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531章 齐家

新书 第531章 齐家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破防的过程是痛苦的,王莽在被长安民众齐声咒骂的时候,虽然安慰自己说,这是第五伦找好的托,但仍觉得羞辱惭愧异常,甚至想到过死……

现在死,一样是殉道,还能免去最后的耻辱,甚至能打破第五伦的计划,戳穿他的虚伪。

但王莽终究没有下定决心,自尽的念头其实早在初入第五伦军营时就萦绕在他心中,可当时第五伦亦想到了,还与王莽有一个约定。

“我按照王翁之请,赦免樊崇及赤眉军俘虏死罪,但王翁得答应我一件事。”

“活着,勿要自杀。”

当时王莽冷笑置之:“若予自尽,岂不免去了汝弑君之名?”

除了这个口头约定外,王莽之所以一直隐忍而活,还因为,这一路西来,他能够见到两个想见的人。

刘歆是一个,虽然会面过程并不友善,但这对老朋友,也算给一生的恩怨做了了结。而第另一位,则是他唯一在世的后代,女儿王嬿。

能让王莽心怀愧疚的人不多,长女便是其一,当得知她仍安然无恙,未曾在乱世里丧命受辱时,王莽暗暗松了一口气,可在第五伦直言,说会安排王嬿来与王莽会面,老父亲的心一下子就乱了。

王莽被第五伦安置在汉时大鸿胪府,也称“太子宫”中,这本是当初王莽用来囚禁刘孺子婴的地方,也是心虚作祟,在如何培养这位前朝太子的问题上,王莽故意让心狠手辣的五威司命陈崇操办。

结果陈崇竟命令在此做事的奴婢、傅姆不得与孺子婴说话,更不许他迈出宫墙半步!十几年下来,孺子婴基本丧失了语言能力,成了个凡事只会哇哇乱叫的巨婴,听说亏得老刘歆在陇右数年教导,才让孺子婴有了八岁孩童的智力。

如今风水轮流转,自王莽入内后,宫中仆从对他都不发一言,连书也不让看了,直让老王莽心烦意乱。

与外界唯一的交流,便是侍郎朱弟,当他来告诉王莽,王嬿将于明日来此时,王莽竟彻夜失眠。

到了次日清晨,一路来不修边幅的他,竟破天荒地梳了梳头,整理了下白花花的胡须,甚至思考着女儿入内时他究竟是站是坐。

最后,倚门眺望片刻后,在王嬿真真抵达时,王莽却又坐回榻上,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眼睛却往门口瞥,却见一个素服淡妆的女子缓缓步入。

“她还是如此喜欢穿素服。”

王莽如此想着,却见王嬿仪态不如往日般端庄,走过来后,朝他行了一礼。

“父亲。”

这让王莽微微动容,看着女儿的模样,根本想不到她已经年过三旬,只当还是二十出头的少女,只是长期的颦眉,让她看上去满是忧虑。

王莽儿女虽多,但真正让他投入感情的,恐怕只有王嬿一人。那时候,他还一心想做大汉忠臣,只打算维持王家外戚身份以求日后自保。所以对王嬿,王莽从小就以汉家皇后的标准亲自培养,他不耐烦管几个儿子,却每天将《列女传》的故事讲给她听,希望她不仅有窈窕之容,还能够成为通才卓识,奇节异行之人。

她将手中亲自挽着的餐盒放在地上,打开后端出一碗尚有余温的粥来。

“听说父亲常常两日只食一餐,这是女儿熬的鳆鱼粥,记得当初父亲忧心天下不能进食,便以此物充饥。”

然而就算是亲女儿熬的粥,看护王莽的御医、官吏亦是要来检查的,不容分说地将其端走,大概是要去让专门养着试读的菜狗先尝尝……

“荒唐。”此事让王莽很不高兴,觉得是第五伦故意为之。

“难道吾女会毒害于予么?”

老王莽本来是说个笑话,然而王嬿却没笑,她看向王莽的目光,并无什么温度。而接下来的话,更让王莽如坠冰窟。

“今日女儿来,除了看看父亲外,还要作为证人之一,控诉父亲之恶行。”

王莽脸色顿时就垮了下来:“第五伦不但愚弄了长安人、天下人,连你也要胁迫?第五真禽兽也!”

王嬿却道:“与魏皇无关,女儿不谈天下大事,只谈家事。”

“有些话,女儿想替那些已长辞于世,再不能质问父亲之人,为太皇太后、母亲、众兄弟,说出来!”

王嬿道:“十八年前,居摄三年九月,祖母功显君渠氏去世,按照父亲宣扬的孝道,本应守孝三年,但当时父亲已是摄皇帝,儿子是君,母亲是臣,这礼该如何行?最后是刘子骏翻遍典籍,以为父亲居摄践阼,奉汉家大宗之后,只能以天子为诸侯服丧之制,服缌缞,居丧三日而已。”

“功显君独自抚养父亲长大,虽然生时最后十几年也享受了荣华富贵,但父亲此举,与断绝母子关系何异?”

王嬿对祖母印象深刻,王莽家虽出自外戚,但唯独他们这一支混得最差,功显君是个泼辣好酒的女子,但在培养儿子上却颇为上心。她对王莽也很满意,没少在王嬿面前夸王莽孝顺,让她们兄弟姊妹多跟父亲学学,可没想到,王莽最后为了他自己的政治野心,来了这么一出“哄堂大孝”!

这曾经是让王莽辗转反侧的心结之一,在权势和孝道之间,他选了前者,也未反驳。

王嬿继续道:“就算此事能用古礼遮掩过去,后来,父亲子事于太皇太后,然而却从太皇太后手中夺走玉玺。”

她从小入宫,与外面断了联系,幸亏宫里还有王政君这位王家的老主母在,王嬿从少年到青年,多是她在抚养,然而那一天,王政君举起传国玉玺重重摔在地上的清脆声,王嬿终生难忘!

这些事王嬿当初不敢说,今日却能够一吐为快:

“父亲取代汉朝后,太皇太后只想做汉家老寡妇,过一天算一天。父亲却不让她安宁,强行废汉尊号,上新室文母太后之号,又拆毁了汉元帝的庙宇,新建一座长寿宫,供太皇太后居住,可怜老太后得知居所建在亡夫庙宇上,痛哭流涕。”

“太皇太后崩时,留遗言,想以汉家太后身份,与汉元帝合葬于渭陵,父亲却阳奉阴违,在陵墓中间用一道沟,将太皇太后与元帝隔开,使之在黄泉亦不能相会,何其心狠?”

物伤其类,此事这让孝平太后王嬿看得心有戚戚,今日,她终于能替王政君老太后,好好痛斥一下王莽了。

“这两件事,便是为人子不孝!”

王莽的身形似是晃了一下,而就在这时候,朱弟端着那碗鲍鱼粥过来,宣布它安全可食,还重新加热了一下。

王嬿中断了倾诉,端起碗,坐到了王莽身边,用匕勺盛着粥,朱唇轻轻吹了吹,递到了王莽面前。

王莽抿着嘴,看了一眼女儿,又看看那粥,换了过去,被亲女儿如此批评,王莽肯定大怒之下将粥碗都砸了,但今日,他却只是乖顺地吃下一口。

“好味道,比御厨做得都好。”

说到这王莽恍然想起来,在代汉之前,每次入宫,女儿都会亲自下庖厨,但自从他登上了九五之尊,就再也不曾有过这待遇了。

靠得如此近,王嬿也发现王莽须眉头发再无一根黑丝,整个人较做皇帝时瘦了几圈,这数载在外流亡,想必受了不少苦。

毕竟血溶于水,她顿时眼睛一红,但在给王莽喂完粥后,王嬿却又打起精神来,开始了新一轮的控诉。

“我本有四位嫡亲兄长,然而皆亡于父亲之手!”

“仲兄王获,失手打死奴婢,父亲坚持以命偿命,还算死有余辜,女儿也信了父亲之言,以为父亲乃是大公无私,先国后家。”

“伯兄王宇,觉得父亲长此以往,或会害了王家,故而约人在门前泼洒狗血,以警示父亲,事情败露后,父亲竟不顾亲情,勒令伯兄自杀,伯嫂怀胎九月,关在牢中生产后立刻处死,从那时候起,女儿便不认识父亲了。”

“而四兄王临之死,更让女儿想不通,就算父亲觉得四兄不足以继承皇位,将他废黜就是了,何必非要逼他自尽?听说四兄拒绝服毒,宁用匕首,就是要留下血来!”

到这时候王嬿才明白,哪有什么公而忘私,她的父亲不过是一个自私到极点的人,为了心中所谓的理想,任何挡道、威胁到他权力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血亲,都会一一处理掉。

那份道貌岸然是装给天下人看的,只有与他最亲近的人,才能看到隐藏在其中的可笑与不堪。

“最后是三兄王安,从小便有癔病,成年亦痴傻,他虽非父亲下诏所杀,然亦在诸兄皆故的惶恐中坠楼而死……”

想到与自己关系最亲近的三兄,王嬿的泪水不禁划过脸颊,沾湿了衣襟。

“子不教,父之过,父亲此举,乃是为父不慈!”

这份斥责中,还有她自己的一份愤怒,王莽精心栽培王嬿,对她敦敦教导,希望她能成为国母。小时候父亲的形象颇为高大,是一心为国的大忠良,王嬿也以此来要求自己,当外间传闻王莽要篡位时,她死活不相信。

直到王莽抱着孺子婴,完成代汉仪式,站在禅让台上露出满足的笑,王嬿才如梦初醒。

原来,自己也是父亲实现野心的工具!当新朝取代汉朝,她这孝平太后,无疑是天下最尴尬的人。

王莽的形象崩塌了,那些从小教她的仁孝忠信故事,彻底变成了一个个谎言,从那以后,王嬿便自闭于宫室之中,直到大厦再度倾倒。

“还有母亲。”

王嬿已经难掩哭腔:“母亲跟随父亲数十年,生下四子一女,然而却得亲眼看着一个个孩儿死去,最终哭瞎了双眼,含恨而终,此乃为人夫不尽责!”

若是她的父亲以全家为代价,能够治国有方也就罢了,可结果呢?

面前这个白发苍苍的老朽,是一个失败者,一个家庭事业的双重失败者!

每个字都撞在王莽心坎上,儒家是出世的哲学,想要成为圣人,就要经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每一步。

致天下以太平,这便是王莽心中最大的愿望,他做的每一个选择,辅汉也好,代汉也罢,甚至是协助赤眉樊崇,皆以此为基础。

但那第五伦抓住王莽后,用一路西来的事实,告诉王莽:你治国无能,乱了天下。

而如今,则被亲女儿斥以不能齐家……

那些欺骗自己的心理防线,被一次次卸下,老王莽又破防了。

还剩下什么?修身么?时至今日,面对抨击和千万百姓的愤恨,面对第五伦的嘲讽,他还能以道德为盾,站在高处么?

第一次,王莽没有再称“予”,只哆嗦着道:“没错,我的一生,真可谓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言罢,王莽竟老泪纵横,伸手扣自己的喉头,仿佛女儿所制的鲍鱼粥,他无福消受,非得吐出来才好。

而王嬿则在旁含泪看着父亲的丑态,也没有阻止,只在王莽呕吐时,伸手去轻轻拍着他的背。

“还有一事。”

等王莽结束痛苦地干呕后,王嬿站起身来,冷冷说道:“魏皇欲让我来做二王三恪,以继承新室宗庙。”

所谓二王三恪,乃是华夏的老传统,新朝君主,给前朝、前前朝的后代封爵,以彰显“灭人之国,不绝其祀”。

既然第五伦打算承认新朝是正统,便当与汉朝后裔并列,有人继承香火,以女子为二王三恪,过去没有类似的例子,但只要第五伦高兴,群臣也不敢有反对。

若是王嬿答应,她这汉家太后、新朝公主的尴尬身份,便能够完美落地,作为二王三恪,她不是第五伦的臣,而是宾客。

王莽抬起头来,若真能如此,也算第五伦做了一件大好事,他清楚自己的女儿,骨子里带着刚烈。

然而王嬿却道:“但女儿已经拒绝。”

她收起袖子,仿佛要与亡新保持距离:“我恨新室!”她道出了隐藏多年的心结:“父亲的事业,害得我家破人亡,母亲兄弟尽死,我岂能作为二王后,为其续香火?”

言罢,今日的会面也接近尾声,王嬿踱步朝外走去,只留下满目绝望的王莽。

可就在迈出门槛前,她却再度回首。

她能与新室决绝而断,但对王莽,却没法做到,今日一见,竟是又敬又恨又怜。

敬他早年的悉心教导,或许那些耐心与欢笑,并不全是利用;既恨他的残忍无情,又怜他失去一切的凄苦。

毕竟,他已是自己在世上唯一的血亲了。

“但若是父亲逝去。”

王嬿说道:“我将以女儿身份,为父亲收尸,结庐守墓,直到黄泉。”

王莽愣愣地看着女儿,迎着傍晚的阳光,王嬿在泪花里,对他轻轻一笑。

这是今日唯一一次,王嬿对父亲露出了一个笑容。

一如许多年前,她被打扮得花枝招展,要入宫嫁人的那一天,也懂事地强忍不舍,扬起头,故作成熟地对老父亲展露笑颜。

“女儿,一定会遵循父亲教诲!”

门扉慢慢合上,王嬿倩影没了踪迹,作为一个失败的儿子、丈夫、父亲,王莽愣愣地在原地坐了很久,良久后,竟破天荒地掩面而涕。

……

当朱弟将王莽父女相见的情况回禀第五伦后,魏皇陛下只叹了口气。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不过现在问题又来了,既然王嬿不肯作为二王三恪,那该由谁来顶上呢?要知道,王家人已经在乱世里死得差不多了。

虽然不能解决王嬿的尴尬身份有点遗憾,但既然她决心已定,第五伦也不欲强求,只随便点名道:

“就故东郡太守王闳一家罢。”

那王闳也是惨,濮阳被赤眉攻陷后,他成了唯一一个被贼人俘虏的魏国封疆大吏,后来才被救出,此人与第五伦也有老交情,数年之间镇守东郡,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又是王家人,第五伦索性送他家一场世代富贵。

不过眼下第五伦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另一件事上。

分管教育的太师张湛、奉常王隆于入夜时分来面见第五伦。

“陛下,因剿平赤眉之役,我朝第二次文官考试从春天推迟入夏,如今陛下已定日期在五月初一,各郡县士子陆续入京。而各试卷题目,已按成例,臣令六经博士及太史议定,唯独这策论题目,还望陛下拟定。”

第五伦其实早就想好了,如今便公布了答案。

“上一次考试,策论是‘汉家气数已尽’。”

“汉之后,就该轮到新了!”

“汉贾谊有《过秦论》,总结秦朝兴亡的教训……”

第五伦笑道:“既然新朝与秦同寿,加上近日正令天下议论王莽之罪,公投其生死,不如就让士子们,撰一篇《过新论》,何如?”

嘶……

听闻此言,张湛、王隆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好一个过新论啊!

杀人,还要诛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