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484章 防不胜防啊

新书 第484章 防不胜防啊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没想到涿郡的叛乱,竟是因为这可笑的缘由。”

武德二年正月初,已带着冀州兵向南撤到巨鹿郡的耿纯,收到来自景丹的通信,里面详细说了耿纯走后,幽州兵攻破涿县,擒杀叛贼张丰的过程。

原来,那涿郡太守张丰喜好方术,遇上一个方术士,说时无英雄,第五伦、刘秀比刘邦、项羽差远了,真天子尚未出现,人人都有机会。

遂送了一块以五彩囊裹着的石头,说是什么“女娲补天之石”,系在张丰的肘子上,言石头中有美玉,只要他以壮志锤炼,就能炼出一枚玉玺来,可以让张丰当皇帝。

张丰竟信以为真,急冲冲就造反了,城破之际尚寄希望于肘石发威,结果景丹令人椎破,里面什么都没有。

张丰目瞪口呆,这“无上大将军”赌石炼器失败,是当真没头了。

“燕齐及赵地的术士确实太多了。”笑完后,耿纯又觉得这并非孤例,这片土地上的草头王们,一个比一个迷信,从他舅父真定王刘杨竟觉得瘤子是祥瑞,这群人本就有野心,再被方士借鬼神天意谶纬煽动,遂笃信不疑。

“幸亏陛下年轻,对方术士毫无兴趣,也决然不信谶纬。”

从蛮不讲理地尽取五德就能看出,第五伦在信仰上是个实用主义者,他不会公然反对,但对妄图来哄骗自己的燕齐方士,亦是嗤之以鼻。

想到这,耿纯又好奇地问幽州来客:“汝可知,孙卿收到陛下什么礼物?”

景丹派来的门客答道:“是一件旧羽氅衣。”

“羽氅?”耿纯微微诧异,但很快就想通了缘由,拊掌道:“原来如此。”

他却是想起当年,受马援、万脩出奔牵连,第五伦被逮捕入五威司命府,耿纯遂与景丹一起约合孝廉郎官们,去五威司命和太学生一起抗议,要求释放第五伦。

那可是个寒冷的夜晚,当五威司命顶不住压力,将第五伦放出来时,景丹第一个迎了上去,将早就准备好的羽氅,披在冻了两天的第五伦身上。

那一刻,肯定很暖和吧。

那件旧羽氅,第五伦颇为爱惜,听说做了皇帝后依旧经常穿,现在却给景丹送了来。

耿纯暗道:“因为陛下知道,对景孙卿而言,这两个冬天实在是太冷了,急需有人给他披一件衣服啊。”

景丹的人生巅峰是潼塬之战,一举成名,可就当众人觉得他将一跃成为最得力的将军之一时。景丹运气却差了起来,久攻井陉不下,河北战役里与大战役缺席,到幽州做刺史后,又闹出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叛乱。

加上景丹久病,焦虑国事,围攻涿县时,经常彻夜难眠,病情更糟,只能靠第五伦送的辽东人参吊着,生怕辜负了主君的厚遇重托。

果然,听来客说,除了旧羽氅,第五伦还赠了景丹一首诗。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本意乃是一位妻子叮嘱丈夫,在外办公奔波劳苦,衣裳穿破旧了不要紧,等回来后,我给你缝补新的,第五伦是想借此告诉景丹,保重自己最重要。

“但越如此,孙卿恐怕会越惭愧,愈发强求自己。”

耿纯觉得,景丹如此多病,恐怕不能再硬撑了,等今年战事稍停时,幽州的主官,可能真要换一位,只不知会是平叛中表现卓越的寇恂,还是别人呢?

那他耿纯,又收到什么礼物?

其实第五伦送来的不是物,而是人!

话说,耿纯在去岁平定铜马贼后,眼看刘子舆将他故乡宋子老宅毁得差不多了,索性宣布,耿氏举族搬离河北!

此事引发了族中的抱怨,巨鹿耿氏为打垮刘子舆做了多大的牺牲啊!和姻亲刘姓断绝关系、坞堡田宅为铜马所破,不少子弟还跟着耿纯甘冒矢石,不就是为了胜利的那天,重新回到祖宗所居的土地上,靠着在魏国的官职和靠山,与国同休,再做一朝人上人么?

如今耿纯要他们搬走,和那些亡国的河北诸刘有何区别?耿纯不是和皇帝约了儿女亲家么?他在害怕什么?

当然得怕了,前朝的教训摆在那,越是外戚越害怕,越是外戚越难长久啊!

耿纯现在都有些后悔当初的约定了,那时候,第五伦入京可谓九死一生,耿纯是存了“汝子吾养之”的念头,才毅然接受婚约,谁知道第五伦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若宗人宾客中仗着这层特殊关系,自矜狂妄,犯了老毛病,在河北继续做地头蛇,兼并土地,欺男霸女,那事情可就麻烦了。耿纯在冀州大权军政独揽,本就颇为招人眼红,是想让谤书多出几筐来么?

他遂一改平素慈厚,狠心将所有耿氏族人统统撵走,老弱妇孺迁往地广人稀的并州上郡,年轻一点容易惹事的,就留军中效力,亲自盯着。

甚至连妻室儿女,也狠狠心,统统打发到长安北阙甲第居住,美其名曰让女儿和太子从小一起长大,培养感情,其实是做人质。

而现在,第五伦给耿纯的礼物,却是将他的妻女重新以御车送回了冀州,还在信中申饬,说了一通大道理:予与伯山结亲,是看中耿氏家教良好,如今汝竟让幼女从小难见父亲,这小树苗长歪了怎么行?

第五伦让耿纯在处理军政之余,连“家”也好齐好喽,迁往上郡的耿氏家族,皇帝替他安置,给他们划定的地契田宅,连带耿纯的几个弟弟,都做了妥善的安排,以安其心。

正月里能同妻女团聚,这对耿纯而言,便是最好的礼物。

然而这份短暂的舒适,他也不能多享受片刻,初一刚过数日,耿纯就收到了来自北京邺城的急报!

“来了。”

耿纯读罢肃然吐气:“只希望,这是冀州的最后一场兵灾!”

……

虽然“魏成尹”地位高出普通郡守一截,但邳彤还是吃了资历的亏,轮不到受正月之礼,只能满怀羡慕地看着两辆驿车发往巨鹿、幽州。

他连年都没过好,毕竟赤眉大军就在对岸的东郡濮阳,邳彤与河内太守冯勤只凑出了两个师的兵力在北岸各渡口盯防,但随着正月到来,大河也冻到了最为结实的时段,每天都有新的河面能够行人,一时间魏军捉襟见肘。

幸好,第五伦在早年和赤眉迟昭平部交战后,就总结了经验:能对抗赤眉滚滚洪流的,只有河北百姓组织起来的汪洋大海!

想靠低效的封建官府来全权包揽这些事,显然是想多了,所以必须依赖地头蛇们协助,他们才是最怕赤眉的人啊,故而颇为积极。

各乡邑里闾遂在什伍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崭新的“保甲制”,百户为一甲,千户为一保,积极于魏政权合作的各地土豪良绅,摇身一变,成了“李甲长”“王保长”。

主要任务是协助里正、乡啬夫统筹民团乡丁。

“冀州兵尚未归来,马将军守陈留,魏郡、河内虽然只有两个师的兵卒,但各保、甲的民兵乡勇,合计能有二十万之众!且不少人去年参加过河北战役,送过粮食。”

邳彤只能这样给自己打气,他也曾去信向马援提出,赤眉在中原失利后,可能会进取河北,希望马援能派一两个师的援兵过来。

再不济,把盖延的三千渔阳突骑遣至邺城也行,他们消耗的巨量粮秣,北京虽然不富裕,但还是咬咬牙,包了!

但如此明显的漏洞,马援却直接无视,借口说他只管中原,不管冀州,咱要守规矩,不能越权啊!也不知打的什么主意。

马援能有什么坏心思呢?邳彤左思右想,只猜到一个可怕的可能:“马文渊上次以敖仓为饵,只诱得赤眉偏师,他不会是又要故技重施,以北京为饵,再钓一次鱼吧!”

一念至此,邳彤越发不安,一面请耿纯的冀州兵加速南下,一面写奏疏去禀报皇帝求证,同时紧张地盯着黄河。

可千里河防,终究是防不胜防啊!正月初二,当邳彤处理完一天的政务昏昏沉沉睡去后,床榻还没睡暖和,就被急促的敲门声唤醒,得知了赤眉过冰面,进入魏郡的消息!

邳彤大急:“沿岸的师旅和保甲呢?”

“大尹,赤眉分兵,以千人为一队,分别过河,沿岸虽尽力拦住了十余支,但还是有数十支从无人防御处渡过。保甲不敌,差点为贼人聚歼,只能退回城郭坞堡,坐视赤眉越过。”

邳彤只感觉头晕目眩,该来的还是来了:“究竟有多少已至魏地?”

“数不清,或有数十、上百队?”

“几万,十几万?”邳彤大骇,赤眉这是尽数北上,来魏地大吃特吃的架势啊。

他立刻道:“再派人分别去北、南,向河内、洛阳、马将军、耿丞相求援!十万火急!”

“不管河防了。”邳彤也顾不上什么大局了,他身为魏成尹,现在只需要考虑一件事。

“让外围的兵卒统统撤回来,固守北京!”

邳彤咬着牙:“邺城,是陛下的龙兴凤举之地,大魏国运所在,绝不容有失!”

……

熟悉的地方,熟悉的冰河,熟悉的赤色双眉,还有那个熟悉的傩面——迟昭平的面具,只是已褪色不少。

城头子路凝视着手中的面具,他记得,五年前,自己追随迟昭平击魏郡,也是这样一道脏兮兮的冰河,赤眉战士们踩在上面,渡到对岸,却一头扎进第五伦的埋伏中。一场苦战下来,赤眉大败。

而城头子路则在渡河前,就遭到了马援的抢先攻击,部众离散,等他赶到战场对岸时,只能看着那悲壮的一幕:

迟昭平毅然投河,随死者数千。

那是城头子路一生的梦魇,兜兜转转,他终于还是回来了!

这个冬天更加酷寒,正月前后,河水比那一年冻得更结实,主动权遂掌握在了进攻方手中。

而经过多年锤炼,与魏军交战数十次后,城头子路也已成了一位“游击”大师,马援在信都时都拿他没办法,刘子舆覆灭了,城头子路和他的部众,却依然安好,转头与樊崇合兵,他们遂从“铜马”,又变回了赤眉。

“大王……”

“不要再叫我大王。”城头子路对王号不是那么在意,济北王,是刘子舆封他的,如今他在赤眉中的名号是“六公”。

“六公,我部五个万人营,分为五十队,除了十多队被沿河魏兵及民兵拦截退却外,其余统统渡了过来!”

没错,城头子路已站在大河北岸,现在他完全可以收拢化整为零渡河的部众,也有三万余人,调头杀回去,与守河岸的魏军及保甲民团鏖战,拖住他们,让樊崇的十多万人从容北上。

但爰曾却没有这样做,他很清楚,在被第五伦统治多年的魏郡、河内,纵赤眉有十万数十万,却依然是少数。他们不受当地人欢迎,不论豪强还是庶民,都会对赤眉人人喊打。樊崇来了又能如何?敌人肯定会坚壁清野,等河水消融,遭到魏军幽冀、中原两大兵团夹击么?

他和樊崇都是打了七八年仗的老狐狸了,不会行此愚蠢之事。

“河防如此松懈,大公,魏郡可能和敖仓一样,也是个饵!”

城头子路记得,自己半个月前,在与樊崇在濮阳会面时就指出了这点。

“马援故意将大军放在陈留,既不救濮阳,也不防魏郡,就是为了引诱吾等为了掠食而北渡。”

樊崇当时都惊了:“邺城是魏之北京,马援敢如此?”

城头子路笃定:“别人不敢,但马文渊胆比天大,何事不敢做!”

但明知如此,城头子路,还是要毅然做那条去咬钩的小鱼!

“与马援作战,只能与他拼胆魄,否则拖下去必败无疑。”

城头子路向樊崇提出了他的计划:“以我对马援的了解,他得知赤眉北渡后,必不会先渡河来击我。”

“马援生平好打大仗!”

最了解你的,往往是死敌,作为马援多年的老对手,城头子路说道:“马文渊将会沿着大河南岸,向濮阳进军,以期切断退路!如此便能将赤眉,全歼于河北!”

不愧是生在海滨,樊崇立刻就明白了城头子路的计划:“等马援伸手来收网时,他会发现,小鱼身后,还有一条海蛟的血盆大口,将他死死咬住!”

城头子路颇有遇到知己之感:“然也,吾等假装十余万人北上,我渡水为游兵,做出直扑邺城之势,毁其乡邑,乱其后方,拖住冀州兵,与之战于河北。”

“而大公以赤眉主力,与马援决战于河南!”

樊崇不太放心:“若你料错,马援偏就走了河北堵截呢?”

城头子路大笑道:“那陈留与洛阳,不就露出破绽了么?”

这是个疯狂的计划,但也是城头子路认为,赤眉唯一能击败魏军的机会,拖到春暖花开,第五伦将各路魏军调到中原,就再也没法翻了。

只在城头子路北上时,樊崇如此问他。

“爰曾。”这是城头子路的真名。

樊崇对他满是好奇,又或者是想从这个同样传奇的战士身上,找到某种与自己的共通之处:“你先为赤眉,又做铜马,从王变公,处处与魏作对,以你能耐,做一地诸侯都轻易,却总不离开大河两岸,为何要如此拼命?”

这个问题很简单啊,需要想么?最初时,城头子路不过是想带着家乡的河患难民活下去,至于顶着什么名号?在哪个渠帅麾下效命,他根本无所谓。

但后来,却有些不同了。

城头子路从不羞于启齿,他对迟昭平这总不以真面目示人的奇女子,除了敬仰、感激,更有一份爱慕。他正值壮年,她大好年华,不动心才怪,只是人家浑身是刺,不敢靠近。

可惜当初他无能,只能眼睁睁看着她葬身鱼腹。

唯一能做的,就是拾起迟昭平漂到岸边的面具,然后代替她,成为河患灾民新的首领!

城头子路是这样回答樊崇的,毫无隐瞒:“为迟昭平复仇,完成她的夙愿。”

樊崇摇摇头,眼睛里不知道是失望,还是同情,只用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做比喻:

“爰曾,你过去的志向,这么大。”

两指之间的缝隙从半尺变成一寸:“可如今,却只有这么点了!”

城头子路颇为不快:“那樊大公的志向呢?”

樊崇说了两个字,满是憧憬:“乐土。”

那是田翁讲给他的听的,关于诗经,关于贪婪的大老鼠,与可怜农夫的故事。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还有一句话,损上益下,民悦无疆。”

田翁如此告诉樊崇,古之圣贤,早就在微言大义里,为他们指明了道路,赤眉作为“上古之兵”,乃是实现致太平,在前劈砍荆棘阻碍的利刃。只要消灭帝王们,损上益下,均了田地,他们就能抵达“乐国”!

这确实是最接近樊崇理想的答案,但如何做到,哪怕田翁说得天花乱坠,他还是没谱。

以至于一向以豪迈自信示人的樊崇,提到这两个字时,憧憬之余,也有迷茫。

眼看城头子路斗志昂扬,戴上画着血色赤眉的傩面毅然北去,樊崇甚至有些羡慕,爰曾很像几年前的自己。

樊崇一个人硬撑着这松散的团体,以他不算出众的心智,努力弥合众人争端,将他们拢在一起,真是殚精竭虑,确实有些累了。

他已横扫海岱与中原,走过太多的路。

站在这苍凉的天地间,樊崇从来不回头望背后的满目疮痍,永远盯着前方的富庶处,他没去过的,也就关中、河北几处了罢?

樊巨人又一次困惑了:难道,还得将大河对岸的敌人都杀光,他与数十万赤眉兄弟姊妹,才能获得自由,抵达乐郊么?

……

PS:今天只有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