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657章 彼月而食

新书 第657章 彼月而食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魏朝武德九年(公元33年),同时也是刘秀所建“东汉”建武九年的腊月。

东汉的“临时行在”江都城便是后世扬州市,但不同之处在于,此时的江都不但临江,距离大海也没那么远。只要出城去往东十多里,便能望见满是滩涂和礁石的海岸线。

正值腊月中旬,海边的森森万木僵立于寒夜,月亮从海上升起时,彷如白莲花,浮出龙王宫,它照亮了这片寂寥的沙滩,也映得江都城上空,天色绀滑凝固不流,冰光交贯群星失色。

然而等到月亮升至中空时,却有怪事发生:灿烂如银盘的圆月,却仿佛被天神的大斧斫中,边角有了些诡异的缺失。

最初人们以为是云层遮蔽,但这天上晴空万里,哪有什么乌云!进而那缺口慢慢变大,蔓延半月,仿佛被巨兽咬住!怪物的尖牙利爪撕扯可怜的月亮,摧环破璧,眼看就要将其食尽!

这便是江都宫室中,刘秀被天官匆匆唤醒后,看到的景象。

月亮已经被天空中不可名状的怪兽吞没泰半,天色变得漆黑仿若煤炱,似乎再不采取行动,月亮就要磨踪灭迹,须臾间永远消失!

好在刘秀的小朝廷已经经历过一次类似的事了:建武七年(公元31年)三月份的最后一天,先后发生了日食、月食,可比这次还要严重,吃一堑长一智,刘秀这次可不会那么慌了。

刘秀立刻对掌管祭祀、天文五行的国师强华下令:“速诏王鼓,令群臣入宫,随朕一同救月!”

这是强华在《周礼》上找到的记载:“救日月,则诏王鼓。”就是说当日食或者月食发生后,要由天子亲自击鼓,以驱逐吞食月亮的怪物。

不多时,宫中官吏悉数到场,除了有公务在身的堂司官员以外,其余人均要参加救护仪式,他们匆匆换上素服,仿若戴孝,接着聚集到天坛处。

刘秀已经穿戴礼服,完成了避正殿、上香、行三跪九叩救护礼等程序,接着亲自击鼓,一时间江都行在热闹非凡,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皇帝彻夜笙歌呢!

光敲鼓还不够,眼看月亮已被完全吞没,四周仿佛一片惨暗,刘秀将鼓椎交给匆匆入宫的大司徒,他自己则换了一身戎服,接过了一根箭矢。

这可不是普通箭矢,而是“恒矢”,《周礼》记载过如何挽救日月灾变:“救日以枉矢,救月以恒矢……”。特制的恒矢前后重量均衡,射出以后箭行平稳,射程较远,上回闹日食月食的时候,刘秀亲自跑去江都“高庙”里,请高皇帝开过光的,虽然时隔两年,但应该还灵验。

刘秀也是行伍出身,老本领没丢,持彤弓抽箭拉弦一气呵成,转头西北方向,瞄准几乎被吞没,只剩下可怜一圈光芒的月亮,松开了手,任由恒矢直飞天际!

而宫内外的钟鼓,也一下子变得更大:原来是江都城中的百姓被惊醒后,纷传天狗要吃掉月亮,也加入了“救月亮”的行列中,不论男女老幼皆敲锣打鼓,没有的就砸瓦片,至于当街跪拜哭嚎希望月亮回来的也不在少数。

最可怜的就是城里的女子了,爱美的她们,只要不太贫贱的,多少都能置办铜鉴,也不知是谁传的消息:“击鉴可以救月。”于是在丈夫、父亲的呵斥下,只能心疼地交出爱物,看着那好好的青铜镜,被重重抛向月亮,又在半空堪堪落下来,在砖上砸出了好清脆的金石之音!

为了救月亮,全城君臣百姓,都豁出去了!

说来也神奇,就在刘秀射出恒矢后,月食居然开始逆转!仿佛是暗夜中的不知名怪物中了圣天子的箭,吃痛之下,悻悻吐出月亮。

又过了一刻钟后,月亮恢复了原状,依旧挂于穹碧之上,光彩丝毫未因差点落入怪物腹中而减少,继续照耀万里,洒下一片寒冷的白光。

依然持着弓矢的刘秀,这才暗暗松了口气,而强华与匆匆入宫的汉臣们,已经开始了马屁模式:

“陛下亲捶天鼓鸣珰琅,弧矢引满射天狼!”

“然也,恒矢蛇行,使天狗血流滂滂,眊目森张,吃痛而去,赎我父母之光。”

“然也,明月能够继续照下大汉万方疆士,万古不瞽,实乃陛下之功德也!”

好家伙,一时间,刘秀都能和后羿肩比肩,成为挽救世界的大英雄了。

然而刘秀却没这么乐观,反肃然对群臣说道:“诗云,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日月告凶,不用其行。继建武七年不见日月后,又发生月食,国师,此何兆也?”

强华一时间有些不好直说,缄默了片刻,从《诗经》《春秋》里古人的态度就知道,月食不是好现象,而到了大儒董仲舒开创天人感应学说后,月食就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向:后宫!

按照天人合一的理论,太阳象征着人主之君,即“日为阳精,人君之象”。与太阳相对的月亮,则为“太阴之精”,于后宫来说,月亮代表皇后,于朝廷而言,月亮又代表大臣。

所以前汉时但凡遇上月食,一般是后宫或大臣背锅。

比如汉成帝时,天下多灾多难,居然一一年连续出现了三次月食,朝中以刘向为代表的宗室,据此向专权的大将军王凤——也就是王莽的伯父开炮,认为这是大将军辅政不明,应该下台。

而王家也不傻,花大钱请各路舆论高手、博学长者转移矛盾,将月食说成是当时的许皇后失德,正好汉成帝喜新厌旧,迷恋赵飞燕姊妹,皇后又迟迟没有生育,于是顺水推舟废后,许皇后凄凉地迁居冷宫,而外戚王家则惊险过关。

眼下月食再现,按照惯例一样得有人背锅,但后宫的马皇后,已经给刘秀生了两个儿子,其中长子还封为太子,圣眷颇稳。再加上她是在荆州战死的“闽中王”马武胞妹,其兄虽亡,政治上却反得到了颍川、南阳两系官员的一致支持,强华当然不会触这霉头。

难道要指向大臣?在东汉,百官之首为大司徒,强华看了一眼入宫来的大司徒侯霸,发现他已经在擦汗了……侯霸之所以能混上这位置,除了他献出临淮郡,是刘秀入主东南的关键,还因为侯霸历任前汉、新、东汉三朝,通晓典章制度,汉室能在东南草创,他出力不少,而适应农时,劝课农桑等事上,也干得不赖,被刘秀视为“吾之萧何”。

再加上侯霸足够听话,所以两年前的日食、月食,侯霸想要辞职,刘秀都没同意,可怜侯霸也没想到,这该死的月食,怎么这么凑紧!

侯霸是聪明人,大概也想到此事不能牵涉皇后引发后宫震荡,颤颤巍巍地想要请辞,没想到刘秀早一步想明白了这点,竟当着众人的面,持弓矢对准自己,对天感慨道:“吾德薄致灾,谪见明月,战栗恐惧,夫何言哉?”

众人还不及劝阻,刘秀已用矢尖挑落了自己一截头发,在天坛上下拜,双手举发对月:“然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献发祭之,望昊天上帝,勿连累群臣、黎民。”

而后又叮嘱群臣道:“今方念愆,庶消厥咎。其令有司各修职任,奉遵法度,惠兹元元。百僚各上封事,无有所讳。其上书者,奏疏中不得再称朕为‘圣’!”

“去年刑狱大赦之,三公、九卿、司隶、州牧及郡太守,各举贤良、方正各一人,遣诣公车,朕将览试焉。”

先揽过亲自背锅,免了群臣的难堪,又顺势大赦和加急来一波察举,让各郡豪门子弟得以再送一批来,以此堵上他们的嘴,省得人趁机散播谣言,影响舆情。

一切都做得妥妥当当,侯霸等人自然少不了一阵歌功颂德。

“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陛下仁德,大汉必然复兴!”

而强华在那憋了一会,也终于替刘秀想到了一个完美无缺的甩锅理由,遂道:“陛下有大德矣!日月之蚀,必是人间有失德之事发生。虽然如此,但方今天下未统,第五小儿僭越称帝,号称五德;西方公孙述亦自命白帝,此次月食,会不会与大汉无关,是因为两国……尤其是伪魏失政,不用其良呢?”

……

强华这次所料没错,今夜月食发生时,位于北方的关中长安,确实做了他们看来“不用其良”的事。

因为时差的缘故,长安这魏国的月亮,和江都那枚“大汉的月亮”不尽相同,但都看到了月食发生。然而长安百姓却颇为淡定,既没有敲锣打鼓拼命恳求,也没有抢夺妇女的铜鉴乱丢砸到花花草草,反而三三两两聚集在各家的院子里,打天黑起就仰头而望,好像在期待着什么。

当月食真正发生时,长安一百六十闾,尽是唏嘘之声,这其中当然也有害怕的,但更多的人,则是且惊且奇。

“吾等活了一把年纪,不想竟能见如此奇事。”

月食不稀奇,稀奇的是,已经有人提前布告通知了此事,让长安百姓不要惊慌。

说不慌那是不可能的,但随着月食在没人“救月”的情况下渐渐结束,明月重新露出她的大脸盘子照耀世人,长安百姓心中的大石头这才落下,相互唏嘘道:

“皇帝陛下难道真有天命和神通么?真能提前一个月,预测月蚀啊!”

而未央宫中的观星台上,百官群臣汇聚,他们没有像江都汉臣那般如丧考妣,击鼓奉箭,各自发挥想象力替刘秀甩锅。众人反而用自己的击节而赞,对淡然坐于案后的皇帝,还有一手观测、推算、预言了这次月食的桓谭,表达了由衷的敬佩。

“陛下,桓大夫!”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这句古诗的含义,吾等总算是明白了!”

相比于五年前,第五伦胡须蓄得更长,但他的性子依然没变,表面神情自若,心里则只觉得好笑,只想摆手对众人说一句:

“都坐下,基本操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