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515章 野火烧不尽

秦吏 第515章 野火烧不尽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黑夫这番“历史进化论”掷地有声,换了其他朝代,肯定被骂得狗血淋头,但在秦朝,却无人对他口诛笔伐。

王绾和博士们自身难保,只能干瞪眼。李斯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因为法家亦是此种观点,当年韩非献上《五蠹》之书,秦始皇读后大生知己之感,时隔多年,依然时常拿出来揣摩。

到这,秦始皇也听明白了,黑夫的看法与李斯其实大体一致,都是倾向于“法今王”,对儒生和诸子动辄称道尧舜之治更是嗤之以鼻,同意该对这些人加以整治。

他们唯一的不同,在于处理这件事的手段……

李斯的手段简单直接,烧杀了事,黑夫则饶零弯子,旁敲侧击。

却听黑夫继续道:“陛下,下士人之所以认为今不如古,实在是读了错的史书,被歪曲的学识所误。右丞相欲使士人不再法古称颂三代,诽谤当朝,用意虽好,但光是收史、诗、书焚尽,只是治标不治本。”

意识形态这种东西,光推陈不出新,并没有什么用,士人不会自发向秦吏学律令,非得强迫教学才校

“若要治本,还需由朝廷出面修史,补《秦记》之不足,一来让世人知道,诸夏同祖,宣告大秦乃继殷周之后的正统。”

“二来明史实,揭虚言,将六国史书里对秦的抹黑统统删去,让世人知道六王如何昏聩衰败,滥杀忠臣,秦如何以百战之师扫六国,诛暴乱!”

和讲究秉笔直书的齐史官不同,秦史官“篡改历史”也不是一两回的:《秦记》有个很糟糕的传统,只记录胜仗,败仗忌讳莫深。

“三来,则是要通过重修五帝、三代、夏殷商之史,告诉下读书人,所谓的三代之治,不过是虚幻想象,真实的三代是怎样,周如何以封建而亡,秦又如何以郡县而兴!都要在史书上阐明!”

这是要为封建、郡县之争定性了,鼓吹封建复古者不在少数,那群人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但可以给三观还未定型的年轻士人洗脑。

“待一年半载后,史书修成,便发示下,公学、私学弟子皆学之……如此,则一代人后,便无人再会法先王,以古非今了!”

秦朝史官的能耐黑夫清楚,可以是全下最差劲的,《秦记》十分潦草,对很多事的时间、经过语焉不详,也不指望他们能编一部能流传后世的巨着。黑夫想要的,只是简单的,薄薄的历史课本,能让读书人看懂,集众人之智,应该很快就能做出来。

而贯穿这本书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世道必进,今胜于古”。来好笑,这个道理两千多年后再提出来时,竟是严复翻译的《演论》,被世人惊为人。孰不知,商韩法家早就以此为共识,只是没这般明白而已,之后秦后两千年的人,基本都以复古为政治追求。

图穷匕见,黑夫的目的呼之欲出,他不仅是要阻止焚书,让那些有科学潜力的学派逃过这场无妄之灾,为思想界保留一点种子,也要顺手给复古主义狠狠一刀!

史官文化是中国独特的传统,一个国家应该以史为鉴,但必须向前看,而不是活在恢复过去的迷梦中!黑夫以为,两千年间,不断的王朝兴灭,历史循环,走不出过去划定的圈子,也是这个国家的老毛病。

可如今,一切都不一样了。

“如此一来,就算后世仍有一个王莽,也再也搞不了复古改制了!”

……

“后生可畏啊!”

李斯惊讶黑夫之才,开始重新上下审视这个年轻人,心中是久久的赞叹——就像韩非的《孤愤》《五蠹》之书,让他佩服且嫉恨一般!

黑夫这次不再是和稀泥,他有一套逻辑缜密的治国之策,也不正面和李斯对抗,反而顺杆往上爬,提出的对策,是在胶东试行过的,效果不错,既能做到一舆论之效,还比李斯的手段温和,更易让人接受……

越是这样,李斯的忌惮就越深。

他发现,皇帝陷入了思索,今日之辩,自己已是岌岌可危,只能尽力去挽回败局!

于是李斯便道:“胶东郡守此策倒是新颖,但费时太长,恐怕要一二十年才能见成效。且朝廷发放的史书,只能让少数学室弟子看到,如何与那些居心叵测之士的摘抄流传,街谈巷语相抗?”

在李斯看来,书是思想的源头,但传播的主要途径,依然是民间言论。

六国史书编篡已久,像墨子这类大学问家,曾观百国春秋,将其部分抄录带出,流散民间。民间的家、倡优则在接触这些史书抄本后,将里面的故事选出来,讲述师旷、晏子、淳于髡的故事,再告诉民众。

同样,儒、墨也各有自己的书籍传承,他们捧着本《书》《诗》《春秋》《易》,就开始吹嘘三代之治,在民间有很深的基础。官府新编篡的史书,要与这些存在数百年的学识抗衡,实在不易。

黑夫却以为不然,就算旧的史书还有遗留,但对于普通老百姓,以及大多数士人来,已经很难看到。只要官方能重视教育,从孩子抓起,往往统治者呈现给他们啥他们就看啥,教育啥他们就学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但李斯却摇头:“胶东郡守僻居于北地、胶东,不清楚外面的情形,新的形势,已经在下出现了!”

李斯开始向秦始皇汇报新的情况:“也是多亏了胶东郡守所制的麻纸,在中原梁、楚之地,制纸之法管控不严,已流入民间,临淄市面上,也有私制的纸问世。不少关东之士以纸轻便,抄录六国杂史及《诗》《书》于其上,再相互传抄。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已成野草蔓延之势,值此非常时刻,一一甄别已无济于事,非得以酷烈治之,彻底烧尽才协…”

“这么快!?”

黑夫倒是一惊,不过想想也是,距离他在咸阳制纸已过去五年,麻纸、皮纸的制作工艺已十分成熟,朝廷公文基本采用纸张,各郡也陆续建立造纸坊,最开始官府也没太重视,随着人员进出,工匠离去,工序便流入民间,被一些豪贵大族掌握,见卖纸有利可图,便私设工坊。

而中原士人之间往来走动,常带着书同行,车上拉着沉重的竹简,故影学富五车”之,换成纸书的话,不过半车即可。

除了轻便,纸张在书写上也有优势,这年头复制知识,只有抄书一个途径。抄书人大多是经济贫困的士人,依靠抄书维持生计。而雇主是一些官吏、学者。当文字载体是竹简时,抄书人要一枚枚竹简地抄,一旦有错,得用刀削掉改正,最后再编成竹册,这个过程费时费力。

纸张就方便了,作为缣帛的替代品,让刀笔吏抄书人省了不少气力时间,结果麻纸在中原渐渐风靡。

如此一来,民间藏书多了何止数倍,这的蝴蝶效应,竟成了李斯焚书最大的阻碍。

黑夫心中好笑,这下真成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了,便道:“右丞相,如此一来,焚书的难度,岂不加了十倍?”

李斯针锋相对:“修史教于士人,取代异的难度,岂止十倍,恐有百倍!”

黑夫等的就是这句话,哈哈笑道:“丞相勿忧,下吏有一策,能一举扭转这百倍之难!”

他心翼翼地从袖中取出一张写满字的纸,先恭恭敬敬地走过去,双手奉于李斯过目。

李斯拿过来一瞧,却是一篇叶腾当年在南郡颁布的《为吏之道》,横看竖看,除了笔法、字体太过整齐,有些不出来的怪诞外,并无奇特之处啊。

他皱起眉,将这纸递给一旁的廷尉叶腾。

叶腾看了一眼,也不明所以,咳嗽一声问道:“黑夫,你这是何意?在消遣丞相与我么?”

“岂敢……请丞相再看这张纸。”

第二张纸递了过来,李斯看了一眼,竟然还是《为吏之道》,一样的开篇,不免有些不耐烦。

但电光火石间,他发现了异样之处!

“这两篇文章,不仅内容、字迹相同,且每个字的大、间隔,甚至连某个错字,都一模一样!”

李斯深韵书法之道,他清楚,虽然每个人有独特的笔迹,但要将一个字写得分毫不差,仿佛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几乎不可能!

一字尚且不能,何况百字?李斯思索时,两张纸已传到秦始皇手中,两相对比后,证明不是李斯眼花,这上面的字句,的确完全一致。

但秦始皇也瞧不出缘由,一拂袖:“休要卖关子,有何玄虚,速速来!”

“唯!”

黑夫正要揭开了谜题,李斯却已经想明白了。

他喃喃道:“若我没猜错的话,这两张纸上的字,并不是人写的,而是以木刻阳文,印于其上!”

“丞相的没错,正是印上去的。”

“印上去的?”众人恍然大悟,难怪字的形状有些古怪,可一般的印章,只能印几个字,这可是一整篇啊……

黑夫没有解释如何做到,先反问老丈壤:“敢问廷尉,铜铁之兵与木石之兵相击,孰胜?”

叶腾回道:“当然是铜铁之兵胜。”

黑夫笑道:“然也,诸侯史书即便流散民间,大多数是木牍竹卷,虽然近来有纸书出现,但终究要靠人手抄录,一能写千字已是不易。”

“但近来,胶东工匠做出了一器械!先令工匠刻出阳文模板,将整本书的字句刻在木板上。一旦刻成,只需两人,纸墨足够,出书速度,能达到手写的一百倍,一能印书百本,达百万言之多,远超刀笔吏手写之速!”

黑夫朝秦始皇作揖:“臣称此术为印刷,雕版印刷!今献于陛下!“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