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715章 君侧之恶人

秦吏 第715章 君侧之恶人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其实还有更好的办法!”

离开章台宫,回府邸的路上,公子扶苏闭目良久,忽然说了这么一句话。

“上下一日百战”,这是秦始皇想要让扶苏明白的君臣关系,一切只有利益,根本无信任可言。

想想也没错,人皆有私利,爵位便是为了满足臣子**制定的,一级级往上升,让他们像豢养的猎犬一样,为了几根骨头,东奔西逐。

聪明的君主会加以控制,就像王翦曾抱怨的那样:“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

所以等老臣们混到彻侯时,差不多是半截身子入土,被皇帝解除了军权,回朝养老,对皇帝构不成威胁。

但二十等爵毕竟有限,秦朝的战争实在太多,虽然升得慢,但少壮的尉、蒙、李,日积月累,一场场仗下来,都到了可以封彻侯的时候了。

不同于王翦,三人皆少壮,无法顺理成章地卸任,只能让其相互制衡,像黑夫这种年轻的,更要像防贼似的,给一高职软禁起来,万一还制约不住,就只能杀了。

否则,恐其忍不住要窥探宝器,甚至重复田氏代齐的故事。

但扶苏思索良久后,觉得这并非上上之策!

“与其堵,不如疏!”

扶苏受儒墨影响颇深,遍读史籍,觉得历史上,就有处理君主和功臣关系最好的范例:

“周武王也未曾将太公、周公、召公等功臣雪藏甚至杀害啊。与其将其拘在朝中,郁郁枯老,何不放出去,裂土封疆!?”

这想法若被秦始皇知道,定会大加斥责,因为这与秦朝坚持的废封建立郡县相悖,但扶苏却有自己的看法。

曾有儒生跟他鼓吹过,恢复周礼,尤其是周朝的封建,并建子弟,所以蕃屏王室,申命辅相,所以羽翼公朝。

但扶苏觉得这效果并不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看看春秋战国的混战就明白了,姬姓诸侯,不见得比异姓忠诚,第一个冒犯周天子威严的,就是姬姓郑国呢!

可他也不认为,周朝的分封一无是处。

“父皇只看到,分封让诸侯分裂,混战数百年,却没有看到,分封也让宗周区区一州之地,拓展成了将九州诸夏!”

“周室分封之所以变成弊政,在于历代周王将山东之地,除洛阳外全部分封,使得诸侯不断拓展坐大,最终枝大于干,这才会有后来的礼崩乐坏。”

所以扶苏理想中的分封,恰恰是淳于越近来提出的:“海内郡县,海外封建!“

首先,要更易军功爵,在大庶长之上,取消关内侯、彻侯,改为五等:公侯伯子男。

随后,九州之外,近十年来新征得的土地:岭南、闽越、西域、河西、海东、朔方,皆可裂土田而瓜分之!

“为帝者,可独断,但不能自私!”

扶苏不是个自私的人,他认为,与其将所有土地攒在朝廷手里,增加中原负担,不如将无法控制的边地分出去。

比方说,封黑夫于岭南,封李信于河西,封蒙恬于朔方,封王氏于辽东,皆为边侯,封诸弟于西域、西南夷、海东,皆为公,虽然他弟弟多,但一人一个城,总够分了吧……

如此,既不会影响中原郡县的大一统,又能妥善安置功臣子弟。军功勋臣们为诸侯的**得到满足,就不必担心他们窥探宝器了,就算有,也鞭长莫及,更有嬴姓子弟袭扰其后。

而中央王朝封疆既定,那些边远地区的战争,也能平息了,至于边侯们征蛮夷,编齐民,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朝廷不会相助。

“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岂非君臣相宜之道?”

扶苏为未来的画计而兴奋,但随即又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既然那件事未能成,这一切,也就是想想而已。

唯一能肯定的是,他扶苏有朝一日,若能为二世皇帝,绝对会将秦始皇的政策改得面目全非,甚至全盘推翻!

等扶苏回到府邸后,谋主董公却请他屏蔽左右,面色凝重。

“公子,有昌南侯密信送达!”

……

董公没拿到信,因为送信的人坚持,必须见到扶苏本人,才能将信献上。

扶苏只好亲自接见了他。

送信来的人,叫季婴,乃是黑夫乡党,他长得好似一只瘦猴子,在府邸内左看右看,像个不太老实的人。

扶苏想不明白,昌南侯为何会让这样的人,在这种紧要关头犯险。

董公问季婴:“关中已戒严,出入皆不容易,你是如何进来的?”

季婴神秘一笑:“请放心,我做督邮多年,管的就是车船往来,验传符节,伪造起来,易如反掌,也有些法子,能混进关中,绝无任何人都知晓。”

其实他是从蜀中来的,走的陈仓、杜亭一线,用假身份藏在商队里,躲开了盘查更严的灞桥。

进入咸阳后,季婴多多少少也听闻了“亡秦者黑”的谣言,摸到昌南侯府,发现那被人监视后,更是大惊!好在总算想办法,溜进了张苍府邸,甚至通过打着“学字”名义往来两府之间的小破虏,和主母叶氏通上了信,随后又辗转来到此处……等那封小心藏着的信呈交给扶苏后,扶苏缓缓拆开麻线,剖去上面看似完好无损的印泥……

说起来,扶苏与黑夫,已经两年多未见了,上次相聚,还是征完海东,二人一同乘船去碣石向秦始皇帝献俘,船上,扶苏与黑夫对饮后,还向他抱怨:“对诸将士而言,一首《东山》最符合吾等心境。”

但最后,在黑夫劝说下,扶苏在凯歌振旅时,还是将吐诉将士思乡离别之情的《东山》,改成了为执政者歌功颂德的《江汉》。

“于我而言,昌南侯的确是良师益友啊……”

带着这种心情,扶苏打开了黑夫的信。

“长公子敬启,黑夫敢再拜言……”

“是昌南侯的笔迹不假。”

扶苏还是谨慎的,让人取出数年前他与黑夫往来的信稿对比,遂不疑有他。

“三十七年正月初一,黑夫见昨夜流星忽之,不由心乱如麻。”

“国之将乱,必有灾异,然秦之祸患,不在四境,而在萧墙之内。”

“古人云,三人成虎,曾子杀人,今黑夫之贤不若曾参,陛下之信臣又不如曾参之母信参也,疑黑夫者不止三人。黑夫恐久居于外,有人谤我,而陛下将投杼也。君侧左右之间,有奸佞之恶人,故肺腑之言,不敢言于陛下,为奸佞所察,只能言于公子。”

读到这,扶苏暗道:“昌南侯所料不差,的确有人在暗中谋划,诬陷于他,可叹父皇明知昌南侯之忠,却还是要南下收其兵权。”

不过黑夫所说的“君侧之恶人”,又是谁呢?

这是扶苏最想知道的,他总感觉,有一股势力,在配合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方术士,布置一个针对黑夫的阴谋。

“君侧之恶人,曰赵高,更有叵测之臣,曰李斯!“

扶苏颇为诧异:“赵高、李斯?”

这却是他不曾想到的人,如此说来,在卢敖天书事件背后推波助澜的,正是这两人?

再往下看,黑夫的话语,更令人心惊:

“彼辈中伤黑夫实乃小事,然恐其为乱,欲对公子不利。一旦山陵崩塌,彼将篡权矫诏,公子不可不防!一旦有事,南军北军,黑夫与蒙将军,皆愿奉公子继大统,安天下,皆可去得,决不可束手待毙!”

读罢,扶苏长叹:“这是昌南侯,吾之良师益友,给扶苏的警告啊!”

“其庙算几无遗留,连有人构陷他也想到了,但这封信毕竟是月余之前送来的,昌南侯并不知道,朝廷出了这么多大事啊!”

秦始皇开始大刀阔斧地替换将领,更欲南下收黑夫兵权,搞不好真会杀了他,而蒙恬回到了咸阳,任卫尉……

就算事情真到了那地步,不管南北,他扶苏都去不得了。

眼看日暮西垂,扶苏让人带季婴下去歇息,他苦苦思索:

“君侧恶人,矫诏害我,又是何意?赵高、李斯,有这么大的胆子么?”

他目光猛地收缩:“除非是……那件事?“

还不等扶苏喊人来,他的亲信邵平,却叩响了门。

“公子,墨家出事了!”

……

“你说什么,墨者欲逾宫室,行刺陛下,被郎卫缉捕!?”

来传递消息的,依然是蒙恬、蒙毅的族弟蒙天放,他简略地将事情说了一遍。

原来,自从去年之后,秦始皇开始将自己的行踪神秘化,每晚所居之地,皆成了机密。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他的宫车在甬道间游走,除了最为亲信的人,哪怕是丞相,也莫知行之所在。群臣受决事,悉於咸阳宫,偶尔也在章台宫。

但今晚,秦始皇又换了一处行宫居住时,却有刺客欲借机巧器械,逾墙潜入宫中偏僻角落,结果被巡逻的郎卫逮了个正着,当场被杀死一名,剩下的两个刺客欲逃,从高墙上一跃而下,落入墙下的稻草堆……

结果只有一人顺利完成这操作,溜之大吉,另一人不慎摔断了腿,被郎卫捉住后,查明了身份:竟是名为“赵尹”的墨家弟子!

这下可捅了大篓子,秦始皇立刻下令,卫尉蒙恬逮捕墨家所有人员,同时让廷尉蒙毅对赵尹严刑拷打,最终赵尹熬不住,吐露出,指示他们结党谋刺皇帝的人,正是墨家的二把手唐铎。

“唐铎虽已出走,但毕竟曾做过公子许多年的幕僚门客,蒙廷尉唯恐这件事会被有心之人扩大,牵扯到公子头上,特让我来报信!”

正说着,外面也传来了阵阵鸡飞狗跳的索拿声,是卫尉在城中抓人,果然是出大事了。

蒙天放急促地说道:“眼下,整个咸阳都在大索。唐铎恐怕也逃不了多久,还望公子快想办法,洗刷嫌疑!”

“这些墨者,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董公也急得上火,连忙道:“公子是否要立刻入宫,向陛下陈述?”

从蒙天放入室起,扶苏便一直缄默不言,一会摇头,一会点头,此时董公催促,他也一动不动。

“公子?”

董公、邵平、蒙天放连叫数声,扶苏才回过神来。

他看着众人,叹了口气,苦笑道:

“如果我说,唐铎和那些墨者背后的主使者,的确是我呢!?”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