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 第183章 一座金矿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183章 一座金矿

作者:晨星LL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5:48:28 来源:书海阁

上京,水木大学附近的公寓楼内。

一位老人手中正拿着一份英文杂志,坐在沙发上看着。

看到了一半,他忽然笑了笑,将手上的杂志放了下来,说道,“这小子是个人才啊。”

这位戴着眼镜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世界华人数学界的泰斗邱成同,邱老先生。

而被他攥在手里的杂志不是别的,正是《自然周刊》的英文版。而在翻开的那一页中,正是英国女记者贝琳达,对那位名叫陆舟的实习生的采访。

在采访中,这本杂志提到了那位被采访者金陵大学硕士生的身份,同时还提到了他是lhcb华国合作组中的一员,以及他对750gev能区出现的信号的看法。

正如lhcb项目华国合作组负责人高院士此前说过的,这位实习生,帮原本没什么存在感的华国合作组,在cern这个国际化的舞台上争了口气。

相信要不了多久,国内便会对这位登上《自然周刊》的年轻学者,进行一番铺天盖地的报道。

而这些荣耀,都是他应得的。

“是啊。”

坐在邱老先生对面的那位老人,一边喝着茶,一边轻声感慨道。

这位不是别人,正是陆舟在普林斯顿有过一面之缘的王熹平院士。

虽然邱老先生和燕大的关系很差,差到了甚至在媒体上相互炮轰、师徒翻脸的程度,不过老先生在燕大还是有几个私交不错的朋友的。

比如王熹平院士,便是其中之一。

停顿了片刻,王老先生继续感慨道:“普林斯顿的那场学术会议之后,我原本以为这小子的本事都在数论上,没想到他在高能物理领域也这么有这么高的天赋。年轻有为的学者我见过不少,但这种全才,我还真没见过几个。”

邱成桐笑着说:“我倒是见过一个。”

“谁?”

“陶轩哲!”

王熹平微微愣了下,随即笑着道:“你对他的评价这么高的吗?”

陶轩哲,获得菲尔兹奖的第一位澳大利亚人,也是继82年邱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现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是数学界公认的天才,而且是令人惊叹的全才。

虽然他并没有涉及物理领域的研究,但他的研究范学却几乎涵盖了数学的所有领域,从调和分析到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甚至于他的研究还从纯数领域扩散到了应数领域,比如照相机中的压缩传感原理便有着他的研究成果。

很多人将他评价为数学界的莫扎特,因为除了天才之外,再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解释,为何如此众多的成就会出现在一个凡人的身上。

虽然国内数学界,已经有不少人评价这位陆舟,称他是“小陶轩哲”,但终归还是带个“小”字。在王熹平看来,老友的评价,还是太过夸张了点。

邱老先生笑了笑说:“评价高吗?我甚至觉得,他完全有希望超过他的前辈!”

听到这位老友对那个年轻人的评价竟然如此之高,王熹平心中暗暗诧异,忍不住问:“您是认真的吗?”

“当然,”邱老先生点了点头,“当看到他选择波利尼亚克猜想作为拔青研究课题的时候,我当时其实就已经产生了这种预感。而现在看到这篇报道,不过让我更加肯定了这一点。”

王熹平笑着问:“你觉得他能解决这个课题吗?”

“不好说,他连孪生素数猜想都解决了,如果不是没那个精力,而且数论在我的研究范围之外,我都想来试一试挑战这个难题了,”邱老先生感慨了一声,忽然眼睛一转,看向老友笑着说道,“要不,咱们打个赌吧?”

王熹平笑着问:“赌什么?”

“我赌他两年之内能解决这个猜想。”

“不现实。”王熹平摇了摇头,“我知道你对他的评价很高,但他现在研究的方向并非数论,而是数学物理。如果他一门心思放在数论上,倒是有可能完成这个课题……但现在来看的话,两年的时间还是太短了!”

邱老先生摇了摇头:“研究方向不是问题,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我看来,他有那个天分去完成这项工作。既然咱们意见相反,要赌一把吗?”

王熹平拍了下大腿,笑着说:“好啊,那就赌吧!我出一百块,反正输了我也不亏。”

邱老先生笑骂道:“你这老东西,还没开始赌,就想着输了。不和你赌了,没劲!”

……

“阿嚏!”

打了个喷嚏,陆舟揉了揉鼻子,嘀咕了一声“谁在骂我”,便继续伏案写作。

卢院士的课表,他已经看过了。

不过现在还在暑假中,最近的一堂课还是下个月的事情,所以暂时不用操心。

这些天来,陆舟几乎没有怎么出过寝室的大门,一直把自己关在寝室里,对着电脑里的那些数据,绞尽脑汁地设计实验。

为了将那个pdms薄膜设计出来,他不得不查阅大量的文献,并且在此基础上构思实验思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促使他如此专注的理由,当然是钱的问题。

守着一大块金矿,要是不从上面弄点东西下来,他实在是连觉都睡不安稳。

至于用一座金矿来形容这项技术,一点也不夸张,甚至低估了它的价值。

早在20年前,锂金属做负极就被工业界抛弃了,因为枝晶生长造成的短路问题,让电池变成了燃/烧弹,“炸垮”了一家市值百亿的上市企业。

但是锂金属强大的市场前景,依旧吸引着无数材料学实验室,在这一课题上前赴后继地涌入。

企业层面有ibm,甚至为锂空气电池的项目准备了一台超算,分配运算每一颗气体分子进入电池单元的路径,以避免气体堵塞问题……虽然后来发现是个无底洞,被资本家们毫不留情砍掉了。

国家层面比如澳巴马团队里的那位能源部长,拿过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美籍华人朱棣文先生,曾有一段时间便是锂负极电池的狂热支持者……虽然最后被一群人劝住了。

至于锂电池为何拥有如此令人着迷的魔力,就不得不提到能量密度这个概念。

所谓能量密度,便是单位体积内包含的能量。作为衡量一块电池的性能的最重要指标,提升能量密度一直是业界的追求。

甚至于在华国十三五规划中,便明确做出规划,要在2020年实现动力电池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同步,产能规模保持全球领先。而其中最核心的一道红线,便是要将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300-350wh/kg。

目前来看,还在实验室中的锂硫电池,拔得头筹的可能性最大。

但如果锂枝晶的问题得到解决,那些炒得火热的概念全都得靠边站,给锂负极电池让路。

学过化学的都知道,首先一点锂金属负极具有最低的电化学势-3.04v,更不要说高达3,861mah/g的比容量。

用锂材料做负极,储能效果理论上甚至可以达到石墨电池的十倍,全方位碾压石墨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

而且最诱人的地方就是,一旦解决了锂枝晶生长问题,甚至不需要对现有的电池进行很大的设计改动,哪怕直接将现有的普遍石墨负极材料替换掉,都能实现电池能量密度的飞跃提升!

喜欢学霸的黑科技系统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