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288章 不要脸

秦吏 第288章 不要脸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东门豹带五百人守庙东,利咸带五百人守庙西,小陶带着弓弩材官守在街口,不得放任何一人过去!”

一一下达命令后,黑夫对众人道:“二三子,今日大王点了安陆率与郎中令军、中车府卫一同护翼王驾,是何等的尊荣,虽然守的是最外围,但亦不可大意!”

“诺!”

众军吏挺直了腰板,声音喊得老大,感觉自豪不已,因为这份差事,是他们靠自己赢来的。

昨日,秦王依旧停留在军中,让人宰羊杀彘,大飨三军,秦军士气大振。随后秦王还在各营巡视军容,在李由的建议下,比往常多了一个节目,那就是南郡兵团的”兵球“表演。

有秦王观看,黑夫亦少不得也亲自上阵,与李由的短兵亲卫比赛。秦王见众人披甲戴胄,在场地上列伍对峙,还真有点军争的意思,便来了兴趣,还为他们添了个彩头:

赵高替王传话道:“安陆一率与李由短兵亲卫,谁若能胜于球场之上,明日巡视淮阳,便可为王护翼卫戍!”

秦军从军官到小卒,无不对秦王视之如神,两边的球员顿时生出了无限的气力。于是黑夫便经历了半年来最艰难的一场比赛,双方比分胶着,拼杀异常激烈,最后在付出了数人冲撞受伤的代价后,安陆一率堪堪获胜。

于是今天,秦王带着百官众将入淮阳城巡视,除了内侧的郎中令军、中车府卫外,安陆一率也得以在外围清场。

黑夫安排好众人守在各处后,自己也匆匆往舜庙的位置走去,一路上的郎卫、中车府卫竟都已认识了他,黑夫被秦王召见并亲自赐冠,他爵位职务虽仍不高,却俨然成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舜庙位于淮阳西城,西周时,虞舜之后被周武王封于此地,奉守虞舜的宗祀,于是便兴建了此庙,所以看上去建筑古朴,起码也有七八百年历史了。

现如今,这里的外围已经被郎卫和中车府卫团团围着,庙门、屋瓦都修缮一新,这是秦王进入淮阳后的第一站。

“毕竟前日才将秦灭楚国之事,与虞舜驱逐三苗相提并论,不祭祀一下说不过去……”

黑夫走到庙门处时,奉常安排乐官们所奏的有虞氏之乐《大韶》正好告一段落,然后就是大段大段的拗口祭文:

“舜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ji)鲧(gun)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此虞舜之威也!”

秦王今日穿着再度穿上了正式场合才穿的冕服,正在庙中祭祀,身后除了奉常等官员外,还跟着两个高戴儒冠,身着宽大儒服的……儒生?

李由也混不到入庙,只在庙廊处站着,便道:“是来自薛郡的儒生。”

薛郡,是秦王在新征服的楚淮北地设立的四个郡之一,其分别是陈郡,治所为淮阳;泗水郡,治所为留县;东海郡,治所为郯县;还有薛郡,治所鲁县。

薛郡其实就是原来的鲁国故地,以及滕、薛、邹等地,邹鲁是孔孟的大本营,天下间儒生最多的地方。不过,秦国一向不喜儒生,可他们怎能跟在秦王身后登堂入室?这倒是奇事。

黑夫发问,他便有些轻蔑地说道:“儒者这种人,夸夸其谈,能说会道,你与其讲律令,其与你说仁义,高傲任性自以为是;然眼高手低,小事不愿意做,大事却做不了,还不服管,此韩非所谓‘儒以法乱禁’是也。”

“别看其口中喊着忠君爱国,实则四处游说乞求官禄,谁给一口饭吃就供奉谁。秦未破楚时,这些人都在楚国做事,如今楚国灭亡,便又匆匆来投秦。用彼辈来治国,国必弱乱,用来管礼仪倒是还行,毕竟那些登降之礼,趋详之节,偶尔还能派上用场,一般人一生都学不精通。故大王令其为博士,协助奉常主持此次祭祀,但这些儒生还以为要被大王重用呢,你瞧他们那神情,何等的得意!”

李由的父亲李斯是法家,与儒家不相善。尤其传统的鲁儒,几如水火,所以李由对儒生颇多嘲讽,这也是秦国大多数文法吏和武官对儒生的看法,秦王也就是拿他们来做装饰品。

祭祀正在进行,黑夫却看到季婴匆匆过来,连忙过去问:“出了何事?”

季婴道:“街口抓到一个年轻儒生,说是来应大王之召……”

“祭祀都开始了,怎么才来?”

黑夫觉得有诈,又将此事告知了李由,李由微微皱眉:“大王的确征辟了三名儒者,却只来了两人,还有一人未至,吾等且去看看。”

他们来到守备森严的街口处时,正好看到一个二十左右,宽袍大袖的儒生正在那里和东门豹解释,这可真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儒生被东门豹反拧胳膊放倒,在他身上搜了搜,却只找到了一卷竹简。

这时候,小儒生也见到李由、黑夫过来,看他们像是军官,便大呼冤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李由更是觉得有问题:“汝乃何人?黄口孺子,却冒充老儒!意欲何为!”

“小人乃孔子八世孙,鲁地大儒孔鲋弟子,叔孙通。”

……

李由很清楚,孔鲋正是秦王征辟为博士的第三名儒生,也是三人中分量最重的人。

首先因为其是孔子后代,天然有家学和声望传承;其次,孔鲋之父孔慎曾做过九个月魏相,还得了魏国的封君之号,在魏、鲁都颇有名望;其三,则是孔鲋的确博通经史,文采绝妙,善论古今。

但他本人不应召,却派了个弟子来,是什么意思?

黑夫也接过那封竹简,扫了几眼后,奉与李由过目,这是孔鲋写给秦王的信。

孔鲋在信中说,听闻秦王有召,诚惶诚恐,恨不能立刻来助秦王祭祀,然他正在服母丧,不能离开家中草庐半步,故命弟子叔孙通来拜谢秦王……

李由和黑夫面面相觑,他们觉得,这是借口,孔鲋就是不想来。

“好个高傲的儒生,真不愧是孔子之后。”李由冷笑。

看李由黑了脸,叔孙通冷汗直冒,其实他老师是说着“昔日孔子周游列国而不入秦,子孙岂能入之?”是打算就这么死扛着不来的,叔孙通知道这是取死之道,好说歹说劝他写了一封信,自己巴巴送来,希望能用自己的巧舌,消除秦王的怒火。

但可别秦王见不到,自己就被外面的秦人给轰走了!

于是他眼珠一转,朝二人恭恭敬敬地拱手道:“家师还有一句话,让我务必亲口告之秦王,此涉及到秦得天下之正!“

李由本不信,但这小儒生言之凿凿,加上他也摸不清楚秦王的意思,便皱着眉让黑夫将叔孙通好好搜一遍,他自去请示秦王。

李由走后,黑夫让人将这小儒生的高冠宽袍通通扒下来,从里到外搜了一遍,令人称奇的是,叔孙通虽然被扒光了身子,站在大街上,却没有丝毫不快,反而笑谈不断,一口关中颇为流利,难怪方才季婴他们能听懂。

“你是哪里人?”黑夫总觉得“叔孙通”这名,他似乎有些印象,或许又是一个历史名人吧。

“小人乃薛人。”

“薛人为何会说秦人之言?”黑夫将衣物抛还给他,检查之后,这儒生果然身无寸刃,应该不是刺客。

“我曾随夫子在大梁,居于魏相府上,常能遇见秦使者过魏,便与其扈从仆役攀谈,久而久之就会了。”

他笑道:“小人当时就觉得,秦必大出而并天下,吾等或许都要成为秦王治下子民,早点学会关中话,并无坏处。”

这倒是个机智的儒生,和黑夫印象中的迂腐道古之儒不太一样。

这时候,李由也派人过来,告诉黑夫他们,大王已结束了祭祀,让他将叔孙通押过去。

是押不是请,看来秦王对孔鲋不应召还是有些生气的。

“对不住了。”黑夫对叔孙通笑着拱手,然后就让东门豹等人将瘦小的叔孙通左右一夹,直接提拎到了虞舜庙门口,将他往地上一按,正好在秦王脚前数步。

秦王身高八尺有余,加上冠冕,更显得高若参天,他负手看着叔孙通,影子笼罩在他身上,淡淡地说道:

“寡人听闻,鲁侯有召,孔子不等到车马套好就立刻起行,色勃如也,足(jué)如也,看来孔鲋虽是孔子之后,但却将祖先之言行忘得一干二净了,天子有召,竟如此怠慢,就派了个小弟子来应付寡人?”

本就不喜欢儒生的秦王,此时此刻,生出了更大的嫌恶感,本欲一挥手,让黑夫他们将叔孙通再度拽下去,谁料叔孙通急急地稽首至地,大呼道:

“天子有召,夫子岂敢不从,然正服母丧,无法成行,但夫子亦感念大王征辟之恩,翻阅家中所藏孔子之言,令我将一件不载于史册,与秦国有关的事奉于大王!此关乎秦得天下之正统!”

见叔孙通如此说,秦王便又给了他一个机会,颔首令其说来。

叔孙通再稽首道:“家师回乡居丧时,令吾等修缮老宅,却于老宅中找到了一些古书竹简,竟是一些数百年前的家书!乃孔子亲笔所写!”

“竟有此事!?”

秦王对孔子不感冒,只是想让孔家人来做自己的应声虫和装点,倒没表现出什么,反而是他身后那两个刚被卓拔为“博士”的年迈鲁儒十分惊奇,这么大的事情,他们怎不知道?却只能继续听下去。

叔孙通抬起头笑道:“家书上记载,鲁昭公之二十年,孔子年三十矣。当时,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日秦穆公国小处辟,这样的国家与君主,能被称之为霸主么?’”

“时孔子对曰:‘秦国虽小,然穆公志大;虽处偏僻之地,然其行中正,举百里奚,爵之为大夫,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秦岂止可以称霸,虽王可也!”

“原来秦国王天下之事,孔子早在三百年前,便有预言了!而大王正是继承了穆公之霸业,一九州,将开始王道之治啊!“

叔孙通一席话毕,秦王还没有表示什么,倒是身后两个老儒目瞪口呆,而李由等人则一愣神,有些没想到。

“这家伙。”

黑夫则低下头,忍住笑,暗暗骂了一声,他算是知道,叔孙通是啥样的人了。

“也是个不要脸的!”

ps:晚上还有两章唷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