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我的邻居是皇帝 > 第221章 会写楷书的冯太师

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221章 会写楷书的冯太师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6 03:42:30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符三是真想帮叶华,钱没有送出去,就去买地,结果卖过之后,符三发现,她的资产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加了好多。

她还理解不了什么叫做财富升值,只是按照直觉,她拿出50万贯,现在钱还有26万贯,而地价估值,差不多有50万贯,符三认为至少要给叶华一半的地,才算没有占便宜。

叶华的想法不一样,救急不救穷,地在手里,变不成现金没有半点价值,符三帮了自己大忙,赚多少都是应该的。

更何况一个大男人要小丫头片子的财物,岂不是成了吃软饭的,咱冠军侯还干不出来!

“你就不用担心我了。”叶华豪气道:“我现在手握大权,那么多的地皮,想让哪块涨价哪块就涨价,想卖多少房子,就卖多少!那些人的命脉都抓在我手里,要还是变不出钱来,我就是猪头了!”

符三听不大懂叶华的意思,但是她觉得自信满满的叶华很好看,就算是猪头,也是漂亮的猪头!

“那你以后还会不会缺钱了?”她关心问道。

叶华耸了耸肩,无奈回答,“这不好说,主要看陛下,还有你那个姐夫,只要不给我找事情,添麻烦,我就能过得不错!”

“哦!”

符三认真点头,她觉得要去找大姐说说,管管姐夫,不能欺负老实人!

或许是枕边风有用了,叶华的日子真的轻松了不少,柴荣没有给他添麻烦,而是让他专心赈灾,重修开封。

所谓万事开头难,叶华已经订立了章程规矩,剩下的自然有人去做,大周还不缺能干的官吏。

三司副使赵普,开封府判官窦偁,两个人协助叶华,另外沈义伦也从淮南回到了京城,他负责督造学堂。

有这些人在,叶华乐得躲清闲。

实际上他也清闲不到哪里去,这不,前些时候就要编教材,叶华费了好大力气,算是编成了两本,一个是算学,一个是常识。

算学他参照了《九章算术》等古籍,只是这些古籍多是针对实际问题,差不多就是一些应用题的册子,缺少严密系统的逻辑推理。叶华做了许多梳理,然后又结合后世的经验,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编出了三年级以前的教材。

常识部分就显得很丰富了,有天文地理,古代的故事,物理化学,生活经验,医学急救,植物动物……叶华认为,要想真正取代儒家和经学,首先就要打开眼界,让学生去关心更多的东西,不要总是在仁义啊,心性啊,道啊,气啊……这些玄而又玄的概念上打转,只有见识多了,自然就会产生思考。

而思考多了,那套泛道德化的儒家主张,自然就会受到冲击。

这是个厚积薄发,容不得急躁的过程。

叶华给自己编的教材打了70分,能够及格线了。

下面就是把教材刊印出来,毕竟学堂那边已经开始运作了,没有教材可不行。

叶华询问了开封的几家书坊,他们给出了每本1贯的价钱,叶华知道后大为恼火!一本书1贯,小学生一个学期用三本,一年六本,就是六贯钱。

再算上笔墨纸砚,衣服鞋子,还有食宿开销,课外活动,一年下来,怕是要10贯,如果家里有几个孩子,寻常人家怎么承受得住?

叶华找到了书坊,老板一脸苦涩,他们是真没有多要,如果侯爷想买论语孟子,他们100文就能卖给侯爷,只是印一套新书,就是那么贵!

他们需要从新雕刻,一页一版,光是材料就消耗极大,这是个精细的工作,稍微错一点,就要重新来过。

叶华要得急,又一次印刷两本书,他们需要找来所有的熟练工匠,日夜赶工。折算下来,一本一贯钱,真的没有占便宜。

这就是雕版印刷的问题所在,而且他们还告诉叶华,想要看到成书,要等5个月。雕刻工匠就那么多,急不得的。

叶华耐着性子,听完了老板的诉苦,什么都没说,转身离开……他已经下了个决心,一定要尽快弄出活字印刷。

自己的书自己印!

叶华要建个书坊,符三很快就知道了,又有了用武之地,乐颠颠找来了,“要不要我帮忙?”

她怀里抱着宝贝盒子,眼睛弯成了月牙,俨然一个小富婆。

叶华也笑了,还真别说,论起现钱,自己还真没有符三多。

“算入股吧,先拿3万贯,我给你五成股份!”

小妮子毫不犹豫,就把钱拿了出来,真是够豪气的。

拿了人家的钱,叶华总不能让小妮子的钱打水漂吧!他赶快找来了一群工匠,把自己的想法跟他们说了,让这些人用胶泥制作活字。

工匠们按照叶华的要求,没有三天的功夫,就弄出了活字。

符三好奇地看着,她把一个个印章一样的活字拿在手里,在白嫩的皮肤上面,用力按下去,出现了一个个凹痕,小妮子看到了有墨水,干脆沾着墨,蹂躏自己的手背了,不一会儿就弄得黑乎乎一片,她玩得还挺高兴。

可是叶华看到这些活字,不停皱眉头,他试着排了几句话,印在纸上,结果是有深有浅,效果出奇得差!

没开玩笑吧,印刷术可是四大发明啊,活字印刷又堪称天才的壮举,怎么还不如雕版印刷,毛病出在哪里?

叶华拿起了几个活字,仔细对比,渐渐的,他发现了问题……符三见叶华闷着头,显得很不愉快,她也凑了过来。

“有毛病?”

“嗯,我把事情想简单了,其实活字印刷和雕版没差的。”

叶华突然有些沮丧……雕版要一刀一刀在木板上刻,一版一页,容不得半点错误。可事实上呢,活字印刷也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刻出来,工程量并不小。

而且汉字数量众多,加上又有重复的,所以要想使用活字印刷,就要先弄出几十万个活字……,活字印刷出现之后,曾经有个福建人林春棋用了二十一年的时间,耗去白银二十多万两,才刻成大小楷体铜活字四十多万个,花费之巨大,可见一斑。

这么大的数量,一个工匠当然没法完成,甚至需要好多批次,好几年的时间……不同的工匠,不同的批次,必然会出现字体不一,大小不同的情况。

把这样的活字排在一起,用来印书,能印出精品就奇怪了。

叶华想通了,难怪从北宋就发明了活字印刷,却一直没有占据主流,活字印刷的问题的确太大了。

当然了,反观字母文字的地区,情况就好多了,26个字母,加上大写才52个,随便怎么编排,难度都小了无数倍,在他们手里大放异彩也就不足为奇了。

叶华仔细估算了一下,使用活字的确能降低成本,但是却没法降低太多,而且还会牺牲质量!

古人已经总结过了,“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成本才会降低,活字印刷的优势才会凸显出来。

而中国古代大多数书印刷的数量不多,需求量大的四书五经等经史子集千年不变,使用雕版印刷相对方便、快捷,并且一次刻成,保留整版,便可以反复印刷。书坊为了追得利润,力求降低成本,就不愿意丢掉原有的传统雕版工艺,而去采用活字印刷这种新技术。

而一些文人,也情愿意花费功夫,手抄书籍,又降低了对活字印刷的需求。

总而言之,活字印刷被冷遇,是有很复杂的原因的。

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有!

那就是举全国之力推广,设立官方的书坊,建立标准化的字库,然后统一铸造活字,保证大小字体一致。

然后就是大量刊印,比如新的教材,就很适合这个方式。

叶华兴冲冲找到了王溥,王相公也跟叶华一起编撰教材,有同样的困惑,听叶华说完,他频频点头,最后居然是朗声大笑,开怀不已!

“好,真是个好办法!”

王溥怎么会这么高兴呢?

他不是和叶华商量着,要建立官学吗!要掌握舆论大权吗!

学问的成功与否,和流传的程度很有关系。

那些儒家经典经过了一千多年,市面上到处都是印刷版,文人家里藏了许许多多手抄本,浩如烟海,你王相公就算弄出了新的学问可又怎么和人家争?

叶华提到了活字印刷,提到了统一字库,统一印刷……这些东西怎么能不打动王溥的心!他分明看到了出版大权回到朝廷的希望。

这事做得!

“冠军侯,老夫鼎力支持,我这就上书陛下,想来陛下也会同意的。”王溥又问:“那个活字制作,你有章程没有?”

“有,我准备在冠军坊制作,拿出制造军器的态度,务必把活字做好!”

“那就太好了!”

王溥想了想,又道:“还剩下一件事,就是这个字库,要怎么做?”

“印刷吗,当然要用工笔楷书,王相公的书法那么好,就由你写吧!”叶华建议道。

王溥连忙摆手,“不行不行,老夫长于行书和草书,实在是写不了楷书,会贻笑大方的!我给你推荐一个人如何?”

“谁?”

“冯道冯太师!他的小楷可是天下一绝,无人能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