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 第一百八十二节苏武归汉

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第一百八十二节苏武归汉

作者:要离刺荆轲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18:50:21 来源:笔趣阁顶点

biqugedingdian,最快更新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

张恒牵着小马驹小明,老到刘据近处,仔细一看,才发现刘据的精神状态不是太好,眼皮似乎有些浮肿,大概是昨天晚上没睡好罢……张恒猜测着。

“王兄今日何以有空呢?”张恒试探着问道。

十月建亥,不止是修整道路、宅院、田地的月份,更是传统的一年总结之月。

在十月,天子要查阅天下各郡,诸侯国以及侯国呈上的计薄,或斥或褒。

各地官员,则要忙着收取田税,同时登记在册人丁的年纪,《汉律。户律》规定,男子二十三始赋,依照爵位的高低,服不同的徭役。

除了士子,官员之外,其他人,就算是丞相之子,在理论上也是在达到年龄界限的时候,一旦官府发出服役的征调令,也是必须服役的。

当然了,从来没有那个傻蛋那样干过。

这就是甫胃的编户齐民政策。

当然,十月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全天下的地主和豪强都会在这个月收田租。

像张恒家的佃户们,在两天前就已经将所要上缴的田租全部送到了张恒家中,因此,现在张恒家的仓禀中满满都是粟米。

至于刘据,身为太子,假如不出意外的话,现在应该是在正在太子宫之中指挥着宦官侍女,修缮宫墙,同时还要协助清查天下假田之税。

所谓假田税,其实就是官田的田租。

自告缗令颁布以后,天下的豪强地主,破产、炒家甚至族灭的不知道多少,他们的土地全部被收归国有,以至于有的大县一下子多出了数百顷官田,小县也拥有了百十顷。

所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地主就是天子刘彻,所谓的假田税,就是田租。

“有些烦”就出来散散心……”刘据笑了笑,从马上下来。

他看到张恒牵着的小马驹,颇为惊奇的问道:“此乃何马?我竟认不得!”

古人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小明亦然。

这匹本来只是挽马的小马驹,现在已经有了几分千里马的神骏模样,浑身上下的毛发都柔顺有泽,就连身上的肌肉都开始变得丰满结实起来。

错非身子还是很矮小,骨架也不如战马,否则,就是这匹小马驹”拿到市场上去售卖,少说也能卖上几十万钱了。

“呵呵家中养的,在下也不知是何马种”张恒笑了笑道。

“哦!”刘据也就是好奇的一问,毕竟他是什么马都基本上见过了,便如他现在骑的这匹马就是乌孙马和汉朝马的杂交品种,金贵非常,小明现在也就是比较顺眼而已”没有太多的其他神异之处。

“”小马驹小明打了个响鼻,看了看刘据骑着的那匹马,似乎有些诧异对方的高大,在地上划拉了一下脚丫子”然后又看向张恒,眼里带着疑惑,似乎在询问张恒为何那匹马比它高大这么多。

张恒摸摸它的头颅,这么多日子的相处和训练,虽然还没有让张恒跟小明达到心意相通的地步,但是默契还是有的。

“你快些长大,也可以长这么高的!”张恒笑着道。

小明尾巴扫了扫自己的背脊”两支可爱的小耳朵,前后摆动起来。看到刘据目瞪口呆,刘据发誓,他这一辈子也没见过感情如此丰富多彩,聪慧的马驹。

“张先生还真是非常之人!”刘据低头想道:“连养的马驹都如此非比寻常!”

刘据承认”他自己都被这匹聪明的仿佛人类一般的马驹给吸引了,心里面甚至有想跟张恒索要的冲动。

但看到张恒跟小明之间的互动之后,刘据打消了那个念头,君子不夺人所爱。

“先生此马,倒是颇为有趣!”见到小马驹如此神异,刘据心里面原本郁积的一些烦恼似乎也因此一扫而空了。

本来”到据都感觉自己要疯了。

从今天早上开始,他就被盖侯王信之孙他的表侄王荣以及卫氏兄弟还有他的表哥田恬都来跟他或明或暗的说着窦婴孙子复家之事。

似这种事情,凭良心说,刘据是非常不喜欢的。

更何况,那些人的失侯,除了王荣的父亲是运气不好,刚好撞到了刘彻的枪口上,被以酌金不足为由罢免之外,其他三人可都是咎由自取。

特别是田恬,元朔三年,他居然喝醉了酒,衣冠不整,披头散发的未央宫里洒酒疯,坐不敬之罪失侯幸亏是看在太后的面子上,否则就是大不敬,当族!

更何况,父皇这次复魏其侯之家,怎么可能再复当初一手陷害魏其侯,使其腰斩而死的武安侯?

所以,刘据干脆找了个借口,跑出来散心,所谓眼不见心不烦,那几个人有本事就去缠母后吧!

不过,刘据却是怎么也想不到,才来张家里一会,他的心情就好了许多。

“张先生还真是吾的伊周!”刘据心中感慨着,便想道:“今天要不要干脆跟张先生挑明了关系呢?”

建章宫发生的事情,刘据也是有所耳闻的。

老实说,对于建章宫发生的诡异之事,刘据也是在心中打着鼓的。

自天汉以后,坐巫盅而死的权贵越来越多。

甚至就连战功卓著的老将军赵破奴,都因巫盅而死。

刘据实在是很担心,建章宫的事情被人利用,引发成为巫盅大案,那样的话,就不知道又会有哪位无辜之人受到牵连了。

以往张恒都能帮他解决问题,但是,今次的事情,似乎不挑明了的话,根本没办法说起。

可要是挑明了,刘据又不愿意一旦关系挑明,他跟张恒就做不成朋友,只能做君臣了。

刘据不愿意失去好不容易才呼吸到的〖自〗由空气,更不愿意失去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

因此,心中一直踌躇着。

“呵呵”张恒却是只笑了笑,就道:“王兄若是喜欢,等它长大了,与母马交配”生下马驹,我便送一头给王兄!至于它,真是没办法割爱!”

这么多日子相处下来,张恒觉得,他跟小明之间的感情,已经近乎于亲人了。

他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小明送给任何人!

于是,张恒立刻转移话题。问道:王兄在长安城中,可曾听说过魏其侯复家之事。

“恩!”刘据微微一怔,随即点头。

身为太子,刘据知道很多别人所部知道的隐秘,譬如说,刘彻这次之所以诏令魏其侯复家的真正原因,据刘据所知,让天子下定决心的是那位已经垂垂老矣的老宦官成曼。

作为群宦之首,身为中车府令”成曼虽然已经久不问世事,但他对刘彻的影响却毋庸置疑的而在宦官中,只要能当上中车府令,就不需要再自称奴婢了,可以改口称臣,在秦代的时候,中车府令就是赵高,赵高最后能篡改始皇遗诏,靠的就是他的职务之便。

更何况成曼从建元年间就伺候着天芋了,陪伴着天子从风雨中走过来的老臣子了,即便是刘据见到成曼”也亦是毕恭毕敬,颇为尊重。

“这个事情很复杂……”刘据叹了口气,道:“三言两语是说不清楚的!”

刘据当然不会去非议自己的父亲了、尽管他知道,魏其侯窦婴确实很冤枉。

但身为人子,就当为尊者讳。

张恒看着刘据一哥担忧的样子”忽然想起了民间一直传说的一些事情。

太子据为人温恕宽厚,仁爱,而当今天子行法急躁,动辄杀人,治罪。

因此,每当刘彻出巡天下,刘据监国之时,刘据就总会忍不住的给那些被刘彻定罪下狱逮捕的人平反,释放那些被牵连的无辜之人。

“这样可不行!”张恒想道。

刘彻就是个犟驴”不到黄河心不死,身为太子”刘据却公然与之唱反调,这可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我得想办法劝上一劝…………”张恒想着,略略思考之后,便道:“王兄说不清楚就不说了罢…………想来,陛下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等臣子谨封诏就走了!”

“对了…………”张恒装作一副忽然想起某些事情的样子问道:“王兄可见过太子殿下?”

“恩?”刘据心里面一动,勉强镇静下来,道:“见过几回,但不是很熟……,张先生说说看,在先生眼中,太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说完,刘据就颇为紧张的看着张恒,毕竟,刘据也是人,是人就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特别是此人还与他关系不错,意气相投。

“在下没见过太子殿下,不好评论!”张恒笑着道:“更何况就算是见过殿下,在下亦不能凭借一面之缘而妄加评议,连孔子,都有被眼睛欺骗过,所谓,失之子羽,以貌取人,,在下觉得,要评价一个人,还是该听其言,观其行“……”

刘据正有些失望的时候,就听到张恒话锋一转,说着:“不过…………圣王制世御俗,我辈读书人,正该畅所欲言,直刺上过,所以我斗胆,说几句告诫太子殿下的话,希望王兄能够转达!”

“请说,在下一定转达!”刘据点点头,此时,社会的风气就是如此,只要不侮辱君王,士子们有权利议论他们认为不对的政策和行为。

就像在民间,对于告缗一直是非议不断,许多贤良方正,秀才干脆成天聚在一起讨伐这,害民之政,,民间群情汹涌,导致的结果就是告缗令在数年前终于废止。

现在,夹家伙就把火力集中向盐铁官营政策和车船税,商税身上洒了。

汉室,不是后世的鞑清。

所谓圣王制世御俗指的就是尧舜禹三位远古圣王在古籍中记载的一些政策,言行。在一些古籍之中,这三位远古圣王,都是广开言路,让百姓议论自己得失过错的英明君主。

在事实上面言,实际上,尧舜禹也是公认的圣人,周公在《易》中多次提及的圣人,指的就是尧舜禹。

因而”社会上无论哪一个派系,学派的士子都是认为,只要不诽谤君上,辱骂君王,那么议论国政,指责国政的不当之处,就是他们忠诚于汉室社稷的表现。

这一点,历代汉室天子自己在诏书中也是确认的,像贤良方正的设置,就是为了,开辟言路”效法三圣王,。

所以,张恒也就不必担心,自己说话可能有错漏被人弄成文字狱了。

张恒整理一下思路,道:“在下学识浅薄,见识不多,可能想的有些差了,但是我听说”当朝太子殿下,仁厚宽宏,但是,在下所听到的殿下的宽宏事迹”在下认为那并非是真正的仁!”

张恒道:“就拿太子殿下时常逆陛下之意,释放一些囚徒来说罢,在下总觉得那是不妥的!”

“恩?”刘据有些不舒服了,在他所看过的书中,古代的圣王,都是能不杀就不杀,能不关就不关的。

张恒笑了笑”道:“诚然,轻刑狱,施仁德,乃是天地正道,然”太子殿下所错之处,就在于没有跟陛下商量,太子乃是陛下长子,遇事多与陛下商议,子借父权,而施己恩”长久下去,对于太子殿下来说,未必是好事情”况且还有不孝的嫌疑在里面!”

刘据身子一震,那些话,从来没有人跟他说起过,他周围的人,每当他释放、平反那些被父皇定罪、关押的囚犯之时,总是在歌颂他的仁德,用古代先王的事迹赞美他。

可听完集恒的话,刘据却是浑身直冒冷汗。

“原来,孤一直站在悬崖边上,却不自知!”刘据心中一惊,可旋即,那理想的〖道〗德操守却又让他觉得,自己那样做是对的。

父皇杀戮过重,恐不利于社稷,他代为平反,虽有不当之处,却也是孝心一片啊。

“况且,太子殿下似乎没去仔细看过那些被释放、平反的人,这些人里面到底有几个是被冤枉的,又有几人是真正的穷凶极恶之徒呢?”张恒趁热打铁,道:“太子殿下,未及仔细调查,就释放犯人,以为那就是仁德,其实不然,那才是真正的不仁!乃是所谓的妇人之仁!”

“妇人之仁?”刘据脸色不太好了。

“对!”张恒却不管这些,径直继续道:“打个比方,若太子所释放的人中,有那么几个真正的凶徒,这些凶徒逃离了律法的制裁,逍遥法外,因为没有受到惩罚,所以会更加肆无忌惮,那样一来,最终受苦的就是是无辜的百姓了!”

事实上,以前刘据所释放的那些人,都是有门路有靠山有关系的人。

那些人也大都是被告缗,以及贩卖盐铁等被抓捕起来的。

而没有靠山的人,怎么可能让人打通刘据的关节,让自己的名字被刘据知道,自己的,冤情,被刘据看到呢?在张恒记忆里,就曾经看到过好几个被刘据释放的私盐贩子、商人在一起喝酒庆祝,谈论着以后继续如何如何的打算。

而似这种私盐贩子,走私商人,有一个好鸟吗?

就算有,那也是很少很少的。

“况且先贤制法,就是为了震慑犯罪,使宵小之徒,因畏惧而不敢犯罪,若一个人犯了罪,却什么惩罚也没有,或者只受到微小的惩罚就被释放了,那么律法的崩溃就在眼前!”张恒没有危言耸听。

在后世,最初贪污一万就是枪毙,可是后来,贪污几亿都只是死缓,这使得贪污横行,民不聊生。

而在没有死刑的西方国家,更是混乱不堪。

有人用枪扫射杀死数十人,却只被判二十年,而且还可以享受到豪华舒适的监狱“……那样的结果,就是让人根本就不畏惧犯法,杀人。

就像某个受害者的父亲所说,法官只关注加害人的人权,却无视被害人的人权,这难道是真正的司法公正?,张恒虽然没有什么崇高的志向,自己也不是好鸟。

但是,不把事情的利弊跟刘据分析清楚,将来可能会让刘据吃大亏,张恒可还指着刘据将来呢,可不希望刘据跟历史上一样,呆头傻脑的中了别人的圈套。

“当然,在下也就是胡言乱语……,少张恒笑了笑,自嘲的道,毕竟,此时的社会风气,舆论氛围,大都是倾向于轻刑薄罚,他的这言论,若是传播开来,指不定得被多少人指名道姓,喷个体无完肤呢!

少不得会被人说成是王温舒那个杀人狂的崇拜者。

刘据却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虑之中,他来回踱着步子,想着张恒的话。

“难道”孤真的做错了吗?”

“可是书上不是都说,太平盛世,就是没有刑狱,人人安居乐业,没有纷争的世界吗?”

刘据感觉,自己的思维有些紊乱了。

想了想,他将这个让他头疼的问题放在一边。

“回去以后”孤去问一问父皇罢,“”刘据想道,在这个问题上,刘据觉得,他真的应该好好听一听刘彻的意见。

“前些天”有贼子闯建章宫宫禁,被发觉,可惜却被走脱了……,只刘据忽然说道。

事实上,现在几乎全长安城的贵族都差不多知道了这个事情。

那事情闹得太大了,羽林和虎贲两营的大规模调度和搜查,根本就瞒不住有心人,只是建章宫宫门关闭”使得即使刘据到现在为止都不清楚,事情的具体经过,只是有个模糊的印象。

张恒却是立刻警觉起来了。

他问道:“王兄,此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是在魏其侯复家前还是复家后?”

“复家后………刘据答道。

张恒晃动了一下自己的身子,直觉告诉他”两者之间一定有什么牵连,但是,他却摸不到头绪。

“看来,我得去一趟长安城,跟霍光打听一下了!”张恒心中想道。

“早知道当初就该多看史书,否则也不至于跟现在一般”一个人在这里瞎猜测!”张恒颇有怨言的嘀咕了一声。

Aa

长城脚下的草木,尽数枯死了,到处都是枯黄的干草与干枯的灌木树枝。

看着脚下的土地”苏武不禁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狐死尚且首丘,更何况人?”苏武感动的道:“能回到长城以内”我便是马上死了,也是心甘情愿了!”

延和元年,冬十月,甲午,十月十六日,离开〖中〗国出使匈奴将近九年的汉使苏武等一行十余人,终于走到了五原郡之中。

几个正在长城的关卡边上巡视的士兵,一看到苏武手中已经掉光了节旄的天子节,顿时脸色大变,上前问道:“尔等何人?”

“持节出使匈奴汉使苏武………

“常惠……”

“……”

大家纷纷报上自己的姓名、出使前的官职。

这让士兵们顿时大为惶恐,特别是在看到那个手里拿着完整的天子节的汉使之时,他们立刻撤腿就朝军营中跑去。

没多久,几百名士兵就从军营中出来,排成两队,大喊道:“汉使回朝了!汉使回朝了!”

整个五原城历时就被惊醒,无数的百姓,军民,纷纷涌出家门,围观者苏武等人。

“子卿兄!”从军营中走出来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见到苏武,立刻就大喜过望,奔了过来。

“少叔兄!”苏武抬头一看那人,顿时惊喜无比,迎上前就是深深一揖。

那个人就是苏武以前的知己至交,上官桀!

当初,上官桀跟霍光、苏武两人交情都非常要好,以至于当初上官桀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羽林期门郎的郎官时,就由苏武做媒,让他的长子跟霍光的幼女定亲。

“少叔兄毒么在这里?”苏武疑惑的问道。

“呵呵……子卿兄,在下现在可是未央廊令了呢!”上官桀骄傲的道:“现任太仆公孙敬声根本不管事,就让我来五原审查牧场的马匹数量呢,却不想在此间到兄长!”

“子孟兄现在如何了?”苏武关切的问道。

“子孟兄在兄长出使后的第二年就加了光禄大夫呢!”上官桀说。

“变化可真大!”苏武亦不得不感慨说道。

确实如此,离开八年,三个人曾经亲如兄弟的男人,如今却是走上了完全截然不同的道路。

“兄长,我这便带兄长等去见五原太守………”

“有劳了!”苏武连忙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