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667章 蜀中无大将

新书 第667章 蜀中无大将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公孙述不愧做过新朝的官,他当皇帝后,有一点与王莽很像,那便是喜好改易郡县官名,以符合自己的“祥瑞”。

比如过去好好一个汉中郡,公孙述非要一分为三,新设“汉中”“成兴”“上庸”三郡。当然,这样划分,也有便于交给不同的臣子镇守,达到分而治之,可在魏军大举南下之际,这种权衡之术,却导致各郡难以合作呼应,反而易被各个击破。

“成兴郡”首府西城(今汉中安康),曾经是汉中地区的政治中心,城郭之固、人口规模不亚于南郑,南扼巴东道,北御子午谷,东方连接上庸,由延岑守备。

武德十年三月底,当听闻马援已破阳平关,沔阳、南郑都已失陷后,延岑的老部下们纷纷来请见,询问道:“大王,事已至此,西城还守得住么?”

延岑字叔牙,老家是南阳郡筑阳县人,新莽末年乘乱起兵,加入了绿林的西征军,成了汉中王刘嘉的部属。但更始政权不争气啊,没几年就被赤眉打崩了,汉中也遭到了魏、蜀夹击,当是时,正是延岑赫然举兵投蜀,才使得公孙述轻易进入汉中。

时至今日,延岑已经做了十多年蜀臣,面对属下们故意询问,他只无奈地摇头道:“守不了。”

延岑以手指腹:“打个比方,南郑和阳平关是汉中的西门户,是嘴巴和咽喉,我西城则是胃,上庸房陵是肠子,现在咽喉不守,魏军的铁矛,完全可以一口气穿胃通肠,直捅到后门去,如何守?”

延岑心里对公孙述其实并非死忠,十多年前,第五伦刚起兵于关中时,曾派冯衍入蜀联络公孙述,魏蜀同盟对抗诸汉。冯衍路过汉中,被延岑所擒,后来又放了,他离开前曾游说延岑投魏,但延岑当时贪图公孙许诺封王的条件,做了相反的选择。

事后,公孙述履行承诺,给他封了个“沔宁王”,允许剑履上朝,但旋即又分割了汉中,无形中让延岑的地盘大大缩小。

若从地图上看,这“成兴郡”可比中原不少郡大多了,然而多是山地,辖下最初才两个县,强行拆成五个,虽然公孙述又给了个“大司马”作为安慰,但延岑心里的不满已经种下。

亲信门听延岑如此说,更是放心,他们本是南阳人士,老家早就控制在魏国手中,不愿意为公孙殉葬,都有心劝延岑带众人投魏。

他们知道延岑自视甚高,常不甘于这空头大司马,遂逢迎道:“南阳人吴汉投魏,比大王投蜀还晚,如今吴汉已受封魏镇北大将军,封爵万户,手握大军十万。以大王的本领,当年若归魏,如今地位当不亚于吴子颜……”

“没错,这成家的王,所辖也就数县,说不定还真没魏国的万户侯阔绰。”

他们的言下之意是:现在投靠第五伦也不迟啊!

没想到众人一乱说话,却触到了延岑的心病,面上不动声色,暗中却想:

“不,现在再举魏旗,已经晚了!”

这十来年间,冯衍也没少派人来赠送黄金,邀约延岑响应魏国。但前几年是天下局势未定,后几年则是公孙述确实礼贤下士,将延岑捧成武将之首,极大满足了他的虚荣心,有些不好意思跳船,既然魏国休养生息,南北无战事,日子就先这样过着吧。

这一迟疑,就拖到了该死的武德十年,战争打响后,延岑刚琢磨如何配合魏军,体面地跳船,再立功获取最大利益,就传来了荆邯阳平关大败,沔阳、南郑皆失的消息!

“这也太快了罢!”

快到延岑都来不及绣好五德旗。

这下轮到延岑头疼了:“今我若速归魏国,譬如惊惶之鼠,最多算投诚,在马援等人看来,与投降无异!”

别说和南阳老乡吴汉比,他恐怕欲求一侯位而不得,更会背负摒弃公孙的恶名,代价太大,好处太少,不划算啊。

想到这,延岑看向亲信们,肃然道:“诸位莫非欲归顺于第五伦?”

众人纷纷稽首,皆言并非是贪生怕死,也并非惧怕那马援,而是公孙述名义上尊崇延岑,其实却只给他区区数县地盘,连抵抗魏军,都宁可起用荆邯压制延岑,他们是在替主公不值啊!不如反了!

见在座众人皆如此作态,延岑也明白,他若下令抵抗,次日恐怕头颅都得被砍了送到马援案头,遂叹息道:“既然如此,诸君皆可自便。”

众人大惊:“将军何出此言?”

延岑叹息道:“我虽读书不多,却也听人说过一句话,食人食者忠其事。”

“诸位以我为主公,自然处处替延岑着想;而公孙皇帝则是吾之主公,封我王爵,尊我为将军,每年犒赏从未落下。如今魏军犯境,西城小邑难以抗衡马援大军,人人皆可降,唯独我不行!”

这一席话大义凛然,让众人听呆了,十多年前延岑跳反更始政权,拔剑逼迫汉中王刘嘉时,怎么就没这份觉悟呢?

但既然延岑没阻止他们归魏,给了众人一条活路,那就没到要拔刃兵谏的程度,已经有人开始抹眼泪了:“那大王呢?莫非要效隗嚣之事?”

延岑大笑:“吾大丈夫也,岂会效隗季孟走投无路自尽?诸君开西城迎马援之时,我便带几骑随从南下巴蜀,回成都去请公孙皇帝降罪!”

属下们面面相觑,皆无言以对,只觉得眼前的延岑,变得他们不认识了。

其实延岑心里早已盘算好了:他实质上让出西城,算是献给魏皇的礼物。再令自己的部下先行加入魏国,虽然不一定人人都混得好,但往后他在这边也有了“自己人”。

而只身返回成都,非但没有风险,甚至还有机遇!

十多年的勾心斗角后,延岑算是摸透公孙述的性情了,公孙述过去不信赖降将,一味任用荆邯等人,眼下荆邯不知生死,经此大败,是彻底完了。

益州虽然疲敝,但好歹有人口数百万,不缺兵员,缺的是善战的将军!

“自此之后,蜀中再无大将,公孙述若想凭借巴蜀区区之地抵抗第五伦,便只能重用善将兵的我!”

延岑可以想见,一旦他抵达成都,涕泪交加哭诉一顿在万军从中杀出血路,归来如何不易的故事,众叛亲离的公孙述定会颇为感动,为了树立忠良典范,也为防止速灭,肯定会让延岑操持兵权,令他成为真正的大司马!

到那时候,延岑握在手里的牌,将会比现在多很多。

他可以带着蜀兵,凭借巴蜀险要稍作抵抗,让马援等人吃尽苦头,再在最恰当的时机“起义”投靠魏国,混一个体面和较高的礼遇。

甚至,还有一种可能!

“近日听闻,公孙述忧心国事,身体不佳,若他死时魏国尚未灭吴取巴蜀,我甚至能效王莽之事,在成都代公孙自立,也试一试那皇帝之位,好不好坐!”

延岑既没有誓死效忠某人的道德,也没有叛主背刺的癖瘾,他这一生做任何事,只遵循一条规则。

“大丈夫在世,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

延岑说到做到,随着魏军朝西城逼近,他只带着数百人走巴东道南下,甚至还烧毁了沿途栈道,以加大魏军日后南进巴蜀的难度。

而延岑的大多数部下,则开城投降,随着马援踏入此地,汉中就只剩下东边的“上庸郡”(今鄂西北竹山、房县一带),还插着白帝旗帜了。

若和蜀中相比,这新设的上庸郡绝对算不上什么好地方,不但封疆旷邈,山川阻深,真是穷山恶水之地,所辖就区区五个县,每县户口皆不满万。

而用兵家的眼光来审视,说上庸不重要吧,此处西可达西城、南郑;往东靠近宛城、襄阳,位于沔水之上的“郧关”,也算喉嗌要害;北连武关;南有巴山、三峡之蔽。春秋战国时,秦楚两国就围绕上庸进行了许多次争锋,当楚国最终丧失上庸后,第二年,秦军就径直南下到长江边了。

可你要说它很重要吧,在公孙述手里十多年了,蜀军很少能东出威胁武关和南阳,也很难与南郡江陵的友军进行策应……

但也有例外,六七年前,有两位年轻将军,就深入魏境,占领丹阳,迫使关中—南阳的大道中断,武关不得不闭塞戒严三个月之久!最后还是魏镇南大将军岑彭从襄阳回师,这才收复失地。

这二人便是贾复与邓奉,前者名义上本就是公孙述的臣下,后者被第五伦占了老家,迫于无奈也只能投蜀。感于二人勇锐,公孙述加以提拔,以贾复为上庸太守,邓奉为上庸都尉,二人搭档,安置于此。

只可惜公孙述对两人还是有忌惮,他对贾复一度欲出走去投刘秀耿耿于怀,不肯信赖,邓奉屡屡请求公孙述给他三万军队,拍胸脯保证能横扫南阳,北塞武关,南迫岑彭,公孙述也迟迟没答应,他只想让贾、邓带旧部去冒险。

二人渐渐心灰意冷,加上岑彭守备严密,他们找不到好机会,遂选择保全实力,再没闹出大动静。

看来蜀中并非无大将,只是公孙述用不好。

直到如今,武德十年四月,上庸的天气已颇为闷热,郡府中,太守贾复与都尉邓奉相对而坐,缄默无言。

摆在案几上的,正是西边大败、失地的噩耗。上庸与巴蜀那脆弱的联系,随着魏军横扫汉中,而彻底断裂!

唇亡齿寒,上庸也不能独善其身,二人都明白,过去五年的安定,到头了!他们必须为未来,做出选择。

邓奉寻思良久,正要开口,贾复却抢先说话了。

“奉先。”

贾复起身道:“事到如今,成家覆灭已难挽回,吾等为公孙皇帝守上庸多年,使魏军不能越郧关半步,也算尽完了君臣之份。奉先应不愿投魏,既然如此,不如吾等一同南下,过三峡,去投南阳乡党刘文叔何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