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578章 边衅

秦吏 第578章 边衅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旧部们送来的信有两封,黑夫先打开利咸的信,上面除了恭贺黑夫生日外,还有对南方最近形势的说明。

利咸详细阐述了秦始皇在豫章的巡视经过,留下的话语,豫章守、尉提出的“南征百越”,以及黑夫旧部对此事的态度等……

“希望我能成为南征主将,回到豫章,带他们横扫千里,带他们再建功勋?”

黑夫看完信后,无奈摇头,关于这件事,他已从其他渠道听闻了,而旧部们的想法,黑夫也能理解。

可是,利咸虽有小智,但毕竟只是郡县级别的谋略想法,他未在朝中呆过,看事情太简单了。

客观来说,利咸在信中分析的其实很对,这“南征百越”的主帅,黑夫来做最合适。

首先,是黑夫的爵位很高。在秦朝,任命主将时,爵位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虽然早些年,有白起、王龁以左庶长身份统领大军的例子,但水涨船高,主帅爵位高一点,三军也容易心服。

其次,黑夫在军中履历扎实,从屯长一步步往上走,当过别部司马,当过郡尉,曾作为副将,与李信合击匈奴,花马池之战,河南地一战,谋略颇有王翦风范。

而前不久齐地叛乱,黑夫名为裨将军,实为主将,统领军队虽不多,却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任务,定临淄之乱,破高唐之贼,干净利落。

当然,朝中爵位、履历比黑夫高的大有人在,王贲这尊大神不说,比如蒙恬,比如李信,都已经是关内侯,还有镇守燕地的冯无择,亦是宿将。

但还有一点,是所有人都无法同黑夫相比的,那就是对南方的熟悉!

秦朝诸将皆是北人,唯独黑夫是南郡人,熟悉南方气候江河。他还曾率部夺取豫章,在江南地呆过整整一年,并登上厉门塞,眺望五岭之南的热带雨林。当年,皇帝为了了解南疆情形,御史府的图书馆却找不出其他文献,仅有黑夫的《南征记》可看。

王贲威望最高,冯无择年岁最长,李信擅长骑战,蒙恬胜于屯戍,可要让他们来南方老林子里打仗,还是太过为难了。

至于屠睢、任嚣等人,虽然都是楼船将军出身,也在南方呆过,可反过来论资历、爵位,反倒不如黑夫了。

三点综合考虑,南征统帅,最适合的人选,似乎非黑夫莫属了……

但是……

“利咸没有考虑一点,最重要的一点。”

黑夫放下信,叹了口气。

“政治!”

政治,这是很微妙的东西,因为它的存在,择将不单单考虑孙子说的“智、仁、信、勇、严”。很多时候,为将者往往不是最佳人选,比如第一次伐楚,明明王翦为将最合适,可秦始皇却固执地选择了李信。

并非皇帝不知道李信不如王翦,而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王需要压一压,李信需要提上来与王氏相抗。

如今的黑夫,虽远没有王翦那样在军中的威信,也没有父子灭五国的名望。但他却吃了年轻的亏,三十岁的封疆大吏,大庶长,真是前所未有。黑夫这几年窜得太快,帝国重要的征战都有参与,塞北、胶东,如今又是百越。

“皇帝需要制衡臣子,好事,怎可能让我一个人占完……”

对秦始皇而言,很多时候,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作为一个政治家,他不会做以战争破坏政治平衡,这种在皇帝本人看来舍本求末的事。

于是,最合适的,反而最不可能成为统帅。

大概在秦始皇看来,这时候让黑夫执掌十万数十万大军,这不是信任他,是害他了……

黑夫也很懂,平叛后第一时间交还虎符,回到胶东后,一心一意管民事财政,力求将胶东的新政做踏实,全郡兵卒,都归了任嚣管,他不再插手分毫。

总之,与利咸的乐观不同,黑夫觉得,若皇帝决定南征,他根本混不上主将之位。

而且,虽然过了很多年,但黑夫对南征的态度并未改变!

他读完利咸的信后,有些失望地摇头道:“长沙、豫章、会稽的郡守、尉且不说,毕竟他们乃大吏,眼馋李信破河西,巴蜀开西南夷的边功,又渴望掠夺越人为隶臣之利,故功利熏心,一味求战。”

闭门自守当然不行,但在军功爵的刺激下,边疆郡县好兴边衅,也是眼下秦朝的一个大问题,谁让李信、黑夫在塞北开了个坏头呢……

“但利咸也好,东门豹也好,都是随我南征,去过厉门塞的,却都只考虑打不打,竟只言片语都不谈及,打下那片土地,征服百越,需要付出多大代价!还未开战,便轻敌若此,个个都觉得百越是土鸡瓦狗,可以轻松灭掉,可实际上,真那么好打么?”

如此想着,黑夫也拆开了第二封信,这信,是小陶单独写的。

小陶的字是这几年才学的,歪歪扭扭,信不长,字句也很朴实,甚至还有不少错别字,但黑夫才看了几眼,就拍案叫好。

“总算还有个明白人!”

小陶用简单的话,叙述了他在上赣县镇守这些年,与南越往来的经历。豫章不乏商贾去南越购买犀角、象齿、珠玑,都通过厉门塞出入,所以小陶是最熟悉南方情形的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百越之地广袤数千里,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无人区,越人在那里扎根数百上千年,稻米一年两熟,野物野果甚多,刀耕火种加上游猎采集,也能养活不少人。所以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加起来足有百多万人,这些部族全民皆兵,悍不畏死,好比亚马逊战士,在丛林里玩游击,若是兵发的少,还真不好打。

可若要发大军,却得面临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交通。

小陶说,百越和中原交界处受高山限制,人迹罕至,车道不通,乃天然屏障。有时候,地图上直线相距不过十余里,而实际上却要跋山涉水,距离拉长到上百里,那些险阻丛林,更只有当地人才熟悉,秦人商贾画的地图也不能详尽记载。从豫章南下,需要翻山越岭,行走数百上千里,穿行于深林竹丛,损耗实在太大。

除了交通,还有气候问题,两广这时候还是一片热带雨林,丛林中多有蝮蛇猛兽,没有四季之分,只有雨旱两季。雨季炎热漫长,别说是北方人,就算是江淮一带的人去,也难以适应,往往生病。呕吐、腹泄、霍乱等疾疫不断流行,若大军南下,千里辗转,传染更甚,还没交兵打仗,便会十死二三……

这些问题,当年黑夫率部进攻豫章时都遇到过,而百越两广,以上问题更会凸显数倍!

所以小陶作为南疆守将,认为对百越开战,视之若易,行之甚难,前去攻打,只会得不偿失。

一片乐观膨胀中,难得有个能分析利弊的人,黑夫不由嗟叹:“唯小陶之言,深合我意!”

他也觉得,这场仗非但不能让豫章等地获利,反倒会将南方这数年来良好的发展形势,陡然中断!

至此,黑夫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已经十分明朗了。

但他嘴边随即又泛起一丝苦笑。

“但我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对皇帝而言,真的重要么?”

……

黑夫与旧部们信来信往的时候,秦始皇的这场漫长巡视,也接近了尾声……

离开豫章后,秦始皇取道衡山,浮江西行,至长沙郡,会见了长沙守屠睢,和豫章守、尉一样,屠睢也向皇帝请战,说“西瓯年年入寇滋扰苍梧”,其首领还窝藏旧楚贵族,大秦必须加以惩戒。

秦始皇不置可否,表示回咸阳后令群臣议之。

离开长沙后,皇帝过湘山祠,这一次,湘江万里晴空,秦始皇没有遇上大风,于是湘山侥幸没惹怒秦始皇,避免了被三千刑徒伐空满山树木,露出红土,仿佛穿上赭衣的那一幕……

正月(十月),秦始皇抵达南郡江陵,视察大江舟师,最后由武关归关中。

秦始皇三十三年,仲冬之月(十一月),在第一场霜雪降下时,秦始皇终于抵达灞桥,回到了都城……

列位公子,群臣百僚均来此迎接,皇帝这次巡视,长达一年多,期间颁布了《挟书令》《坑术士令》等多项法令,决定向天下推行胶东模式,规范管理私学百家,重点兴农、工之学,收紧对地方豪长的政策,导致琅琊郡的刺杀,以及齐地叛乱。

虽然刺杀虚惊一场,叛乱也很快就被平定,但留在咸阳的群臣,也不免为皇帝,也未帝国捏了把汗。

好在,这一切事情发生时,秦朝的核心区域,关中依旧安如磐石,哪怕是天下全乱了,关中也不会乱。

如今皇帝归来,群臣难免松了口气,在灞桥迎驾时,喜上眉梢,总算不用担惊受怕了。

唯独站在最前面的长公子扶苏忧心忡忡,在他眼里,父皇巡视的这一年时间里,帝国的施政,开始离他理想中的“王道”越来越远,开始回到过去的“霸道”“兵道”上去了。

对禁绝诗书,对约束百家,对六国故地粗暴的政策,对平叛的严酷手段,还有近来传闻,皇帝欲发兵百越一事,扶苏肚子里,有一大堆谏言要讲!

而群臣百官,通过种种渠道,亦得知皇帝近来欲出兵百越,按照陛下的习惯,就算一件事他决心已定,一样会令百官议论,以此叛乱舆情。

但无人知晓,端坐龙辇之上,闭目养神的秦始皇帝,他心中谋划的战争,并非一场……

而是两场!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