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404章 国之大事

秦吏 第404章 国之大事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离开楼烦后,秦始皇抵达了马邑县。

雁门郡四周均为山地,北为阴山支脉,西为管涔山,外缘有黄河,南为雁门山,东为恒山,中间是一个狭长的盆地大同盆地,冶水(桑乾河)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这样的地理形势,易守难攻,是军事上的“锁钥”之地。

而马邑县,位于大同盆地中部,西距大河,北临广漠,地控雁门关和武州塞之间的大路要冲,壮雁门之藩卫,为云中之唇齿,屹然北峙,乃代北之巨防。

马邑才归属秦国十年,当地民众也多为邯郸、巨鹿移民,充当行宫的县寺仍有明显的赵国建筑风格,这让始皇帝见了颇为不喜,勒令官府改之!

统一两年来,秦一直试图做一场“去六国化”运动:更易其文字、度量衡,收缴其史书典籍入秦秘藏,六国过去的制度、官职也统统废弃,只推行秦制。但想要让六国人忘记过去,视自己为秦人,着实不易。

这不,在马邑停留期间,秦始皇便听雁门郡丞禀报了一件案子……

“陛下,马邑人暗暗在城东设李牧祠,每年悼念李牧,香火不绝,官府屡次捣毁,但马邑人又暗中屡兴祭祀,除了马邑外,善无、平城亦有李牧之祠。”

现在郡府面临两难:雁门郡人对李牧念念不忘,屡禁不绝,官府是将李牧祠视为淫祠,加大捣毁力度呢?还是从当地民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真是糊涂!”

郡丞话音刚落,廷尉李斯便斥道:“朝廷已立律法,列入祀典或祠令者属于正祀,不在其列者即是淫祀!”

“淫”,是过多、额外的意思。古人曾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周以来的祭祀,分为天神、地只、人鬼三大系统。而这三者,因为诸侯分裂,都具有极强的区域特点,各地神只之间互相排斥。

人鬼祖先之祭,自不必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各国都只祭祀自己的祖先神,不会乱认祖宗。

地只方面,主要是山川,有“三代命祀,祭不越望”的说法,比如秦国祭祀华山等四座名山;晋人祭太行、王屋、霍太三山;齐人有蓬莱、瀛洲、方丈这三神山,另有“八主”之神;楚人也有巫山、冈山。

至于天神之祭,除了大家都认可的“昊天上帝”外,所封疆域,皆有分星,大家认准自己国家的天际分野,可不能搞错了。

秦始皇一天下后,便发现,虽然政治归一,车同轨书同文了,但各地祭祀却还是各行其道。

始皇想要的统一,是“**同风,九州共贯”的大一统,为了整合文化,从称帝之初,他便开始着手制定礼乐祀——那七十多儒生博士可不是吃闲饭的,他们帮秦始皇做的,便是统一天下礼仪、祭祀。

首先是山川,秦朝官府汇总天下山川,以秦关中的七大名山加上关东的五大名山,形成“十二岳”“四渎”,这是官府承认的山川祭祀体系,每年隆重祭祀。

至于没入选的山川诸神,也没有贸然一棒子打死,虽不领于天子之祝官,但郡县官民可以酌情祭祀,毕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不能怠慢了。

山川是搞定了,但人鬼却有些麻烦,因为各地常祭祀地方鬼怪、名人,实在是太多了,统统视为淫祠?有一刀切的嫌疑,一一辨别却没那么多人手和功夫。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诸多地方奇祠、淫祠,没得到官府承认,百姓祭祀祷告,官府也不怎么管。

但李牧祠不同,因为他曾是秦的敌人,生死大敌!

秦始皇尤其记得,李牧,这个名字无数次出现在前线军报里,伴随而来的,便是秦军的两次大败……

那是秦始皇十三、十四年的事情,那段时间,王翦阏与之战大败赵军,秦将桓齮(ǐ)又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赵国一副无力抵抗的模样,秦国朝野一片喜气洋洋,只觉得灭赵指日可待。

唯独赵高对秦始皇说,桓齮易骄,恐怕有失……

果然,随着李牧从雁门归赵,接过指挥大权,桓齮的噩梦开始了,宜安之战,秦全军覆没,桓齮败逃。

次年,秦始皇不甘心,继续令人攻赵,李牧却又在番吾大败秦军……

那是秦始皇亲政后,秦遭遇的最大败仗,李牧竟成秦始皇一统天下最大的障碍。

好在,之后几年,王翦与李牧对上,二人你来我往,谁也占不到便宜。最后王翦靠了一手反间计,使赵相郭开进谗言,杀李牧,秦军才得以轻易灭赵……

这样一个人,他是赵人的英雄,却是秦人的仇寇,岂能放任祭祀悼念?

所以李斯认为,应该捣毁雁门郡境内所有李牧祠,并按照律令处置祭祀者。

“擅兴奇祠者,赀(zī)二甲!”

法家认为,重罚是最有效的遏制手段,以宽服民,不如以猛服民。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

一通罚款下来,看谁还敢对李牧念念不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时候,一旁的蒙恬却说道:“陛下,臣也听闻此事,一番询问后,当地士卒说,他们祭祀悼念李牧,为的不是他与秦为敌之事,而是敬其为代、雁门抵御匈奴入寇,又怜其被昏君奸臣所害,死状凄惨……”

蒙恬自从第一次伐楚战败后,便一直盘桓于云中、雁门,灭代破齐,短暂在朝中为官后,又回到了这里。

所以,他比李斯更了解边地情况。

“赵武灵王时虽设雁门、云中、九原,但长平之战后,赵国大衰,被秦、燕两面夹击,边境防备松懈,遂给了匈奴机遇。到李牧来雁门做郡守时,云中、九原已陆续废弃,落入匈奴之手,赵国边境已退至善无、平城一线。”

“代、雁门地边胡,数被寇,百姓苦不堪言,边将也对匈奴人无计可施,出战则常被匈奴击破,边境人口遭到掳掠,田畜都无法正常进行。直到李牧为将,才一改前法。”

李牧的策略,是蒙恬较为欣赏的,他采取的是防守姿态,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立即收拢人马退入长城固守,让匈奴一无所获。几年下来,匈奴以为李牧胆小,殊不知他早就在长城内默默练兵,但一直假装失败,让匈奴越发骄横。

最后,李牧让商贾在塞外布下大量牛羊,漫山遍野都是,引诱匈奴前来,却在匈奴人争抢牛羊时,以车千三百乘,骑万三千匹,甲士五万人,徒卒十万的赵国半数兵力击之,大败匈奴十余万骑,单于遁逃,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之后,李牧又灭襜褴,破东胡,收复了云中、九原。

在蒙恬心中,李牧堪比自己的前辈,自己来到代、雁门,接收了赵国边卒,楼烦勇士,将伐匈奴,颇有“继李牧之业”的意思。

可这样一位人物,下场又如何?比白起还更为凄惨,白起好歹是横剑自刎,但李牧却做不到。

因为按当地老卒的说法,李牧天生残疾,右臂佝偻,无法伸直,一直是左手持刃。甚至在向赵王迁下跪时,右臂够不着地,不得已做了个假肢,以表示对赵王的尊重,却被奸臣郭开说成是暗藏凶器,欲行刺谋反!

最后,李牧被赐死时,因右手残疾,拔剑自刎却够不着自己的脖子,最终口衔长剑,把剑顶在柱子上撞柱而亡!

蒙恬当年听完李牧的事迹,不由感慨万千,百战百胜的将军,却沦落这般下场,真是令人惋惜。

他当然不会想到,历史上的自己,也会有类似的结局……

所以在蒙恬眼中,让当地人祭祀李牧,合情合理,并没有太大不妥,若非披着这身官服,他也想一同祭拜李牧。

见蒙恬一个小辈在这与自己抢白,李斯难免不快,说道:

“蒙将军颇为赞赏李牧啊,不仅效仿他的战法,还想保留他的祠庙,或是他与你都在代北为将的缘故?我听闻,李牧职权极大,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设置官吏,代、雁门的租税都直接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费,蒙将军,这点你可欲效仿?”

李斯此言有些诛心了,一旁的中车府令赵高见状,心中暗乐……

“臣绝无此意。”

蒙恬下拜道:“臣只是觉得,堵不如疏,允许雁门人祭李牧,反而能激起当地人对匈奴同仇敌忾,于来年兵事有利!”

李斯依然反对:

“陛下,当年,昭王有病,百姓里买牛为王祷告,结果,昭王知晓后,却不但不赏,反罚之二甲,曰:‘非令而擅祷,是爱寡人也。夫爱寡人,寡人亦且改法而心与之相循者,是法不立;法不立,乱亡之道也。不如人罚二甲而复与为治!”

“如今若有法不依,容许雁门人祭李牧祠,则他日,楚人亦可祭项燕祠,燕人亦可祭太子丹、荆轲祠,臣以为,淫祠必毁,国法必立!”

秦始皇还是老样子,臣下争执时,他只是静静听着,只管最后的裁决。

他的手轻轻敲打着案几,忽然看向好像事不关己的赵高:”赵高,你以为呢?”

赵高下拜:“小臣岂敢妄议二君之言?不过……臣记得,陛下北巡前,北地郡尉曾上书,说二三月间,已奉陛下之命,行县之时,前往朝那湫祭祀。期间发现北地郡华戎之民常祭当地野狐山魈,以上皆为淫祠,纵之不可,全禁又不妥,他已在当地加以整治损益。陛下令臣拟诏回复,故臣知此事。”

“既然北地郡尉对整治淫祠一事似有心得,陛下何不让使者问之?或许他又能说出什么不一般的见解……”

言罢,赵高垂下了脑袋,蒙恬倒是没发现什么,只当是皇帝正常的令群臣议论。李斯则意味深长地看了赵高一眼,却又自信地昂起了头。

秦始皇笑了起来,虽然臣下的心思他都明了,却很乐意看他们相互竞逐。

“可!速发诏至北地郡问之!一月之内,必给朕答复!”

……

皇帝使者轻骑传诏,换马不换人,沿着刚修好的直道飞驰,速度极快,十来天便至义渠城,将皇帝的诏书交到黑夫手中。

黑夫恭恭敬敬接过诏书,让人带使者去休息,回到内室里后,他对怀胎三月,在家里安生养胎的妻子道:

“不管支持哪方,都要得罪人!若说不知,又会让陛下觉得我在装糊涂,平白生隙。某人真是阴险,故意将这皮球踢给我!”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