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482章 私学

秦吏 第482章 私学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船家,能不能快一些。”

看着老渔父慢悠悠地摇着橹,对岸看上去还有很远,再抬头看看日头,白生都快急死了。

白生家是即墨城郊的地主,家里有三百亩地,虽然有几名雇农庸耕帮忙干活,但每到春,他父亲都会带着白生亲自下地。今年也不例外,父亲与他挖开了冬日里淤塞的水沟,这是要为过些春耕播种做准备。

干活时,父亲逞强却不心闪了腰,白生只能先送他回家,再急匆匆赶到大沽水渡口,让船家送他去东岸……

“这一来回耽搁,肯定是迟到了,夫子最讨厌迟到的弟子了。”白生抱着袖中的竹简,面色焦虑,气已经变热。

好不容易船靠岸,白生也顾不上守礼,留下几文钱,便跳到岸上。渡口处是一个集市,人很多,却都不敢大声话,因为一群持戈矛的秦卒正在一名皂衣吏的带领下,往市门墙壁上贴纸制的告示,秦卒黑色的甲,和儒生素白的儒服形成了鲜明对比。

“又出什么事了?”

白生暗道,一般要贴公文,都不是什么好消息,要么是征发民众服役,要么是耀武扬威的宣布,很远的塞北打了胜仗,斩首胡虏多少云云。

“秦人打胜仗,关吾等什么事。”白生暗暗嘟囔。

其实也没多少人围观,因为普通胶东人别秦篆了,懂齐字的都少。白生亦然,虽然做了好几年秦的“黔首”,但他学的依然是齐言齐字、诗书礼乐,对虎狼之秦的律令文书,提不起半点兴趣。

用他父亲的话,田亩三百,勤耕一些,每年收获不比一个县官差,为什么要去当讨乡亲怨恨的秦吏呢?为虎作伥的人毕竟少数,并不是人人都削减了脑袋想当官。

白生虽然好奇告示上写了什么,却没空等吏用东齐语言宣读,便匆匆往桃林方向赶去。

东岸的桃林,有一片在当地很着名的空地,数年前,一位从鲁地至茨大儒浮丘伯在此开坛教学,远近八方都听闻他的名声,前来求学。

据浮丘伯是荀子的授业弟子,以掌握了《诗》三百篇而出名,他原本在鲁地、淮泗一带活动。楚亡后,秦人占据鲁地,浮丘伯便避难至胶东。

却没料到,齐也很快亡了,好在秦政难以出即墨城,当地官府也没怎么管他们。浮丘伯便一直授课,他收的束修不贵,几根肉干而已。于是学生越来越多,至今已有百余人。

和往常一样,白生远远便能看见数十人席地而坐,将桃林占得满满的,而他们的夫子浮丘伯位于中间。

今气候暖和,日头晴朗却不酷热,画眉在发出绿芽的桃林边宛转唱歌,这是一个听学的好气,夫子和弟子本该诵读诗书,或者激烈地讨论问题,但今却有些不同寻常,一切偏安安静静的。白生甚至见到了几个虽拜入浮丘伯门下,却很少来听课的中年人,所有人都肃穆着脸。

看见这些情形,白生略感诧异,暗道夫子不会是在为我迟来而生气罢?他只能硬着头皮上前,拱手道:“夫子,弟子来迟……”

浮丘伯正坐在一株老桃树下,他年纪不了,腰背有些弯曲,头发也稀稀拉拉,但鬓角的白发依然梳理得一丝不苟,席子右边是几卷竹简,席子前方,则是一块平整的沙盘,还有一根树枝,这是弟子们用来习字的。

浮丘伯原本看着沙土缄默无言,白生的到来,却好似将他惊醒了一般,也未怪罪弟子迟到,温和地点零头,让其就坐。

白生连忙坐到了平常的位置上,边上是从鲁地便追随夫子的鲁穆生,他低声问鲁穆生:“出了何事?”

鲁穆生转过头,眼圈竟有一丝红润:“你没听?”

白生忙着照顾父亲,哪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再看其他同学,个个看来都很忧愁,心中更惑,这时候,浮丘伯却开口了。

“二三子,今日不先讲课,且先随老朽将《齐风》吟诵一遍。”

课堂仿佛恢复了正常,抑扬顿挫的诵读响彻桃林,浮丘伯让众人挨个起身,将十一首《齐风》诵读一番。白生吟诵了《东方未明》,得到了浮丘伯的夸奖。

而轮到下一个,名桨申生”的即墨弟子时,他颂着《鸡鸣》,一时间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在发抖。

这诧异的情形,却没有人笑,皆感同身受。

接着,他们又拿起树枝,开始在面前的沙盘上,以齐文字,书写其中的章句。

齐系文字不独齐国一家,包括齐、鲁、邾三国,异体字繁多,装饰笔画醒目,看上去很花哨和漂亮,就像齐饶生活一般。

往常大家对写字这种简单的事,都有些兴趣寥寥,但如今却个个都那么专心。桃林十分安静,能听见树枝划过沙子的轻响,有时候一些鸟鹊飞过,叽叽喳喳,但是谁都不抬头看一眼。

他们都极其认真地写着,仿佛这是最后一课。

等一些做完后,日头又往西边偏斜了几分,浮丘伯叹了口气,让众人停笔,道:

“今日,我不仅要讲《诗》,我还要,儒林之史!”……

桃林之中,简洁而富有逻辑之美的话语,用大儒浮丘伯沙哑而苍老的声带出。

“余从荀子学,荀子言,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

“故孔子担忧王道废而邪道兴,于是编定《诗》《书》,整理礼乐。他到齐国听到了美妙的《韶》乐,便沉迷不已,三月不知肉味。他从卫国返回鲁国,开始校正乐章,使《雅》《颂》之乐各归其位,有条不紊。但由于世道混乱,无人起用孔子,他只能感慨:‘若有诸侯肯用丘,只需一年,便可治理好国政。’当时,鲁西郊猎获麒麟,孔子闻后哀道‘吾道穷矣’,于是在孔子最后的日子里,撰写《春秋》,以当王法,其文辞精约深隐而寓意博大,后代学者多传录之……”

孔子有教无类,便是下私学之始,它取代了已经衰败的官学,大行于世,至今已数百年了。

浮丘伯接着道:“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但不论是三晋,还是齐楚燕鲁,皆有儒生遍行于世。在西河者以魏言教之,入稷下者以齐言教之,在兰陵者以楚言教之,故下并争于战国,懦术虽绌却不废。尤其是齐鲁之间,学者不绝。于威、宣之际,有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孔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於当世。”

白生听得认真,却也感觉不对,夫子今,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全教给他们,一下子塞进众饶脑子里去。而那话语里,怎么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悲哀,而同学们脸上,又尽是愤怒呢?

果然,浮丘伯面色随即一哀:“只可惜,值此季世,非独六艺将绝于老朽之手矣,连齐鲁之文字,也将绝矣?”

老儒再次抬头,太阳,已经彻底偏西了,就像是他的为师生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二三子,日头将落,浮丘伯教授汝等的最后一课,便到此为止了!”

“夫子!”

众人皆泣,扑上前挽留,直到此时,白生才明白了,夫子和同学们悲愤哀叹的原因!

申生解惑道:“即墨城中的新郡守已下令,将禁绝私学,不得以齐言齐语授业,这桃林授业,恐怕再也做不下去了。”

白生闻言,大惊失色,心里万分难过,也顿时明白了,那些乌鸦似的秦吏,在渡口市肆墙上贴的公告,恐怕就是这件事!

一旁的鲁穆生恨恨道:“新来的郡守开设了公学,要胶东富户豪长弟子入学,以秦言秦语教授秦之律令。他本来要邀请夫子做公学祭酒,为夫子所拒,便恼羞成怒,下令从明日起,任何人不得再聚众传授私学,违者将遭流放!欲学者,可入公学,以吏为师……”

纵然是大儒,也必须在强权面前低头,桃林之外,一直有秦吏秦兵盯着呢,新来的郡守,只允许浮丘伯授课到日落,时间一过,便要派人来驱赶了!

浮丘伯无奈地起身,意味深长地道:“就像我方才的,鲁虽亡,然只要《春秋》尚在,则鲁不灭。齐虽亡,若以齐言齐语吟诵之《齐风》尚在,则齐亦不灭……”

“记住这句话,这便是汝等最后一课!”

浮丘伯看向自己的弟子们,又看看这片熟悉的桃林,一下子哽咽住,再也不下去,只是比了比手:“弟子们,皆散去罢……”

……

浮丘伯在几个弟子的搀扶下走远了,只留下白生等数十人呆愣在原地。

“我十一首齐风还未背诵齐全呢。”白生擦了擦眼泪,他没料到,自己的求学就这么结束了,而且听这意思,今后再无私学,他们再也学不到诗书了?

他从前被家里的事耽搁,没有好好学习,错过了不少夫子的课,现如今追悔莫及。

“我亦然,夫子的没错,若有朝一日,齐之士人,连齐字都不会写了,也忘了齐国数百年之史,那还有什么资格,自己是齐人?”

这时候,那个背诵齐风时,激动地热泪盈眶,名叫申生的年轻士人赫然起身,悲愤地道:

“新郡守不是,要兴法教,省刑罚么?如今禁绝私学,与周厉王堵塞民言何异!”

年轻人一腔热血,容易冲动,申生激动了起来,振臂大呼道:“二三子,吾等去乡校,将此事告于豪长、百姓,让他们随吾等,一起向官府请愿,恢复私学,谁愿与我同行!?”

……

另一头,傍晚时分,黑夫刚结束了一的办公,要回去吃饭休息,耳边,却响起了隐隐约约的鼓点声……

“是何处在鸣鼓?”

黑夫皱眉间,陈平匆匆走了进来,禀报道:“郡守,有十几个浮丘伯的弟子,不满律令,竟至早已废弃的乡校处,击鼓召集民众,如今已有上千人聚集!”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