆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随一尺”。

他本为随县人,是专门贩卖布匹的,家里还开着一个小染坊,什么颜色的布都有,眼下便亲自从窖里扛了几匹鲜艳的布出来。

患难识人心,这半月来,安陆人对随一尺的印象大为改观,此人过去极为小器,县人买布时,一尺一寸都要斤斤计较,每天拿着尺子量来量去,遂被人取了“随一尺”的绰号。

可在大量乡亲被驱入西城,衣食没有着落后,随一尺却一改常态,若有老人孩童冻了,家里的褐衣葛衣,不要钱地拿出来。

现如今,又将仅存的艳布全部献出,要给举义者做旗。

他朝季婴作揖道:“我在市肆做小贩时,武忠侯还是公士,与季君一同来购布,连契券都忘了拿。之后十余年,君侯家常庇护县中商贾贱籍之人,故吾等得以幸免,不使南迁陆梁服苦役。君侯还特地照拂县人生意,南征军的冬衣夏衣,也从我这采购,我家方能富至百金。”

“如今不止是君侯家眷有难,安陆县有难,连吾等普通商贩,也要被强迁而走,我辛辛苦苦,经营了那么多年的葛麻园圃、织室、染坊,都要统统抛弃!”

对有产者来说,若要夺走他们的财产,他们对待革命的态度,将变得比无产者更加积极!

这也是垣柏如此热忱的原因。

随一尺咬着牙道:“子弟们上路时,不是唱过么?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闻某没有兵刃甲胄,更无杀贼的本领,但这布匹,却要多少有多少!岂曰无旗,与子同旌!”

说着,他让家人把所有的布都扛了过来,裁剪制作旗帜,但又左右寻觅道:“只可惜缺少旗杆。”

“旗杆在此!”

又有人过来了,却是县功曹“余兆”。

余兆曾是仓啬夫,黑夫当年和姊丈献踏椎,就是他主事。

作为官吏,余兆家住在西城一角,有一个大院子,白墙高阁。他倒是有些闲情逸致,还在院中种了不少竹子,平日里在墙外扎了篱笆,不许县人去偷他家嫩笋。

可今日,看到湖阳亭的烽烟后,他却取出藏着的剑,让仆役将所有竹子都砍了,大竹做旗杆,有数十根,小竹做长矛,足以武装上百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话,但大伙却差不多都明白这个道理。

被关在西城,被视为“迁虏”的安陆人,几乎全都参与进来了,老弱妇孺缝补旗帜,将其固定在竹竿上——没有铁针铜针,那就用骨针木针,甚至是尖锐的荆棘,穿针引线,娴熟如故。

曾几何时,她们也曾如此为父兄子弟缝补衣裳,制作甲胄,送他们上战场,去为大秦一统天下,为皇帝开疆拓土……

远去的父兄子弟鲜少归来,等来的却是朝廷蛮不讲理的迁令和苛待!

所以今日,俯首为孺子牛的小民们,她们不为皇命,不为律令,只从己心!

男人们要出去拼命,女人们,也得做些什么。

在无数织女漂妇的努力下,须臾,一面由数匹红布织成的鲜艳红旗,被牢牢绑在旗杆上!

这红色似血,更似安陆人的不平,似他们的意志。

“这就是安陆人的大旗。”

“人人都能看见它,可随着它往前走。”

季婴身材瘦弱,却也在使出吃奶的力气,奋力扛起这大旗,作为最早追随武忠侯的乡党,在此危难时刻,他必须独当一面。

随即,便有一双双手搭了上来:有曾参加过两次伐楚的老兵,也有从小听着武忠侯传奇长大的少年们,有平日里低贱卑微的赘婿,满手油腻的屠夫,就连白发苍苍的老者,也要伸手来触碰一下,仿佛这样能将自己的力量传递进去。

就这样,鲜艳的红旗在无数双手的传递下,送到了鏖战正激烈的墙垣处……

县城中轴大街,曾经其乐融融的长街筵席处,已成一片废墟。

那堵夺走安陆人自由的墙,被众人合力推倒大半。

城内的男子,少到十四,老到六十,近万人都集合在此,人头攒动。

若论个体,他们是不起眼的黔首,在被驱离家园时,众人愤怒过,但很快就习惯性服从于当局,沉默地被关在笼子里,吃糠喝稀,等待朝廷的判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他们纵有心反抗,但看着外头全副武装的关中兵卒,立刻就缩了缩脑袋,失去了勇气。

但当武忠侯复生的消息传来时,当湖阳亭的烽烟燃起时,他们却备受激励,在季婴等人的联络下,重新拧成了一股绳,并前所未有的团结!

百姓知道谁对他们好,黑夫一家对安陆的十年之恩要偿,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也需要守护!

兵刃都被收走了?不要紧,既已揭竿为旗,那就斩木为兵!

昔日老兵们举着长长的竹矛顶在前方,乡野猎户随手制作的简陋弓箭在后,更有无数人在几个狗屠的指挥下,拎着砖瓦,穿梭在他们熟悉的大街小巷,朝“贼兵”头上砸去,打死打残一个,就去夺取其兵刃弓弩。

没有甲胄,也不要紧,这城里,处处都是甲胄!

住在街边的商贩卸下门板当盾牌,顶着对面正规军射来的一**弩矢,更多人则在季婴指挥下,将街上的砖瓦、木石、杂物再度堆砌起来。

他们推倒了禁锢自由的长墙。

筑起了象征反抗的街垒!

……

巨大的喊杀声弥漫在不大的安陆县城中。

所有汹涌的波浪,都在涌向一个地方:县寺,软禁黑夫和一众南征军都尉、司马家眷的地方,安陆人要去夺回她们,冯敬却要守住这仅存的人质。

墙垣倒塌的声音、县人冲锋的号子、冯敬调兵遣将的鼓点,这儿听得一清二楚。

这些人都被关在一间小厅堂里,被数百兵卒看着,他们手里的剑、戈,随时可能往身上招呼。

由衷牵头,所有人都围在一个榻前,黑夫的母亲,安陆人的“糖妪”正躺在上面。

她病了,得知儿子“战死”后还算撑得住,因为老人家根本不相信这个消息。

但自从被关进县寺,看着全县百姓因为自家的原因而背井离乡,受苦受难,老母亲更加伤心。

如今,她已是病笃,有些神志不清。

“外面怎么这么吵?”

被巨大的声音吵醒,母亲睁开了眼睛,喃喃说道。

鬓角多了些许白发,颔下胡须也有一丝白的衷凑过去,笑道:“母亲,外面在打雷。”

善意的话,仿佛是哄小孩子乖的谎言。

母亲信了。

她复又闭上了眼。

“打雷,春雨要来了?”

衷忍着眼泪,握着母亲冰凉的手:“快了,旱了一个冬天,春雨要来了。”

“春雨,可是比油还金贵。”

母亲清醒了一下,似乎察觉出外面的响声似乎不是打雷,但老人们,最擅长的,就是装糊涂。

她也只是翻了个身,叹息道:

“可乡亲们的秧苗,还没来得及种下去呢……”

……

虽然安陆人数量略多,且熟悉县中道路,但毕竟装备、武器、秩序,都与正规军相差甚远。

在猝不及防遭到突袭后,精锐的关中兵卒迅速稳住了阵脚。

他们长长的夷矛酋矛,可比暴民们的竹矛长太多,那些临时制作的弓矢和抛来的砖瓦,也伤不透厚实甲胄,而官军的劲弩,又岂是薄薄门板能挡住的?

许多人勇敢冲锋,想要冲进县寺,救出糖妪,但都尽数死难。

“飞蛾扑火。”城墙上的冯敬,唏嘘不已。

“黑夫竟如此得安陆民心,看来陛下的迁民之策,是对的。”

冯敬心中有些感慨和敬佩,但又毫不迟疑地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必须驱散暴民,让县寺的人质退出来,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就这样,在弩矢攒射和矛阵推进下,街垒一座座被攻破,那些杂色布料和竹竿拼凑而成的旗帜,被一根根拔除,坚守在里面的安陆人,遭到了无情的屠戮,但他们在临死前,也干掉了不少敌人。

道路堆满了尸体,在街垒上,污浊的血和清白的血,混合在一起,流向街心,格外鲜红……

一如坚守在最后一座街垒处的血红大旗。

护着旗帜的,是垣雍和他的伴当们。

季婴受伤了,王瓜被救了回去,冬葵叔父战死了……

许多熟悉的面孔永远凝固,希望一点点渺茫起来,大多数人都退回了西城,经过几次冲锋,他们已经明白,光凭一腔热血和赤手空拳,是无法与正规军对战的。

但垣雍执意不退。

“我若退了,纵然苟活,一辈子都会看不起自己!”

他胸中有一股气,不甘,不屈,不忿,不惧!

小民发如韭,割复生。

头如鸡,割复鸣!

但光凭这股气,无法扭转局势。

排着密集的阵型,扛着橹盾,冯敬从城墙上调来的生力军,在一点点朝最后的街垒推进!

垣雍和伙伴们咬紧牙,准备做最后的殊死反击。

就在这最绝望的时刻。

城楼处,冯敬的神情,一下子变得慌乱无比!

墙垣上,原本将弩矢对向城中的官军,却在一阵急促的鼓点中,匆匆回头,将弩矢对准城外!

街垒前方,官军的脚步,也迟疑而不前……

而安陆城外,亦响起了一阵比城内更响亮的雷声!

雷声在北门、在西门、在东门、在南门,在所有能听到的地方响起!

“武忠侯至矣!”

轰隆隆!

春雨,如期而至!

……

PS:第二章在晚上。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