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生在唐人街 > 第307章 十字路口(5/5)

生在唐人街 第307章 十字路口(5/5)

作者:陶良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6 18:29:55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生在唐人街 !

终于察觉苏木跟其他投资者们的不同,一路走来东扯一句、西扯一句,就是没聊到胡先生最关心的问题上——投资。

好像完全是过来旅游的,招商引资政策、行业发展情况、基础设施情况等等都没提,这让胡先生着急的同时又有些失望,为了提供最好的投资环境,造路、弄海港、铺设水电线路、还要来了政策上的便利。

本以为抓到条大鱼,能够带动当地就业,改善不少居民的生活水平,南边搞经济取得一定进展,而折江的情况依旧半死不活,假如不是真想做点实事,谁会拉下脸皮跑来截人。

距离和平饭店不算远了,即使以胡先生的修养,这时候也有些沉不住气,询问苏木:“我听朋友说,你这次回祖国是为了考察市场?”

苏木的动作微微停顿,纳闷于怎么这么快就有人听到消息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有多贵,从小生活在如今军事实力最强盛、经济实力稳居世界第一的美国,他哪里会知道国内现状如何。

绝大多数地区不缺衣少食了没错,可想要让国力再上几个台阶,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让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前列,只是不缺衣少食可远远不够,计划经济的时代才刚过去不久,家家户户的抽屉里还有布票、粮票等等。

生在美国唐人街的苏木,不懂一帮有识之士们迫切希望华夏重新强大起来的渴望,当年邓先生亲眼在美国见识过之后,内心里也是想要让华夏崛起的,于是回国不久就问总统卡特,问他能不能派五千名学生去美国学习,希望国人再次睁开眼好好看一看这个世界,学习西方国家的长处,卡特答应了,答应让十万留学生赴美,如今那一批学生,已经成为改革开放的主力军,迫切渴望让自己的国家再次兴盛。

胡先生想干实事,折江有着先天的发展优势,靠近太平洋,工人素质也总体偏高,高考重新开始后,勒着裤腰带拨款培养出一批人才,但光有人才不行,工厂太少、财政资金太少,许多人找不到工作,依旧指望大锅饭,这跟改革开放的初衷不同,除了一批从事底层工作的廉价劳动力工厂,真正拿的出手的企业没几家。

倒不是不想打造一座像硅谷、像休斯顿、像底特律那样的区域,可如今能够吸引外来投资的优势太少了,知道会污染、知道会是血汗工厂,但出于形势所迫,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一点点重新构建市场经济体系。

这就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情况,苏木不太了解,点头告诉说:“差不多就是这样,想在沪市这边买块地建造分公司总部,也打算收购一些古董,我爷爷对它们比较感兴趣,除此之外,如果有合适的生意我也会尝试投资。”

惊喜写在脸上,胡先生对古董什么的不感兴趣,只要不把国宝带出去,随便怎么买都可以,巴不得多留下一些美元,至于土地……到处都是,能换成外汇要多大的地都好商量,他最关心“分公司”这个词,追问说:“冒昧问一句,你在美国做什么生意?”

“……”

不仅苏木无奈,李平安也无语了,原来谈到现在,连苏木是做什么生意的都不知道,李平安帮忙回答说:“网络软件公司,IT行业的电脑制造业,还有投资等等,他都做过。”

胡先生表情茫然,网络他知道,软件是什么不太清楚,至于“IT”这个词,听都没听说过,故作恍然大悟:“啊~生产电脑,很先进的行业,我办公室里刚配了一台,偶尔也会用。

你做投资?有没有投资那种需要很多工人,最好对世界各国出口的生意?我们的工业区正在招商引资,土地可以免费使用,税收方面具体看投资金额和项目,最高能减免五到十年,减税时间比其他国家都长,可以降低你们的生产成本,别的不多,工人最多,想要十万工人我都能帮你找来,劳动力成本绝对是东亚地区最低的,跟东南亚国家相比也更便宜,他们的政策不如我们好。”

弯子绕得有点多,也许是不懂在美国更喜欢直来直去,反正苏木听到现在终于听懂了,这是在邀请自己去他们那边进行投资,而且还减免许多税收,对此早有耳闻,一批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企业来到这边开设工厂。

苏木原本以为挺顺利,现在看来并不是,好奇问道:“胡先生,现在你们那里很缺投资?”

这个问题算是问到了泪点上,胡先生叹口气:“不是我们那里缺,是哪里都缺,劳动力太多,就业问题无法解决,国际商人不愿意来投资,国内商人没钱投资,再加上现在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上,有些人对改革开放心存不满,认为那是在开倒车,导致民营企业一直发展不起来。

十年了,改革开放已经过去十年了,还是在原地踏步,所希望看见的好转并没有出现,严重缺少投资商,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们并没有放开对民资的严格管制,没有实现对百姓们的经济总动员。所谓的创办实业,与广大底层居民关系,外企可以申请进来办厂,但国人自己要是敢开厂,雇佣七个人以上,那直接就是犯罪行为,是要被抓起来坐牢的。”

苏木和李平安目瞪口呆,想不通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尤其是苏木,他学过经济,觉得这简直是在扼杀经济发展的基础,再次问道:“那想怎么样,都靠跨国公司过来开办工厂?”

“差不多就是这样,十年前,我们开始走上实业救国之路,态度无比决绝,但从现在的情况看,成绩并不好。

十年前,总就业人口四亿两千多万,其中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仅只有七千七百万,而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高达近三亿,就是一个纯粹的农业社会,根本就没实现工业化。尝试改革开放整整十年之后,情势并没有太大的改善,六亿三千万总就业人口,其中第二产业就业人口一亿三千多万,占比也只有百分之二十一,较十年前相比,只不过增长了三个百分点。

而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将近四亿,占比依然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所以依然是一个纯粹的农业社会。城镇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员,总数只有区区六百万出头,对于一个总人口达到十二亿的大国来说,这点就业人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GDP规模在全世界的排名,十年前还是第八名,到现在,竟然跌到了第十一名。

目前折江的公有制经济占比超过百分之九十六,全国民营经济占GDP的总值,只有区区百分之三,去年外企为我们折江,贡献了全省GDP的百分之一,跟你掏心窝子说了这些话,就是想让你知道,是真缺投资!”

苏木听完这组数据,诧异发现改革开放那么久,十年过去后,原来这个国家还是在原地踏步,公有制经济依然占据主体,心想难怪前段时间想加入世贸组织,却被白宫方面一口拒绝了,根本没达到加入世贸的要求,民营企业少到可怜。

忽然间弄懂了以前听过的“大锅饭”这个词,那些第二产业的工人们,还是在为国企打工,主要是私营企业太少了,劳动力被白白浪费,说到底还是开放力度不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