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535章 鼎足

新书 第535章 鼎足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羌道(甘肃舟曲县)一如其名,乃是羌人聚集之地,秦朝时被朝廷控制后设置为道,素来汉羌杂居,但双方关系并不算友善,这使得羌道县城必须修在险峻之地,东依山崖,西、南临险沟,北靠山丘。于此边陲高山、白龙江之咽喉筑城围寨,孤悬于帝国外围。

城外是无穷无尽的森林和草场、石滩,羌人牧民在牧羊,用羌语唱着歌谣。

“彼辈在唱何事?”

隗嚣听到后,询问旁人,得到的翻译是:“高山青,绿水长,云滔滔,雾茫茫。”

这首羌歌激起了隗嚣的思乡之情,然而远处是高山裸岩和终年不化的雪山,被它们阻隔,隗嚣的目光根本看不到陇右。

自从被第五伦击败后,隗嚣及三四千残部已在羌道生活大半年了,此地因为白龙江流淌而过,是连接西羌、陇右、巴蜀的孔道,只因太过偏僻,不如东边的祁山道重要,但亦不得不防。于是公孙皇帝封隗嚣为“朔宁王”,让他带旧部在此安家,毕竟这个县理论上也属于陇西郡,竟成了凉州集团最后的寓居之所。

魏军小部队几次试图进攻都被山洪、风雪逼退,但追随隗嚣到此的陇右兵卒却没有丝毫高兴,羌道太苦了,每年无霜期才几个月,地里刨不出多少粮食,披头撒发的羌女也勾不起他们的兴致,生活充满了无趣和苦闷。许多士兵,跟着隗嚣经历了刀山血海,却在思乡和艰苦生活中败下阵来,做了逃兵。

“刘邦被封到汉中时,从长安到南郑,不也曾有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连韩信都差点跑了么?”

隗嚣如此安慰自己,但他这自守而不得的失败者,哪里还能迎来“韩信”的效忠呢?

时间进入五月份后,唯一一个好消息,是代公孙述入羌中联络先零羌的谋士方望回来了!

方望是骑着羌马回来的,这种马与幽并之马、河曲大马不同,身材稍矮小,毛发却更多,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也十分踏实稳当。

隗嚣亲自出迎,不等下马的方望站稳,就大步走过去与他交谈,方望曾有许多中肯的谏言,但隗嚣都因迟疑而未听,如今,他已将方望视为能否打回老家去的关键。

“先生一去近半年,不知羌中近况如何?”

方望没有说话,等到了私密的厅堂,才捋须笑道:“事已大成!”

“听说魏将万脩旧伤复发,患疾几死,不能理事,已离开天水东归长安治病。第八矫则远在河西,陇右兵权尽入于后将军吴汉之手,此人作战乃是一员猛将,治郡却颇为平庸,再加上骁猛惯了,不论是对陇右降人,还是各属国东羌、胡人君长,只会以意气笼络,而不知许以好处。”

“对西羌先零,吴汉就更是一味用强,他醉心于武功,在河湟收拢流民,重兴屯田,向金城步步进逼。”

方望笑道:“对先零羌遣人要求将河湟还给羌人放牧之事,吴汉也断然拒绝!”

“先零乃西羌最强部落,控弦上万,姻亲众多。前汉三次羌乱,都与彼辈有关。见吴汉轻蔑羌部,不可相与,为了返回河湟,先零王愿与吾等联手!在我说服下,他已接受公孙皇帝册封,作为西海王,统有羌部。”

这就是过去几个月发生的事,若是万脩、第八矫有一人牵制吴汉,断不至于此,而第五伦也在东方河济战场,羌事紧急,就这么由吴汉拍板了,霸气归霸气,造成的后果却难以预料……

此事让隗嚣长舒一口气,他控制陇右时,对羌人便是绥靖怀柔,希望换取羌骑一起对付魏军,但那时候先零羌选择中立,如今运势,终于站在他们一边了么?

“一如先生当初所料,吴汉看轻羌人,以为易相与,西羌先零,一定能成为魏国西部永远好不了的疮疱!”

这样一来,陇右魏军就没工夫南图武都、羌道,而隗嚣却能配合羌人,不断滋扰陇西,打回故乡的梦想,似乎看到了一点希望……

但有一件事,他必须立刻提醒方望。

“先生不在期间,也发生了几桩大事。”

隗嚣道:“近日听闻第五伦已击败赤眉,横扫豫兖,更要命的是……”

“第五伦遣使从汉中入蜀,据我安插在汉中的细作查得,那使者,正是先生的老对手。”

“冯衍!”

……

冯衍在魏国级别很高,乃是九卿之中的“典客”。

不过从今年起,第五伦撤销了典客,将这个总管外交的机构一分为二,“典属国”负责与蛮夷戎狄诸邦的关系,挑选专人负责,重点在羁縻操控;而冯衍则为“大行令”,专管中国诸侯,重点则是纵横捭阖。

出使成家,乃是冯衍得到新职务后的第一项使命,还是他主动争取来的,毕竟名义上俸禄品秩不变,但职权却凭空少了一半,虽说各司其职方便处理内外关系,但冯衍自己心里也急啊,再不表现,这九卿能做多久也是个未知数——众所周知,第五伦不会对地方政务、军事越俎代庖,但偏偏对外交,最爱搞“空投手令”“特派专员”这一类的花活,冯衍只管办事,在大战略上,第五伦心中自有韬略。

于是大行令,就成了高一级的跑腿,夏初第五伦重抓外交,大派使者时,刘秀那边非阴兴不可,冯衍也不能替代;齐王张步、楚黎王这些小势力,冯衍则不屑去,于是就到公孙述这“敌国”来了。

所谓敌国,并非敌国之邦,而是地位或势力相等的国家,第五皇帝和公孙皇帝,好歹是假模假样相互承认,约好要共抗诸汉的……

如今这牢不可破的同盟已经破裂,冯衍此行的使命,便是来将这裂痕缝补起来——假装缝补。

但和上次在蜀地时受到热情招待,可随意走动不同,此番入蜀,冯衍的行动很难离开车队百步,公孙述派了专员盯着他,生怕冯衍刺探到了蜀地实情。

就这样,冯衍被公孙述的人隔绝消息,一路送到成都郊外的离宫别馆居住,并未立刻受到召见,过了两日后,才见到了成家大司徒李熊。

“李相。”

成家倒是将新朝体制全盘继承,大司徒相当于丞相,冯衍当初在蜀中出使时,与李熊私交不错,相互欣赏,如今再见,冯衍竟一拂袖,就斥责起李熊来。

“昔日衍使成都,代吾主尊公孙为王,缔结魏蜀同盟,而后成家又送黑白熊,约定永结同好,然而血口未干,蜀军便偷袭子午道,又助陇贼隗嚣,盟誓尤在耳畔,敢问李相,这难道是大国相处之道么!”

李熊无话可说,虽说大争之世,尔虞我诈是寻常,但非要论的话,确实是他们理亏在先,只能愧然道:“熊未能阻止此事,此生之痛也!每逢夜深人静,时常惭愧无眠,我与敬通一手创建的同盟,竟因小人之谗,而分崩离析啊!”

冯衍之道,李熊这是在顺水推舟了。

据线报,冯衍知道,成家内部有北进南下的分歧。北进一派力主联合隗嚣,在陇右与第五伦争天下,最终夺取关中,如今已基本失败,但仍视魏为大敌,以为第五伦迟早会南下,希望借隗嚣、羌部之力牵制魏军,保住蜀中。

这一派无疑猜对了第五魏的战略,这也是第五伦分割典客官署,特置典属国处理羌胡关系的原因,随着万脩东返养病,陇右就剩一个吴汉,听说这莽将军在处置东西羌时颇为粗暴,这哪行,必须专人入陇指导,执行皇帝政策才行。

而南下派,则以李熊为主,他从最初就认定,魏国强盛,向北绝无扩张可能,集中力量造船舶,跨有荆益才是唯一出路!对第五伦,要虚与委蛇,为成家的壮大赢得时机。

李熊的见解也没错,坏就坏在公孙述太贪心,南北都想要。

结果去年,蜀军忽然与魏翻脸,在子午道、祁山堡大败,失去了争衡凉州,进取关中的机会。因为主力、粮食调到北方,李熊主持的伐楚之计也功败垂成,竟在夷陵被楚黎王秦丰击败,上百艘船无片帆返回。

如今成家东界只扩张到了南郡秭归县,三峡有其二,但瞿塘峡死活无法突破,不过荆南的武陵郡,倒是被“传檄而定”,名义上归附公孙述,让李熊的南下策略稍稍得了点进展。

李熊知道魏蜀绝无可能再续前好,但哪怕是装模作样,也要让两边的和平保持下去,如今既然冯衍入蜀,倒不如与此人相互利用,让公孙述打消北进的痴想,留兵卒拒险要而守足矣,将精力投入到还有可能扩展的南方去!

于是李熊不顾体面,竟朝冯衍再作揖:“虽然成家无礼在前,但敬通身为魏九卿,愿再入蜀,必是心存善念,还望你我能再度联手,让魏蜀摒弃误会,重归旧好!”

误会?谁和你误会?

冯衍捋须道:“衍此番南下,倒也不尽是兴师问罪,魏皇一度大怒,欲与成家死斗,亏得衍极力劝诫,这才稍稍平息,但若想魏蜀续盟,魏皇陛下还有一个条件!”

李熊道:“是何条件?”

冯衍一笑,眼中却带着杀意:“两国之所以决裂,皆因隗嚣、方望二人而起,隗嚣既然已是公孙皇帝诸侯,魏皇也不想太过追究,但方望,说客小人也,鼓噪邪说,近日陇右探得,他竟深入先零,勾结羌虏,还望公孙皇帝,能将此人处死!”

“杀一人,便能令两国重归于好,岂不美哉?”

……

“先生当真要南下?”

与此同时,羌道城外,方望刚结束入羌远行,饭都没吃一口,却又要急着南去成都,这让隗嚣颇为担忧。

“必须去!”

方望虽然满脸倦容,却也硬撑着上马。

“冯衍乃智士,巧舌如簧,而公孙述优柔寡断,或许会被其说动,更何况,蜀相李熊,又力主南下,当初便不同意公孙述接纳大王……”

隗嚣也担忧啊:“先生欲如何劝说?”

方望咬牙道:“我须得速入成都,说服公孙述,斩冯衍,与魏彻底断交,而同刘秀通好,联吴抗魏,方今天下的三强国,才有希望鼎足而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