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503章 敢动

新书 第503章 敢动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幽州骑冲过来了!”

对这场决战,杨音最担心的便是幽州突骑。

他在敖仓吃过大亏,盖延只带着几十骑,就突破了杨音的后方,三千骑集中使用,又会造成多么可怖的战果?

如今,渔阳鼙鼓再度动地而来,杨音既害怕又高兴。

怕是自然的,赤眉多来自兖州海岱,鲜少有与骑兵交手的经历:匈奴乌桓从没深入过中原,北军八校中三支骑兵在被派到东方战场镇压赤眉前,就因新朝灭亡而各奔东西了。

当赤眉战士第一次面对那成建制结阵朝自己冲锋的骑兵时,只感觉钢铁的轰鸣充斥整个世界,双腿也止不住与大地一起颤抖。数日以来,光是外围部队被渔阳突骑袭破的,就有数千人,虽然当场杀伤不多,可对士气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在这几乎无险的大平原上,赤眉军的乌合之众拿骑兵一点办法都没有。

除非他们自己送上门来!

“还是樊公会打仗啊。”杨音立刻让人通知林子里的人,一旦渔阳突骑冲击东面之阵,他们就立刻跑过去,设法绕到其背后,截断退路!

赤眉没有车垒,没有壕沟、鹿角,他们只有一条贱命,用性命拖住突骑,给其他人赢得包抄的时间。

……

与此同时,身在丘上的马援也死死盯着渔阳突骑的骑锋,盖延没有理会他的燃烟示警,数百名骑士作为前锋,朝赤眉冲去。

“盖巨卿莫非是忘了烽烟品约?”马援身边的校尉们都如此说,盖延给他们的印象,确实是大大咧咧,比马援还“不拘小节”。

马援沉着脸道:“盖延乃是塞外要阳人,从小看着烽燧长大,就算是陛下定下的新品约,他比我记得还牢。”

说好听点,盖延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说难听点,他作为马援的部下,却违抗了马援发出的警告和指令……

渔阳突骑虽是精锐,个顶个都是敢战之士,但马援很清楚,一旦骑兵乘胜冒进的,被数量太多的敌人拖入短兵相接的肉搏战中,其冲击优势便无法发挥。往往最后落得反为步卒所败——第五伦编写的操典中,反复拿越骑营败于来歙那一战来鞭尸,希望将军们勿要重蹈覆辙。

虽然盖延没机会去长安聆听皇帝陛下授课,但作为老行伍,不会这点常识都不清楚吧?

他们所在的地方有烟,遮挡了视线,马援匆匆爬上另一块凸出丘陵的石头,等看清楚渔阳突骑的阵型后,却又哈哈笑出了声。

“我就说盖延不是有勇无谋之人,看,他用的不是锥形阵,而是雁行阵!”

此阵一如其名,乃是如大雁飞过的斜行,毫无纵深可言,用来冲击敌阵,自己多半要先垮。

渔阳突骑如雁群般靠近赤眉军,当距离到达近百步时,没有像往常那般加速冲锋,反而控制着马速,等逼近到四五十步外时,速度已放到最缓,竟直接驻马开弓,也不瞄准——不必瞄准!因为敌人正挤在一起,持着长长的削尖树枝原地不动呢!

渔阳突骑虽以“突”闻名于世,但常在边塞,与匈奴乌桓角逐,“射”术又岂能不精呢?虽然不能和曾担任右北平太守,射虎箭入大石的李广相比,且骑且射亦不如胡人,但驻马而射,却颇为娴熟。

且见他们飞快地放箭,将箭镞以最大的力量射出,飞矢如雹,落入赤眉军中,尽管才数百张弓,但也足以对他们造成极大的伤害。

尽管有王莽、绿林、梁汉争先恐后给赤眉军做运输大队长,但缴获的甲胄得不到修补,几年下来,连从事、三老的甲都破破烂烂。大多数人穿麻布短打,面对破空而来的利箭,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只好扛着不知从哪个地方拆来的木板挡箭,防御力可想而知。很多箭穿透了盾牌,将他们的手钉在门板上。

盖延欺负的就是赤眉军远射武器不足!

赤眉被白射了好几波箭,伤亡不小,眼看敌人没有冲锋的打算,终于忍不了了,纷纷嚎叫着冲了出来。希望能和敌人短兵相接,缠住他们,将马上的骑士拽下来,但渔阳突骑却根本不给任何格斗的机会。

突骑不恋战,在一阵鸣金声后,立刻掉头退却,盖延特地挑了地形平坦没有阻碍的方向,很快就将追兵甩得远远的,甚至还有能骑射者返身开弓,射死了几人。

赤眉只能停下了脚步,而那些追太狠的人,很快就发现,自己与大部队脱节,竟被两队游弋的渔阳突骑包在中间,依仗马速来回冲杀,将他们打得七零八落……

等其余赤眉军赶到时,原地只剩下一堆己方的死伤者。

杨音也实在忍不住,将伏兵拉出了林子,想要从侧面包抄过去,只要将渔阳突骑围起来,慢慢压制他们的进退空间,看骑兵往何处去!

但渔阳突骑却在一阵胡笛呼哨后,开始以骑队为单位,四面而走,让赤眉军包了个寂寞。

类似的情形在之后的半个时辰中不断重演:渔阳突骑纵马靠近,射了几波箭后,又纵容撤走。

利用机动优势,敌人散开则散开、敌人聚合则聚合,绝不给赤眉包抄自己的机会,从而先在战术上处于不败之地。

这便是渔阳突骑与新建立的“并州兵骑”不同之处了,听说小耿遇事不决就冲冲冲,但幽州突骑却鲜少装备马铠、重甲,更为机动,耍得赤眉团团转。

但这也是无奈之举,若按盖延的性情,眼下就该以骑队轻突敌阵,只要冲动一个口子,则不论众寡,长驱直入,一举击破包围,这才痛快!

可仅存的理智,以及马援的警告,却让盖延压住冲动,只能用这种极其无聊的战法折腾赤眉军。

他时而回头北望,在盖延南下来救马援后,樊崇的赤眉主力大军已经放弃了北上,转而往南而来,但应该还有半个时辰才能抵达。

时间够的!只要马援军杀出来,盖延就不必与赤眉玩骑射了,而会像一把锤子般,朝这群乌合之众重重砸去,让他们见识真正的突骑!

“马国尉,赤眉虽众,但我起码牵制了两万人,如今其军心焦躁,又被我牵制疲于奔命,正是突围的好时机,为何还不出阵?卿为砧,我做锤,一起大破赤眉!”

……

“或远或近,或多或少,或聚或散,或出或没,来如天坠,去如雷逝,这便是渔阳突骑的‘鸦兵撒星阵’啊,平素未遇强敌,往往一次冲锋便结束战斗,今天总算得见,痛快,真是痛快。”

马援本担心盖延匹夫之勇,将渔阳突骑搭在这,看到他们竟跟赤眉军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这才放心下来。

渔阳突骑犹如雁行鸦兵,扑棱着翅膀,挠得赤眉巨人满脸是伤,气得这“巨人”疯狂挥舞手中刀斧,却不能伤其一根羽毛。

看似从容,实际上却有极大风险:若是不同骑队之间配合出了纰漏、若是赤眉军冲得快些,包围再大一些,都有可能让突骑有来无回。随着马匹渐渐疲倦,撤离的速度也越来越慢,甚至出现了小队骑兵被赤眉包围,全员战死的情况。

而盖延就是不退!还不惜暴露位置,在平原上燃起了示意进攻的薪火。

马援当然知道盖延何意。

“巨卿此来,定非陛下诏命,而是为了早点助我突围。”

看着盖延豁出命来犯险,马援颇为感动。

但他却不敢动!

一来,马援能够看到,先前北行的樊崇大军,已经调头南下,或许是担心留在这的人不是马援和盖延的对手……他们只有半个时辰的时间突出去,风险太大了。

其次,盖延忠勇可嘉,却一点不明白马援的心思,就算与盖延配合得当,逃出生天,但他马援不败的完璧之身被破,打一场“突围战”就能挽回颜面么?没了马援牵制,赤眉很可能会离开河济,继续祸害中原其他州郡,中原将永无宁日。

“只有将赤眉尽歼于河济之间,才对得起战殒的将士!”

马援相信,第五伦与自己有足够的默契,会将大军包过来,让这片战场陡然显出惊人的格局: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层层交错,扭成一团。

于是,在偏将、校尉们再度请求突围时,马援依然拒绝。

“令士卒枕戈待旦,待陛下大军抵达战场,再燃离合烟,让盖延退兵。”

“对不住巨卿了。”

马援心中喃喃道:

“我这块砧。”

“只能由伯鱼来锤!”

……

和感动盖延忠勇的马援不同,战场的另一端,凡事喜欢讲规矩的虎威将军张宗,已经将盖延祖宗八代都骂遍了。

“果然是燕人,驯不熟的野马,只会乱撅蹄子!”

自河北战役以来,幽州系的势力就加入了魏国,而其中又分为耿家的“上谷系”与吴汉为首的“渔阳系”。

上谷系的将吏还好,在老耿被请到朝中做“太傅”后,就被景丹给接手了。

渔阳系问题就大了,吴汉虽然身在陇右,但却是出了名的刺头,而渔阳突骑的名声也很坏,在冀州作战时,军纪差,不肯听话是常有的事,幸亏交到马援手中,被收拾得服服帖帖。

可现在张宗才明白,不是渔阳突骑被驯老实了,而是盖延看人下菜啊!

说好步骑协同,一起牵引赤眉军往北移动,为大军包抄赢得机会,虽然这是张宗的临场发挥,还不是皇帝的诏命,可他好歹是杂号将军,而盖延只是一个小小偏将,理当服从。

岂料姓盖的竟临阵自作主张,往南去了!

张宗惊出了一身冷汗,不是替盖延担忧:渔阳突骑陷于赤眉十余万大军中,全军覆没,那是小事,友军死就死,不可惜。

但若将赤眉惊走,不再与皇帝陛下决战,那盖延罪过就大了!

“此战之后,我一定要上书弹劾,让盖延连偏将军都做不成!”

夜色来了又走,在这一晚上发生了许多事:樊崇已经停止来追张宗,而调头同后军汇合,他也知道分兵是大忌。赤眉军转而对被困的马援发动新一轮进攻,希望能在大战之前,拔掉这颗钉子。

张宗也让士卒跟着赤眉亦步亦趋,如同尾行猎物的狼,希望能冷不丁咬下块肉来。三河兵就在南北十余里距离上来回折腾,既不能离得太远让赤眉退出河济,又不能靠得过近遭到夜袭。可一旦赤眉派兵来撵,便立刻撤回,毫不拖泥带水。

另一边,盖延见马援不动如山,悻悻而撤,但也没回来与张宗汇合,只自成一师,夜晚又点着火把,继续派还有力气的人马雁行鸦兵,替马援牵制赤眉兵力。

直到旭日东升,魏军浴血而战,赤眉又丢下了上千具尸体,还是没能攻破车垒。

马援的部下也疲惫不堪,倘若樊崇再猛攻一夜,他们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撑过下一个夜晚。

今日天气不错,当早霞消散之际,在丘上坚持擂鼓指挥,握着鼓椎就睡着过去的马援猛地睁开眼,却看到了北方淡红色的云层下,升起了袅袅斜烟。

他揉去眼屎,定睛再看,那不是赤眉军或三河兵、渔阳突骑的炊烟,而是用于报信的积薪浓烟!

一整夜几乎没从鞍上下来的盖延,也看到了那些信号,一道、两道、三道……五道,每一道代表一个师,起码有五万人靠近了战场!

至于更靠北的张宗,他睁着两夜未眠,布满血丝的眼睛,看到的可不止是烟柱,还有魏军中一种独特的指挥标识。

仿佛从各师旅中飞起了一只只大鸟,颜色各异,却有结实的线与地相连,操控它们的人,乘在戎车之上,用极大的臂力,操控着这些飞行物。

也不知是黄皇室主喜欢放的木鸢给了皇帝灵感,还是第五伦后世就有放风筝的喜好,不同颜色的风筝,就成了天气好时,大军团沟通作战的信号。

眼下最高最醒目的,是一支五彩的长龙,它翱翔在天际之上,乘着春日的徐徐晨风,升得很高很高!

三十丈?不,起码有五十丈高!看上去好像都能够到云彩了!

张宗露出了笑,他知道这风筝之下,是哪一位。

“来了!”

踏着五彩祥云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