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我的邻居是皇帝 > 第354章 被诅咒的柴荣

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354章 被诅咒的柴荣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03:42:30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一尊金灿灿,硕大无朋的佛像摆在面前。善男信女想到的是顶礼膜拜,祈求保佑赐福,可是在柴荣的眼里,这就是一座金山。

没错,就是真金白银!

自从郭威登基之后,均田,鼓励商业,对外用兵,恢复元气……短短五年时间,中原的经济高速发展,开封商贾云集,贸易繁荣。

可与此同时,一个致命的问题也浮现了,商业越是繁荣,交换的货物越多,就越是需要海量的货币,偏偏呢,中原金银产量不丰富也就罢了,就连铜矿也不多。

一面是商业需求旺盛,一面是货币供应严重不足。

带来的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比如众所周知的谷贱伤农现象,在大周就非常非常严重……老百姓分到田地之后,努力耕种,把仓库堆满。可接下来,他们要盖房子,要娶媳妇,要送孩子上学……每一样事情都需要钱,就要拿着粮食去交换。

在几年前,一石粮食,秋收的时候,能卖到七百文以上,而青黄不接的时候,能超过一贯钱。

才五年的功夫,一石粮食,最便宜已经跌破了三百文。

这还是因为大周对外作战,要采购军粮,撑住了粮价,不然跌破二百文,甚至一百文都是有可能的。

历代统一天下之后,都会出现粮价快速下跌的情况,许多文人描述的盛世图景当中,物价低廉往往被拿出来说事。

比如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大乱,河北一带斗米大概几百钱,到唐高祖武德元年,战乱甫平,民生凋敝,洛阳一带斗米飙至八、九千钱。

也就是说,一石粮食,能价值八十贯到九十贯铜钱。

几乎相当于四斤铜钱,换一斤粮食,这个数字是非常非常骇人听闻的!

在战乱的年月,什么都可能发生。

而经过大唐君臣的努力,在《新唐书·魏征传》中记载:于是帝即位四年,米斗三钱。

没错,是三钱。

《食货志》中重复了这个数字:贞观初,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

《资治通鉴·唐纪》中也强调:贞观元年,关中饥,米斗值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是岁天下大稔,米斗不过三四钱。

贞观四年是个分界线,这一年,经过李二的休养生息政策,天下大治,再加风调雨顺,米价降至最低点。不仅在唐朝,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米价最低的时候。从贞观元年的米价千钱到贞观四年的三五钱,不过三四年时间。

与刚刚结束战乱时期相比,米价跌了三千倍!

整整三千倍!

当然了,米价低,是因为老百姓努力耕田,亩产高,丰收了,天下不愁吃的,固然值得高兴。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米价过低,甚至会摧毁一个国家!

大家都知道封建小农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如果经营不善,或者遇到天灾**,往往就会破产。

打个比方,如果粮价一石是五百文,一家人卖十石粮食,能换回来五贯钱,而粮价下降到五十文,十石粮食只能换五百文。

假如遇到了需要花钱的大事情,哪个对农民有利?结果显而易见!

粮价低,老百姓收入少,就没法抵御风险,遇到了事情,就要出售土地,甚至卖身为奴,从自耕农变成佃农,所谓土地兼并,就是这么来的。

当土地兼并到了一定程度,天下必定动乱不已。

这一点从唐代的历史,就能得到最好的的结论,何以府兵制几十年就崩溃了,何以李二之后,大唐对外战争的结果往往不理想,何以门阀和皇权争斗越来越激烈……等等历史现象的背后,都是一个原因,就是利益分配不均,说穿了就是土地兼并。

而要想阻止土地兼并,除了要定下规矩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应该保证基本的粮价,保证农民的基本收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叶华和柴荣曾经一起北上,与契丹皇帝会猎。

一路上,他们聊了很多事情,叶华就提到过建立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这事柴荣听进去了,也打算这么干。

但是,对不起,根本做不来!

朝廷的岁入就那么多,能动用的货币只占了三成不到,其余全是实物。

这些钱要养兵,养官吏,修建城池,维护河道……几项开支瓜分之后,就所剩无几。朝廷能做的就是让各地常平仓适当征收粮食,调节物价。

说实话,作用依旧不大。

柴荣是个想钱想疯了的皇帝。

故此卢多逊提出清丈寺庙名下田亩,他立刻就答应了,能增加税源,那是再好不过了。

可是当他置身庙宇之中,柴荣发现自己错了,错得很离谱!

土地算什么,相比之下,这些硕大的佛像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就拿眼前这一尊来说,熔了铸钱,至少能铸一万贯!

寺庙里还有多少铜器?

盆、镜、钟、磐、钹、相轮、铃铎、宝塔、香炉、经幢、佛像,还有许许多多的柜子,神龛,全都使用大量的金银铜作为装饰,富丽堂皇到了极点……

如此多的贵金属,集中在庙里,除了让人顶礼膜拜之外,没有起到任何实际的作用。

但是,如果铸成了货币,放到市面上流行,就能促进十倍,百倍的商品交流,带来丰厚的税收,富国裕民,整军经武……能做多少实实在在的事情?

不用想别的,光是这一条,就足以证明,寺庙必须整顿!

三武一宗的灭佛,那是再正确不过了!

“统统拿去铸钱!”

柴荣果断降旨,叶华也不得不佩服皇帝陛下的雷厉风行,哪怕换成他,也未必有柴荣那么大的魄力。

毕竟整个大周,寺庙几万座,僧人二十几万,依附寺庙生存的人,比如送粮食,送柴火,修寺庙,刻佛像……这些人算起来,再加上他们的家人,总数会超过百万。

这么大的规模。会产生什么后果,谁也不敢说。

“陛下,臣以为,是不是可以缓一缓……”

“不可以!”

柴荣微微一笑,“叶卿,朕告诉你,这世上的事情最不能拖,朕要是拖一刻,下面的人就能拖一天。连皇帝都犹豫不决,下面的人就更会纵容包庇。朕就是要快刀斩乱麻,先把天下的寺庙都给清理了,剩下的事情,以后再说!”

叶华也不得不承认,柴荣的想法是对的。

毕竟现在政事堂难得和皇帝一心,老实卖力干活,如果拖延下去,谁知道又会出什么幺蛾子……只是急于求成,难免会造成疏漏。

试问,这几十万的僧尼之中,就没有好人吗?几万座庙宇,都应该拆掉吗?

显然不是!

可问题是有时间一一甄别,慢工出细活吗?

对不起,没有!

时间不等人,这世上从来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臣明白了,绣衣使者会立刻出动,监察所有府军州县,落实陛下旨意,谁敢包庇怠惰,绝不姑息!”

当天,朝廷就降下旨意,限于五十日之内毁废所有寺庙铜器,送交当地官府铸钱。如有隐藏逾期不交者,按照斤两多少判刑,五斤以上者处以死刑。

而且柴荣也同时告诫下面经手的官员,谁敢私自藏匿铜器,大发利市,有私匿五斤以上者,剥皮萱草,绝不姑息!

这道旨意下去,总计寺院三万三百三十六座,大量的佛像及钟、磬等法器被铸成通钱……柴荣一口气增加了八个钱监,日夜不停铸钱,足足用了三年时间,才把这些铜器消耗一空,所得的财富,充实到了国库当中,大周的财政状况,立刻得到了改善。

不过事情也不是那么顺利的,就在京城之外的陈桥驿,有一座观音堂,那里有一尊观音大士的铜像,非常灵验。

受命去重铸佛像的官吏,在途中坠马暴毙,又派去第二个人,面对佛像,突然发狂,直接冲出去,投河而死。

连着死了两个官吏,再也没人敢动这一尊佛像。

消息传到了柴荣耳朵里,皇帝陛下立刻带着绣衣使者出了京城,直奔陈桥驿而来。

等到了观音堂之后,柴荣提着一柄斧子就走了进来。

“真是好大的一尊菩萨!”

他举斧要劈,寺庙里的老尼姑突然大叫起来。

“不行,不行啊!毁损菩萨神像,要遭天谴的!”

随着老尼,还有很多人一起跪倒。

“陛下开恩,留下这一尊菩萨吧!”

“陛下,不可把事情做绝啊!”

……

面对哀求,柴荣冷笑了一声,“朝廷旨意,万万没有侥幸之理!朕倒要看看,这菩萨有多大的法力!”

说完,柴荣猛挥一斧,正好劈在佛像的前胸,铜像发出咚的一声巨响,传出好远!

柴荣哈哈大笑,“不过如此,有什么了不起,运走,铸钱!”

士兵应声而动。

突然,那个老尼猛地蹿起,厉声狂吼,咒骂道:“昏君,有朝一日,你会遭到报应的,这江山你坐不长的!早晚被人抢走!”

她大吼之后,突然直挺挺倒在地上,口吐白沫,死了过去。

面对突变,柴荣不由得吸了口冷气,侍卫们也吓到了……这时候叶华毅然拾起了斧子,照着佛像的头就狠狠劈了下去!

“敢诅咒大周江山,先问问绣衣士答不答应!”

叶华三下两下,把神像劈成了一堆碎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