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517章 再见

新书 第517章 再见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收到张鱼的消息后,第五伦看似随手一点,就让窦融来“迎接”王莽。

毕竟窦融在新朝也是堂堂波水将军,掌握兵权的人物,颇受王莽信赖。

但越是如此,如今再见就越尴尬,窦融人都懵了,待会究竟该怎么对待王莽,如何称呼,要不要行礼?都是个大问题,窦融小心翼翼地问第五伦,第五伦却意味深长地笑道:

“周公自便。”

这怎么自便法?据说伊尹也做过夏臣,但商汤灭夏后,伊尹再见夏桀时是怎样的光景,史书上也没记载啊。

他们遇到的事实乃旷古奇闻,根本找不到任何先例,窦融只能赶鸭子上架,临时想。

“要不还是以故臣自居,称王莽为‘故帝’?甚至哭一顿?”

这符合窦融一贯的敦厚长者人设,若如此,他倒是“重情重义”,将自己撇得干净,那第五伦待会岂不就更尴尬了么?要知道,当年王莽可是以第五伦、窦融并列啊。

这一琢磨,窦融算是明白皇帝派自己来的深意了,想起了发生在汉昭帝时,京兆尹隽不疑逮捕伪卫太子之事

当时有人冒充汉武的儿子,早就死去的卫太子出现在长安北阙,惹得几万百姓围观,又有丞相、御史、中二千石等官吏去辨认,都不敢表态。倒是隽不疑当机立断,将此人逮捕,有人说真假难辨,还是不要太草率,隽不疑却说……

“春秋时,卫国太子蒯聩因违抗其父卫灵公而逃亡国外。等卫灵公死后,蒯聩的儿子继承了君位,这时蒯聩请求回到卫国,卫侯却拒绝了生父。孔子在《春秋》中赞许此举。如今这位卫太子也曾得罪过先帝,若是真的,他逃亡在外而没有接受处死,仍是我朝罪人!”

所以,要以罪人待之,而非“故太子”。

与之相似,第五伦对王莽的定性,早在鸿门起兵时就已定下来了,不是什么清君侧,则是直书王莽之恶,是吊民伐罪!是诛灭无道!

那一趟自己虽然错过,但现在该怎么干,窦融已有了分寸。

他琢磨着这件事,再抬起头时,那死而复活的不速之客越来越近,窦融也豁出去了,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于是在看清安车上那个白发老叟的时候,窦融肃然迈步过去,朝他一作揖,却未曾有任何称呼。

“波水将军。”王莽理想再度破灭后,还真是一心寻死,逮到谁就怼谁,眼下只盯着窦融冷笑道:“当初将军随大司空征绿林,予亲授的旌旗鼓乐彤弓,如今尚在否?”

本意是想让窦融惭然,没记错的话,当初窦周公谒见自己时,还是个老实人……

“确有其事。”

窦融果然很和善老实,只道:“方才一揖,乃是替昨日之我,拜于故君。”

旋即话音忽变:“然昨日之我,已非今日之我!”

窦融当着众人的面,不卑不亢地说道:“先时虽得大司空幸爱,为前朝赏识,然融行于军旅之中,目睹百姓藜藿不充,田荒不耕,京兆谷价腾跃,斛至数千,吏民陷于汤火之中,又动辄远役,以至于胡、貊侵犯北塞,绿林、赤眉之寇入于帷帐,不由大愁。然而融乃平庸之辈,只能淈其泥而扬其波,顺浊流而行。”

“然融一心忠恳,竟为朝廷及大司空所疑,含冤入狱,接着昆阳大败,方知新室之不可救,树朽先朽于根,国亡先亡于上!昏君乱臣,贪残于内,擅改制度,元元百姓,饥寒并臻,恨不得新室瞬时覆灭,吾等焉能不败?”

“当时我茫然无措,只欲自尽,方惊闻陛下于鸿门举兵,破八校之陈,摧九虎之军,威震关中,攘除祸乱,驱逐无道之君,解天下于倒悬!”

说到这,窦融的手,已经指到王莽头上了:“融为新臣时,乃是助纣为虐,辗转难眠,良心不安,生不如死!”

言罢又往后一拱手:“为魏臣以来,却是辅佐圣君,蒙其福而赖其愿,协力攘除天下纷乱,再建纲常乾坤!”

“昨日之我,尚能称汝一声‘废帝’。”

“然今日之我,则只能称汝为‘独夫莽’!若非圣君仁慈,勒令保护,我亦要持白刃,为天下除害!”

好一个“独夫莽”,骂得一路上受了王莽不少鸟气的张鱼忍不住笑出了声,却又担心安车上的皓首老匹夫受不了这刺激,当场气死。

然而让张鱼和窦融惊奇的是,被如此痛斥,王莽居然神色自若,反而用一种怪异的眼神看着窦融,那莫非是……

怜悯?悲哀?

没错,在王莽自己看来,他就像一个经历沉浮后,参透世事的圣人,而窦融呢?不过是为了急着向第五伦表忠心,与新朝做切割,而泼妇骂街的可笑倡优。

然后,老王莽便极有涵养地叹息道:“大戴礼记有言,人之道莫大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父道圣,子道仁,君道义,臣道忠。”

“而贤臣之事君也,受官之日,以主为父,以国为家。只要有能够安国家,利人民之事,要不避其难,不惮其劳,以成其义。故其君亦佑助之,以遂其德。”

这就是王莽对自己臣子的要求,希望个个都是没有私心的完臣。

王莽看着窦融:“如汝所言,当年予确实为人所误,行事刚愎自用,办了许多错事。但窦周公,汝自诩国家忠良,当初与第五伦入宫谒见时,为何尽是阿谀奉承之言,却无半句规劝?”

窦融立刻反驳:“严伯石等人亦曾力劝于汝,不也无用么?”

“严尤是真正的忠良,是予讳疾忌医了。”王莽颇为悲切,也是直到事后,他才看清楚谁才是一心为自己好的:“但予虽然未尽听其言,却也未曾枉杀一人!予最痛恨的,乃是那些面谀在前,背后捅刀之辈!”

就算按照孟子那一套理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王莽自问对第五伦加以重用,寄予厚望,视为手足,然而第五伦如何报答呢?将一把刀,捅入了他的腹心!这是王莽绝不会原谅的事。

老家伙仰天而叹:“天降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著为父子之亲,君子治人伦以顺天德,小人乱天常以逆大道,第五伦是也。”

王莽又自嘲道:“也对,君不君,自然臣不臣。”

“就像家中有了逆子,做父亲的,当然也有过错!是予没做好表率啊!”

王莽不愧是当世大儒,真要辩起经来,窦融完全不是他对手。

窦融顿时大悔,王莽虽较当年有了许多变化,然而还是那么偏执,油盐不进。自己本想将他痛斥一番,以立先声,岂料竟落了下风,反叫王莽当面占了第五伦便宜。

张鱼也在咬牙切齿,但老头子却打也打不得,杀更杀不得,真是难办啊。

窦融更加尴尬了,只冷笑着拂袖挽回颜面,而后让车队继续往前,同时加大了两侧的人手,以避免人围观。

“果然,还是死在‘赤眉’手中最干净,陛下啊陛下,为何非要见这活王莽?”

……

济阳县城之内,耿纯等大臣也是这么想的,王莽就是一个烫手的芋头,皮还特别糙厚,怎么处置都无益。

然而第五伦却只留下了一句话:

“世人喜欢将争夺天下,称之为逐鹿。”

“如今新失其鹿,天下共逐,然而狩猎近半,却发现过去的鹿主人竟还在场中,在那叫叫嚷嚷,诸君不觉得,这很有趣么?”

一点都不好玩,耿纯等人不知第五伦具体计划,只心存忧虑,看着载有王莽的车乘,往第五伦居住的济阳宫而来。

这济阳宫不大,乃是汉武帝时修建的行宫,因为常年没有皇帝光顾,经常封闭。后来,有一个名叫刘钦的济阳令在这做官,恰逢妻子临盆,而济阳遭到水患,唯独济阳宫还干燥些,遂开宫后殿居住,不久后其妻诞下了一个男孩,因当年济阳岁有秀禾,故名“刘秀”。

不过刘家很快就搬走了,进入乱世后,这里被绿林、赤眉军轮番抢掠,彻底成了一片残破的空宫,如今倒是装下了第五伦和他数量庞大的行在官吏们。

队伍抵达济阳宫后,张鱼就拦下了巨毋霸,请他去县中馆舍休憩,意思不言自明。

巨毋霸没有动,只看向王莽。

王莽则道:“舜有贤臣五人就能治理天下,而周武王说,予有戡乱之臣十人。”

他的话语中,难得带上了些柔和:“予之贤臣,不如武王,却比舜多,早年有王舜等人,后又有严尤、田况、王邑之辈,而卿则是追随予到最后的忠良。”

王莽竟朝一直保护自己的巨人一拜,低下了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卿所尽之忠无穷,而予却再也给不了卿回报。”

“卿贤臣之义已尽,自此之后,大可自由而去了,走罢,回东莱去。”

王莽挥了挥手,与新朝最后的忠臣作别,也不管巨毋霸伏地而拜,王莽自顾自下了车,往济阳宫中走去。

且不肯让人搀扶,虽然瘸着腿拄着杖,颇为滑稽,但在王莽自己觉得,却走出了慷慨赴难的气势。

他昂扬着头,老家伙虽然身形枯槁,衣裳肮脏,落魄若乞丐,但内心,依然有天子、大圣的骄傲。

他去见第五伦,已经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一定要让这个卑劣小人,见识到王者真正的仪态气度!天生之德!

济阳宫中的郎卫侧目看着这个癫狂的老叟,目光或好奇,或仇视。

他们中有人是来自京兆的孤儿,也有昔日的猪突豨勇,盯着这个祸乱天下的人,有人想起新末的大乱,那些逼得他们家破人亡的闹剧,只能强忍着,不让自己将手中的戟戳进老头胸中!

然而,就在王莽带着必死的信念步入济阳宫殿中时,门扉推开,展现在他面前的,却是摆开的一桌宴席,切片的鹿肉在火炉上滋滋烤着,有一青年人坐于案后,穿常服,戴远游冠,挽着袖子,亲自给炙肉翻面、撒盐,而旁边刀俎齐备。

见客人到来,他放下手中祖传的铁钳,站起身来,却也不行礼,只对王莽点了点头。

“王翁,许久不见。”

第五伦丝毫没有窦融的尴尬、忐忑,反而颇为舒闲,只如此称呼王莽,仿佛他只是来遛弯串门的邻家老头。

“山河大恙,君无恙乎?”

……

PS:第二章在半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