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秦吏 > 第145章 钱文异形

秦吏 第145章 钱文异形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5-12 20:20:52 来源:书海阁

“游徼,以布易物,还是太过麻烦了。”

来到秦营做文书的第三天,陈平带着”炊事班“的伍长去购置蔬菜肉类,刚回来后,便向黑夫说了自己的看法,只要各自说话慢一点,二人已能进行简略的交流。

“布帛只可适合用于大宗贸易,否则,将致使买卖双方皆不方便,且营中布帛也不算多,还是要以钱易物,方为长远之法。”

黑夫点了点头,他们手里的布帛,多是在外黄缴获的,像这些战利品,并不需要归公,杨熊便给每个屯长都分了点。黑夫不欲私吞,给缺少夏裳的兵卒做了衣服后,如今已所剩不多。

反倒是陈留、外黄两战之后赏赐的半两钱,还剩下好几千。

于是他便对陈平道:“我已有一想法,只是要一个本乡人为我查漏补缺。”

说着黑夫让陈平、仲鸣、利咸等人入内,又将一枚秦国半两钱,以及一枚魏国“釿jin布钱”,一枚魏国“圜huán钱”放到案几上。

“陈平,你来说说,这些钱币,都是何种形制。”

作为本地人,陈平当然知道,他应诺后,开始侃侃而谈。

原来,这魏国钱币系统,是由魏文侯时的李悝制定,魏惠王时的大商人白圭加以补全而形成的,在种类、形制上比秦国要更复杂一些。

最常见的就是釿布钱,这是一种平肩空首布钱,有“二釿、一釿、半釿”三等币制,魏国的一釿,约为后世的30克。大概一百釿,可以换算成更大的称量单位“寽”。比如案上这枚釿布钱,是大梁铸造的,正面就用魏字写着“梁正一百当寽”,意思是这是价值一釿的钱,一百枚相当于一寽铜。

魏国钱币最明显的标志,便是正面的字是正写,背面还有一个“梁”字,则是倒书,这大概是为了防伪。

但在黑夫看来,这防伪措施用意虽然不错,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卵用。因为与严禁私铸货币的秦国不同,魏国的货币私铸泛滥,所以市面上的钱良劣不全,有的空首布明明是二釿,实际上却单薄如纸,真实重量连半釿都达不到……

陈平无奈地说道:“有的劣钱也不是地方私铸,魏王国虽富,但魏王公子奢靡,每年还要花大笔钱帛为秦王贺寿,内库几度耗尽,故而,大梁也常铸劣钱牟利。”

这些内情,都是陈平告诉他们的,除了黑夫外,利咸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在秦国,私铸劣币,可是要判刑做城旦的,官府更不可能带头铸劣币,因为那会大大打击信用。

由此可见,魏国的经济,早就在崩溃边缘了。

陈平还说,除了空首布外,魏国尚有一种钱币,就是案上的另一枚钱币:圜钱。酷似半两,但空间却是圆的穿孔,颇似圆圜。

“圜钱专门用于与秦国贸易,标明的重量,大致为半两,或者一两,其实不然……”

陈平一说,大家才明白,原来不仅是釿布多是劣币,圜钱也一样,早年铸造的圜钱还好,近年来市面上的圜钱,所铸穿口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重量越来越轻。

“也就是说,原本一枚半两圜钱可兑一枚秦半两,实际上,两枚圜钱才有一枚半两钱重。”

陈平这么一解释,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办了,黑夫早就打算拿出一个秦钱和魏钱的兑换比例外,让秦钱也可以在乡市上买东西,减少本地驻军和商贩的麻烦。

只是当地商贩在秦人拿出半两钱时,坚持要按照钱币上面单位来交换,一半两换一圜钱,或者四枚半两换一枚重一釿的平肩釿布。

这样一来,商贩倒是赚了,秦卒不是亏了么?

“不如以一半两换两圜钱,一半两换一釿布何如?”黑夫言道,这个兑换比例,将对秦军大为有益,可以让他们驻防期间省出来不少钱。

陈平却连忙劝阻道:“切不可如此。”

“魏钱重量不一,若是不论轻重,一概按此法兑换,则于本地商贩将大受打击,恐怕到时候,市井将怨声载道,于游徼不利啊。”

他虽然在帮秦军做事,但好歹是本乡人,遇上有损害本乡人利益的事,陈平当然会据理力争。

“那你说该如何?”利咸有些不满陈平的“吃里扒外”。

“小人倒是有个主意。”陈平略一思索,对黑夫拱手道:“可使秦军与本乡都不必受损,驻防期间可以公平买卖,且能遗益于后来者……”

……

次日一早,在熙熙攘攘的户牖乡市门口,一块木板被钉在了市门上,识字的人挤过去一看,却见上面是一手写的很漂亮的魏字。大体意思就是,经乡中三吏商议,今后秦国半两钱将在市面上,与魏国钱币并行流通,且将作为标准官方货币,商贩不得拒收!

市面上常见的物品,如蔬菜肉食、粮食、布匹等,都按照半两钱给出了一个标准物价,上下浮动不得超过十分之一!

乡市商贩们倒是没有太多怨言,虽然这么做他们没办法赚取更多的钱,但也没对他们产生损害。这是黑夫昨天拜访张宅,按照陈平的主意,与张氏兄弟商量定下的。

张博本来还不太乐意答应,却被黑夫一席话吓到了。

“此事陈留、外黄早已实行,户牖乡也是迟早的,看在二君与本吏共事良久的份上,我便偷偷告知二位。再过几年,非但秦钱将大行于魏地,恐怕连本地魏钱,都会被统统禁止!”

“我奉劝二君,待大梁城破,魏地安定后,尽快将家中的魏钱,统统换成秦钱,不然,悔之晚矣!”

……

在献策帮黑夫解决买卖问题后,陈平也开始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秦军书写一些需要译成魏字的公告文书昨日在乡市那篇公告,便是他亲笔所书。

但首先,陈平得先把秦字也熟练掌握了,好在他为人聪慧,学的很快。

说起来,自从平王东迁后,天下开始进入长达五百多年的分裂,延续几百年的战乱不仅带来了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就连文化也开始“各自为政”。

前几天给秦人在当地生活造成大麻烦的钱币就是其中一个例子,除此之外,文字异形也是滞后列国往来交流的一大阻碍。

各国文化相对独立发展,带上浓厚的地方色彩,文字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必然使地区间文字异形现象突出,因而形成异体字。

公族落,士人起,书写的简捷和文字应用的广泛,也导致字形书写的简化和草率,从而形成省变字。学问代代相传,但都是以笔和简牍传抄,便难免写错字形,以讹传讹,就形成讹变字。

这便是七国文字出现差异的原因了。

陈平没有张苍那么好的家庭条件,直到十岁开始学魏字,去邻县游学期间,又接触过几个来自韩、赵的士人,见过赵字和韩字。

这三国的文字,其实相差不大,因为赵魏韩直到两百年前才分家,先前都同属于晋国。

但除了三晋文字外,尚有秦、齐、燕、楚四个文字体系,这四个国家远离中原,位于边角,在地域上都比较独立,文化也大相径庭,虽然源头都是周朝的金文大篆,但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已经露出了渐行渐远的端倪。

齐字和燕字,中原人尚能辩识,但楚国帛书上龙飞凤舞的鸟虫体,他们就只能瞪大眼睛,无能为力了。

不过在陈平眼里,秦字却是很特殊,或许是因为秦国继承了宗周故地,吸收了大量周人文化。或许是秦人保守古板,数百年来,竟墨守周室正统文字的字形,仅在书写风格上渐趋规整匀称,向小篆过渡。

所以看懂秦字,倒不是很难。

黑夫有时候也会来视察一下他的工作,询问陈平进展如何,当听陈平说,他只花了两三天,就把与魏字不同的秦字学得七七八八,不由面露惊异。

“为何竟神速若此?”

陈平拱手道:“游徼也不必奇怪,这秦字与魏字,其实差距并不大,一百个字中,大概有一半笔画基本相同,只是书写字形有区别,又有四分之一的笔画不同,但形制相似,仔细分辨便能知之,看上去完全不同者,仅有四分之一是大相径庭的异体字,需要重学。”

“原来如此。”

黑夫颔首,却听陈平又感慨道:“诸侯力政不统于往,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经过这几日,我方知晓,钱币、言语、文字、度量衡,竟能给两国往来交游贸易,平白构筑如此大的沟壑阻碍。”

“放心罢。”

黑夫却大笑起来,对陈平预言道:“就像是这天下七国的疆土、百姓,都将统一于秦一样。不论是钱币、度量衡、文字,以上种种,往后皆将合而为一。”

这些东西的统一,可不是秦朝中枢一拍脑袋想出来的,不止是他们所在的户牖乡,在阳武县,在陈留,在外黄,在秦军的占领区,都或多或少在进行类似的工作。因为人都是希望怎么方便怎么来,当政治上的壁垒不复存在后,这些相异的东西,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黑夫猜想,如今在咸阳城内,秦王在筹备一统**的同时,大概也在与李斯等人准备车同轨书同文了吧……

他继续对听得有些发愣的陈平说道:“列国不再分疆,各地士人交流往来再无阻碍!”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这不是先贤的空想和期盼,而是指日可待的未来!”

喜欢秦吏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秦吏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