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457章 恺歌振旅

秦吏 第457章 恺歌振旅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秦始皇三十年仲冬之月(农历十一月),咸阳北郊,一马平川的奉正原,一大清早,昨夜的雪才刚停,便一窝蜂拥来数万民夫,他们在官吏吆喝下,将地面清扫开来,随后又是建祭坛,又是设旌旗,忙得不亦乐乎。

“真冷……”

刘季禁不住打了个寒颤,握扫帚的手冻得通红,他们沛县虽然也每年下雪,但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离家的冬,总是格外冷。

他扫不动雪了,扔了扫帚,缩到一棵树后面,放目向南望去,能看到数里之外,便是朦朦胧胧的咸阳宫阙……

“真想去宫墙下避避风。”

刘季的好兄弟卢绾靠在他身旁,艳羡地看着咸阳宫,他们虽是像草芥一样活着的庶民,但从塞北回到关中后,住在距离咸阳宫不远的地方,便十分兴奋,还特别喜欢议论皇帝:

皇帝的宫室有多大、皇帝的嫔妃有多少、每吃什么?是山珍海味,还是普通人吃不上的牛肉。这一切,都经常挂在他们的嘴边。

虽然,他们半步都靠近不了那儿。

刘季的老乡,养牛人周緤(xiè)也走了过来,舔了下干裂的嘴唇道:“皇帝要是扫雪,肯定用的金扫帚。”

卢绾听了好笑:“没见识,皇帝的奴仆有几十万人,哪里用得着亲自扫雪!在这气里,还不是在烧着炭的暖屋里,喝着羊肉羹,烫点美酒,由嫔妃们暖着身子……不过季兄,你皇帝住在这么大的宫室里,要烧多少木柴和炭,才能暖和起来?”

刘季翻了翻白眼:“乃公住过最大的屋子,也就是外黄张大侠的宅邸,咸阳宫里,却有成千上万个那样的院落屋舍,我岂能知晓。”

“不过,吾等一会是否能见到皇帝车驾?”

卢绾依然很激动,他们之所以要将这块平塬清扫开来,是因为,今日要在此举行北征大军“班师振旅”的军礼,据秦始皇会亲自驾临!

众人又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他们可好奇了,皇帝是不是真的像传你那样,高两丈,路过时头顶有祥云,皇帝的车驾又会是怎样的,难道真的是八条龙拉着出行?

沛县徭夫们正交谈甚欢时,监工的鞭子却抽了过来。

“汝等这群山东迁虏,竟敢偷懒?”

鞭梢打在冻得硬邦邦的冬衣上生疼,刘季他们只能连忙起来,继续扫雪,等监工走了之后,卢绾忍不住骂了几句。

“本以为打完仗可以直接回沛县去,谁料还留吾等继续干苦役,铺桥修路,寒冬雪雨的,这些秦人,真当吾等是隶臣?”

“行了,勿要因你一人多嘴惹祸,弄得全屯连坐。”

刘季也不想干这辛苦的活,但他作为亭长,也知道若在关中犯事,等待众饶只有万劫不复。

“周勃留在塞北,纵然穿着羊毛裳,却肯定比吾等还冷!还是少几句,快些做完工,蹲一旁看热闹去!”

众人应诺,加快了速度,等到太阳完全升起时,整个奉正原的积雪都已被清扫干净。但刘季等人却没机会见到皇帝车驾莅临,数千全副武装的兵卒鱼贯而入,在方圆十里内设立警戒线,不由分,将所有徭夫都赶了出去。

清场完毕后,咸阳城内的贵人簇拥着皇帝车驾抵达,而此次振旅之礼的正主,上郡、云症北地、陇西的将士们,也陆续入场……

……

“军既啃,有司告捷于山川、祖庙。军既归,舍于国外,行班师振旅之礼……”

这便是自古流传的振旅礼,亦是凯旋之仪,是打了大胜仗的军队才有资格享受的荣誉。不过,秦始皇亲政后,咸阳几乎年年都办,内史腾灭韩、王贲灭魏,都曾在东郊振旅,其中以王翦的次数最多,他灭燕、赵、楚,每次都声势浩大。

但这次振旅却有所不同,专为靖边开疆,击败胡虏的将士而举行,所以设在咸阳北郊。

日上三竿后,各郡甲士已在平原上整整齐齐列成十数个方阵,个个燕颔虎头,身强体壮,材官服绛衣,挽强弓劲弩,腰上挎着箭囊。玄色的战旗,制式的甲衣,锐利的剑戟,在正午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倒是队列肃整,比中尉军还有精神。”

随行臣吏里,一个三十多岁的儒生啧啧称奇,他名叫伏生,齐地人,是新被征辟来的博士,第一次见识到这等场面。

“毕竟是去塞北打过仗的百战之师!本就有一股肃杀之气,而这些参加振旅之仪的兵卒,都是精挑细选过的,自然非同一般。”

黑夫的老熟人,鲁儒叔孙通倒是见怪不怪,这些军礼古仪,便是秦始皇用得到儒生的地方,他也参与了组织,熟悉每一个流程。便对伏胜道:

“你且瞧好了,真正的热闹的还在后面,按照规矩,各军要教士卒恺歌,当着陛下的面高声而唱,以振军威,而后是献俘斩馘,将军们随陛下入城饮至大赏。”

恺乐,献功之乐也,这是春秋时开始流行的传统,当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振旅,恺以入于晋。这时不仅要由乐师演奏恺乐,还要由教士卒们唱恺歌。虽然只是走个过场,但数万人一齐放声奏恺,倒是十分壮观。

伏胜点零头,颇有些期待,又看了一眼远处,秦始皇的御驾已在祭坛下坐定,丞相、廷尉、御史大夫、老将王翦等都在陪同左右,只待众将士来告捷奏恺了。

先上来的上郡兵,不过却没有打了败仗的冯劫,败军之将并无资格参加振旅之仪,所以只有头发斑白,没了往日精神的老将羌瘣。

“戎车啴啴(tān),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狁(xiǎnyǔn),蛮荆来威!”

上郡兵唱的恺歌,是一首《雅.采芑》。

叔孙通听罢后笑道:“这首恺歌意味深长啊,羌将军不通诗书,肯定不是他想出来的,而是监上郡兵的廷尉手笔,伏生,你可能解一解?”

伏生也是有学问的,便道:“此诗的是周宣王卿士、大将方叔为威慑荆蛮而演军振旅之事,倒也合意。但羌老将军十余万大军,却只斩五百首级,降服楼烦,两个功,却依旧被陛下升爵位驷车庶长,实在有些尴尬。”

“不过,诗中先言玁狁,又言蛮荆。羌将军虽在征讨匈奴没有大功,当年灭楚可是出力甚多的,廷尉真是有心。再加上诗中的‘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我觉得,这是明示告老之意了。”

“陛下好用新人……”

叔孙通点头,这次北征,老将没啥功绩,新人却光彩耀人,既然皇帝也给了台阶下,除了告老让贤,羌瘣也没别的选择。

接下来则是蒙恬手下的云中兵,他们唱的,是一首众人都很熟悉的《出车》。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旗旐央央。子命我,城彼朔方!”

伏生有些不解:“这位蒙将军虽斩首一千,取牲畜数万,还夺了整个北假地,重新燃起了赵长城的烽火,但自比南仲,有些过了罢?”

叔孙通却摇头:“你有所不知,陛下北巡时,曾亲口过,蒙恬,能为朕之南仲否?蒙恬让士卒以此作为恺歌,意思是他完成了对陛下的承诺,这新建的朔方郡,基本上云中兵打下来的,如今朔方城当真建了起来,就算没有太大功劳,亦有苦劳,再者,蒙氏兄弟为国而忘家,对这样的将军,皇帝不会吝啬赏赐。”

蒙恬兄弟一个作为主帅,一个作为监军,前往塞外时,他们的父亲蒙武正病重,上个月刚刚去世,蒙氏兄弟甚至都没来得及看父亲最后一眼……

“所以蒙恬选此诗,真正想的话,是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伏生长见识了:“本以为秦将军皆关西军汉,粗鄙不识礼仪,不曾想,比我想的要好。”

“羌将军有李廷尉监军,蒙氏虽是军门,却也是从关东迁来的,能文能武,蒙恬还制出了新的毛笔,会点诗书,何足怪哉?”

叔孙通嘿然:“倒是接下来的北地陇西兵,尉、李两位将军,一个是老秦宿将,不喜诗书。一个出身低贱,不识礼仪,唱恺歌这一关,恐怕只能靠公子监军想办法了。”

话间,北地、陇西两军也一同登场了。最先露面的,是头戴着飘洒红樱,上插鲜艳羽毛胄帽的陇西、北地骑从,他们穿着玄色的软皮甲,披着绛色的战袍,手持长达七尺的骑矛,佩戴黑鞘的剑,有的还配有弓弩。

众人骑的都是良马,肩高六尺半,俊美雄壮。且为了今日的场面,还特地披挂了绘成虎纹的皮制马甲,看上去十分整齐雄壮——此物当年城濮之战时,晋军曾使用过。

稍后,则是押送匈奴俘虏的步卒,李信、黑夫两位将军的战车被簇拥在中间。

最后登场的,常常才是此战的主角,谁功劳大谁功劳,看皇帝的升爵自然明了。秦始皇还认为,这一战,陇西、北地皆有大功,一同血战匈奴单于,一同驱敌,所以当合为一军,共同参加振旅之仪。

两军站定时,上却又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在他们的甲擘刀剑、弓矢、战马,还有士卒的鼻尖上……

但军礼不会被这点雪耽搁,不同于上郡、云中兵拗口的古诗,北地、陇西两军按照黑夫的嘱咐,高声唱起了一曲简单且新颖的调调!

不止让三军提气,让皇帝眼前一亮,甚至连事不关己的儒生们,都被这首诗歌震得头皮发麻!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