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690章 除天下之大害

秦吏 第690章 除天下之大害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镐池位于周朝旧都镐京旧址附近,如今已看不到赫赫宗周的城邦,只能见到游『荡』在残垣断壁的麋鹿,以及一片金黄的黍粟,站在池边一座废弃的水磨房顶,还能瞥见远处正在动工的阿房宫,十万人在那辛苦劳作。

夜『色』将暮时分,四个黑影先后靠近这废磨坊,他们在池边碰头,又『摸』进磨坊中,却见里面已等着一个人,借着入夜前最后一点光,能看清楚,这是秦墨巨子程商的大弟子:适林。

“适林,黑纸鸢是你发的?”

四人中领头的人有些跛脚,名为杨毅,他掏出怀中的黑『色』纸鸢,夹在两指之间。

纸张颜『色』黑褐,是以特殊方法所制,其折叠之法十分特别,只有知晓的人能一个步骤不差地折对,乃是墨家中,少壮派相互联络聚会的暗号。

不必奇怪,墨者本就是一个结构严密的组织,曾一度拥有令诸侯侧目的强大武装,人数虽少,只有一百八十人,但顶不住科技先进啊,且皆能为墨家的理想而战,可使赴火蹈刀,死不旋踵!

后来,墨家虽然分裂衰败,不再是显学,但在雍州大地扎根的秦墨,依然保留了严明的纪律『性』,随着近年秦墨内部分歧日益严重,看不惯巨子程商无作为的少壮派,又效仿古道,开始了秘密结社。

“不错,是我所为。”

适林的表情有些痛心:“前日,我送三位被发往岭南服苦役的师兄弟至灞桥,今日方还,二三子让我送的衣裳,我已交给他们了。”

原来,三月中旬时,墨家被少府要求,派人去骊山陵,提供先进技术,帮助工匠解决工程上的难题:据说骊山陵已修筑到关键的地宫,深度已下达三泉,又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并令匠制作能机关弩矢……

这些不可思议的设想,需要墨家的技术使之实现。

但帮君主构筑陵寝,这与墨者的理念相违背,子墨子的十大道义里,节葬和节用,可是极重要的。

虽然巨子程商决定遵从少府之令,派弟子去协助,三那三名弟子到地方后,惊讶于骊山规模之大,耗费财力劳力之多,已远远超出了墨者能容忍的底线,商量之后,拒绝合作,决定要效仿墨子的高徒高石子,为义背禄……

这下可捅了大篓子,骊山陵的副监赵高故意将事情弄复杂,问墨者们:“是陛下法令大,还是墨经之义大?”

三名墨者虽然固执,却也不傻,闭口不言,但还是被赵高拘捕,报予秦始皇,说墨者认为朝廷无道,不提供技术,秦始皇哪会管这种小事,又一挥手,令廷尉处置。

最后,三人判了和喜一样的刑,发配到岭南做司寇,因为昌南侯刚刚和秦始皇请求,番禺将建造一所造船工坊,需要墨者和工匠协助……

在巨子程商看来,这已是他几度找廷尉、少府理论后争取到的减刑,但秦墨中的少壮派们,却不这么认为。

“真是是好样的!”

杨毅跛着脚走到石磨边,一拳砸在上头,咬牙道:“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背义而向往俸禄的人很多,拒绝俸禄而向往义的人很少,三人虽远行,却无愧于墨者之名,只是巨子也太过软弱了。”

言罢抬起头:“适林,程巨子乃是你授业夫子,你怎么看?”

“吾等皆不满巨子,否则也不会相互联结,欲有所作为了。”

经历过师兄弟无辜流放的事后,适林却是大彻大悟,眼中不再有『迷』茫,对四人道:

“我今日约汝等来此,正是有一件事要与二三子商议!”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五人只能挤在一起,低声细语。

适林道:“子墨子在《兼爱》里说过,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敢问二三子,在一统之前,天下之害,孰为大?”

杨毅说道:“那时候的天下之害,自然是大国攻小国,大家『乱』小家,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

适林道:“然也,造成这种种的,乃是天下七分,诸侯争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相互贼杀。天下定于一,若能完成兼并,变七国为一国,则纷争必能消弭,为了实现‘尚同’,吾等秦墨不惜违背‘非攻’之义,助秦一天下……”

这个过程是血淋淋的,适林和在场四人,除了杨毅是土生土长的关中人外,其余皆是战争遗留的孤儿,他们知道,统一付出了多大代价。

而出于对自己违背“非攻”的愧疚,秦墨收养了无家可归的他们,抚育长大,教之以墨经。众人对墨家的认同感,远甚于秦。

“可如今呢?诸侯已灭,列郡县而废封建,但征战仍未消弭,昔日七国之人相互怨恨,百姓依然贫苦,朝不保夕,但朝廷却越发奢靡,苛捐杂役,使天下沸腾。”

适林扫视众人,用力地问道:“敢问二三子,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

四人张了张嘴,但都未说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不敢说?”

适林笑了:“那我替汝等说!”

他腾地站起,跳到了磨盘之上,面容因愤怒而扭曲,用极力压制的音量道:“当今之害,莫大于人君者之不惠也!当今之害,莫大于陛下之骄固暴虐也!”

“秦始皇帝,他,就是当今天下之大害!”

……

此言如同惊涛骇浪!席卷众人的心胆,哪怕对朝廷有怨言,但碍于皇帝多年来竖立的权威,从未有人敢说出口过。

但他们,毕竟是被孟子骂作“无父无君”的墨者啊!在秦朝体制内部,最该想明白这件事的,除了墨家,还能有谁?

短暂的沉寂后,一个许多年前,被前任巨子“唐夫子”从邯郸废墟里救下的孤儿赵尹,大着胆子问道:“敢问适林,这当今之大害,该如何除之?”

适林的回答,再次惊起一层浪。

“当诛之!”

“啊!”

纵然有所准备,四人亦不由后退了几步,有人立刻趴在窗户边,心虚地看看外面,生怕被偷听,那他们就死定了。亦有人贴着墙,不知这时候该不该开溜……

秦律,听到谋反之言不报官,是要株连的!

但适林却咄咄『逼』人,继续说着这些每个字,都足够他五马分尸,三族夷灭的大逆不道之言!

“曾经有儒生质问子墨子,昔者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是何故也?”

“子墨子说,这不叫‘攻’,而叫做‘诛’!”

“儒生认为,诛是上罚下,以下犯上则叫做弑。但吾等墨者不然,只要是惩暴罚不义,便是诛!”

墨家的诛,与等级高低无关,而是正义对不正义的惩罚。

低贱的黔首刑徒,面对诸侯将相的苛暴,奋而诛之,亦是正义!

也难怪,同样赞同“诛一夫”的孟子,一定要和墨家的诛暴撇开关系,骂他们:“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在墨子死后,墨家分裂,各个派别教义有所偏斜,其中就有一派“侠墨”,他们布衣粗食,扶危济困,诛杀酷吏,消灭暴政,希望兼爱的光芒,能够普照苦难的大众。

但理所当然,这一派受到了诸侯的打压,亦遭到墨家其余派别抨击,很快就消亡了。

然而,今日,诛暴的大旗,却被一个秦墨的年轻弟子再度扛起:

适林目光无惧,走向四人,振振有词:

“作为君主,哪怕他是皇帝,如果施暴政,且不知悔改,屡劝不听,理所当然,就要被人人得而诛之!此乃为天下除害之事!”

“不!”

第一个发声拒绝的,竟是跛脚的杨毅。

他双手死死堵着自己的耳朵,不断摇头。

“我虽是墨者,但亦是关中秦人,不是那些整天想着六国刺客,我不会反秦,不会倾覆父母之邦!”

“我会戳破耳膜,咬断舌头,就当什么都没听见,亦不会告发汝等!”

说着,他便要拔腿离开磨坊,谁料刚开门,就撞上了一人!

……

门外突然出现人影,除了适林外,磨坊内众人大惊,以为自己的话被人偷听。

但门口那人却举起手中的明火,在脸前晃了晃,接着将其扔到地上,踩灭。

众人已看清了他的面容,杨毅最为惊讶。

“唐……唐先生。”

来者正是许多年前,和程商一起在阳城墙头,与黑夫有过一段对话的唐铎,但不像程商成了黑夫好友,唐铎做了公子扶苏门客,如今在少府供职,乃秦墨的二把手,亦是少壮派的灵魂人物。

“毅,你错了,大错特错!”

唐铎步入磨坊,将杨毅『逼』退。

“子墨子说过,视人之国,若视己国;视人之家,若视己家;视人之身,若视己身。这就是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

“别说现在天下一统,诸侯并为一家,就算过去还分裂时,只要入了墨门,便不分国别,吾等只剩下一个身份:墨者!”

杨毅步步后退,嘴上却仍辩道:“墨,亦是秦墨,西方之墨!”

唐铎却摇头:“你籍贯是关中不假,但其他人呢?”

他指着适林等人道:“适林籍贯是宋地,赵尹籍贯是邯郸,还有家在淮阳的、陶丘的,秦墨的青壮一代,多是孤儿,来自五湖四海……“

“秦墨,西方之墨者……那是百年前的老叫法了,现在,哪还有什么齐墨楚墨,南方墨者东方墨者?这世间,只剩下一种墨者……”

他掷地有声:“天下人之墨!”

“故天下人之墨,当兴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害,不该拘泥于地域门户之私!”

杨毅无话可说,但仍面带疑虑。

作为这次集会的真正策划者,唐铎叹了口气,开始对杨毅进行最后的说服,他的态度,决定了墨家之中,那些出身关中的秦人是否愿意参与进这计划中来。

唐铎放缓了语气:“所以,吾等绝不是要反秦,不是要倾覆朝廷,更不会分裂天下。吾等与那些六国遗贵不同,他们各为其家,墨者却是为了天下人。诛暴,是为了让年老昏聩的秦始皇帝,无法再为害天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杨毅却忽然反问:“敢问唐先生,诛暴之后,又当如何?”

唐铎理所当然地说道:“只要始皇帝死去,嗣君继位,便能更易朝政,那些无用的远征,可以部召回,那些奢靡的宫室,立刻就能罢止,朝廷节用,租赋减免,黎庶无徭,男乐其畴,女修其业,而天下人相互间的仇恨,也能缓和……”

众人心生向往,那才是墨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杨毅却更加震惊,想到一个可能:“嗣君?大秦可还没立太子啊,唐先生,你说的莫非是长公子?”

他震惊地回头看向适林:“今日聚会,欲刺陛下的谋逆之言,难道都是长公子指使的?公子他……欲弑父么!?”

……

此言一出,众人面面相觑,真若如此,长公子在他们心中的的形象,便完崩塌了……

唐铎立刻矢口否认:“长公子『性』情仁德纯孝,休说诛君弑父,就算陛下下令要他『自杀』,他亦会毫不犹豫地举剑自刎。”

他掏出怀中携带的《墨经》,单膝盖跪下,指天发誓:“我唐铎敢当着鬼神的面起誓,长公子,与此事无半分瓜葛!”

墨家明鬼,相信鬼神之罚,这是最郑重的赌咒了,一时间,杨毅及众人相信了唐铎的话。

唐铎道出了真相:“纵然公子能够忍耐,忍到皇帝崩逝的那天。但正在受苦的生民却忍不了,有些事,不能再踌躇犹豫了!”

“我身为墨者,眼看皇帝为满足一人之欲,夺民之用,废民之利,三千万生民奔波劳苦,天下即将倾覆沉沦,不可坐视不理。故瞒着长公子,召集汝等集会,想要以墨者之力,除去这天下之大害!”

这时候,适林却提出了一个难题:“唐先生,始皇帝有卫尉数万、郎卫数千人保护,且行踪隐秘,御驾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自从上次李斯之事后,更加警觉,不管是谁,都莫知行之所在,如何才能诛杀?”

唐铎却神秘一笑:“吾等身在咸阳,还各有官职,消息灵通。得手的几率,总比那些趴在山道上,等御驾通过的复国刺客大吧?相信我,很快就有机会了。”

他随即肃穆下来,扫视屋内众人:“但首先,吾等得手按墨经,当着鬼神之罚的面,立下誓言,一起除天下之大害,绝不背叛!”

就着窗外的月光,适林立刻走上前来,赵尹紧随其后,另外两名墨者略微犹豫,也跟了过来。

只剩下杨毅了,这个生于关中,喝着渭河水长大的跛脚墨者,陷入了两难,他一会紧握双拳,一会看向磨坊的门,但几经踌躇后,还是一瘸一拐地走到师长兄弟们身边。

一共六人,在石磨边围成了一圈,唐铎将随身携带的墨经放在磨盘上,随即,一只只手按了上去。

“鬼神在上,子墨子为证。”

唐铎带头立誓,声音中满是对正义事业的笃信:“为了墨者的大义,为了天下苍生。”

“为了世间战争消弭,再无攻伐之事。”

适林仿佛看到自己死在统一战争中的父母,他们的死,无数人的牺牲,换来的,不该是这糟糕的季世,当是一个更好的天下。

所有人都说完了,只剩下杨毅。

他闭上了眼:“为了七国之人不分你我,兼爱大同的那天!”

“为了大秦,能真正成为天下人共有之国!”

六人齐声,在这昏暗的磨坊里,立下了惊天豪言:

“当如古之墨者,诛暴除害,赴火蹈刃,死不还踵!”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