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377章 戍卒叫

秦吏 第377章 戍卒叫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从兰州到咸阳,后世高铁只需要三个小时,黑夫却整整走了一个多月,直到七月下旬,他才风尘仆仆地摸到咸阳城西十里的杜邮亭……

天色已黑,连夜赶回咸阳是来不及了,只能在客舍休息,好在,有两位老友听说他归来,已在此等候,分别是章邯和陈平。

“吾等恭候右庶长多时了!”

章邯与黑夫算朋友,地位差距也不大,行的是平礼,陈平则相当于黑夫门客,深深作揖。

黑夫连忙下车扶起了他,笑道:“让少荣和陈生久等了。”

“不久不久。”章邯却心情不错,摆手道:“与陈平畅谈,不觉天色已晚。”

“哦?”黑夫看了二人一眼,有些担心章邯撬墙角,便道:“二位在聊什么?”

章邯理所当然地说道:“身处杜邮,聊的自然是当年武安君之事。”

白起是秦国历史上,最威名显赫的将军,伊阙之战、华阳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一系列战役,都是秦将必须重温的经典。白起一生,共为秦拓地千里,下七十余城,杀敌逾百万,武安君之名震动天下。

但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下场却极其凄惨,长平之战后,因在攻邯郸灭赵问题上,与秦相范雎前后两次意见相冲,白起一怒之下,一再称病,连秦昭王亲自请他伐赵,亦拒不受命。

最后邯郸之战,果然如白起预言的一样,秦大败,损兵折将,长平的战果丢得一干二净。

因为听闻白起言“王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昭王遂大怒,迁怒于白起,免其爵位为士伍,迁于阴密,至杜邮时,又派使者追至,赐剑其自裁。

“就是这。”

章邯指着亭内一角道:“听当地老人说,武安君便是在此诸位慨叹,而后引剑自刭的,当时是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杜人怜之,收其尸骨归葬,而关中乡邑,每逢建子之月亦祭祀焉……”

身为关中夏阳人,且是军功将门出身,章邯小时候应也是经历过类似的祭祀。

“武安君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这算什么罪名?”

章邯对白起死而非其罪的下场十分惋惜,不过在黑夫看来,若为帝王,臣子“心生怨望”,便是大罪了罢,何况是白起这样一个功高震主,且骨头极硬,从不服软的猛将。

“那陈生以为如何?”

黑夫想知道,陈平说了什么,能让章邯对他赞许有加。

陈平低声道:“武安君之戮并非孤例,齐有司马穰苴见疑,魏有吴起远遁,燕有乐毅受谗,赵有李牧遭陷,何也?齐景、燕惠、赵迁这些昏庸之君也就罢了,但魏武侯亦是守成之主,昭王更是雄才大略,难道不知吴起、武安君之忠么?”

“我以为,为将者在外征战,手握兵权虎符,必与主君疏远,有时候纵然有功,也会遭到揣度,若朝中有政敌诽谤,更是雪上加霜,孝子疑于屡至,市虎成于三人,故忠臣亦将复有杜邮之戮。”

章邯以为陈平的总结很高位,但黑夫却听出了陈平的言外之意……

虽然黑夫看似受宠,但蕲年宫之议后,内史腾突然被遣返咸阳的事,已被敏感的陈平觉察到了,他也隐隐猜测,黑夫怕是与某位天子近臣有隙罢?

黑夫已打算让陈平帮自己对付赵高,但他不打算在这提及此事,笑道:“然也,除了今上宽厚,用人不疑,让王老将军安然引退外,古今位高权重的将军,的确罕有善终者……不提也罢,天色已晚,今夜就在杜邑休憩?”

“吾等已在邑中找了最好的客舍,备下了酒宴。”

章邯又神秘兮兮地说道:“为黑夫洗尘,也要为你庆贺高升!”

黑夫摇头:“高升?我为何不知?”

章邯故作愠怒:“勿要装糊涂,你自己的献策,难道还不清楚?”

黑夫一摊手:“我这月余时间都在路上,哪知道咸阳发生了什么。”

章邯才想起这茬,拍着他的肩膀道:“也罢也罢,我今夜就好好与你说说,你那两份奏疏,在朝中掀起了多大的波澜!”

……

杜邮过去只是一个普通亭驿,随着山东移民进入,如今却已成一座繁华的小邑,听陈平说,住的多是魏地富户、商贾。

进到客舍内,三人独占了一层,让舍人张罗酒食,但却无普通的粟米饭,反倒端上来了一盆热气腾腾的汤饼……

内史地区山东移民只许种麦食麦的政策,已推行了一年多,随着水磨房在各条河流陆续兴建,面食已成为他们标志性的食物。这汤饼亦是黑夫家厨房里先做出来的,先用冷肉汤调和磨得精细的面,揉搓后,切成筷箸粗细,一尺一断,入水中沸煮,再加上鸡肉羹、韭菜叶、酱、醋等,便是一碗能让人饱餐的美食。

可惜,没有油泼辣子,面也不够劲道,距离黑夫印象中的陕西面食还有很大差距,不过无所谓,他有稻米饭就行。

章邯、陈平亦习惯了这种食物,三人填饱肚子后,章邯便一边剔牙,一边让黑夫将奏疏的详细内容,再给他们说一说。章邯道:“我这左庶长之爵,还是沾了协助你造纸的光,才混上的,未能参与朝堂决策,只是粗略知道经过。”

“那先说说,我与李信将军共同提议的《屯田守边疏》罢。”

黑夫道:“这是我去陇西郡罕塞走了一趟后,生出的想法。”

他看向陈平道:“陈生服过更卒之役么?”

陈平道:“自四年前起,每年一月在郡、县服徭,从未落下过。”

黑颔首:“你现在爵位是簪袅,今年的更役,也无法免除,不过你如今是我家宰,可在咸阳就近服徭。”

除了更卒徭役外,在秦朝统治下的人,还有另一项义务,要到五大夫才能免除,那就是“戍役”。

其中,戍卒又分正戍和边戍,正卒的意思就是,每个成年男子,一生中必须有一次来都城干活,边戍顾名思义,则是到边郡戍守。

黑夫在疏中以为,商君制定这项律法时,秦国不过关西千里之地,令黔首戍守边境,也算不上多远。

可如今不同了,秦统一海内,有天下之大,三十六郡言语不通,气候习俗大异。

他手指沾了水,在案几上画起地图来:“打个比方,一批来自陈郡的戍卒,被征发去渔阳戍守,光赶路就得两个月,沿途吃穿用度都要自己出钱,花销不小,足以让闾左之家破产,故征发戍卒远行,一般不征闾左。到了地方后,南方戍卒水土不服,难以承受北方的严寒,冬天一到,往往十死一二。这就叫输者偾于道,戍者死于边。”

“好不容易一年过去,这些陈郡戍卒已熟悉了边境生活,却因戍期结束,开始返乡,下一批戍卒又来到这,继续从新兵做起……”

这是黑夫深入陇西边塞后,与戍卒们同吃同住后,听到的抱怨。秦朝一统才两年,来自远方的戍卒们已苦不堪言,所以才会发生逃亡的事。

可想而知,再有十年积怨,那还了得?

陈平深以为然,关中秦人还好,已经习惯这种制度了,可关东六国遗民受不了啊。

“不瞒右庶长。”

陈平道:“一旦遇上边戍之役,山东之民见行,妻子嚎哭,如往弃市,还将其称之为‘谪戍’。”

这些边戍之卒,常优先征发赘婿、商贾,黑夫以为,这样的戍卒到了边境,除了站满燕、赵长城,虚张声势外,根本没有出塞作战的能力,不反叛逃亡就不错了。

章邯出言附和:“黑夫之策甚善!岂止是山东之民,关中秦人,过去扫灭六国时,斩首立功,便有封官赐爵之赏,这些好处足以补贴远行的衣食花费,故秦人才闻战则喜,战场上勇敢作战,视死如归。”

“如今则不同,去年,朝廷发兵戍守江南长沙、苍梧之地,关中之人过去之后,不习惯南方湿热的天气,加上水蛊等恶疾,士兵十死二三,侥幸活下来的人服役归来,也没有分文的抚恤,故关中之人,都视南赴为危途……”

这也是关中军功贵族异口同声支持黑夫“西拓”之策的原因,这样的话,他们的子弟就不必去南方了。

所以黑夫向秦始皇建议,是时候根据形势变化,改变旧律了。不如将帝国三十六郡,划分成几个大的片区:黄河以北为北,函谷关以西为西,淮水以南为南。严格规定,南人戍南,北人戍北,西人戍西!如此,在节省了戍守成本的同时,也能保证戍卒熟悉当地环境,他们服役的排斥心理也会降低许多。

在此基础上,再行移民实边,屯田戍守之策。

“右庶长之建言,实乃利国利民之策!”

不但利于关西秦人,也利于山东六国遗民,陈平佩服之余,也不由骇然。

“他曾看出,我有宰天下之志,但他这些建言,大都针砭时弊,虽尚未正式跻身朝堂,却已在指划天下了!”

他更认定,来咸阳投奔黑夫,是自己做过最正确的事情。

陈平不知道,黑夫此时此刻心中想到的,却是三年前,秦楚两军蕲南决战后,他奉王翦之命追击残敌,行至蕲县东北时,留宿过一夜的大泽乡。

贫穷的小邑,敢怒不敢言的楚人老汉,眼中难掩恐惧愤恨的楚人孩童……

黑夫忘不了那一幕,所以他心中,常常会浮现一个问题。

后人言,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关中天府之国,咸阳百里宫阙,眼前的繁华市邑,数百万秦民生活的地方。

黑夫虽是南郡人,但他挺喜欢关中:喜欢渭桥的车水马龙,喜欢长阳街南市的琳琅满目,喜欢自己和妻子浓情蜜意的新府邸,喜欢在守藏室里和张苍一起看书增长知识的闲暇下午,喜欢杜邑山东移民热气腾腾的汤饼,也喜欢镐池边日夜不休的造纸工坊,那是黑夫的心血……若它们统统被毁于一旦,实在是极大的可惜,亦是一个文明的悲哀和遗憾。

但是。

“若能除此苛政,直接没了渔阳之戍,陈胜吴广不必远行,大泽乡的那把火,还会烧起来么?”

Ps:书友们,我是七月新番,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