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580章 何不问黑夫?

秦吏 第580章 何不问黑夫?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天下分五服,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之所以加以区分,是因为远近形势不同的缘故……”

秦始皇三十三年,季冬之月(12月),公子扶苏的府邸中,还挂着博士官职的淳于越在扶苏面前侃侃而谈。

“越地乃荒服,从夏、商、周三代起,就不受中原教化,并非强弗能服,威弗能制,而是因为越人居住在方外之地,乃剪发纹身之民,不能用中原礼乐法令来治理,再加上其地中原人不可居住,故不值得烦劳中原。”

“得其地,不可郡县也;攻之,不可暴取也。老夫实在想不通,陛下为何非要南征?”

前几日,秦始皇向群臣宣布了他酝酿的征伐计划,顿时在咸阳掀起了轩然大波!

淳于越听闻此事后,抱怨连连,墨者唐铎也颔首同意。

“国虽大,好战必亡啊。”

墨家反对一切非自卫战争,早些年是为了大一统,所以秦墨才顶着欺师灭祖的压力,助秦残灭六国。一统之后,总该让世人休憩了吧,然而战事依然频繁。前几年皇帝讨伐匈奴,是因为匈奴对边塞,甚至是关中有威胁,勉强合理,可如今南征百越,越人辟处一隅,自己内斗都忙不过来,哪能威胁到中原呢?

淳于越颔首道:“然也,《周易》曰:高宗伐鬼方,三年而克之。‘鬼方,小蛮夷;高宗,殷之盛天子也,以盛天子伐小蛮夷,三年而后克,言用兵之不可不重也,岂能如此轻率?”

儒墨一贯是死敌,但这次,却难得说到了一块去。

当然,皇帝虽然定下了东伐沧海君,对南征,因为事关重大,仍令百僚议论,但仅限于重臣。

儒家的博士们,自从封禅、挟书两事后,已经被剥夺了议政的权力,又被坑方术士一事吓到,皇帝但凡有事,博士们都噤若寒蝉,不敢再妄议。

他们真真切切,活成了装饰朝堂庙宇的礼器,别无他用。

而墨者被黑夫和张苍拉了一把,没受太大打击,更靠着”兴工学“,有了新的出路,还能做些实事,但对于朝政,亦没有发言权。

二人只能像往常那样,将希望,寄托在公子扶苏身上。

相比于数年前去北地为监军时,扶苏已完全成年,他个头很高,几乎要超过秦始皇,脸庞则瘦削了几分,眉宇之间,又多了几分忧虑,或许是忧心的事情太多,年纪轻轻,就有了一点抬头纹。

淳于越、唐铎二人说完后,扶苏一叹。

“二位说的都有道理,但光是这番说辞,父皇,绝不会听!”

这是一次次跌倒带来的教训,这么多年来,从刚一统时铸十二金人,到去年禁百家言,他进的谏言还少么?但没有一次,是秦始皇听得进去的!

最初还有训斥,而最近,秦始皇连他的面都不想见,递进去的奏疏也石沉大海。

也有智谋门客教他,不要一味进谏,学一学胡亥等公子,只字不提政事,只问皇帝沿途所见景致,还打滚撒娇说下次也想一起去,让皇帝老怀大慰……

这种小儿子的特权,长子扶苏当然学不了,但他也能嘘寒问暖,说些好听的场面话,惹秦始皇欢心啊。

但扶苏拒绝了。

“父皇有十二个儿子,十多个女儿,更有成百上千的嫔妃,万臣亿民。”

“对父皇的身体安康,多得是人去关切慰问,对他的功业,多的是人去阿谀恭维,但放眼这天下,能与父皇说上句真话的……”

他苦笑了一下。

“也唯独扶苏了吧?”

身为长子,总是要有些责任,必须担到肩膀上的,别人不敢说不会说的,只能他上了。

“若扶苏亦学着那些人一般,罔顾事实,只为谋私而欺君父,且不说扶苏能否得到父皇欢心,若那样。”

他独处时暗暗长叹:

“我的父皇,就真的是孤家寡人了罢……”

“扶苏身为人子,不忍如此!”

因为不忍,因为不想欺骗,所以,他必须说实话。

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次都要用相同的方式。

扶苏也在长大,他也会吸取教训。

“我不会立刻进谏。”

扶苏思虑良久后,起身道:“父皇不喜欢以古非今,用古时候的事去劝诫,只会适得其反。父皇想听的,更不是虚言,而是实证!”

言罢,扶苏在淳于越和唐铎惊讶的目光中,朝他们作揖:

“扶苏自有打算,但首先,想请两位先生,帮我做两件事!”

……

经历了东巡、封禅、叛乱、坑术士种种事情后,皇帝令群臣议政,已经完全成了摆设。

始皇之心,日益骄固,于是,也无人再敢提出异议,所有人都在揣度秦始皇的想法,大概是想要征百越的,于是,整个十二月,咸阳朝堂之上,群臣争先恐后支持南征,并罗列了种种理由,证明此战的正当性。

比如南越部族收留楚人贵族,妄图助那些楚人复辟楚国。比如大秦派出友好的使团商队,带越人回中原见识花花世界,然西瓯君却悍然攻击。又“据说”百越食人,这种恶习必须由文明的中原人去制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一片支持声中,秦始皇仍然没有直接表明态度,但让他感到奇怪的是,本该早早跳出来反对的公子扶苏,连续两次朝会,却只听旁人议论,自己则不发一言。

虽然秦始皇对扶苏颇为不喜,但儿子忽然转了性,也让皇帝有些不习惯。

直到孟春正朔前几日,朝会结束,群臣散毕后,扶苏才通过谒者,请见始皇。

刚回来那阵,因为气扶苏之谏,秦始皇面都懒得见他,如今扶苏沉默了大半个月,皇帝倒也想知道他的意见,便同意扶苏入宫谒见。

入宫的路上,扶苏只能暗暗感慨,自从秦始皇巡视归来后,两个月了,他还是第一次有机会入咸阳宫,而李斯、叶腾等重臣,入宫早不止三五次了。

也是滑稽,生在帝王家,父子相见,比普通的君臣相见,更难!

无奈地摇摇头,扶苏继续迈步向前,他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谏言,而是专挑了父子单独相处的时候,也是希望,自己的肺腑之言,能让皇帝有所触动。

秦始皇还是那样,见幼子胡亥时常露出笑容,有舔犊之情,但对长子扶苏,便总是板着张脸。

刚见面还是尴尬的,骨血相连,父子二人却不知道该聊什么,秦始皇一板一眼地问扶苏最近在做何事,扶苏也一板一眼地回答。

扶苏最近得了个差事,便是“咸阳祭酒”,负责督导工、农之学的开设,在其位谋其政,他亲自去工地巡视,向唐铎了解墨者的工艺,也学着去田地里辨认作物,不再是那个五谷不分的贵公子。

并且,扶苏对胶东流传过来的印刷术,也很感兴趣,觉得此物不仅能让官府公文效率变高,也能用来推广教化。

只不过,他认为,需要被印刷的,不仅仅是律令条文,农历节气歌,还有诗书礼乐……

一番尴尬的问对后,秦始皇面色稍缓,因为扶苏近来做的,至少是在皇帝看来“有用”的东西,而不是虚文缛节。

气氛似乎融洽了一些,但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若不说,他便不是扶苏!

“说吧。”

秦始皇似乎也明白长子的脾性,见扶苏停了话,欲言又止,便冷冷道:“知道你憋了许久,将你想说的,统统都说出来!”

“那儿臣,便斗胆说了。”

扶苏深深吸了口气,他有预感,这一次,自己虽然做了很多准备,但很大可能,还是要受责。

可逆耳的话,别人不说的时候,他也要装作没看到,眼睁睁看着父皇日益骄固,眼看这天下一步步滑向混乱的深渊么?

果然,扶苏一张口,秦始皇的面色就阴了下来。

扶苏说的,是近几年各地灾情的事……

秦朝太大了,四十个郡,不可能每个郡都风调雨顺,不是这里干旱,就是那里水灾,刚送走了蝗灾,又迎来饥荒。

“太原郡数年以来,屡屡歉收,即便用堆肥沤肥之法,亦无法弥补,百姓卖爵赘子来接济衣食,依赖陛下施布德泽拯救他们,才得以免于转死沟壑。”

“陈郡亦然,连续四年歉收,第五年又发生蝗灾,百姓的生计还没恢复。”

齐地才经历了一场大乱,除了胶东保全,琅琊损失也不大外,临淄、济北都遭受重创,恐怕五年十年内,无法恢复如初,旁边的巨鹿郡,豪侠鲁勾践的叛贼遁入山林,尚未平定,东郡、泗水中间,又有盗寇聚集在大野泽,为首的是一个叫“彭越”的贼子。

这就是中原目前的情况,太平?跟太平一点边都不沾!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父皇却要发兵远行数千里,携带衣粮,南征北战!”

说完秦朝内部的隐患后,扶苏开始述说伐越的难度。

“儿臣听闻,南方瘴气流行,大军深入越地,穿行于深林竹丛,多有蝮蛇猛兽,夏季炎热时节,疾疫滋生,恐怕还未交兵打仗,士卒便十死二三。而征召关东轻侠恶少年,彼辈忧虑危亡,担心朝不保夕,亦会在进入越地后,乘机逃亡。如此,即使把越人全部俘虏了,也不能抵偿死亡之人。”

“越人生于扬汉之南,熟悉地形,以军击越,若越人遁入深山密林险阻之地,便奈何不得,军队一离开,越人就又互相群聚。纵然建立城邑据点,也只能留大兵镇守。长年累月,士兵疲倦,粮食缺少。”

“为了供养那些士卒,中原只能出民夫数十万人,千里辗转供应,使中原男子不能耕稼,妇女不能纺织,丁壮参军打仗,老弱转运粮饷,居家的无食,行路者无粮。到那时,百姓苦于兵事,逃亡必多,朝廷一味诛杀,也不能禁绝,如此,则诸郡盗贼必定兴起……”

扶苏只想告诉自己的父皇,只要计算一下征越可能获得的利益,便能发现,在战争中得到的东西,反而不如丧失的东西多。

为了争夺多余的土地,而让士民去白白送死,这不使全国上下都感到悲哀吗?

毁掉大量的钱财,去争夺一片无法统治的土地,只为了满足“南尽北户”的虚名,就要让数万十万人战死,这难道,是治国的需要吗?在他看来,贪图伐胜之名,只不过是一个骗人的幌子而已!

“故,兵者凶事,一方有急,四面皆从。儿臣担心,变故的发***邪的兴起,从伐越开始啊,还望陛下,慎重!”

一口气说完,扶苏拜倒在地,闭上了眼睛。

虽然希望渺茫,但他只希望,自己的父皇,能听一次劝诫啊!

良久的沉默后,秦始皇开口了。

“说完了?”

“儿臣已知无不言。”

“知无不言?”

秦始皇冷笑:“孺子坐于咸阳,不知世事,便开始点评起天下利弊,军国大事来了。你还是那样,依朕看,你还是与那些在书斋中指点天下的儒生,相处太多了!”

“儿臣不是揣度,也没有妄言,每一句话,都是实情!”

换了其他公子、大臣,见皇帝动怒,早战栗拜倒,当场认错了。

但扶苏却抬起头,勇敢地回应道:“太原、陈郡灾情,群臣皆知,只不过对陛下报喜不报忧而已。”

“至于百越,这一个月来,扶苏请人替我找来了所有提及百越的文献典籍,一字一句查看,知道了其地理。又请来去过豫章、厉门的墨者,与之详谈,了解民生,虽不如亲身实地探访,但亦略知一二,绝非信口胡说。“

这就是扶苏请淳于越、唐铎二人帮的忙。

秦始皇嫌他务虚而不务实,好,他便学着做实事。嫌他过去的谏言空洞无物,好,他便一点点探访,心里有底,证明自己设想没错后再开口。

他只希望,通过这些准备和改变,自己忠言,能被皇帝听到心里去。

但扶苏不知道,在他眼中,需要安抚的人,却是皇帝想发往边塞消耗的!

扶苏想要缓,皇帝却想急。

秦始皇看着年轻的儿子,满头华发,再看看铜鉴中自己花白的鬓角胡须,有时候,甚至会产生一丝嫉妒。

你能等,朕能等么?

人性本恶,这天下想要速治,只能用重典!

他欲通过外拓来安内的苦心,不能为外人道哉,此小子也根本不明白!

剧烈的冲突,相逆的想法,无法调和的矛盾。

更让皇帝恼火的,是扶苏接下来的话。

扶苏再拜道:“包括胶东守当年所书《南征记》,儿臣亦彻夜不眠,读了三遍!南征不易,亦是从此书中得的结论。那字里行间,皆是劝陛下罢南征之意。如今朝中群臣皆不知南方凶险,故一味支持南征,既然陛下觉得扶苏之言不实,何不问问,对南方最熟悉的尉郡守怎么看?”

扶苏相信,只要是仔细了解了南方情况的人,都会和自己持相同看法,更何况,当年变着法子规劝秦始皇,让他推迟南征的黑夫!

虽然已经过了好几年,但扶苏还是忘不掉,在北地郡义渠城靖边祠外,黑夫对他说的那番话:

“公子岂不闻雍地老秦人有歌谣,‘宁赴塞北戍,不就江南徭!’恕我直言,没有西拓,便有南征,到时候中原民夫要面对的,可不是修好了直道驰道的路途,也不是可以披羊毛衣遗憾的塞上,而是烟瘴遍地,水蛊横行的岭南了,倒毙路旁的人,只怕要多出十倍……”(见434章)

西拓与南征,两害取其轻,只可惜,也只是拖了几年。

虽然扶苏对黑夫去年进言,钉齐乱俘虏于道十分不满,但不论是他与李斯力辨,让焚书变成修书,还是每到一处,都想方设法兴利,羊毛、晒盐,让辖区富足,这一点,扶苏是极为佩服的。

他也相信,在南征之事上,黑夫会给秦始皇提出正确的谏言!

事到如今,丞相、御史大夫、九卿皆讷讷不敢言,能劝阻皇帝的,或许只有黑夫了……

但他不知道,这句话,犯了秦始皇的大忌!

“好啊。”

秦始皇忽然笑了,但那笑,却有些不寻常:

“你倒是读了不少书,但八年前的形势,与如今的形势大为不同,朕亲自去过豫章,所见所闻,与那《南征记》迥异。”

他笑容消失,面色陡然变得冷酷起来。

”朕的确想听听,黑夫会如何说!”

是与时俱进,还是刻舟求剑!

恰在此时,谒者战战兢兢地入内,打断了这场父子冲突。

他瞧了扶苏一眼,朝秦始皇长拜,双手捧起一卷奏疏,高高举起。

“陛下,胶东尉郡守的上书,到了!”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