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693章 齐卸甲

新书 第693章 齐卸甲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公孙述没料到,最先攻入蜀中平原的人,既不是岑彭,也非马援,反而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氐人偏将“云阿”

这便是阿云的汉名,阿者,丘陵也,但于他而言,这个字,更偏向另一个意思:曲从。

他本是一柄直直的带毒匕首,作为邛崃山刺客一员,被公孙述派往陇右谋刺魏将,可经过多年潜伏后,阿云早就被富贵、家眷掰弯了

公孙述甚至不记得有这个人,阿云失联太久,连荆邯都以为他死了,因为是买来的孤儿,也没有需要抚恤的家人,名字早已在名册上抹去——毕竟是见不得光的手段。

仿佛他不曾存在过,或许只有在邛崃山朝夕相处训练的袍泽,才记得这个小角色。

阿云是小人物,死了也无人记得,但云阿,却已是魏国氐人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不过仓促告急的江油县令搞错了,他真正的职位不是偏将,而是“校尉”,自去年擒杀荆邯,献上头颅后,阿云被马援器重,上报朝廷封为男爵,又升了一级,得以**一旅之众。

阿云遂一条路走到黑,铁了心为魏主第五伦效命,旬月前,马援准备进攻白水关、葭萌、大小剑山时,出身蜀郡西陲,熟悉当地情况的阿云就给马援献上了一条毒计

“偷渡阴平,奇袭敌后!”

从地图上看, 阴平位于武都郡以南, 广汉郡西北, 其地隔碍雍梁,实为险隘。

马援也有此打算:“若能从武都下阴平,繇邪径经涪水, 袭广汉江油县,此地, 出剑阁西百里, 去成都三百余里, 敌必不知所备。”

是个妙招,但地图上看着武都到阴平很近, 过去却从未有军队走过,因为地形太过险恶。。多有高山密林,溪流湍急, 除非化作猿猴野兽, 否则人马难以成行。

但难走, 是针对汉人的, 于阿云等氐人而言,高山、密林、峡谷, 这不就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地方么?在阴平活动,如猿狖之腾木,若鱼之走渊。

但阴平号称七百里无人烟, 部队最多携带十日粮秣,加上骡子驼点, 也只够一月。但却得走整整两个月山路!半道就会饿乏,这又如何解决?

阿云却颇为自信:“所谓七百里无人, 指的是编户齐民,但却不乏氐部!”

秦汉制度, 但凡一个县主要居民是蛮夷戎狄,便称之为“道”,阴平地区行政上隶属于“广汉郡北部都尉”,除了阴平外,还有甸氐道、刚氐道,顾名思义,都是氐人聚集之处。

于是马援首肯此策, 阿云遂带着陇右、武都氐兵两千五百人出发,于五月份南下。前锋五百,全部轻装,不穿戴甲胄, 这批氐人各执斧凿器具,凡遇峻危之处,凿山开路,搭造桥阁,以便军行。后队两千,赶着骡子,各带干粮绳索进发。

一路上确实历经艰辛,好在与当地氐部语言相通,间或能搞到点食物,当然,也不乏一言不合,强行抢掠的

等他们抵达阴平道上一处名叫“摩天岭”的分水岭时,实在陡峭,骡马不堪行,登上最高处后,却见下面又是陡坡悬崖,不能开凿,连氐人们都迟疑了。

阿云激励士气:“吾等路过阴平等道,那里的氐人过得如何?身在深山,种着贫瘠土地,以狩猎采果充饥,茹毛饮血,还要被成家官府逼迫贡品,时常遭到西羌和其他氐部袭击,老人杀死,妇女掳走,孩子则卖到成都做奴婢。”

“但我旅中二千余氐人却不必如此,吾等是大魏陛下的忠臣,打完仗回家,过得比编户齐民还好!这一路已走五百多里,只差一点就能成功,蜀地富裕,氐兵第一批进入,能抢到最多的财货,若能立功,更大的富贵还等在后面,不单我一个人,所有氐兵都有份!”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氐人遂在山上拉了绳索,连接成长长的勾连,然后一个个拽着绳子从陡坡上下到河谷,攀木挂树,鱼贯而进,期间或有绳结松开,坠入深渊粉身碎骨的人,但大部分氐兵还是抵达低处。

这之后的路较为好走,他们沿着涪水南下,成家大部分兵力都调到剑门、广汉、资中去了,广汉北部都尉只有区区数百人驻守阴平桥,防备蛮夷,魏人如神兵天降,很快攻克此地,而江油就在前方。

到此时,阿云清点人数,虽然路上折损数百,或死于各种意外疾病,或走不动留在原地,但他们人数竟不减反增,已多达四千之众

原来,竟是沿途三个氐道的部落,被阿云所招揽,眼馋蜀中富裕,想跟着来抢一把

江油只是个小县城,守了几天后就沦陷了,阿云任由中途加入的氐兵大掠县城,甚至怂恿他们继续深入,到广汉郡首府梓潼附近大闹一场,那边比江油更加富裕。

而他自己,则带着氐兵蹲在县仓吃饱喝足,携带五日之粮,悄然离开江油,绕离蜀军后队、辎重云集的梓潼,向东北方两百里外的大小剑山走去,成家以大司马延岑为帅,在那里集结了整整五万人,与马援的兵力相当

虽然第五伦安排马援、岑彭两面包夹蜀中,但两位大将军地位相当,各领一军,隐隐有竞争之意,加上剑门、江州隔绝数百里,长途沟通不便,他们其实是各自为战的状态,所以马援不能眼巴巴指望岑彭策应,他宁可相信已证明过能力的阿云。

阿云的任务,就是以奇兵冲其腹心,迫使延岑闻讯后分兵去救梓潼、江油,同时他再从后方袭扰剑门蜀军,配合马援攻破这座公孙述新修的险塞!

若能得手,阿云估计,他的功劳,都能越过子爵,直接封“伯”了!

然而奇怪的是,江油失守、梓潼遭到西蜀氐部袭扰、成都也一日三惊,告急的驿骑往来不绝,但从江油到剑门的路上,阿云却根本看不到回援勤王的蜀军,延岑这是几个意思?

直到到第三天时,阿云等人已能看到巍峨如剑的峻岭,才遇到了第一支军队,竟不是打着白帝旗的蜀军,反是马援的前锋骑从!

“云校尉来晚一步,蜀军降了。”

“啊!?”阿云这才知道,他费尽辛苦绕道阴平,却是出力多而见效少,相当于白跑一趟,怎么就降了呢?延岑可有五万人啊!难道因为马援所向无敌,就不敢和他打一仗?

魏军骑从开心地告诉阿云:“那延岑早被大行令策反。”

“延岑刚到大小剑山,就将效忠公孙述的将军们绑起来杀了,又将公孙述所赐金饼、银饼发给中层校尉们,带着麾下五万之众齐齐卸甲,如今剑门大开,骠骑大将军就在后头!”

延岑不战而降,这消息对在成都等待“虏死剑下”的公孙述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朕常以延岑为社稷之臣,如今必为蜀人所笑。原来他才是最大的贼虏,当族,当族!”

但延岑的妻儿早在汉中被破时就“亡于乱军之中”,如今想来,要么是送去魏国,要么藏匿巴郡某地,这延岑通魏已久啊!

公孙述几乎气得吐血,当初延岑力主同魏国斗争到底的时候,还大言不惭地对公孙述说:“陛下,男儿应当在死中求生,怎能坐着等死呢!”

延岑说的是实话,他确实是不肯坐等覆死呢!一路小跑去投降马援了,还附带公孙述几乎所有军队,以及公孙皇帝小气吧啦存了十几年的黄金和朱提白银,虽然数量远不如第五伦,但也已是蜀中压箱底的财富,一夜之间,通通资敌。

更要命的是,剑门洞开,马援裹挟投降蜀兵,十万之众迅速南下,前锋骑兵,已经越过梓潼,抵达成都北门户绵竹!兵锋将入百里之内!

而公孙述这时候想调兵回防已经来不及了:两万人在广汉县、一万人在资中,都用于防备岑彭,成都只剩下宫卫千余,卫尉兵数千,或许征发百姓,所有男丁都上城墙,能得万余

这时候,丞相李熊再度力劝公孙述,重提“南狩”之策。

“陛下,秦末时,若子婴及时南狩,入汉中、巴蜀,或许还有希望复兴秦朝。”

但公孙述已完全丧失骐骥,陷入了绝望的泥潭,他喃喃说道:“当初长安被第五伦攻破时,王莽南狩奔逃,结果如何?”

他看着手里的传国玉玺,这东西,最后不是落到他手里了么?而王莽则流浪多年后,屈辱地被第五伦押回长安,当众在断头台上砍了脑袋,步了商纣后尘。

类似的例子太多了,七国之乱时,吴军败局已定,吴王刘濞和他手下壮士连夜逃走,渡江遁于丹徒,再流窜东越。结果却在汉景帝利诱下,反被东越王砍了头颅,派一传车飞送景帝,老刘濞骄横也几十年,结局却为天下笑。

公孙述自诩是这乱世中的豪杰,这才能和第五伦斗到接近终局,不想这样狼狈。

李熊咚咚稽首,涕泪交加,苦劝公孙,公孙述叹息一声,将丞相扶起来。

“太子在资中监军,丞相速去与之汇合。”

李熊糊涂了:“陛下之意是,调太子及资中军回来勤王?”

公孙述摇头:“不必北来,汝等速速南下!”

“那陛下呢?”李熊大惊。

真是人之将亡,其言也善,虚伪了一辈子的公孙述,终于说了几句心里话。

“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本以为能重走汉高之路,再不济也能做秦穆公,大霸西方。奈何遇上了第五伦这异数,加上轻信了延岑等辈,不纳丞相忠言,这才自取其败,悔恨晚矣。”

“废兴,命也,朕若注定败亡,也认了,但天子死社稷,朕在成都当上皇帝,绝不离开都城半步!”

说着,公孙述将腰间的传国玉玺取下,不舍地看了又看,最终塞到了李熊手中!

“将玉玺,交给太子,令他在军中继位,再用丞相之策,设法带着资中、广汉两军三万之众,前往朱提,力保南中!”

“太子孱弱,休说与第五伦斗,恐怕连滇地、句町都应付不来。”

白帝含泪,对李丞相托孤道:“而君才不亚于萧、曹,必能安定南中,延我公孙氏社稷,朕泉下能享多久皇帝九鼎八簋血食,就全凭丞相了!”

公孙述遣李熊带着传国玉玺南奔之际,马援也已攻克绵诸,平推雒城,距离成都越来越近

而在剑门投降的成家大司马延岑,在反正后被马援奉为上宾,其实在身边就近控制起来,不让这反复横跳的家伙再有机会背主。

延岑心态倒是很好,他在魏军中安然吃喝,面对马援麾下讥讽也不尴尬,反而对魏军利器颇为好奇:

“久闻魏师火器之利,不知能否一见威风?”

说起来,延岑早在镇守汉中时,就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他虽然和魏国大行令冯衍勾连已久,但当时马援捷报频频,延岑就算带兵投降,也只算锦上添花,得不到太好待遇。

若他逃到成都,继续骗取公孙述信任,将兵权攒在手里,那份量就不一样了,若魏国一时难以灭亡吴蜀,延岑甚至可以设法架空身体病弱的公孙述,自己来当巴蜀土皇帝

但这份野心,很快就随着汉军当阳大败而打消了,汉军崩溃后,有几个南阳老乡西遁入蜀,将当日经过一一告知延岑,让他大为惊愕,魏国先有石砲、又制火炮,日新月异,巴蜀的险关面对这些武器,将大打折扣。

果然,当马援的西军也装备火炮后,一度无法攻克的白水关、葭萌关就跟纸糊一般,剑门靠着三十里险道或能撑一时,但岑彭已入江州,延岑随时可能腹背受敌

守塞尚且不敌,野战就更不必说了。

于是延岑迅速抛弃单干和为公孙述殉葬的想法,骗到兵权后,立刻卸甲投降。

不过自出剑门后,梓潼、绵诸、雒城,魏军几乎都传檄而定,不等火炮运到,城门就开了,郡县官员及父老争相恐后地投降,所以延岑一直未能亲眼目睹其威力,有些不甘心

但马援却也不肯专门为他演示,只淡淡地说道:“等到了成都,自能见到。”

作为公孙述的发小,马援对其脾性再清楚不过,公孙从年少时就多才、自傲、自负,不肯听人教诲。公孙称帝后,为井底之蛙,妄自尊大,很难相信他会屈降低头,成都之战,肯定不会像之前那般轻松。

尽管如此,本着老朋友一场,马援还是写了封信,派人送去成都。

“子阳无恙?前别茂陵,至今二十载矣,援奉魏主,而子阳自尊成帝,相视敌虏,故寂无音驿。”

“先时,刘文叔败绩当阳,鼠窜江东,命不久矣。今四海将定,兆民同情,唯子阳闭拒于蜀,为天下表的。前披舆地图,见天下郡国百有六所,奈何欲以区区巴蜀,以当诸夏乎?援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

“剑阁已下,蜀兵卸甲,梓潼、绵竹望风而降,成都之邑,亦举足可破。火炮已设,必无虚发,届时满城碾为齑粉!”

“吾与子阳,虽外为敌人,内仍有朋友之道,语朋友邪,应有切磋。岂有知其无成,而但萎腇咋舌,叉手坐视乎?”

“往年魏皇诏书比下,开示恩信,望子阳勿以久为敌国而自疑。今若以时自诣,则家族完全;若迷惑不喻,委肉虎口,痛哉奈何!书信手记,不可数得,援商朝廷,尤欲立信于此,必不负约。”

末尾又再度催促:“三军躁动,援不得久待,愿急赐报!”

信里虽然也有威胁,但更多是朋友的一片真心,然而很快,公孙述就派人送来了他的回复。

“文渊吾友,见识多闻。”

“敢问世上。”

“岂有降天子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