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473章 官僚帝国

秦吏 第473章 官僚帝国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酒足饭饱之后,黑夫躺在有暖炕的屋内,继续翻阅着他请张苍挑拣抄录的齐地文书、典籍。外面北风呜呜的吹,让他心神不宁,索性将书一放,回想起与王贲的对话来。

“四十名秦大吏、长吏、百石吏,治四十万临淄人……这要能管得过来,那才有鬼了!”

秦朝跟课本上的所的“封建帝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封建已被法家打倒废黜,被始皇帝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它是一个崭新的官僚帝国,有中央和地方两套官僚体系,以代替封邦建国。不再有侯王卿大夫拱卫四方,支撑这个帝国运转的,是成千上万的“秦吏”!

秦朝的地方官吏,有大吏,长吏、百石吏、少吏之分,大概是厅级、处级、科级和科员的区分。

大吏便是郡上的郡守、左右郡尉、郡丞、监御史四到五人,以及大县县令,这群厅级副厅级干部,爵位少上造到五大夫不等。

在大吏之下,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这群处级干部,包括正处级的县尉、县丞,以及郡上各曹掾、啬夫、长史等副处级,爵位公辰官大夫。

百石吏就更多了,郡上的士史、尉史、卒史、主簿、牧师令,县上各曹掾,还有乡啬夫、游徼,爵位官大夫到不更,相当于科级干部,例如沛县的萧县委组织部长和曹院长。

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比如沛县的刘亭长,这些人是大秦真正的基层公务员,一般都是不更爵以下。

过去十年间,黑夫从公务员混到省厅级干部,对这座行政金字塔再熟悉不过。

他和御史府的张苍聊过,知道不算少吏,秦朝的大吏、长吏、百石吏加到一起,大概八千人。

以目前的四十个郡算,平均一个郡两百名官员。

若按照人口分,全国近三千万人口,平均下来,8个官管一万人,再有几十名当地少吏协助,配合上什伍连坐制,极其细致的秦律,完全能将地方治理得服服帖帖,这也是后世“皇权不下县”在秦地不存在的原因。

“但这仅限于关症南郡等统治多年,已适应秦法的地方,临淄可不一样啊……”

秦朝讲究异地为官,大吏和管司法、戍卒的长吏,百分百是从外郡调任的,在临淄城,他们的数量加起来,仅有四十人。

但治理一地,不熟悉风土人情的外来者,就像是聋子、瞎子,还得有土着辅佐,故其他的长吏、百石吏,多从当地士人中征辟。

这就相当于,一个空降的秦吏,管着七个临淄本地官员,通过他们的口舌手脚,才能约束下面的数十名少吏,再推移至上万黔首。

不是秦不想往这边输送更多官员,而是一国并六国,能用的官吏全都外派了,你临淄需要官吏,难道燕赵楚魏就不用?

再者,临淄到咸阳,两千多里地,以这年代的交通情况,快则月余,慢则两月,通通讯手段限制了统治半径,临淄显然在这半径之外。

除了官员比例、距离外,治齐还有一个大难题,那就是语言……

正思索间,外面传来推门声,接着是共敖询问的声音,是陈平回来了……

……

陈平还是老样子,每到一地,先在市肆里转一圈再,不愧是曾出塞当过间谍,差点把冒顿单于阴死的谋士,一地山川险阻,道路城郭,陈平都记载书上。黑夫之所以能在王贲问他“入齐何见?”应答如流,多亏了这一路来,陈平将他的见闻记录在纸上,一一呈给黑夫过目。

今来到临淄,陈平在稷门就下了车,要去游览他曾心向往之的稷下学宫,接着步行穿越半个城区。

陈平换下了落满雪的裘服,入室拜见黑夫:“郡守,下吏回来了。”

黑夫亲自给他温酒,笑问道:“陈生,今日去稷下,有何收获?”

陈平搓着冻僵的手,放到火炉上面,叹气道:“无甚收获,百年前极盛的学宫,稷下先生早跑光了,收录的书籍也全被搬回咸阳。”

“而王贲将军的部下将学宫当成了军营,昔日邹衍、田骈、慎到、荀卿讲学的桃林,如今已经被驻兵砍伐一空,当成柴火烧。衡门前的泮池,一群军汉在那洗衣游泳。曾几何时,响彻临淄的辩论和读书声,如今只剩下卒伍训练的吆喝……”

陈平虽然家贫,却好读书,也算个学子,他年少游学时的梦想,就去稷下拜一位黄老名师,可如今终于来到此处,却成了这般光景。

黑夫默然,这座古代大学的衰败,跟秦的政策不无关系。不过,稷下虽衰,稷下先生们却大多去咸阳做了博士,希望能在新政权里有一席之地,继续以学术入政。虽然他们依然有资格翻阅、抄录秦从六国掠夺来的书籍,但只是装饰品,不得重用。

恢复稷下当然是不可能的,黑夫一个胶东守,手也伸不到这来,而且这种做法,无疑是对皇帝舆论统一的政策宣战,他只能从暗处出发,尽量避免“焚书”事件发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是不读书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纸张已通行数年,官员开始习惯用此物抄录法律,书写奏疏、爰书,只是民间运用还不够多,我要不要添一把火,让这下,处处皆是稷下呢?”

这时候,陈平自知失言,连忙停止了这个话题,起了他在临淄城区的所见所闻。

“倒是见了临淄之繁华,只可惜,我欲询问事情时,不管用关中雅言,还是洛阳雅言,亦或是梁地方言,跟临淄人都是鸡同鸭讲,根本听不懂对方在什么!”

黑夫这些年东征西讨,结识了许多人,也听过五花八门的方言,全下综合起来,方言大概有十四种之多,分别是:秦、西秦、晋、

梁、赵魏自河以北、郑韩周、宋卫及魏之东部、齐鲁、燕代、燕代北鄙朝鲜冽水、东齐海岱之间淮泗(青徐)、西楚、南楚、东楚(吴越)。

这是大的分类,各处方言还能细分,有三十四种之多。而秦地方言和齐鲁方言的区别,比后世陕西话、山东话的差距大多了。

于是黑夫给陈平起了,他在临淄听百度张苍讲的故事:“有楚国大夫想让其子学齐语,便请了一位齐国夫子,来教其子。但这楚人之子周围有许多楚人整在打扰他,同他用楚语交谈,刚学会的齐语没几就忘了,就这样过了一年,即便那楚国大夫用鞭子鞭挞其子,他依然学不会齐语。最后,那大夫便将儿子带到齐国,让他在这庄岳之间居住,那楚人之子为了与旁人交谈,不得不学齐语,不出一月,便学会了。”

这个故事叫做“一傅众咻”,也明了,黑夫他们家的西楚方言,与齐鲁方言不能互通。

陈平道:“别是临淄和咸阳、大梁、安陆了,我听闻,临淄与胶东,虽同属于齐地,却一样不能互通。”

因为胶东郡方言夹杂了大量古时的东夷淮夷词汇,属于“东齐海岱之间”的青徐话,和齐鲁话还不是一个调调。

这也是单纯由外来秦吏,绝不可能治理齐地的原因,双方语言不通,还统治个鬼啊。

这种统治显然是不靠谱的,后世有言,令出于上而行于下,咸阳的一条政令,在临淄郡县一级或能被严格执行,但到了乡、闾,就要大打折扣,普及到个人头上,就跟没有似的。

而从下而上看,齐人有自己的文化、历史、方言,有学术自由的大学,有关市几而不征的贸易。两代庸主以黄老思想统治齐五十年,使齐人丁兴旺,无战乱之扰,大伙每吃着海鱼,鼓瑟吹笙,蹴鞠六博,晒晒太阳,优哉游哉。

忽然有一,他们的国亡了,君王被拎到异乡活活饿死,自己则被一群空降的,满口陌生语言的关西秦吏管着。

秦律严苛,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游侠吵嘴打个架都不校昔日地位不俗的商贾,一朝沦为社会底层,盐铁两大产业也被官府没收,不能穿绫罗绸缎,每做一笔生意都要缴纳重税。普通黔首也不好过,得应付比齐国时沉重数倍的徭役,不心怀怨愤才怪。

如果黑夫生而为齐人,估计早就出海当海寇,占据岛屿,随时准备反攻大陆,打倒秦帝国主义,为恢复齐饶自由而战了……

可惜,尉厅长的屁股如今坐在秦一边。

想到这,黑夫不由悚然:“秦在齐的统治,真犹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浮于表面。齐之临淄三百闾,却吏不知其民,民不信其吏。也难怪历史上,一朝有事,豪强袒右振臂于市,则千万人响应,诛杀数十秦吏如屠猪狗般简单,一夜之间,举城皆反。秦在关东的统治,也如土崩瓦解……”

“我在安陆当县尉时,身边全是语言相通的乡党,所以不管是练兵还是施政,都很轻松。到北地做郡尉,那里是关西,离咸阳又近,虽有戎人,但也有大量对秦忠心不二的军功地主。北地良家子都被我收纳为骑士,所以做起事来,也没什么阻碍。”

但此次去胶东赴任,才到临淄,黑夫便已经意识到,等待自己的,将是和过去截然不同的局面!

诚如叶腾警告的他话。

“要当心!当年自己成了一条脱离熟悉水域,困在浅滩上的海大鱼!”

……

是夜,黑夫和陈平针对到了胶东郡,应当如何治理,还谈了许久。

到了次日,他要去拜别王贲时,才进其府邸,就发现气氛有些不对劲,吏员女婢都低着头不敢话,那些个王氏的门客,则眼睛通红,明显刚哭过。

黑夫心中咯噔一下,知道大事不妙,进了待客的厅堂,却见昨日还打扮得一丝不苟的王贲,却披散着头发,双目悲苦,枯坐在席上,手里紧紧攒着一封信。

“王将军……”

黑夫唤着王贲,王贲这才抬起头,知他是来道别的,便叹了口气,拱手道:“尉郡守慢行,王贲便不送你了……刚刚收到咸阳的消息,家父,逝去了!”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