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极品捡漏王 > 第2169章 承载九州山河

极品捡漏王 第2169章 承载九州山河

作者:有聊的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4:35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神器自带气场,陈宇仅仅是亮出了这块血红色的龙纹青铜碎片,没有揭露它的真实身份,场内场外的无数观众便已为之感染,浑身激动到发抖。

甚至有一些人,莫名其妙,泪流满面。

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扑面而来,漫长的整部华夏古史似乎都凝聚在陈宇手中那小小的一块碎片上,炎黄血脉的牵引,自发使人产生灵魂共鸣。

评委席上,钟良示意钟情搀扶自己从轮椅上站起来,以他和纪篪为首,评委席上所有人,无论辈分,无论成就,全部‘哗啦啦’站了起来。许多腿脚确实不便的活化石,也硬是叫人架着自己的身体向上移动,使屁股离开座位。

由钟良率领,所有的评委,所有的观众,全体起立,向陈宇的方向颔首致意——自然,不是给陈宇行礼,是在给陈宇手里的青铜碎片行礼。

哪怕是岛国人特邀荣誉评委三浦悠阳,也不情不愿站了起来,微微点头。

陈宇手里的碎片,配得上世间所有的敬意。

施礼完毕,钟良带领所有人重新落座,郑重道:“陈宇,说它是什么。”

“好。”陈宇点点头,长出一口气,铿锵言道:“诸位,知道我手里这块碎片,它为什么这么重吗?”

“因为江山有多重,它就有多重。”

“它就是……九鼎碎片。”

全场寂静,没有任何声响。

观众们不似以往,瞧见重宝问世,便要声嘶力竭地高喊。

这次观众们很平静,因为如此沧桑,如此厚重,如此威严,如此霸气的青铜碎片,除了九鼎碎片,世间再没有什么配得上了。

那可是九鼎!

华夏的气运之宝!

它所承载的,是九州河山,是华夏图腾!

它理应如此,它就该这样。

夏商时期,鼎是王室贵族身份的象征,关于鼎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时行九鼎大礼。

夏朝初年,大禹划天下为九州,州设州牧,命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只刻楼精美、古朴典雅、气势庄重的青铜大鼎,将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珍异宝刻于九鼎之身,象征着九州大地,镇压一国之气运。以一鼎象征一州,九鼎所刻图形亦反映该州山川名胜之状。

九鼎象征九州,反映了全国的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显示夏王已成为天下共主,是顺应‘天命’的。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此,九州成为华夏的代名词,‘定鼎’成为霸权建立的代名词。

‘问鼎中原’亦是古往今来历代豪杰的毕生追求。

几千年来,大禹九州鼎一直都是华夏的气运之宝。在工艺美学上,它是一套稀世之作。从文化考古角度分析,它是我国青铜器时代的集中代表。从铸造工艺技术上看,它标志着华夏历史已结束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

关于九鼎的流传,《墨子·耕注》有言: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后、殷、周之相受也。

终夏一朝,九州鼎都在夏王城摆放,这毋庸置疑。

商汤逐走夏桀后,夏朝灭亡,商汤将九鼎迁至其都。

商朝中兴之王盘庚定都于殷后,又把九鼎迁至殷都。

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又把九鼎搬到了周王城,曾公开展示九鼎。

周成王即位后,周公旦营造洛邑,将九鼎置于该城,并请成王亲自主持祭礼,将九鼎安放在明堂之中。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异族犬戎进犯,幽王死,西周灭。

诸侯共同拥立周幽王之子继位,是为周平王,东周开始。

东周开始后,周朝王室衰落,各诸侯开始觊觎王权。

周定王时,楚庄王首次于洛邑,问鼎之轻重,被周大夫王孙满驳回。

后楚灵王一度也动心问鼎,因国内发生叛乱,未果。

秦惠文王时,张仪制定策略,希望能夺得九鼎以号令诸侯。

楚顷襄王、齐国诸王亦曾希望争夺宝鼎。

周赧王周旋于秦、楚、齐、魏、韩之间,令其相互制约,得保九鼎不失。

秦武王四年,秦国攻占韩国重镇宜阳,直逼周王城。秦武王欲‘携两周之缰,雍天下之国’,他同样也想迁徙九鼎,却不想年轻气盛,尝试举鼎,绝膑而死。

秦武王薨,其弟继位,是为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在位末期,终于完成了父亲和王兄的遗愿,取九鼎宝器归咸阳。

失去了九鼎镇压,周王朝气运自此断绝。

七年后,秦庄襄王灭周,国祚八百年的周朝,正式宣告灭亡。

九鼎到了咸阳,气运便转嫁到了秦国的身上。

秦庄襄王的儿子,叫嬴政。

嬴政成年后,砍瓜切菜,横扫六国,功德超越三皇五帝,乃称始皇帝。

秦始皇曾一度坐拥九鼎、打造传国玉玺的和氏璧、随侯珠、十二金人……

华夏总共没几件能称得上‘神器’的重宝,一大半都跟秦始皇有因果……

然而,众所周知,秦朝是个短命王朝。

秦始皇还活着的时候,九鼎已经不知下落。

这又是华夏历史上一桩扑朔迷离的奇案,众说纷纭。

关于九鼎的下落,主流的共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秦国压根没有得到过九州鼎,是当时周王朝衰落,国库空虚,周赧王经济窘迫,吃饭都成了问题。于是他把九鼎融化了,重新铸造成钱币后拿去还债了。

第二种说法也是秦国压根没得到过九州鼎,是当时的周王朝处在崩溃边缘,四方诸侯又对禹王九鼎虎视眈眈。周赧王害怕诸侯在夺鼎之争时伤到自己,就把九鼎沉入泗水,对外谎称九鼎失踪了。《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就记载了秦始皇泗水捞鼎,最后却无功而返的故事。

第三种说法是禹王九鼎的确被秦始皇得到,并作为陪葬品和秦始皇一起埋入秦始皇陵了——这是目前可信度最高、支持人数最多的一种说法。

在今天以前,这三种说法都有道理。

但是到了今天,陈宇亮出了九州鼎碎片,三种说法皆不攻自破。

三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九州鼎真正的下落,应该是这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