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447章 六盘山上高峰

新书 第447章 六盘山上高峰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山高而长,北连沙漠,南带泾、渭。关中四塞,此为西面之险。”

这是第五伦在山麓东面仰望这道山脉后给出的评价。

他说打陇坂是“仰攻”,这是字面含义,因为陈仓一带地势平坦而低,但向西北行则越来越高,当抵达陇坂脚下时,眼前这道山脉却陡然上升!

“其坂九回,不知高几许。欲上者,七日乃得越。”

这意思是,只知道险峻得翻到对面山脚都得走七天,至于多高,只有天知道。

但今日,当第五伦随军抵达此处时,却偏要测一测这“不知几许”的高度。

对数字和器械较为敏感的水衡都尉杜诗被调到西线来,与身在长安的任光一东一西,统筹漕运辎重事宜,当第五伦问他能否有办法测出陇山高度时,杜诗道:“臣只能用偃矩望高之法,粗略量出。”

第五伦让他当场演示,杜诗的偃矩法纯粹利用经验,得出的答案距离实际肯定很远,只能说“或有八百步左右。”

第五伦却还不满意,只笑道:“予倒是有两种方法,可量得陇坂之高!”

一种是使用多次测量传递的方法,就可以测量出各点之间的距离和高度差,得到了一千零九十步的结论。

其次,则是第五伦令材官营将大黄弩屯用于测量目标远近高度的“经纬仪”拿过来。

这所谓的经纬仪,其实是设在一个框架上的三条横线和三条竖线,缩小版的安在大黄弩望山上,射手利用十字网格就可以上下左右地瞄准目标了。此物同样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测山之高,用算家勾股之法反复推算后,亦得一千多步。

杜诗大受震动,在那用经纬仪对着旗杆等物比比划划,准确度确实很高。随着少府全面开工,将武德皇帝任何设想都变成现实,近来军中的小器械是越来越多了——尽管大多数做出来后一试,发现是没啥用处。

这次测量肯定比以经验猜测要精准,一千步,相当于这是第五伦他们所在山脚营地,与远处陇坂隘口的高度差。

从平原地带,在短短数十里范围内,高度骤然上升千米之巨,这在冷兵器时代,有多么的可怕?

第五伦也想起了那首《陇头歌》:“难怪关中民夫被征召去陇右服役,在这座山上都能走哭了,反叫陇右人笑话。”

平常尚且如此,战争时期,来自关中的军事力量想要冲上去何其难也,巨大的坡度的险峻的道路,不但对人马体力是极大考验,辎重运输也是一项难题。

那能不能绕道呢?很遗憾,即便陇关道如此难走,却已是翻越陇关的“坦途”。

更麻烦的是,在过去的历史中,甚少有势力在此留下战争记载,秦人翻陇山向东没遭到群戎多大阻碍,而汉初时汉军暗度陈仓后,也很轻易就打到陇右了——当时陇右是章邯统治,秦人恨透了这个害他们二十万子弟被楚军屠杀的家伙,反而对“约法三章”的汉军颇为欢迎,相当于传檄而定。

于是第五伦也没有战例可以参考,只能让将吏们一点点摸索。

“大军要进攻陇坂,应该以半山腰的关山草原为前进营地。”

这是来自万脩的提议,关山草原在陇山东麓中段,据说这里就是秦人祖先非子为周王牧马之地,有大片平坦之处,可以安营扎寨,容纳上万人入驻,时值盛夏,草地丰饶,亦能减轻牲畜食秣的压力。

可再往上就没那么容易了,陇关道开始变得极其狭窄曲折,要通过盘山路一点点往上挪,而山道尽头,则是险峻的陇坂,陇军已经在那以逸待劳,痛击任何仰攻关隘的魏军。

前锋光跋涉就花了三天,第四天发动了试探性的进攻,结果十分让人沮丧:一向骁勇的亲卫师都被撵下了山。

第五伦光是在关山草原观战,就能感受到战斗的艰巨,只叹道:“予算是明白,当初绿林王常在面对潼塬时的心境了。”

陇坂比潼塬更险,不管魏军在陇东有三万、五万甚至是十万人马,在狭长的陇道上,兵力优势将被抵消,大型攻城器械更是绝对运不上来,小型的投石器在关山都找不到地方安放。

在进攻持续到第三天的时候,即便第五伦为先登设置了重金犒赏,但又一个旅在陇右良家子和徒附兵的反击中败下阵来。

久拖对峙下去也没个尽头,因为陇山西麓较为平缓的缘故,陇军支援、补给都比魏军方便。

这也是第五伦此番征伐,必须分兵缘故:与其十几万人挤在山脚下加重补给负担,还不如兄弟上山,各自努力呢!

仗打到这份上,第五伦算是清楚,想硬生生从正面打破陇关何其难也,他开始让军队陆续撤回山脚下,在关山草原留数千人,虚张声势保持压力即可。

接下来只能等小耿和吴汉合计萧关道的捷报了么?可哪有那么轻易,吴汉被第五伦设计了一波,用杂号将军和侯位,把老吴从幽州骗到了关中,而他手里的幽州突骑则由景丹接管,如此一来,刚加入的”幽州系“就掌握在了第五伦嫡系亲信手中——他失心疯了才把军纪极差的渔阳突骑调到关中来祸害地方呢。

所以吴汉的“独立师“虽然番号没变,但人已经换了一茬,目前是将不识兵并不识将阶段,从北地西击,一路上依然是艰难险阻,城得一个一个拔。

而原本指望给陇右背部迅猛一击的耿伯昭部并州突骑,则因为匈奴忽然增加了在贺兰山一线的部落,得留人守备富平,不能尽数南下,进度可能也会被耽搁。

“打陇右靠的是磨性子,急不得。”

嘴上这么说,第五伦却不想空待,只暗道:“看来这‘下路兵线’,是不得不出动了!”

……

“渭水狭道的这一路,本不在予筹划内,全是君游的主意,君游也数次说过,已筹备妥当,随时可派数千兵西行。”

等第五伦从关山草原回到陈仓时,复与万脩商议:“但予在陈仓询问,都说狭道不是人走的。”

在陇山南端,渭水硬生生冲出了一条狭长的深沟来。按理说,大多数地方,沿着河谷,总能开辟出一条道路来,诸如秦岭中的褒斜道,全靠褒斜两水。但渭河恰好是个例外,很多地方是高山峭壁,要想沿着渭河通过陇山,除了修建栈道外,几乎别无他法,但前朝也无人做过此事,而湍急的水流也意味着,逆流行舟没有可能。

“渭水狭道虽险,但并非不可行人。”

“臣之所以敢说这句话,是因为亲自带兵扮作樵夫,沿着渭水往西查探过。”

万脩镇守右扶风这一年半可没闲着,虽然随着步入中年身体不太好了,但他还是经常亲历第一线。

他在地图上给第五伦指出这条牺牲了不少性命才探明的道路:“此道是从陈仓西行,过渡口,沿着辟于山间峡谷的险道走,在山岭河流间数次穿行,过麦积山,行程数百里,最终可抵达陇西上邽(今天水市秦州区)!”

万脩力主此策:“虽是主要便于地方乡民往来走动,不利于大队人马跋涉通行,但却不缺水源。亦可出一支奇兵,携炒面为干粮。”

他开始请缨道:“请陛下坐镇陈仓,臣愿亲将偏师出击!不过半月,便能捅入陇右的心脏!”

第五伦奇了:“若是耿伯昭、吴汉,甚至是文渊提这样的建议,予不会感到奇怪。”

“但君游一贯以儒侠君子示人,用兵也和景孙卿一般稳健,为何此番如此锐意?”

万脩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臣虽年长后好读书,但年轻时,亦是快意恩仇的五陵游侠儿啊!”

“如今陇坂难越,臣岂能爱区区身躯,而不敢赴军之厄困?”

“好将军!”第五伦依然有些沉吟,他之所以一直按着这条进军路线不动,是因为渭水狭道和子午道一样,看似“奇谋”,实际上非万全之策。

他遂道:“陇右肯定会向公孙述求援,而我留岑彭守渭南及子午谷,若是蜀军敢犯险,必令其有来无回。”

“这渭水狭道也一样,汝欺陇右无好人物么?倘有有识之士进言,于麦积山僻中以兵截杀,汝孤立无援,进退不得,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

万脩却不甘心一直做个押阵脚的角色,再请命道:“以陇右之形势,若能有奇兵进入其腹地,陇西豪强,必然大惊,将与离心离德,到那时,臣就不是孤军奋战了!”

万脩认为,陇右内部其实也不稳固,隗嚣受命于败军之际,威望不足以让其他十多家豪强闭嘴,更何况还围绕孺子婴的复汉派存在。

以万脩看,若能杀入隗家不能一言九鼎的陇西,陇右豪强必然大受震动,或许会发挥大姓的传统艺能,将隗嚣推出来承担抵抗王师的所有罪名,将他卖个好价钱呢!

“世人皆道臣用兵怯怯,这次正好可稍稍用险,出乎奇意料,臣以奇胜之,而陛下以正合之!陇军可大破。”

万脩屡屡请命,而眼看时间进入六月份,陇关、萧关两道皆无进展,第五伦只看着六盘山高峰之上,天高云淡。

这一带气候较为干旱,没有出现连绵骤雨,可再等些时日就不一定了,确实是走渭水狭道最合适的机会。

“君游。”第五伦遂松了口:“汝非但是予之强弓,吾等在新秦中时,为予射下南飞之雁,以为聘礼,所以予才会视汝为家人。”

第五伦让郎官取来一把专门授予将军的军斧,自持其刃首,而将斧柄交给了万脩,这是极其信任的标志,毕竟若将军有异心,接过来甚至能把皇帝砍了。

“将军亦为予之利斧。”

第五伦答应了万脩的请战,动情地说道,顺便在不知不觉中,又抢了个本属于秀儿的成语。

“且为予,披荆斩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