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 第1481章 相隔一个世纪的投稿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第1481章 相隔一个世纪的投稿

作者:晨星LL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13 15:48:28 来源:书海阁

长三角城市群。

亚投行的总部。

听完了视讯电话那头的汇报,坐在办公椅上的周行长,在思忖了片刻之后,表情一脸古怪地说道。

“二代可控聚变……你确定这是他的原话吗?”

“我非常确定,”全息屏幕中,钟子瑜点了下头,语气温和地继续说道,“虽然陆院士并非是董事长最合适的人选,但他关于二代可控核聚变的提案确实打动了我。这半个世纪以来,东亚电力除了从强壮变成臃肿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二代可控聚变虽然听起来让人匪夷所思,但不管他能不能办到,我觉得至少能给我们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改变。”

食指在桌上轻轻碰了碰,周行长沉声问道。

“风险呢?”

钟子瑜继续说道:“唯一的风险在技术层面,但即便是最坏的情况发生,也不会坏到让人无法接受。”

办公室里沉默了许久。

坐在办公桌前的周行长,仿佛陷入了沉思一样,好一会儿都没有开口说一句话。

大概过了五分钟那么久,他终于像是醒来似的抬了下眼皮,看着全息视窗内的钟子瑜,开了口。

“你做的不错。”

“既然风险可以接受的话,我就不追究你擅作主张的事情了。”

“但你记住,保持东亚电力的股份独立,是一切的前提。如果发现他打算将手上持有的几家公司股份整合在一起,并游说其他股东完成合并重组……你必须阻止他。”

钟子瑜微微颔首。

“我会这么做的。”

视讯电话结束了。

挂断了电话的周行长肩膀微微一松,向后靠在了办公椅上。

陆院士空降东亚电力董事长……

并且在董事会上扔出了二代可控聚变技术这么一枚重磅炸弹。

虽说风险确实可控,但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一步,每一步都出乎了他的预料。

“是福是祸还真难说啊……”

有些头疼地抬起食指按了按眉心,望着天花板自言自语了一句的他,忽然从办公椅上坐直了起来,食指在办公桌的桌角轻轻点了一下。

淡蓝色的全息面板重新浮现,视讯电话的窗口再次打开。

看着悬浮窗内的智能助手,他用清晰的声音说道。

“致电泛亚合作总部。”

“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和李理事长通话。”

……

对于泛亚洲的人民而言,这一个月绝对是近两年来,情绪最为跌宕起伏的两个月。

先是N-177航班被劫持,天舟号空间站先写被撞,再然后又是陆院士忽然诈尸,整个泛亚合作所有成员国举国欢庆他的回归。

然而如果要说有什么比陆院士“复活”还要令泛亚洲的人民感到意外的话,那恐怕便是二代可控核聚变的立项了。

从一个世纪前醒来的老冰棍儿,一醒来就进入学术界最前沿的领域,并且挑的挑战对象还是二代可控核聚变这种难以逾越的天堑……

不少人在听闻了这个消息之后,第一反应都是懵逼。

至于第二反应,还是懵逼……

LSPM论坛的闲话板块。

作为唯一一个没有设置门槛的学术交流分区,在这里讨论交流的大多是非专业的科学爱好者,或者就读一二线高校的学生。

因为泛亚合作人口庞大的缘故,即使论坛本身很小众,每天的流量也不小。

作为当年由陆院士亲自设计的学术交流平台,这个话题自然是绕不过LSPM这个互联网上的学术天堂。

几乎是消息刚刚公布的第一时间,讨论的声音便占据了整个闲话板块。有插科打诨聊八卦内幕的,也有正儿八经讨论学术问题的。

但不管讨论的东西是什么,人们的情绪却是高度一致的……

“二代可控核聚变?他不是在开玩笑吧?”

“前段时间东亚电力的总工程师在金陵大学的讲座上不是才说吗?我们距离二代可控核聚变的实现,至少还差了50年!”

“50年啊……如果从陆院士休眠的那个年代算起,对他来说得是150年了吧。”

“也不能这么算……毕竟对于陆院士那样的妖孽来说,把这100年来的技术学通透,应该不算什么大事儿。毕竟当年盘古堆点火,他可是总设计师,对于整个聚变堆芯的设计流程,没人比他更了解!”

“难说!这都100年过去了,他当年那个设计思路早就过时了!”

“但聪明的大脑是不会过时的,至少我还是很期待的!”

热议着这件事情的不只是普通人,还有从事该领域研究,或者说的更直白点就是利益相关的学者们。

就在东亚电力宣布二代可控核聚变立项、以及陆院士亲自担任项目总负责人的消息公布的第一时间,LSPM论坛的虚拟讨论组,便出现了一大批与“二代可控聚变”、“陆院士担任东亚电力董事长”等等新闻相关的词条。

尤其是关于二代可控聚变技术可行性的问题,持不同观点的人争论的面红耳赤,若不是隔着网线几乎拳脚相向,而到了最后甚至真有不少人跑游戏里约架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鉴于这件事情引发的广泛讨论,泛亚电视台的科学栏目组立刻紧跟时事地录制了一期节目,并邀请到了一位重量级的嘉宾。

这位嘉宾不是陆舟本人,而是作为当代可控聚变技术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高等研究院核工程研究所的所长张飞跃院士!

就理论这一块而言,即便是东亚电力的总工程师,也比不上他对可控聚变技术的了解。

“张院士您好!”

对这礼貌的问候点头示意,张院士笑着回了句说道。

“主持人好。”

主持人:“关于最近陆院士提出的要将二代可控核聚变技术作为东亚电力未来五年的重点发展方向,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

“很难说啊……”摸了摸下巴上的胡渣,张院士思索了片刻之后,回应了主持人一个友善的笑容,“经济层面的东西我不太懂,就说我了解的吧。”

主持人点了点头,表情认真的说。

“您请讲!”

“二代可控核聚变比起一代可控可聚变,前者不但在能量的量计上高出后者一个数量级,两者之间的成本也存在着翻天覆地的差别。”

主持人:“您可以说的更通俗点吗?”

张院士笑了笑说。

“这么说吧,不考虑设计上的差异,到目前为止整个泛亚地区一共有三十七座采用一代可控聚变技术的聚变堆,以及十数座氘氚提炼站与数百座储氢站。而东亚电力每年为此支付的维护费用,超过70亿信用点,占到总经营成本的40%。”

“而如果采用二代可控聚变技术,不但只需要一座聚变堆,就能替代掉这三十七座采用一代技术的聚变堆,甚至能量还有不少富余。”

听到这个直观的比喻,主持人脸上的表情瞬间变了。

一座二代聚变堆的发电量,能够抵三十七座一代聚变堆?!

这已经不只是牛逼了!

简直特么的开挂了好吗!?

紧张地咽了口唾沫,那主持人用激动到颤抖的语气,继续问道。

“真的……有这么夸张吗?”

“倒也不是夸张,二代可控聚变技术对于一代可控聚变技术,就和一代可控核聚变技术相对于核裂变发电一样。要说区别在哪里,可能就是两者之间没有隔着聚变能的那层窗户纸吧。”

说到这里,张院士的语气带上了一丝感慨。

“其实这都是小事了,关键还是在于二代聚变技术,能够用月球上储量丰富、且采集难度不高的氦三,来替代相对昂贵的氚。”

“若是想的再远一点儿,将二代聚变技术应用到航天领域,我们的星舰不但将比现在大上不止一倍,能够携带的燃料和续航里程更是将提升一个数量级。”

“哪怕是保守估计,我们的未来都将因为这项技术的诞生,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着张院士口中这番惊人的话,脸上写满震撼的主持人,一时间竟是忘了词。

开合着嘴,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咽了口唾沫说道。

“……那三代可控聚变技术呢?”

“三代?”张院士微微愣了下,随即笑着说道,“那得是纯氦三聚变了吧,由两个氦三原子结合形成一个氦原子和两个质子……而这也是看传说中最完美的聚变公式。”

“不过,等实现了那玩意儿,得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因为张院士的发言,关于二代可控聚变的讨论,被再次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不少论文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站在学术的角度,开始论证起了技术的可行性,以及预期需要投入的成本。

只不过,这些论文的观点,大多谈不上乐观。

站在感情的角度,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曾经为这片土地带来光明的陆院士,会再一次的点亮更大的火炬。

然而科学是莫得感情的。

坐在自家的书房中,陆舟轻轻喝了一口2125年份的咖啡,在全息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标点,然后吩咐小艾将论文发送到了《未来》编辑部。

说起来他上一次给《未来》投的稿,还是关于ABC猜想的论文。

和老朋友们讨论数学问题的一幕幕,一切都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若是不去看日历,陆舟甚至一点感觉都没有,上一次投稿居然已经是100年前的事情了……

-

(人在疫区,新闻沉重,心情压抑,本想着多更两章,但为消毒喝多了假酒……哎,今天就当我请假好了,和兄弟姐妹们说声抱歉,实在对不住。)

喜欢学霸的黑科技系统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