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271章 黑云压城

秦吏 第271章 黑云压城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相里革说谎了,汝阴城内的墨者,没有三十,连十人都没有,除他外,只有寥寥三人。

“相里革不会回来了。”

汝阴城头,抬头看着头顶的太阳,楚国南方之墨唯一也是最后的领袖邓夫子叹了口气,面上有些哀伤。

除了老迈的邓夫子外,身高九尺,如同一堵高墙的壮汉苦离,和身材瘦削,因为从小生活困难,长了一口烂牙的崎齿对视了一眼,也有些悲哀。

相里革与他们这些半路为墨的人不同,世代都是墨者,而相里革既是邓先生最得意的高徒,也是他们中间,唯一能够进行游说的人。

可惜,此人太过固执理想,崎齿闭上眼都能知道,外头的秦军不可能放弃攻城,相里革却偏要去试试。

“看来书读多了,人也是会傻的。”才加入墨者两年不到的崎齿暗暗想道。

现如今,相里革久去不归,三人猜测,他或许是因为言语不逊惹怒了秦将,被砍了头颅祭旗。

但却没有人怀疑,他会因为游说不成羞于返回,亦或是直接投降。

“墨者中如此脆弱之人,在过去二十年里早就陆续出走光了,不可能留到现在。”邓先生如是说。

邓先生已是齿发动摇的老朽,他是相里革、苦离、崎齿三人的“夫子”,是传授他们墨家道义的人。也只有他有幸见过四十年前,南方之墨聚集数十人,响应平原君的请求,赶赴邯郸,与天下仁人志士一起,协助赵国老弱妇孺抵御暴秦军队的那一幕。

那时的邓夫子才十**岁,而当时的南方之墨,还是十分鼎盛的。

可那已是他们最后的辉煌了,之后魏国攻卫,墨者助卫守城,大半死伤,只剩下邓先生等留守在南方的数人存留。

斯人已逝,活着的人在祝贺他们死得其所,与鬼神同游的同时,也要开始招揽新的墨者,补充人手。

可是,这世道,有野心的士人都在追求功名富贵,墨家已不再是显学,也不受诸侯待见,谁还愿意做墨者呢?

武士们宁可做游侠,快意恩仇,也好过墨者严格要求门徒,禁止私斗的规矩。

文士们宁可做儒者,宽袖博带,夸夸其谈,入封君之幕,总好过墨者裘褐为衣,跂蹻为服,埋头与木头石块打交道。

南方之墨严于律己,吃苦耐劳,并且还与社会风俗背道而驰,力主节葬,梦想世上的人都像他们这样节俭克制,像爱手足兄弟一样爱天下人,这一切,都让人望而生畏。所以连黔首庶民,也宁可继续做他们的百工、商贾、农夫,甚至歌舞百戏,医药卜祝,也比做墨者强。

墨者宣扬天志,提倡大不攻小,强不侮弱,众不贼寡,诈不欺愚,贵不傲贱,富不骄贫,壮不夺老身……

然而,世人都喜唯强是依,籍此欺凌弱者,谁愿意助其对抗强者,主持道义?

所以到头来,墨者越来越少,而偶尔加入他们的,也只有那些感念墨者救助的弱势群体,并且还陆续死亡……

苦离虽身高九尺,但却性愚昧,当街遭人戏耍,被邓先生救下后,便木讷地跟在他后面,寸步不离。

崎齿家贫,是一淮北工匠,食于封君,日子还算过得去。但在秦楚之间战火燃起时,他家中也被波及,全家人尽数死亡,是被邓夫子和苦离从死人堆里拉出来的,这之后,他也加入了墨者的行列。

而相里革,则是世代为墨,自有一股子传承了两百年的坚持和执拗。

就是这四人,构成了最后的南方之墨……

“如今,只剩下吾等三人守此城邑了。”

崎齿嘴角有些苦涩:“老者、愚者、还有我这个寡者。”

这一幕真是讽刺,当汝阴危在旦夕时,保护它的却不是其封君斗然,不是项言,而是这样的三个人。

崎齿有些悲观,他不觉得,依靠区区三名墨者,就能让墙垣低矮的汝阴抵御住秦军进攻。

他问邓夫子道:“夫子曾对我说过,古时也曾有懂得守城方法的人,但对内不亲抚百姓,对外不缔结和平,自己兵力少却疏远兵力多的国家,自己力量弱却轻视强大的国家,结果送命亡国,被天下人耻笑……故而助人要慎重对待,弄不好,懂得了守城的办法反为身累。”

“吾等如今,是否也被自己的守城之术所累?”

“是契约。”

邓先生虽然老迈,却也同他们一样,穿着短打褐衣,在城头忙活,他说道:“历代巨子有遗言,若有强者欺弱,大国侵小的不义之战,弱者小者向墨家求助,墨者不得拒绝!”

因这契约,两百年来,不知有多少墨者死于守城之战里,但他们依旧前赴后继,仿佛自己的牺牲,可以化作薪柴,让理想之火永不熄灭……

邓夫子转过身,指着城下那些在楚国封君和墨者安排下,来城墙边协助守城的本地居民:“秦楚两年三战,民不堪命。且今秦军入楚境,芟刈(shānyì)其禾稼,劲杀其子弟,万民惊怖,视秦为虎狼。相比于秦,他们当然是弱小者,此时此刻,他们最期盼的,是能助他们将虎狼挡在城池之外,不要使其咬噬自己性命的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他又指了指那些在大难临头之际,总算放下了高贵的封君卿大夫身份,也让妻妾编入行伍,在城下烧水帮忙的封君卿大夫们:“这些平日里的富者贵者,然秦军破楚,斩其树木,堕其城郭,填其沟壑,夺杀其牲畜,焚毁其祖庙,迁其重器。眼下,他们也是无助的弱者寡者,若再不奋力自救,便只能沦为鱼肉了。”

墨家并非无选择地加入每一场战争,而是当弱者发出声音,希望得到帮助时,他们才会卷入战局,并且永远都站在弱者一边。

强大的人单方面的杀害弱小的人,是决不能允许的!

这让崎齿想到了自己,当他在乱军危城之中茫然无助时,就是墨者救了他。

“再说了。”

邓先生笑道:“这城也不一定守不住,汝阴虽然城池不高,但十分坚固,守城器具备,柴禾粮草充足,这便是我让人弃胡城而集中于此守备的原因。”

“弟子明白了。”

崎齿点了点头,略为动摇的心安定了下来,他又开始走到军民中间,向他们发出命令。

大批百姓群聚集在城头,为城垛加添砖块,进展不错。但另一方面,城墙下面滋生的那堆摇摇欲坠的建筑,又十分碍眼,它们紧贴城墙,活像附在船身上的藤壶,其中有商铺、酒肆和人家,以及便宜娼妓的女闾。

按照墨者守城的规矩,城内十步之内的建筑,都必须清空,半点不留,否则很容易被敌军抛射的烟矢点燃,引发混乱。

安排人去拆除这些建筑后,崎齿又对一个楚**吏补充道:“在城内,凡是城外箭能射到的地方,一切柴草堆和房屋都要抹上一层泥。”

他负责指挥城下筹备守城,而苦离是个笨人,话语不多,只是挂着剑,去帮助百姓们扛沉重的土袋。

而邓先生,则是他们的主心骨,此时正在城头让工匠们安放墨者的利器:连弩车!

这种置于城墙上的机械,用大小一围五寸的木料做一个弩床,床重一百二十斤,可陆续射出长十尺的大弩箭六十支,杀伤力极大!但需十个人才能操作,邓先生只能临时教导一些城内的弓弩手,希望此物在御敌时能派上用场。

三位墨者及城内三千兵卒,五千百姓紧张的御敌准备,被傍晚时分急促的鸣金声打断了!

“秦军来了!”

尖锐的呼喊响彻城头,所有人都面色一僵,然后纷纷上城头御敌。

墨者的守城之法,是全民上阵的。每五十步的城墙,除了六十名兵卒外,还要安排男子十人,成年女子二十人,以及老小十人,共计百人。城下守楼士卒,一步一人,以此为标准,才足以守御。

眼下,城内的人手,勉强能够按此标准,将城头站满。

本该是喧哗而混乱的场面,然而,城头的楚**民,都惊恐不安的看着远处的敌人,除了报警的鼓声金声,城墙上面鸦雀无声

崎齿也爬上城头,站到了邓夫子和苦离的身边,他这下明白,为何众人都不言语了。

他看到,两里开外的地方,一面面玄黑色的战旗随风飘扬,明晃晃的戈矛剑戟森严夺目,一队队黑甲秦卒排着整齐的队列,一列列战车骑兵护翼其左右,在雄厚低沉的鼓声指挥下,他们踩着一致的步伐,推着赶制出来的攻城器械,坚定的朝汝阴走来。

这就是秦军啊……

城墙上,楚国人使劲压抑着胸中的恐惧,许多百姓握不住戈矛,并不由自主的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以舒缓自己的情绪,望着敌人向城墙逐步接近,所有人的心跳都随着秦军前进的步伐而神经质的跳动着。

崎齿亦然,这个加入墨者才两年的孤寡工匠,想起了在王贲伐楚的战争里,那些可怕的秦军,还有自己妻儿的死。

“崎齿,你的腿在抖。”

邓先生在一旁淡淡地提醒道,然后看向了崎齿,那双苍老的眼睛似乎在对他说:“现在下城,现在退出墨者,还来得及……”

邓先生已经活的够久了,也参加了无数次战争,早已经看淡了死亡,面对眼前强大的秦军,他心中没有任何的恐惧,反倒有一丝说不出来的宽慰,若能守住自然是好事,若是守不住,死于此地,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

他有死志,但三名弟子却不必如此,尤其是崎齿,他完全可以褪下这身褐衣,继续做他的工匠去。

然而,崎齿却挺直了腰杆,轻声道:“是风!”

他露出了一口烂牙,笑道:“是风吹得我的腿在抖!”

脑子愚笨的苦离疑惑地张开了宽厚的手掌,却发现,城头没有一丝风。

但在崎齿眼中,却是有的,那无形的风,正在远处一里外汇聚成风暴,卷着黑压压的层云,朝汝阴城排山倒海一般压过来!

然而身为墨者,不会对任何强权屈服低头!

他鼓起勇气,上前一步,与苦离一起,并肩站在了邓夫子左右。

……

汝阴城下一里外,奉命作为后续部队,掩护先登之士夺城的黑夫率长,正在这层云之中,带着手下千人逐渐向前推进。

抬起头时,便能看到矮矮的汝阴城头,两股站站的楚**民中,有三名身穿褐衣的墨者,并肩站立,笑对死亡……

他们就像是这个大时代的滔滔巨浪中,三条固执的鲑鱼,在所有人都知道世易时移,学着随波逐流时,却在一味地溯洄而上!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