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434章 国野

新书 第434章 国野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且说,在第五伦攻略河北、刘秀运营淮南的这半年时间里,中原的另一大势力赤眉军,也在得到南阳粮食补充后缓了过来。

和过去抢空一地便转移去下一处不同,这次赤眉在南阳、汝南、颍川停了下来。颍、宛、汝皆是人口大郡,战前合计六百多万,经过数年混乱,户口减半,也有三四百万之众。如何统治这么多的人口,是摆在赤眉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好在还有王莽,他可治理过天下六千万生民的宝贵经验!

去年整个秋冬,王莽一直在忙活“分地”事宜。

若按照王莽的理想,一定得是绝对平均的井田制,每个人分到的地一样多,亏得赤眉军二号人物徐宣据理力争。在樊巨人当家的前提下,王莽提出设想,再由徐宣来落实,这让王莽的理想大打折扣,未能达到绝对平均。

徐宣在每一处细节上与王莽纠缠:“田翁,你说不准有佃农,那赤眉战士就要自己种地,自己种地,就没法去外地打仗,就要永远绑死在南阳。”

最后双方妥协的结果是,巨人、渠帅们还是分到了大片庄园,赤眉战士优先得较好的百亩耕地,一向最擅长给事务、地点改名的王莽按照周时称谓,将他们叫做“国人”,国人都是铁杆赤眉,要承担作战保卫共和的职责。

然后才轮到积极响应赤眉的奴婢,以及庶民小自耕农,一般到手三十亩,土地略贫瘠。王莽将他们称之为“野人”,野人除了种自己的地外,还需要在井田上劳作,遇上国人出征,还得帮国人的家庭操持农稼。

且慢,这不还是佃农么?

“佃农是佃农,野人是野人,听名就不同,怎会一样?”王莽却不这么看,佃农要交十之六七的田租给地主,但野人不用,只需耕好公田,同时帮国人料理农事,用古之十一税足矣。

赤眉军没人理解这国野是何意,唯独徐宣手下,知道王莽身份,但一直忍着没说的大儒郑经清楚缘由:“王巨君做皇帝时能效仿西周六乡六遂制度,搞出六尉六队来,如今再复个国野之别,不足为怪。”

这套制度总算过了樊巨人和徐宣那关,往下推行了,但赤眉军中几乎没有士人,连度田都是靠俘虏营中的刘姓宗室做的,最后能将事情搞成什么样,又会滋生多少不公?没人清楚。

一切都得到来年夏秋时,赤眉第一次组织收税,才能见分晓!

但这一番操弄带来了一个直接结果,既然赤眉规定田过九顷的家庭,得将多余土地交出来,于是坐拥数百上千顷地的豪强便与赤眉不死不休,南阳边缘各县都有负隅顽抗者。

可惜,南阳豪强虽然盘根错节,但耐不住才被战争摧残过一遍,尚未恢复元气。而宛城李氏、新野来氏、湖阳樊氏及舂陵刘氏等相继东奔投靠刘秀,只剩下少数著姓坚守故乡,以邓奉为首,誓要保卫家族世代传承的财产,每个坞堡都发生了惨烈的战斗。

但他们终于挡不住数量庞大的赤眉军,最后连邓奉也不得已放弃无险可守的新野,向南撤退到汉水襄阳一线,投靠楚黎王。

消息传回宛城后,王莽对此颇为自得,认为是自己“废奴”的提议建功了。

“予就说,一旦废除奴婢,拿下南阳各县,易如反掌。”

王莽算过一笔账:为了控制私奴数量,汉哀帝时,汉家曾下达限奴令,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

而前汉的吏员,自佐史至丞相12万左右,诸候王二十八人,列侯维持在二三百之数。如此算来,这十多万“肉食者”,即便严格按照限奴令执行,也坐拥奴婢三百余万。

南阳的豪人之家,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加起来,奴婢也有几十万。

释奴令一下,确实有不少昔日的奴隶为了分到赤眉许诺的土地,背叛主人,和挣扎在赤贫的闾左积极为赤眉带路指道,协助攻略各个坞堡,王莽粗略估计,至少有数万奴婢加入进来,成了赤眉的生力军。

对此赤眉三老们还犯了愁:“这些奴婢该算作国人还是野人?”

“野人罢,徐公说了,赤眉之中也得有国野区分,说青、徐、兖州话的赤眉是国人,说宛汝及其他话的还是野人。”

且王莽却没算,在富户中产之家,也普遍蓄奴,这道法令将他们彻底得罪了,亏得因为难以落实,出了宛城,就是一份空文,徐宣也叮嘱奉命执行的三老、从事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了,于是南阳上下,一冬之内,奴婢就不叫奴婢,而称之为“家人,家妇,养子养女”。

共和、废奴、分田,王莽的这三板斧给赤眉带来了一些改变,创造了新的可能,也埋下了许多隐患。但他依旧无法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多了赤眉几十万人吃嚼后,南阳的粮食消耗极快,冬天将结束的时候,徐宣便向樊崇禀告了这个事实。

最后一个坞堡是在上个月打下的,但未能抄出多少粮秣来——赤眉规定,攻克坞堡的营可以将一半粮食自留,另一半归公,称之为“交公粮”,但各营私留可不少。

可就算如数交公,仓库也快见底了。

“战乱数年,豪强家也没有余粮啊,更何况,如今南阳、汝南、颍川已几无大姓可打。”

将三个郡的豪强横扫一空,如此疯狂的事,连第五伦都没决心干,也只有樊崇和王莽的组合,能够办到。

樊崇颔首,别家主公听说没粮了,只怕要愁得睡不着,但赤眉却从不会如此,每每遇到这种情形,樊巨人就会说:

“该挪窝了!”

……

赤眉信奉树挪死人挪活的朴素道理,但和过去动则全体离开做流寇不同,这一回,樊崇决定保住宛、颍、汝的底盘,而派军出征——否则地不就白分了么!

但在往哪打的问题上,赤眉内部产生了争执。

“应该往南打!”

徐宣如是说:“南阳往南就是江夏、南郡,听说是富庶之地,可食江汉之粮,且因距南阳近,西边有三峡之险,南限大江,东边是大别小别山,夺下就能守住。”

“不然,应该往北打!”

王莽却与徐宣唱了反调,他可没忘记,当初是谁背刺了自己,如今第五伦已经快一统北方,是时候让他付出代价了。

但因为王莽不太懂军争,便示意也在赤眉军里混上”军师“的崔发说细节。

崔发应诺,一出口就是惊人之言:“自南阳入武关取关中,这是汉高灭秦故径,赤眉何不效仿?”

徐宣道:“勿要欺我不读书,你只说了汉高成功之道,为何不说楚怀王入武关,被秦军大败于蓝田之事?更何况,那魏将岑彭将武关守得密不透风,吾等打得进去么?”

岑彭成了第五伦安排在南方的方面之将,守着武关,赤眉派出西征军尝试了几次,别说武关城墙,连丹水都没过去就被岑彭撵回来了。

但他也没急着往南阳发展,而是在商於六百里之地慢慢屯田。

崔发反驳:“那徐公所言的南下也不妥,南征军也打到襄阳附近,却被楚黎王及邓奉击败撤回。”

“就算不攻武关,也该自颍川向北,过嵩高上洛!”

“洛阳天下之中,只有夺取河洛,才能震慑天下。”

可这一路也不容易,第五伦留了窦融镇洛阳,郑统守在河洛南部的伊阙等关口,赤眉北征军也没讨到便宜。

还是樊崇敲了敲桌子,叫停了这没有营养的争论:“现在缺的是米粮!赤眉战士空着肚子可没法强攻险关。”

樊巨人讲了他的想法:“依我看,倒不如往东打!”

“从颍川、汝南出击,拿下淮阳、陈留,最后打到梁地去!”

和南、西、北不同,东边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除了几条河流外,没有任何山河之固能阻挡赤眉横扫豫州!

但赤眉不是不走回头路么?

樊崇的想法却与过去略有不同:“吾等在中原绕了一大圈,在兖州、豫州丢下了不少兄弟姊妹,如今在宛、汝才落了脚,分田地有好日子过,但各地赤眉,却被刘姓利用,渠帅做了王侯将相,士卒则为他们争城夺地,冒矢石,流血汗,却什么都得不到。”

他指的就是一起在成昌痛击新莽大军的董宪!如今已成了刘永的鹰犬,手下数万赤眉皆成梁兵。

“我对解救天下人没兴趣。”

“但对昔日兄弟姊妹,却不能抛下不管!”

徐宣沉吟后,赞同了樊崇的计划,东部各郡不但能让赤眉分流就食,若能将落在梁地的赤眉再度收拢回来,他们的势力将更加庞大,届时四面出击,横扫天下也不是不可能!

“我也赞同先击梁地。”王莽亦改变了态度:”既然赤眉要废帝制,而刘永称了汉帝,是该将其先行击灭,以儆效尤!”

为此,王莽还为赤眉军找了一个口号:

“赤伏符,共和兴!”

这所谓的赤伏符,乃是当世在天下流传甚广的谶纬,但大多数人只闻其名,不知其内容。

王莽当初说,赤伏符就是赤帝子汉高皇帝要传位给他的预言,借此令人献赤符金匮而取代了汉家。

然而到新莽末年,赤伏符却被决心反莽复汉的刘歆加入了新的内容:“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这是刘子骏为了他改名为‘刘秀’,而编造的谋逆之言,不足为信。”

直到如今,王莽对这条谶纬是拒不承认的,只是偶尔想起那个在昆阳战胜他三十万大军的另一位“刘秀”,心里有些小膈应。

可如今王莽明白了。

“所谓赤伏符,便是赤眉降服天下之符啊!谶纬误予,也误了刘歆啊。”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王莽信了。

至于“除帝制,太平现”,则更是王莽单纯的愿望了,好在樊崇同意了这些口号。

正月初,在赤眉十万东征军喊着这句话开拔后,王莽在寸步不离身边的巨毋霸护送下,回到他在宛城居住的简陋庐舍,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人。

“田翁。”

快半年了,郑兴终于逮到徐宣随东征军开拔的机会,借故称病滞留,想方设法跑来见了王莽。

郑兴只是刘歆诸多学生中的一员,小小太学博士,尽管好几次觐见过王莽,但都是夹在人群里,王莽也好,崔发也罢,都没认出他来。

但郑兴却认识王莽,竟赫然下拜,行了君臣之礼,一时间竟泪水盈眶:“陛下!”

……

PS:有事晚了些。

明天的更新在13:00和18:0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