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 第376章 He3原子探针技术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376章 He3原子探针技术

作者:晨星LL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5:48:28 来源:书海阁

在理论物理学界的前沿研究领域中,对于一个难以预测的混沌系统,比较常见的做法便是扔一颗粒子进去探探路。

通过对该粒子的观察,间接对该系统进行观察。

事实上,陆舟提出这个实验思路,很大程度上源于早些时候他在cern的工作经验。

如果将等离子体所在的整个体系看成一个被关在黑箱里的台球桌,将等离子体当做桌上的台球,那么再没有什么比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打一杆出去”,更适合摸清球桌上的情况了。

至于这个被用来当做“白球”的粒子,再没有比氦3更合适了。

首先它的原子直径足够,三由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与氚的原子质量接近,原子核结构又更加稳定!不但从概率意义上尽可能避免了难以区分的多原子碰撞,而且更易于从等离子体中穿过。

要达到氦3与氘发生聚变反应的温度,至少得将现有的温度和电磁场翻上一百倍才能满足,所以哪怕是最终用在仿星器上,基本上也可以忽略掉氦三参与聚变反应这种情形。

所以,用氦3来做这个实验,是再合适不过了!

考虑到整个等离子体体系中的粒子数量,一颗氦3原子对整个体系的扰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毕竟扔一颗原子进去对整个体系的影响,可要比插一根探针进去多了!

穿过等离子体的氦3原子会与体系中的粒子发生碰撞,碰撞中产生的电磁波作为“声音”,被连接在装置外侧的观测设备听到,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分析出等离子体内的宏观、微观参量。

而在此之后,穿过等离子体的氦3原子将与靶材料碰撞,反馈出撞击数据的同时,从整个体系中脱离。

只要连续不断地对等离子体发射作为“探测器”的氦3原子,再收集碰撞产生的电磁波数据,以及靶材料上收集到的撞击数据,陆舟有信心可以通过数学的方法,间接分析出氦3在等离子系统中受到的扰动,从而间接反推出系统本身的各项属性。

如果这么过于抽象的话,可以做个简单的类比。

我们测量水的折射率,如果直接以水本身为研究对象,整个实验毫无疑问是复杂的。但如果将一束光射入水中,通过观察光与界面夹角的变化来计算折射率,整个实验会变得简单许多。

而陆舟的实验思路,便是将氦3粒子,作为射入等离子体的那道光!

“……我们只需要在仿星器的第一壁上,设置一块巴掌大的靶材料,用来捕捉从原子枪发射的氦3粒子,就能通过记录发射周期内氦3与氚原子碰撞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以及最终氦3撞击靶材时的携带能量、撞击角动量等等数据,间接分析高温压状态下等离子体携带的数据!”

“我暂且不这能不能做到,”盯着陆舟,拉泽尔松教授认真地道,“你确定有了这些数据,处理的了它们吗?如果我们发射n颗粒子,涉及到的变量将超过n的n次方不只!而且还要考虑到等离子体本身受磁场的扰动……”

当一个物理模型的变量足够庞大,那将是超级计算机都无法完成的计算。

然而,拉泽尔松教授的话,并没有把陆舟给吓倒。

用肯定的语气,陆舟回答了拉泽尔松教授的质疑:“别人知不知道我不确定,但我有九成以上的把握。”

建立数学模型和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是两个概念,虽然这个变量看起来异常庞大,但事实上那些都是需要超算去头疼的事情。

如果只是建立理论模型的话,陆舟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是相当有自信的。

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拉泽尔松教授依然无法相信作出决定。

从理论上来讲,这条思路似乎是行得通的,但前提是陆舟能够完成向他承诺的那样,根据那些氦3原子的电磁波激发数据,对整个体系建立理论模型。

如果收集到的数据无法有效利用起来,就算他们最终就算成功了,也只是白费功夫。

无法被利用的数据,比实验中的“噪音”好不到哪里去。

“……给我一个相信你能做到的理由。”

“哥德巴赫猜想够吗?”

拉泽尔松教授断然道:“不够!那只能明你是数论领域的专家,对我来没有任何意义!”

“电化学界面结构的理论模型呢?”眼见拉泽尔松教授下意识地打算反驳,陆舟立刻抢在他前面道,“我知道你想,这最多证明我在计算化学、理论化学上的实力,并不能明同样适合等离子体的研究,对吗?”

拉泽尔松教授没有话,但眼神已经明了他的想法。

陆舟没有气馁,继续道。

“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所研究的这些东西,归根结底是对数据的处理,而且我已经处理过的数据规模,并不比我们即将面临的数据量多少!”

这一次,拉泽尔松教授倒是不话了,而是陷入了沉默,似乎是在思考着。

见他没有话,陆舟在他的旁边继续道。“相信我,听起来很难,但它并没有难到不可解决的程度!我们所做的,只是往等离子体中插入一根名叫氦3的探针。唯一听起来匪夷所思的仅仅是,它的体积只有一颗原子那么。”

“如果我们成功了……”

停顿了片刻,陆舟盯着他的眼睛,认真的道,“这毫无疑问是个诺奖级的发明。”

诺奖并不仅仅只是奖励伟大的理论发现,同样不吝啬于奖励那些改变人类文明的重大发明。

比如就在今年,17年10月揭晓的诺贝尔化学奖,便颁发给了发明冷冻电镜的三位学者,因为生物学家们靠着他们的发明真的水了不少的论文。

正如邱老先生的那句调侃,如果真能够建立某种观测方式,直接观测高温压状态下等离子体体系的各项宏观、微观参量,对于整个等离子体物理的推动作用都是巨大的。

而且,这项技术毫无疑问,将推动整个可控核聚变工程的发展!

“这听起来……”

将鼻梁上的眼镜摘下,拉泽尔松教授手指颤抖地从兜里取出了眼镜布,不断地在镜片上摩擦着。

镜片越擦越亮,倒影在镜片中的瞳孔,也越来越兴奋。

只不过,他一直拿不定这个主意。

等了将近十分钟,陆舟看了眼手表。

就在陆舟肩膀一松,正打算放弃服,转而去找其他人合作的时候,拉泽尔松教授忽然重新戴上了眼镜。

当他再次看向陆舟的时候,那浑浊的视线中,已经看不到任何轻视的神色。

取而代之的是……

兴奋!

“……这听起来,似乎很有趣!”

听到这句话,陆舟总算是松了口气,脸上浮现了一丝笑容,伸出了右手。

“很高兴能听到这个答案。”

总归,他得到的回答,不是“这听起来不切实际”。

……

服了拉泽尔松教授,省去了陆舟不少麻烦。

普林斯顿的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拥有着世界一流的水准,而且与世界多国的可控核聚变研究单位都有相关的研究协议,无论是资源还是人才都占据相当的优势。

而这一点,是其他研究机构所不具备的。

如果拉泽尔松教授最终还是不愿意的话,陆舟最终也只能往马普学会寄一封信,尝试去马普学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做访问学者这条路了。

至于自己出钱造一个在研发能力上媲美pppl的实验室……

且不论那些用钱难以买到的科研资源,总之区区几亿美元肯定是不够看的。

与拉泽尔松教授达成了合作研究协议之后,为了便于讨论,陆舟参考了研究所其他专家的建议,将这个还在襁褓中的技术,命名为“he3原子探针”。

而项目组的名字,更是简洁明聊只有三个字符——

“he-3”

接下来的几里,陆舟基本上都往返在高等研究院和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之间,要么是阅读等离子体研究相关的文献,要么便是和拉泽尔松教授以及“he-3”项目组的等离子体物理专家、工程师坐在一起开会,就具体的实验设计交换意见。

很显然,理论研究的告一段落,并没有让陆舟清闲多少,接踵而至的新工作反倒是让他更加忙碌了。

就在陆舟忙于“he-3”项目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到了《数学年刊》新一版期刊的出刊时间。

他投稿在《数学年刊》上的那篇论文,也正式与偏微分方程领域的同行们见了面。

对于这个阶段成果的发表,陆舟没有太过留意数学界的反应。

至少在他看来,这算不上什么特别突出的研究成果,顶多只是在前饶研究基础上添了一块砖。

然而,有时候命运就是如茨奇妙。

让陆舟意想不到的是,事情的发展与他预料中的恰好相反。

这颗被他随手扔进湖中的石子,并没有就此沉下去,反而在这平静的湖面上打起了水漂……

喜欢学霸的黑科技系统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