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92章 第五纵队

新书 第92章 第五纵队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特武县临河乡大门紧闭,矮墙后尽是探出头来观望的乡人,手里持着的兵器和农具不敢露出,墙外是数百名猪突豨勇,为首上百人全副武装,甚至还带着弩。

而乡啬夫则站在望楼之上,尽量客气地对不速之客拱手作揖:“这位军司马,去年不是才收过一次訾产之税么?怎么又收。”

亲自带着大队人马来搜粮的汝臣笑道:“你这啬夫实在不懂事,今日吃了饭,明日就不吃?去年交了租赋,今岁就能免了?”

乡啬夫大惊:“如此说来,这竟成常例了?”

汝臣道:“这我倒是不知,只是与县宰核对各乡户籍,汝乡中一共两千户,口数近万,要缴纳訾产十分之一的粮秣,以供军用。”

他算数挺好,当下掰着手指算道:“全乡总不可能都是下户吧?财富至少有两千万,两百万钱换成粮食,便是一万石。给汝等十日时间,速速筹集万石粮食交出来。”

乡啬夫叫苦不迭:“军候,按照市价,米石四百,只需缴五千石啊!怎么还翻倍了!”

汝臣板起脸道:“我用的是五均官所定的平价,米石两百,恒而不变,谁与你算市价?若是哪天粮价猛跌到米石百钱,难道你还想多交?”

话虽这么说,可是个人都知道,十多年来,米价是越来越贵,哪还有跌的时候——不对,还是有的,那就是每逢秋后农民急着换钱交赋,五均官那所谓“恒定不变”的粮价就会猛跌,恨不得白买农夫手头的粮食。

临河乡这一幕,也在县南其余几个乡上演,再度訾民,还真不是汝臣胡编乱造,而是来自朝廷的诏令。

据说是去年訾民之后,东方翼平(北海)连率田况上奏,指出郡县訾民不实,地方经常少报瞒报,这是在欺骗皇帝陛下啊!

难怪去年的訾税收益不大,王莽恍然大悟,认为田况忠言忧国,进爵为伯,赐钱二百万。

然后便从善如流,决定今岁再收一次财产税,三十税一。还是在青黄不接的时节,缘边各郡摊派了百万石粮食,以补给大军进攻匈奴。

当然,到了军司马汝臣这,三十税一就摇身一变,成了十税一。

富庶些的乡邑咬咬牙,凑出了粮食,贫穷一些的里闾则怎么也挤不出来。秋收已过,夏收还早,陈谷都吃得差不多了,若是将压缸底的那点粮食交出去,百姓就只能去外面啃野草。

“汝等让本司马很为难啊。”

汝臣坐镇营地,清点过各乡交上来的粮食后摇头叹息,这和他索要的数目还有差距,据说还有一些穷里闾拒绝交粮,看来边塞的民众还是太朴实,在关中,都是豪强富户联手官吏,将粮食摊派给穷人,只需要弄得几十户家破人亡,粮食自然就有了。

就这样,让缘边鸡飞狗跳的搜粮开始了。汝臣依靠吃空饷、克扣伙食养着的那百余名精锐,披甲带剑,如狼似虎地一家家闯入,摔釜砸盆,翻个底朝天,将每一粒粮食都搜出来,顺便还没收了一些精致的器皿。

乡民百姓不敢拦阻他们,忍气吞声,老人跪下磕头哀求,妇孺们哭声不绝,丁壮则恨恨看着咬牙切齿。争夺推攮过程中,士卒甚至把抵抗抢粮的农夫杀死。

而遇上确实交不出粮食的人家,汝臣直接让手下把人抓回来,他营中正缺壮丁。

“简直比匈奴还狠。”万脩头戴斗笠,扮作一个农夫,远远看着这一幕,不由切齿,他身在关中时,尽管也目睹官吏索粮,但远没有缘边猖獗。

他和马援在北地落草这些时日,先是两个人逍遥自在,慢慢地干了几次痛揍税吏,打抱不平的事后,吸纳了一些穷苦人投靠,最初几户,慢慢十几户,几十户,直至今日上百户,连马援都没想到。

他们粮食也吃紧,只能靠放牧自力更生,对前途也没太明确的目标,第五伦的提议,倒是点燃了万脩心里的那把火。

什么是侠?士损己而益所为也,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这是原涉教他的,虽然原大侠也不一定能谨守它们,但万脩想试试!

眼下看这些官兵四处抢掠,夺人粮财,又哪里有王师的样子,他摸着藏在腰间的刀鞘上,毕竟在茂陵时,万脩也是探到过赤丸的。

他却被马援拦住了。

马文渊做事更有谋略一些,低声道:“伯鱼也说了,症结在于军司马汝臣,但他所在秦渠、汉渠间的营地,甚少出来,彼辈不过小小打手,杀了他们无益于全局,反而会打草惊蛇。”

万脩点点头,二人正要撑着小舟从沟渠边离开,却已经被远处搜粮的士吏看见,顿时大喜,带着几个人追了过来,嚷嚷道:“站住!汝等是哪乡哪里人,将大布黄千和验传交出来看看!”

而那士吏手头却给后面的人比着动作,暗示他们准备好绳子,他今天答应上司的壮丁数额还没抓够呢!正好将这几人拿去凑数。

马援和万脩面面相觑,好家伙,抓壮丁居然抓到他们头上来了!

“文渊,不装了罢?”

马援扔了斗笠,叹息道:“也只好不装了。”

于是到了晚间时,汝臣便听到这几个鼻青脸肿的士吏小卒哭诉,说是遇上了武艺高强的农夫,公然抗拒,将他们揍了一顿,然后跳水跑了。

汝臣也并未在意,只让人以此为借口,再勒索附近那个里百多石粮食。

他关切的只有一件事:“尽快将丁壮凑齐,五月十五,我便要与第五伦一同押送粮秣,去往渡口。”

汝臣笑道:“届时我征得五千石,超出吞胡将军期许的三千,而他不是爱民么?顶多只有千石,孰优孰劣,便一目了然!”

……

而是夜,苦水河边的篝火已经换了一个地方,第五伦听马援提及下午他俩去查探汝臣搜粮,差点也被抓了壮丁时,不由莞尔。

“哈哈哈,二位当时何不放弃抵抗,故意被抓,跟着彼辈回营,做吾等内应呢?”

万脩喝了一口酒,笑道:“我倒是不怕,倒是怕文渊长得太白净俊秀,入了贼营,会贞操不保。”

然后就挨了马援一脚,滚到一旁去了。

这不是开玩笑,长期压抑的军营中,经常有人被捅,连第五营都有这样的事,更别提他处了。

第五伦取出地图,交付二人:“我早就说过,汝等勿须过去,汝臣营中虚实,他每日活动路径,乃至西行送粮的方位,我都已令人打探清楚。”

虽然第五伦只驻扎县北,但他的人奉命去特武县城采买是常事,手持第五司马的符令,畅通无阻。

而第五伦也以第五福为主,将张鱼等几个忠心、机灵的私从组织起来,专门拿着第五伦的符节在县南晃悠,打探情形。

第五伦还给他们取了个番号:“第五纵队!”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他自己甚至还不耻下问,往汝臣的营地跑了一趟,与他商量运粮一事,约着同去。

于是就有了这张地图和接下来的计划。

第五伦指着汝臣驻扎的营垒道:“此营乃前朝武帝时所建,障塞墙高,位于秦渠、汉渠中间,易守难攻。哪怕汝臣麾下能战之士不过百人,但想以马队百余人破门而入,斩他头颅而去,仍十分困难。”

他的手指往西,对准了位于特武县城西的渡口:“本月十五,我与汝臣约定,一同去河西吞胡将军大营送粮。”

“障塞距离县城不过三十里,两到三个时辰可至,汝臣此番勒索粮食,多达万石,却只送一半过去,肯定会留人守备。”

第五伦预测,当日汝臣身边的,大概是五十名披甲持兵的亲卫精锐。外加五百名赶车拉辇的猪突豨勇,这群饥肠辘辘,饱受欺压的丁壮是不需要考虑进去的,听到弓弦响就一哄而散了。

而马援、万脩出动百余人的马队,正好能对付得下来。

“确实比上月底在临河乡袭击汝臣,以及强攻障塞要容易。”

万脩却想起一事来,看向第五伦:“伯鱼当日要交的粮食凑齐了?”

第五伦摇头:“尚未,眼下青黄不接,我不忍心逼迫百姓,而县北的所谓富户,再怎么威逼也拿不出多少粮食来,才够我麾下八百人吃,哪里够往大营送?”

听说第五伦没有勒索百姓,万脩是欣慰的,但又担忧道:“那你当日拿什么去交粮?”

第五伦却笑道:“无妨,当日我赶在后头,听闻汝臣遇袭,毕竟是友军啊,唇亡齿寒,我一定会立刻前去救援。”

他绘声绘色地描绘那天可能发生的场景:“可这只是盗贼的诡计,我虽赶在汝臣死后,救下了他的粮队,赶走了盗贼。但一回头,却发现我的粮队,已遭到袭击!”

第五伦沉痛地闭上了眼睛:“我部猪突豨勇不敌尽散,而盗贼没时间带走粮食,又深恨我坏了他们好事,于是索性将它们一把火烧了……”

当然,粮袋里放的尽是枯草。

“伯鱼此策甚妙。”马援拊掌赞叹,如此一来,第五伦也能撇清嫌疑:你看,汝臣只是丢了性命,可我,却是一整支粮队被烧了啊!

万脩还是觉得不对:“吞胡将军可不管死了谁,但索要的粮食必须送到,肯定会再度逼你缴粮。”

第五伦笑道:“无妨,到那时,粮食已经有了。”

“有了?何在?”万脩确实是老实人,没反应过来,总不能像第五伦讲的那个故事般,让王莽招募的理军做什么兵粮丸吧。

马援却已领会了,捂着肚子笑道:“君游啊君游,你怎么还没明白,伯鱼的粮,就好好堆在汝臣障塞仓中啊!”

……

眼看天色将明,三人也商议已定,约好那几日频繁派人通洽消息后,第五伦即将回营。

但却想起一事,回首道:“文渊、君游,汝等的部众,还取没个名号罢?”

二人摇摇头,万脩对未来还没有明确打算,而马援也只是走一步看一步而已。

第五伦说道:“如今天下不公,赋税无常,导致盗贼如麻。我听说青徐海岱有樊崇者,聚众万数于泰山,据说相互间唤‘巨人’,于是被称之为巨人贼。”

“荆州江夏,有王匡、王凤为人评理诤讼,聚众七八千人,活动于绿林山,故号绿林。”

“而河北之地,亦有不少小股盗匪,或曰铜马,或号铁胫、青犊、五幡,皆是简单易懂的称号。”

第五伦笑道:“吾等不如也取一个?”

马援有些犹豫,他毕竟是官家子弟,万脩倒是十分赞同,出主意道:“部众乃是文渊一手所创,吸纳的多是汉、胡、羌人牧民,又多马匹,来去如风,不如叫马盗?马匪?”

还不如叫马逆呢!

第五伦反对,理由是马援、万脩落草后,甚至隐去了真名。毕竟他们家室好在关中,逃亡罪小,马氏和原涉还能兜着,可若是举旗为盗,那就是谋逆,要殃及宗族了。

见马援始终沉吟不语,知道他对造反还有些抵触,而万脩已经提议什么“苦水”“特武”了。第五伦遂道:“我倒是有个主意。”

“百姓最恨的人是什么?绣衣之辈也,朝廷派出的绣衣直指作恶多端,乘传经历郡国,日且十辈,到处勒索粮食。而高官大吏,亦多是绣衣,于是百姓见绣衣便调头遁逃。”

“与绣衣相对的是什么?”

第五伦拍着万脩等人的衣裳道:“麻!这就是庶民的穿着,吾等既然要为民张目,替天行道,就须得让其感到亲切,披粗麻,面蒙麻布,不如就叫……”

“麻匪!”

……

PS:第三章在18:0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