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680章 冲舟

新书 第680章 冲舟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自汉、魏在荆州再次开战,夏口(今武昌)就成了汉军转输的枢纽,每天都有空船从西边回来来,再满载采自江东、九江、淮南的米粮、被服、甲胄离开,汉大司空邓禹奉命筹办后勤——他不仅要为刘秀做张良,连萧何的活也得一并干了。

邓禹是温润君子,出了名的好脾气,但今日,当新一批来自江东的船舶抵达时,邓禹却禁不住动怒了:

“丹阳之甲迟迟不能运来,江东之米也只到一半,难道都是路上船只进水‘漂没’了?”

押船来此的丹阳太守颇觉委屈,平日里这大江航运,沿途各码头守军都会捞一点好处作为补贴,可大战在即,皇帝、大司空亲自盯着,谁敢揩油啊!他只连连顿首,奉上船只离吴时的符传记录:“吾等出丹徒时,船上便只装了这些物件,船员所食米粮也尽在账目上,此外绝不会少,还望大司空明察!”

邓禹查验简牍,没发现大问题,又接到一封大司徒侯霸亲自写就的解释书信,只长叹不已。

原来,侯霸、王霸奉刘秀之命留守江东、淮南,负责大后方,可他们也有苦难言,在信中请罪兼抱怨道:“过往五年虽有囤积,但十万之师举,太仓屯粮几乎耗尽,只能分摊予各郡转运,值此青黄不接时节,诸郡水旱无常,或难以征召足够人手、船只运送,陛下与大司空所言粮秣,需六月中方能送达。”

“六月中?若是顺利,大战都打完了,送粮来养俘虏么!”邓禹皱眉,刘秀、冯异那边将近十万大军,日食十五万石!催促运粮的手谕天天都有,眼看夏口所屯难以为继,邓禹能不急么?

想到这,邓禹就更加羡慕第五伦,魏国坐拥北州肥饶之地,相当于有十个淮南、江东,听说第五伦休战的这五年也没闲着,重修了秦汉时的驰道直道,工匠还改进了马车制式,重设均输官,专门负责官方物流运输,一方有需,八方来援,调度十万人作战没那么难。

而东汉小家小户,没钱修路,只能靠水道,紧巴过日子,攒五年、十年才能搞一次大场面,这次动用十万之师,后方又有十万民夫转输,已经穷尽东南极限。

从东方的来信中,邓禹还察觉了隐忧。

“吴会四姓,顾陆朱庄,对此战不甚支持啊,所给人力、粮秣,多者十万石,少者五六万。”

这四个家族,是吴会的土著大姓,当年最支持定都金陵,希望刘秀和第五伦划江而治,他们对下游宽达数十里的江水有盲目的自信,但刘秀斥之为鼠目寸光:“魏军不能从广陵、瓜步渡河,难道不会先图上游么?”

但这说服不了四个家族倾力相助,大战之际纷纷有了保留,显然并不看好刘秀主动进攻江汉。

“越是如此,这一战,便越要大胜。”

邓禹目光北望,落在长江、汉水以北的龟山,除了清点后方物资,送往前线,这几日他还要忙活另一件事:将龟山脚下名为“沌阳渡”(今天汉阳)囤积的辎重统统运来夏口。

手下们表示不解:“大司空,人手、船舶皆缺,运粮去往前线尚且不足,哪还能腾出手来管北岸屯粮?”

再者,夏口背靠蛇山,虽然易守难攻,但要论方便停泊舟楫,却不如北岸,邓禹的命令导致夏口码头拥挤不堪,乱象横生。

邓禹没有明言,只低声道:“此乃未雨绸缪……”

原来,数日前,邓禹得到前将军李通急报,说是魏军耿部数万人兵临冥厄三关,他已北上驰援。

镇守冥厄的庞萌乃是皇帝新宠,颇得刘秀信任,李通则是国戚老臣,二人合兵,再利用险峻关隘,应该能挡住魏军——过去十年间,魏国也数次分兵进攻冥厄,却都无功而返,而耿伯昭,素来以野战著称,不以攻坚闻名。

但邓禹心中仍颇为不安,遂将沌阳军民悉数南撤。

他的谨慎没有落空,五月底,一个风平浪静的大热天,北岸龟山上的哨楼忽然燃起烽火,而人尚未撤光的沌阳渡则一阵大乱!

邓禹闻讯,立刻登上夏口城旁边的蛇山制高点远眺,竟见数股骑兵,自北向南席卷而来,他们越过水田,跨过沟渠,一直冲到龟山脚下,一部包围沌阳小城,又有数百人飞驰朝渡口杀去。

而渡口处,还挤着未来得及撤走的军民近千人,人多舟少,想挤着上船!

有校尉匆匆来此禀报:“沌阳啬夫向将军求救!”

但邓禹却下达了一个冷冰冰的命令:“艨艟战船立刻出夏口,拦截江上,必令北岸片板不得南渡!”

望着在魏军冲击下或投降、或跳水的北岸军民,邓禹握着佩剑的手冰凉无比,魏骑能越过冥厄、安陆,来到大江边上,这只意味着一件事。

“侧翼失守,魏骑在江汉,如入无人之境!”

而且邓禹相信,耿弇绝不在此处,他应该还有更大的目标……

毫不犹豫,邓禹亲写急信,交付亲信:“立刻乘船朔流而上,去竟陵告知辅威将军臧宫,魏军已入江夏,汉水绵长,唯独章山一带最容易强渡,万万小心!”

“再去当阳前线,谒见天子!”

“岑彭败困或是诈术,还望陛下暂退往江陵,另图大计!”

……

辅威将军臧宫,按照籍贯,当属于“颍川系”,他在新朝时当过家乡的亭长、游徼等职,负责缉捕盗贼,但万万没想到,在冯异介绍下,自己竟带着宾客,成了“绿林贼”的一员。

昆阳大战后,刘秀见臧宫作战颇勇,又话语不多,做事勤勉,遂引以为亲信,后来他被排挤出走东方,臧宫没有犹豫,一路追随,于淮北、彭城从破群贼,数陷陈却敌,理所当然地封侯拜将。

作为刘秀最信任的将军之一,此番江汉大战,臧宫被安排坐镇竟陵(今湖北潜江)。

从夏口往西,有两条路进入南郡腹地:其一是走长江、西云梦泽去江陵,期间江道弯弯绕绕,长达千里,逆流的话,少说要走四日,若不顺风则更长。

而若通过东云梦泽,进入汉水来竟陵下船,路程能缩短一倍!

军情紧急,时间容不得浪费,刘秀遂以此为屯粮地,竟陵地处汉水之南,就算北方有失,也不至于威胁到这里的码头。

将此地托付给臧宫时,他还说:“君翁,勿要为错过大战而不忿,此地乃我军唯一后路,且为朕看好了!”

臧宫领命后,兢兢业业,然而六月初时,担忧成了事实,汉水上游弋的舟师发现,有魏军出现在汉北,人数多达数千,他们抵达竟陵对岸后,开始建立营垒,打造浮桥,后续尘土飞扬,不知有多少人马在路上……

竟陵的守军也不过数千,且大多是水卒,顿时如临大敌,汉水上的艨艟大翼多了数倍,一旦魏军有强渡迹象,便立刻迫近北岸进行破坏。

魏军也不气馁,浮桥遭到汉军舟师损毁,便立刻再造,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折腾了一日夜。

“不对。”

臧宫望着北岸不断挑衅的魏军,摇头道:“自蓝口聚至竟陵,汉水长达数百里,何处不能渡?竟陵附近,汉水江面极宽,魏军何必舍易取难呢?”

除非,对方是故意做给他的看的。

臧宫心生警觉,等收到邓禹派亲信送来的急信后,更是下了决心。

“此乃疑兵,魏军主力,定在章山!”

章山,便是《禹贡》中的“内方山”,它正好拦在汉水南下途中,导致江流在哪里拐了个大弯,水流变缓和,深度也最浅,平日里江汉渔父、牛犊都能泅渡,而汉军兵力有限,在那儿只安排了几艘船、数百人看守。

“章山守卒,今日未曾来此禀报。”

臧宫更加担忧,遂决定亲自乘船去章山看看情况。

他的麾下仍有疑虑,不希望臧宫在大敌当前时离开竟陵,竟说道:“将军,大司空曾败于岑彭之手,使得我军万余人溺毙汉水,他的话,能信么?”

臧宫闻言大笑:“邓司空此人,满腹妙计,对天下地利更是无所不知,只要不是亲自上阵打仗,大体不差。”

言罢安排偏将守竟陵县,提防对岸魏军,他亲自带着一支船队,破浪北上,即将日暮时,方才抵达章山附近。

远远望去,章山宛如天神随手扔下的一块石头,颇为突兀地出现在江汉平原上,导致汉水急转。

当臧宫在船上瞧见两岸多有魏军骑从游弋侦查,便心知不妙,等绕过大弯,船队靠近章山当,更是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此地已架设了整整三座浮桥!魏军人头攒动,正依次通过,去往南岸。

“冲!”

臧宫顾不得数魏军已渡过去多少人,只立刻下令:“冲过去!”

手下们还没从惊骇中缓过神来,讷讷道:“将军,吾等逆流,风向也不对,船速极缓,如何冲?”

臧宫可不管这么多,让人向后方的船队摇旗传令道:“大翼、中翼迫近射箭,所有艨艟,皆下帆、落桨加速!”

船上的三吴士卒,默然将桨叶伸出船体,用他们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胳膊,奋力猛划,让船舶逆流破浪而行。

而臧宫自己,则抄起一根长长的钩拒,站在船前,目光死死盯着敌人。

“必毁浮桥,不惜一切!”

哪怕,是他的性命!

而浮桥之上,正在渡江的魏车骑大将军耿弇,听到士卒惊呼后,偏头望见一队汉船不要命地逆流冲来,誓要破开浮桥,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将军,眼中竟生出一丝惊慌来。

他耿伯昭什么都会,就是不会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