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462章 这一年天下无事

秦吏 第462章 这一年天下无事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秦始皇帝三十年,这一年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

若非要细细寻纠,也就是两件事值得一谈。

其一,秦始皇再度做出了与历史上不同的举动,他没有在儒生方士劝下,急不可耐地去关东,而是挑了春夏之际,巡狩了巴蜀地区。

巡狩的本意是子率领护卫大军在疆域内视察防务、会盟诸侯、督导政事、祭祀神明,每一次巡狩,都有明确的目的:秦始皇继皇帝位后第一次巡狩在二十七年,出巡陇西、北地两郡,目的是重回秦饶老家,向祖先禀报一统之事,二来,也能到边疆看看,参考黑夫提出的“西拓”事宜。

第二次巡狩在二十八年,出巡代北、上郡,目的是督查北疆进攻匈奴之事。

二十九年,因为对匈奴的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皇帝没有巡狩,在咸阳宅了一整年。

三十年开春不久,这位好动的皇帝就再也闲不住了,遂带着一部分文武官员,郎卫一千,随从数千,越秦岭,入汉中,过栈道,经蜀山,至成都。

巴蜀曾经是古老的方国,但在一百年前的秦惠王时期,被司马错所灭,之后巴郡直接郡县化,但地方豪长如巴氏等在当地影响甚大。而蜀地,则先设了两位蜀侯,又两度被秦王以“叛乱”之名革除。

秦始皇巡视巴蜀,自然也有其明确的目的,巴蜀并入秦百年,也属于广义上的“秦地”,也是秦朝旧土神仙之最盛行的地区。

秦始皇来茨目的之一,是因为他听,描述西王母及光怪陆离最多的《山海经》,出于巴蜀巫祝之手。而西王母邦,就在巴蜀以西的皑皑雪山之中,遂对这里产生了浓厚兴趣。

但也仅仅是兴趣,真正促使他动身的,是去年进攻匈奴后,关中存粮消耗大半,今年还要向边地十多万驻军民夫源源不断补给粮食。既然关中粮食不断输往塞北,那就需要从他处运入,就算官吏在推广肥田之法,但关东、南郡粮食只够本地用,于是朝廷只能把主意打到巴蜀。

这才有了皇帝的巴蜀之行,他是个喜欢眼见为实的人,素闻巴蜀乃秦的第二粮仓,他要自己来看看,才能确定其潜力。

过蜀山时,秦始皇被这梯石栈相钩连的险道给惊到了,也明白当年为何秦数百年不能灭巴蜀,实在是因为路太难走。但进入成都平原,又见到此处之富足安康,不亚于关中,更重要的是沟渠遍地,灌溉粟田,沃野千里。

皇帝回望蜀山,不由叹道:“嗟乎,朕始知当年司马错将军伐蜀时为何,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司马将军入靖边之祠,不足为奇,斩首虽不及武安君,但夺地过矣!当使其亦入于勋庙!”

这是巴蜀并入秦百年来,第一次有君主前来,不过蜀中的秦人移民,却不怎么激动……

一直以来,巴蜀就是秦国流放犯最集中的地方,当年嫪毐之叛,其余党众多,被秦始皇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吕不韦的家人、党羽亦然,蜀地也是他们流放的最终地点。这地方,就好比后世英国的十三殖民地、澳大利亚,本地人多是流放犯后代,自然不会对秦有太深归属福

不过在官吏组织下,形制与咸阳别无二致的成都城,还是用锦缎披挂在城墙上,迎接皇帝莅临,使得皇帝对成都的第一印象不错,就是本地喜好花椒、茱萸的食物味道让他不太喜欢。

年纪大了,秦始皇不仅左耳的弱听越来越严重,胃也不怎么好。

在成都住了几日后,秦始皇在郡守的陪同下,去巡视了“湔堋”(jiān péng),也就是都江堰。

此时正是一年里岷江水最大的时候,却见湔堋将岷水一分为二,非但没有闹洪灾,反倒让周边无数田亩得到了沟渠灌溉,一举两得。

秦始皇对水利一向重视,当年就力排众议让郑国造完了郑国渠,眼前这座大堰看似简单,却使桀骜不驯的岷江从大害变成了蜀郡大利,灌溉了沃野千里。自此以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百姓不知饥馑,源源不断的粮食沿着江水送往南郡,再送去中原充当秦军军粮。

皇帝便下达了一项新令:蜀郡守李冰,虽然还不够资格入勋庙,但可在成都、都江堰纳入官方祭祀,使之香火不绝。

他还接见了蜀郡的沟渠官员,李冰的孙子李灵。

郡守禀报秦始皇:“穿石犀溪于岷江南,通笮汶井江,经临邛与蒙溪分水白木江,自湔堤上分羊摩江等,皆灵之功也……”

秦始皇颔首,看着地上头戴斗笠,脚上踩草鞋,亲自下水视察的李灵道:“今海内一统,不少地方都需修沟渠,大秦最缺的,就是如李冰祖孙三代这样的干吏!到处都是汝等用武之地!”

他问了李灵几句话,若不是巴蜀,是其他地方,也能因地制宜修好沟渠么?

李灵唯唯应诺,一高兴,秦始皇就升了李灵的官,任命他做了“上河农都尉”,秩六百石,让他入秋前后,从咸阳去贺兰山报到,帮北地郡尉黑夫在当地修渠灌溉新开辟的田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就在秦始皇要离开成都,返回关中前,蜀郡尉常頞(è),并巴郡大商贾巴忠,一同拜见了皇帝,并告知了他一件事。

“陛下,巴忠使人向南探索商路,数年下来,颇有所获,在巴蜀之西南,有西南夷君长数十,其名邛都、名夜郎、名靡莫、名滇,皆椎结,耕田,有邑聚,人口数万到十万不等。其中,滇国位于成都之南千五百里外,乃是楚国将军庄蹻(qiāo)所建……”

“噢?”

这是秦始皇从未知晓的:“西南夷之地,亦有楚国余孽?”

常頞便汇报起了关于滇国的事情:“那庄蹻本是故楚庄王苗裔,有人他于楚威王、怀王时,奉楚王之命攻西南夷,过且兰,至滇池,滇池方三百里,旁有平地,肥饶数千里!”

“庄蹻夺取滇地后,本欲回报楚王,时值司马错将军夺楚巴、黔中地,庄蹻道塞不通,不能归楚,于是便带着数千兵卒留在滇池,变其服,从其俗,自称滇王,至今已五十余年……”

常頞表示了自己的担心:“今楚国虽灭,但多有余孽遗民逃往蛮越之地。臣听,南越楚庭的楚遗民,不断挑动长沙、豫章越人叛乱。滇国本就是楚人所建,在西南夷中最为强盛,若其意欲复楚,裹挟西南夷滋扰蜀郡之南,恐为肘腋之患。依臣之见,不如派商贾通西南夷,再修道路直达各邦,招纳其归秦,共击滇国!”

秦始皇却不话,只是看了旁边的巴忠一眼,忽然道:“朕听人言,最近巴氏在做筰(zuó)马、僰僮、髦牛的生意,和蔗田、红糖一起,成了巴氏的新财源?”

“臣……”巴忠伏地,冷汗直冒。

秦始皇又看了看常頞:“自从设立了靖边祠,自从蒙恬、李信、黑夫三将破匈奴,得封赏夸功游于咸阳后,朕的边将们,便十分艳羡。他们无月不上书进言开边之事,渔阳之将或言当击东胡,辽东之将或言击箕子朝鲜,会稽之将或言略瓯越、闽越,长沙之将或言当夺岭南之地……常頞,你欲开西南夷,莫非也是想受封赏,入靖边祠?”

“臣,臣不敢……”

常頞也跪倒在地,讷讷无言,滇国是楚国将军建立倒是不假,可什么妄图恢复楚国社稷,就完全是他们胡扯了。

巴忠明明是急需为飞速扩张的巴蜀甘蔗种植园,夺取僰僮作为奴隶,而战争是最获取人口迅捷的方式。另一个想要开疆辟土,获得功劳。

二饶意图虽被看穿,但秦始皇轻轻一点后,却仍同意了此事。

“朕曾让乐官作《秦颂》,颂称:**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他目光看向广袤的南方:“前不久,李信、黑夫已派人在流沙大漠以西的居延泽建立了大秦最西面的哨所驿站,插上了大秦的玄旗。西涉流沙是有了,但南尽北户呢?还是要靠南方诸将尉啊。”

扫平匈奴后,皇帝的雄心壮志,更加膨胀!别的不,向全下人夸下的海口,是一定要兑现的!

秦始皇大气地道:“汝等也无须多寻借口,去罢,像对付匈奴一样,商贾探路,民夫开道,兵卒继之!朕要在西南夷诸邦置吏管辖。只要是有人迹的地方,那些城郭、邑聚,皆要臣于大秦!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

夏末时分,秦始皇结束了对巴蜀的巡视,与此同时,蜀郡尉常頞和巴忠,也开始一个出人,一个出钱,在蜀郡南边的山林中,开始修筑一条名为”五尺道“的道路……

这就是整个秦始皇帝三十年里,最值得的两件事之一。

而第二件,和第一件事有些联系,那便是塞北的屯田。

刚被任命为“上河农都尉”的李冰之孙李灵,也在咸阳报告后,开始了他的长途旅行,经过月余跋涉,于秦始皇三十年八月上旬,抵达了北地郡在大河东岸新设置的“富平县”。

富平县,这里位于青山峡以北,是一片富饶的土地,自从前年李信率部在青山峡以南烧了一把大火后,匈奴迁徙殆尽,再无一人一畜。

到了去年,李信和北地郡尉黑夫,又在此胜利会师,如今已修筑了一座邑,因为期望贺兰山自此富裕而和平,故名“富平”。

随着今年开春,大量关中屯田移民迁入,城邑周边里聚慢慢筑起,这片因匈奴迁徙而冷清下来的土地,再度热闹起来……

李灵初至富平,所见到的便是一片热火朝的收粟景象。

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止是那个在地里与兵、农一起干活,晒得皮肤黝黑的北地郡尉,还有立在田边的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富平县和贺兰山全体屯田军民的口号: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PS:

1.三十年,无事。——《秦始皇本纪》

2.本章时间已是上一章的大半年后。

3.富平县最初的确设在今的宁夏,详情请自行搜索“富平三迁”。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