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 第350章 锂硫时代的曙光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350章 锂硫时代的曙光

作者:晨星LL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5:48:28 来源:书海阁

安排了魏文的去向之后,陆舟转身回到了办公室,继续准备他的PPT。

这段时间,他的工作基本上会围绕着“电化学界面结构的理论模型”进行展开。

就这样过去了一个星期,就在陆舟终于完成了他的PPT的时候,忽然接到了杨旭打来的电话。

电话刚一接通,听筒那头便传来了兴奋的声音。

“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听到那兴奋的语气,陆舟微微愣了下,紧接着立刻问:“锂硫电池?”

握着电话的杨旭使劲点头,语气激动道:“嗯!你的思路是对的,我们用葡萄糖为前驱体,选择聚苯胺?聚吡咯的共聚物为造孔剂,成功合成了比表面积高达3022m2/g,同时直径仅为69nm的空心碳纳米球。”

喝了口水,语气激动的杨旭润了润嗓子,迫不及待地继续道。

“然后,我们通过化学沉积法,将这种空心碳球与硫单质材料进行了混合,并且组装到电池模具中,进行羚池组性能测试,最后的结果相当喜人。”

“多的东西我就不在电话里了,相关的实验数据我已经发到了你的邮箱,你赶快看一下吧!”

“好的,我这就去。”

见杨旭的表情如此兴奋,陆舟也是来了兴趣,便随手关掉了视频通话,立刻登录的邮箱。

没到五分钟,他便收到了杨旭寄来的邮件。

将邮件中的附件下载下来之后,陆舟用专业的阅读器打开了粗略整理成pdf格式的实验数据,然后从第一部分开始,一行一行地仔细阅读了起来。

在这份实验数据中,不但有电池性能测试数据,还附带着用扫描电镜拍摄到的图片,以及根据各项数据绘制的变化曲线。

正如杨旭所的,这种新型材料展现出来的性能相当优秀,也难怪他的声音会如茨兴奋。

相较于原始的空心碳纳米球和经氢氧化钾活化制备的活性碳纳米球,这种新型空心碳球与硫的复合材料在硫含量同为70%的条件下,表现出了更加优越的循环性能。

宏观上是如此,微观层面的变化也相当的有意思。

嵌入在空心碳球中的硫离子能从空心碳球的表面孔隙中正常脱出,并且有序的与移动到正极的锂离子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的Li2S2和Li2S在碳球与碳球之间的空隙沉寂,避免了孔径堵塞影响电化学循环效率。

另一方面,因为带电的硫离子与移动到正极的锂离子有限接触,在极大程度上避免了长链状化合物LiSn(n>2)的形成。

众所周知,易溶于有机溶液的长链LiSn分子便是造成Shuttle效应的元凶,如果能从生成机理上减少这种产物的生成,便相当于从源头上阻止了正极材料的流失。

不只是如此,即使在反应体系中有限的生成了LiSn(n>2)化合物,由于这种空心碳球的表面吸附作用,这种多硫化合物也会被大量的滞留在正极材料的骨架中,而不是穿过材料表面扩散到电解液郑

有了这两层保险,穿梭效应的影响已被下降到了最低。

翻过了记载着关于理化性质分析的这一部分,陆舟直接看向羚池组测试的部分。

根据金陵计算材料研究所做的多组电池组实验测试,当含硫量为73%的时候,对多硫化合物向电解液扩散的抑制能力达到峰值。在500次循环之后,库伦效率依然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

而当含硫量为75%的时候,综合库伦效率、质量能量密度、体积能量密度等等一系列因素,电池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水平。

关于这种新型空心碳球材料,杨旭按照陆舟先前制定的命名原则,将其命名为HCS-2材料。

相比起工业应用价值相对有限的HCS-1材料,这种新材料无疑更具备工业生产的可能!

“简直完美。”

将手中的实验报告放在了桌上,陆舟在心中感慨了一句,然后从兜里取出手机,给星空科技的总经理怀特·谢里丹先生打了个电话过去,让他立刻开始着手进行国际专利的申请。

考虑到这种材料在工业应用领域的广泛前景,星空科技将根据这项研究成果,围绕HCS-2材料的化合物、生产、用途、与硫单质的混合配比等一系列方面分别单独注册专利,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专利壁垒。

情况乐观的话,在月底之前,他就可以拿到专利号,然后便可以开始论文的撰写。

作为运用计算材料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典范,HCS-2材料的成功,无疑将为他的电化学界面结构理论模型,提供一个重要的事实论据。

相比起这个碳硫复合材料本身,对于这一点,陆舟尤为期待……

……

怀特那边的工作效率很高,陆舟吩咐下去没过很久,所有提交专利申请的文件,都成功的通过了申请。

拿到了专利号之后,他立刻开始论文的撰写。

上次关于HCS-1的论文也是他写的,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套用,这次论文的写作倒是没有花费陆舟太多的时间,不到三便搞定了整篇论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考虑到和HCS-1凑成一个系列,这次一次,他依然是选择了《科学》作为投稿对象,将稿件发送到了《科学》编辑部的邮箱。

投完稿之后,陆舟便没有再去管它,开始为即将在德国马普学会举行的报告会做准备。

然而相比起陆舟在投稿时随意的态度,这封邮件却是让《科学》的编辑部犯了难。

在《科学》上灌水是很多大牛们的乐趣,比如和陆舟在电化学界面结构的理论模型上有过合作的大卫·肖就是其中之一。

而《科学》也非常欢迎这些大牛们在自己身上灌水,毕竟这些大牛们的设备往往足够让同行眼红,论文质量有学术声誉保证,还自带“流量效应”。

然而陆教授这半年三次投稿的“灌水”速度,未免也太惊人零……

问题不是在于HCS-2材料本身,而是编辑部里的大多数学术编辑都不相信,陆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在HCS-1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如此重大的改变。

考虑到最近《JACS》上刊登的那个碳硫复合材料的论文,以及在能源行业引发的轰动效应。

任何人都有理由怀疑,陆教授可能是为了与斯坦利教授在锂硫电池项目上竞争,在修改了部分实验数据的情况下,发表了尚未完善的实验成果。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冒险,但在学术界,这样的事情可不是没有先例的。

《科学》的编辑部拿不定主意,最终还是将这个皮球踢给了审稿人。

这次负责替陆教授审稿的,依旧是麻省理工大学的巴旺迪教授。

和以前一样,这位“不信邪”的教授在接下了审稿邀请之后,依然是大方地自掏腰包,按照陆舟提供的那份实验报告,像一个老实人一样重复了实验。

然而不管他信不信邪,结果都摆在他的面前。

这一次,他又双叒叕不心成功了……

喜欢学霸的黑科技系统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