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 第243章 普林斯顿最年轻的教授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243章 普林斯顿最年轻的教授

作者:晨星LL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5:48:28 来源:书海阁

陆舟怎么也没想到,德利涅教授会在宴会上给自己这么大一个惊喜。

原计划他是打算在年底之前拿到博士学位的,但现在看来计划远远赶不上变化。数学年刊还没有刊登他的论文,但普林斯顿研究院已经授予了他博士学位,甚至是正教授的头衔……

不过仔细一想,陆舟也不是不能理解普林斯顿的决定。

哪怕抛开哥德巴赫猜想不谈,他的群构法已经可以作为一项出色的理论工具,应用到解析数论这一领域中。

甚至不少大学的数论教材,都已经开始跟进。

想到这里,陆舟不禁有些遗憾。

这都要历史留名了,当初咋就没有取个牛逼点的名字呢?

还是搞“ab”的望月新一有先见之明……

不管别人看不看得懂,“宇宙际理论”这名字,听起来就很牛逼。

办完了毕业手续之后,陆舟默默地将毕业证和学位证以及博士帽拍照,顺手发到了围脖上。

几乎是意料之中的,他围脖的评论区再一次爆炸了。

只不过,这一次炸的出乎了他的意料。

握草,大家都是九年义务教育,凭什么你怎么秀?

二十一岁的正教授?牛逼,刷新查尔斯费弗曼的记录了。

我觉得三个月拿到博士学位更牛逼。

不不不,你们知道这货为什么这么快毕业吗?我听咱们数学系里的大神说,就在一周前,这位大佬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几天前普林斯顿开了一场报告会,报告人只有他一个……

握草,不是吧?!

给陆神跪了……

博主发张照片吧,一会儿进考场,我打算挂脖子上。

……

陆舟也没有想到,他不过是发了个“毕业照”纪念一下,楼竟然会歪到哥德巴赫猜想上面去。看来关注他围脖的,还有不少留学生。

到后来,讨论越来越激烈,有人将纽约时报和费城日报的新闻截图发到了围脖上,也有人从arxiv上翻到了那篇论文。

然后……

“普林斯顿最年轻教授”和“哥德巴赫猜想”这两个话题,就在网友们兴奋的讨论中、自媒体的跟风报道之下以及民科们气急败坏的声讨中,被双双送上了热搜……

因为哥德巴赫猜想和华罗庚学派的不解之缘,以及在那个年代下陈景润对“12”问题的突破性成果,让这个猜想早已经被打上了超越学术意义的“政治标签”。

其实陆舟不知道的是,虽然他还没有看到新闻,但早在网友们嗅到风声之前,他挂在arxiv上的那篇论文,就已经在华国数学界酝酿了一场风浪,甚至引起了政界的关注。

不过,暂时还没有人公开站出来发表看法,因为所有人都在等待数学年刊的评审结果。

此时此刻,身在普林斯顿的陆舟,也暂时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关注意味着什么。

因为他现在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数学年刊的同行评审上。

六位审稿人都是数学界的大佬,也指出了他论文中不少问题,而陆舟也都积极地对每一处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了修改。

很幸运,他没有像怀尔斯那样,被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困扰一年之久。

终于,在同行评审开始之后的第二个星期。

已经第七次前往数学年刊编辑部的陆舟,从埃文斯手中收到了六位审稿人的反馈意见。

法尔廷斯大佬言简意赅,几乎从来不夸人的他,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看法:“很出色的证明。”

亨里克伊万涅茨对年轻数学家比较友好,说的话稍微多了一点,甚至寄予了对新生代数学家的期望:“……论文中对于群论的应用令人惊叹,我很期待你在未来能取得更大的成果。不管同行的意见如何,在我看来你已经证明了这个问题。”

赫尔夫戈特的观点和另一位来自巴黎高师的学者类似,两人大概是交流过,均对群构法的理论给出了高度评价。

翻过了一页,陆舟将审稿的最终意见看到了最后。

然后,他看向了埃文斯。

只见埃文斯的脸上,挂着如沐春风的笑容,伸出了手。

“恭喜你,陆教授,你的论文将刊登在下一期数学年刊!”

……

华盛顿时报的编辑部,基恩拉尔特坐在办公椅上,一边按着鼠标,一边看着电脑上的新闻。

忽然被一条新闻吸引了注意力,他的表情略微惊讶,一边咂着舌头,一边用油腔滑调的声音调侃道。

“哦,难以置信,哥德巴赫猜想竟然被一个猴子给证明了?”

按理来说,在一个对种族歧视问题极度敏感的国家,在公共场合发表不适当的言论是不合适的,但是在华盛顿时报的编辑部却不一样,因为这里本身便没有雇佣过华人员工。

顶多,也只有听了之后会会心一笑的韩国人。

值得注意的是,华盛顿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不一样,后者是北美最大、最老的报纸之一,而前者是1982年由韩国某宗教领袖文鲜明创办。说来也挺有趣,这家报纸在三十多年来干的事情,倒也不是在强化美韩友谊,主要都是在渲染华国威胁,发表一些抹黑言论,然后出口转内销,供韩国媒体转载。

不过,由于政治立场太过于鲜明,这家报纸已经连续二十年处在亏损经营的状态,不得不依靠“金主”文鲜明的输血苟延残喘。

以至于到如今为止,这家报纸甚至没有自己的驻外记者,连北美本土的一些新闻,都会慢上半拍。

坐在旁边的巴斯推了推眼镜,凑到了电脑屏幕的旁边,坏笑着说道:“这可是个大新闻……不采访一下可惜了。”

“不只是采访,我们还得帮这位华国小伙子做做宣传,”拉尔特一脸坏笑,关掉了网页,打开了文档,食指在键盘上敲了敲,“好好想想,咱们的新闻稿该怎么写?一只猴子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巴斯迟疑了下,说道:“这么写我们可能会被起诉。”

而且,他们背后的金主,虽然乐得看见他们抹黑邻国,却并不喜欢他们拿肤色说事儿。

“我知道,什么是规则之内的调侃,什么是规则之外的……”拉尔特摆了摆手,“所以,我现在需要灵感。”

这时,坐在旁边办公桌盯着电脑收集资料的女助手佩雷拉忽然开口道。

“还记得15年年底吗?那个尼日利亚的奥派耶米伊诺克教授,他曾经因为黎曼猜想写信给克雷研究所,但直到今天,克雷研究所也没有公开回应这件事情。”

她是华盛顿州立大学新闻系毕业的,相比起只是因为政治立场被收进编辑部的巴斯来说,文化程度要高上不少。

因此,她的观点也最受拉尔特主编的器重。

“我还记得,”巴斯紧跟着说,“我记得最初采访他的是每日邮报,但并没有后续的报道。”

靠在办公椅上转了个圈,拉尔特捏着下巴沉思:“所以?”

“我刚才在维基上查过,黎曼猜想认为所有素数都可以表示为一个函数,”佩雷拉转了转笔,陈述自己搜索到的二手资料,“而根据维基上的内容,哥德巴赫猜想也是素数问题,所以……两者之间会不会存在什么联系?”

她并不是很懂纯数,也不一定看过论文,但好歹受过大学的教育,至少会运用搜索工具。

听到这里,拉尔特眼睛一亮。

这么一说,似乎有点道理啊……

巴斯插嘴道:“我记得哥德巴赫猜想不是112吗?”

“哦,巴斯,一看你就没文化,连我都知道,112是皮亚诺公理。至于哥德巴赫猜想……总之是素数问题,”拉尔特哈哈笑着,从办公椅上站了起来,“我立刻飞一趟尼日利亚,新闻稿你们可以开始写了,就写……尼日利亚教授因为他的国籍和肤色,受到了不公众待遇。哥德巴赫猜想的荣誉,本来应该有他一份,但美国学术界的冷漠,让他与自己的荣耀失之交臂。”

在美国什么新闻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

至少目前来看,百分之八十和黑人有关。

如果再延伸一点,伊诺克教授拿到一百万美元的奖金是为了非洲的失学儿童,那么一定可以将那些人钉在道德的十字架上。

巴斯皱了皱眉,小声嘀咕道:“可是那个陆舟不是白人,少数族裔和少数族裔之间构成种族歧视吗?”

如果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是白人,而被忽视成果的是黑人,那么他们的报道毫无疑问是轰动性的。如果克雷研究所不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好吧,其实解释也没有用,因为最终都会变成“狡辩”。

毕竟你不能指望每一个黑人都能正确理解,“11”和“11”的区别。

而北美的国情,比起圣母和政客,学术界绝对是“弱势群体”。

但问题在于,陆舟的身份有点微妙,在北美也算是少数族裔……至少在定义上是。美国学术界冷漠地对待了一位尼日利亚青年,但并没有讨好一位白人精英。

这不够新闻。

编辑部里陷入了沉默。

就连先前因为大新闻而陷入狂喜的拉尔特,也因为这一问题陷入了思考。

然而就在这时,正在查资料的佩雷拉,忽然激动地喊出了声来。

“我想到了!”

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搞个大新闻的方法!

喜欢学霸的黑科技系统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