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392章 牛羊课

秦吏 第392章 牛羊课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牛是自己摔下山谷死掉的。”

几个牧童异口同声,令史一边听着,一边偏头看了看坐于下首的北地郡牧师官:乌氏倮。

牧师官,这就是乌氏倮在官府的职位,隶属于太仆,兼管官府的畜牧业,驻地是他的老家乌氏县,这里乃乌氏戎故地,水草丰美,有许多牲畜牛羊,其中一半是乌氏倮的私产,另一半是公家财产。

正值寅月(农历一月)各县牛羊课大比前夕,县东的牧苑,却发生了一起公牛坠崖而死的案子,这是时常发生的事,但常驻本乡的令史并未料到,乌氏倮正好来到此处,还要旁听他决断案件。

有乌氏倮盯着,他少不得要显露出自己的本事来,遂一拍案几道:

“《厩苑律》有言,公家所有的牛、马,若有死亡,须立刻向县中牧师官、厩吏呈报,由官吏加以检验后,将已死牛马上缴。如因不及时上呈,而使死牛马**者,则令其按未**时筋、皮、角、肉价格赔偿!”

在秦朝,不管是边郡还是内地,牛马都属于贵重财产,其使用价值丝毫不逊于后世的汽车,所有好牛好马,价格动辄数千上万!所以官府十分重视。牛马活着时拉车耕地,死了以后全身都是宝,筋可制弓弦,皮可制甲胄,角可制号、弓料,肉更不必说,总之,力求一点都不浪费。

此外,每一年,牧师官都会统计各厩苑的牛马数量:“成年母牛十头,一年有六头不下仔,罚啬夫、佐各一甲,让他们不尽心为母牛配种!”

若有牛十头以上,一年间死了三分之一,不管是什么原因,疫病还是意外,主管牛的吏、饲牛的徒都有罪!

被令史一一列举律法后,牧童们知道,自己恐怕摊上大事了。

“本吏已让人去汝等所说的山谷查看,崖上,牛失足跌落的痕迹倒是不多,又去山崖下寻找,未曾发现牛尸。”

“兴许是被虎豹吃了!”

年纪较大的牧童嚷嚷了起来,其他人则面面相觑。

“虎豹总不至于连骨、角也一齐吞吃了罢?又岂会一滴血都未流?”

令史看出这群牧童开始心虚,便将他们一一分开,继续诘问,牧童们哪见识过这场面,慌得不行,很快就将事实一一招供。

原来,他们是受了家中大人怂恿,将养的牛偷偷牵走,却谎称是牛落崖摔死了。本以为那崖深不见底,不会有人下去查看,谁料官府竟请了采蜜人,吊着麻绳去一探究竟……

真相已经大白,接下来的事,便是派人去缉拿那个怂恿牧童们盗牛的人,最好人赃俱获,然后,等待他的,将是“盗牛”“教唆”两罪并罚,一个无期徒刑的“城旦”是跑不了了。

至于这群牧童,令史也打算重判,降为小隶臣,去干比放牛更辛苦的活,年纪最大的那个少年,甚至要被黥面!

拟定宣判措辞后,令史朝乌氏倮拱手,询问他的意见,这时候,旁观许久,默默无言的乌氏倮终于说话了。

“边塞之民,本非善辈,皆以罪过谪徙本县,虽已过了三四代人,但依旧穷困,他们的子孙,又岂会是孝子顺孙呢?”

“而吾等蛮夷。”

乌氏倮指了自己一下,笑道:“常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今君治案严苛,殊不知,水清则无大鱼,牧童本来就未傅籍,又受人诓骗怂恿,莫不如网开一面,免去黥面之刑,去隐官干些重活即可。”

令史思索之后,采纳了乌氏倮的意见,放了几个小牧童一马,只罚干苦活,没在他们被太阳晒得发黑的脸上上刻字。

“大兄怎忽然变得心善了?”

离开审案的厅堂后,乌氏倮的弟弟,乌氏延在门口等他。

“并非是心善。”

乌氏倮兄弟一身打扮与秦士大夫无疑,但相互对话,用的却是戎语。

他捋着胡须道:“只是想到了吾等小时候的事情……”

虽然现在大富大贵,但兄弟二人,出身却一点不高。只是境外乌氏部落的穷苦孩子,从小父母双亡,靠给人放牧为生。

那一年,因为旱灾,山上的草都枯了,牛羊没有吃饱,日渐消瘦,部落君长就将怒火撒到了兄弟二人身上,隔几天就是一顿鞭子,还不给吃饭。

看着两天没吃饭的瘦弱弟弟,乌氏倮一狠心,将牛羊赶到无人的山坳里,手起刀落,直接宰了一头羊,兄弟二人饱餐一顿。

他可不像那几个牧童一样,笨到用“摔死了”这种拙劣借口,这样免不了受责,甚至送命。于是他便带着弟弟,赶着牛羊跑了!

当时乌氏部落已被长城一分为二,境内境外都有,往来也没有太大限制。他们逃到了秦关之内,乌氏倮还仗着自己面相老,尽管言语不通,还是想办法将这些牛羊卖了。

当然,乌氏倮被人狠狠讹了一笔,三头牛,十头羊,只卖了两万多钱,但那却是他得到的第一桶金。

若是当初萧关守卒也死板地将他们拦在关外,兄弟二人,恐怕早就被君长活活打死了,何来今日富比封君的大商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在尝到做买卖的甜头后,乌氏倮开始了他的发家之旅,先搞到了暂住证“验、传”,获得合法身份。又将第一桶金购买牛羊幼崽,养两年就卖,然后用卖得的钱物购求中原丝帛,带到塞外送给戎王君长们,换回更多的牲畜。

就这样循环往复,绢马交换利润十分丰厚,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拥有的牛羊马匹,遍布山野,多到要用谷粒才能计数……

靠了海量的金钱做敲门砖,乌氏倮才能得到秦始皇的注意,登堂入室,让他拥有官身,为官府买卖。

“为商者最要注意的一件事,便是与人为善。”

反思自己这半辈子的生意经,再回头看看那几个牧童,他们得知自己不必黥面后,对乌氏倮投来了感激的目光。

“再过几年,我家或又能收获几个忠诚的徒附。”乌氏倮露出了一丝笑。

这些出身不佳,没有太多出路的恶少年,是乌氏倮商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家子岂会屈尊受他这个戎商驱使,去千里之外运输货物?

所谓“良家子”,是关西诸郡一个特殊群体,数量并不多。

首先,要是除医、巫、商贾、百工、赘婿之外的人,在以农业为重的秦,他们都被视为末业,尤其是商人和赘婿,更是谪边的首选。

其次,良家子不仅自己奉公守法,以上推三代人,也没有家族犯罪史。

最后,良家子要有一定家产,奴婢、马、牛等动产,田、宅等不动产都在计算之,必须在十万钱以上……

能做到这点的,只有一种家庭:军功贵族。

他们尚武、骄傲,讲究“驷驖(tiě)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乌氏倮喜恶少年厌良家子,黑夫却正好相反。

“我听说新来的郡尉行县,每到一县,必先招良家子来见?”乌氏倮问弟弟。

“正是如此。”

乌氏延道:”不仅召见,郡尉还身披甲胄,亲御鞍马,选良家材力之士,驰射泾阳,讲习战陈。他当众说起自己从黔首一路做到中更的经历,对良家子们大加勉励,最后,竟招募众良家子入伍做郡兵……“

黑夫也算秦一统六国战争中的战斗英雄,他从黔首一跃为郡尉的事迹,也是极其励志的“传奇”,各县良家子受其鼓舞,遂踊跃应募。

“这位郡尉,虽初来乍到,却先抚大原之戎,又收郡兵之心,最后,还把良家子悉数征召入伍,这是一心想要做大事啊……”

乌氏倮若有所思,他当然清楚黑夫想做何事,但他的立场,却有些微妙。

“北地行政一旦收紧,则水必清,水清则无大鱼。”

到时候,他们家作为最大一条鱼,就不好混了。

再者,黑夫的战争目标,必是月氏、匈奴中的一个,乌氏倮每年都与两国贸易,收取贿赂,赚取大量钱帛,一旦战火燃起,边境不宁,乌氏倮的生意便要一落千丈。

所以他才忧心忡忡。

但再忧虑,黑夫已将至乌氏县,乌氏倮少不得挤出笑脸,来边界相迎,且再看看,此子会对自己用什么手段,来说服自己支持这场战争。

不是乌氏倮吹,若没有他积极配合,提供财力、牛马,黑夫的战争计划,恐怕会遇到许多困难。

末了,乌氏倮突然问弟弟。

“黑夫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乌氏倮回忆过去两年发生的种种事情,总觉得此人好似横空出世般,突然崛起,突然受宠,突然提出种种新点子、新策略,却总能对秦始皇的胃口。

若是巧合还好,但若是他在心里精打细算过的,那就让人恐惧了。

“别的我不敢说。”

乌氏延回忆在咸阳时,与黑夫不多的几次会面,通过红糖,黑夫与自家生意也有利益关系。

他笃定地说道:“黑夫此人,他若为商贾,其财富成就,恐怕不亚于兄长啊!”

……

“乌君!”

次日,郡尉马车一停,身披绛色官服,佩银印青绶的黑夫便下来了,在乌氏延的引荐下,与乌氏倮相互认识,而后,便和蔼地扶起了作势要拜的乌氏倮……

“乌君位比封君,不拜郡县长吏,向我行礼,真是折杀后生也!”

乌氏倮亦不敢怠慢,但看着这个面容朴厚的黑小伙,依旧无法想象,这样一个人,弟弟为何说,他有与自己比肩的“商业眼光”?

二人相互观察,寒暄了一番,乌氏倮提起了明日就要展开的乌氏县牛、马大比,黑夫却对此兴趣不大,客套了几句后,索性挑明了自己来此的目的。

“乌君,我想要与君详谈的,不是牛马肥瘦,而是一笔涉及到几万万钱的大买卖!”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