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423章 燕歌行

新书 第423章 燕歌行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数日前,信都郡以北的河间国。

河间是一个小郡国,只有四个县,总人口不超过二十万。传国时间倒是挺长,从汉景帝的儿子河间献王刘德开始列为诸侯,刘德虽然只有区区十二个儿子,但八代下来,繁衍的子孙数百上千,也算河北一大土豪。

上个月马援拿下信都后,便让搞统战很有一手的绣衣都尉张鱼北上河间,招抚当地残余的豪右著姓。

说来神奇,河间刘姓对魏军到来竟是持欢迎态度,只因去年铜马还是流寇时,频繁进攻河间,末代河间王甚至被铜马杀死,还挂到了旗杆上!

等刘子舆控制铜马后,河间宗室哭唧唧地跑去告状,希望嗣兴皇帝给他们一个公道。岂料刘子舆非但不惩罚铜马,甚至将攻下河间的上淮况封为王来统治此地。

“这皇帝胳膊肘怎么往外拐,一定是假刘!”

闻讯后,河间刘顿时炸锅,又闻魏王在邯郸赦赵刘而不诛,于是就出现了滑稽的一幕,这群大汉宗室居然连夜绣了魏旗,积极欢迎张鱼来接收各县,早日赶走铜马。

河间北接幽州,南临青、济,水陆冲要,滹沱沸浪,横漳腾波,不过张鱼来此却不是为其地利,而是为了粮食。

信都以南的粮道被城头子路袭扰,运输能力大大下降,马援遂让张鱼试试看,在河间能否搜到没被铜马抢尽的粮秣,就近缓解压力补给。

按理说河间郡陂泽沃衍,宜于耕植,也是个产粮郡国,但连续两年战乱几乎绝产,旷野除了贼就是兵,见不到普通百姓,连躲在坞堡里的豪强徒附都瘦巴巴的。

张鱼亲自走了三个县,收获寥寥无几,只能犯愁:“粮没多少,盐却缴获了好些。”

毕竟河间东面就是渤海郡,自身也有些许盐卤池,如今也只能将这一车车盐卤送去凑数了。

“还有西边武隧县未搜。”

张鱼不死心,听说河间最西边的县靠近滹沱河,田亩最多,人口最众,遂决定亲自带兵去看看。

然而未到武隧县之际,本已和张鱼接上头,表示愿意归附的县豪却狼狈地跑来哭诉,说被一支“铜马军”打了。

“是真的铜马,骑兵甚众!恐怕有数百之众,直接冲入县城,烧杀掳掠无所不做。”

“铜马怎会有这么多骑兵?”张鱼自己就是干情报的,表示怀疑:“莫非是上谷突骑打到河间了?”

他知道魏王还安排了一支“北路军”,但据张鱼所知,上谷兵还被阻在幽州一带,莫非是有了进展,前锋抵达了?

张鱼遂派人去武隧县一探究竟,前哨抵达县城时已是傍晚,对面让其对口令,尖兵们哪知道啊,于是就挨了一阵猛烈的箭矢。加上双方一边魏地方言,一边是口音浓重的幽州土话,鸡同鸭讲,一言不合遂打了起来!

这便是张鱼抵达武隧县后看到的情形,双方已经打出了怒火,完全没有对话的可能。

此时天色已经全黑,魏军以为对面人少,想趁着敌人夜晚不好使用骑兵,一举破城。而对方也毫不相让,黑暗中双方越打越猛。魏军连续发起三次冲锋。第三次终于攻上了城墙,双方展开惨烈肉搏战,最后还是被撵了下来。

打了半宿,魏军因为熬不住严寒和伤亡先收兵后撤,张鱼只觉得纳闷极了:“铜马士气大不如前,尤其是守备县邑的散兵游勇,更是一触即溃,今晚这些敌虏,怎如此经打?”

张鱼遂做了初步判断:“看来不是上谷突骑,恐怕是幽州仍有助刘子舆者,发生力军南下助阵啊!”

这是十分重要的讯息,张鱼立刻令人去信都通知马援提防北边来敌,他自己则琢磨着,要在河间发动豪强相助,拖住这支敌兵,不要让他们加入战场。

他带来河间的人不多,只能暂且撤离,张鱼一宿没合眼,到次日天色将亮时,才稍稍眯了会……

但就是这短短的松懈,等他在剧烈的鼓点中再度睁眼,发现己方居然被包围了!

来自幽州的突骑披着毡衣和毛茸茸的毡帽,何止数百啊!几有二三千骑之众,只要他们愿意,绝对能将张鱼这千余人聚歼于此!

张鱼额冒冷汗,就在他以为自己要为大魏殉国时,对面看清楚他们的黄巾和旗号后,却派人来招呼。

“吾等乃渔阳突骑,举义旗,南下助魏灭汉。”

“误会,是误会!”

渔阳突骑原本只是按照吴汉的计划,来河间抢一波粮食,补给军队,岂料刚打进县城,才吃饱饭,占了民房,骑吏们抢了豪家女眷,想赶在大战前快活一番时,却在武隧和一股“汉兵”碰上,一番交战下来,双方各有损伤。

吴汉带着大队人马抵达后,认为不可让这支兵将渔阳突骑南下的消息传出去,遂亲自引兵来追。

眼下吴汉纵马出阵,与张鱼见了面,渔阳突骑昨夜杀了张鱼几十个手下,吴汉却跟没事人似地,笑道:”难怪,我还在想,与匈奴作战,同乌桓血拼,也没这么难打,原来是大魏王师,是自家人啊!”

谁跟你是自家人!

张鱼方才已经惊得做好自刎殉国打算了,眼下一看似友非敌,顿时又气又喜。

气的是渔阳突骑下手极狠,张鱼损失不小,上一次遭友军进攻差点全军覆没的,还是窦周公。不过对面甲骑精锐,不是越骑营那些废物能比的,或许能派上大用场。张鱼也不好痛斥这个叫”吴汉“的渔阳太守,将他又逼到刘子舆那边去,只在问清楚缘由后,以魏王亲信的口吻道:

“我奉国尉马将军之令来河间征粮,如今粮食为贵军所食,这也就罢了,还杀伤我上百麾下,虽是误击友军,但吴太守也实在是太过莽撞了。”

痛击友军是自第五伦在新秦中时就有的优良传统,但经过越骑营与窦融的事后,魏王亲自定了一条军规:不提前通报进入战场被友军误打,活该,但若是确认身份后还“误伤”友军的,也要被惩处。

“如今倒是有个将功赎过的机会。”

张鱼指着南方道:“马国尉正驻兵信都城,吴太守不妨随我去拜见。”

吴汉一一询问张鱼东线战事及魏王对战役的具体的安排,然张鱼为人谨慎,吴汉说什么“心慕魏王,杀汉守,自表为太守”,实在是可疑,甚至不能确认渔阳突骑降魏真伪,这些军事机密岂能细说?

张鱼只想将吴汉骗到信都郡马援军中,扣住此人,让马援直接接管突骑!

然而吴汉亦不轻许张鱼,只道:”既然马国尉与铜马对峙于漳水之畔,那我亲将骑从走侧翼袭其后,而马国尉以正合之,必能完胜!只要打穿东路,魏王的河北之役,离全胜也不远了!”

不行!万一抵达战场后,吴汉忽然反水,助铜马袭魏军该如何是好?张鱼坚持己见,非要吴汉先入魏营,吴汉也留着心眼,表示战机一瞬即失,不容耽误。

完全陌生的两支军队,想建立信任何其难也,更何况是开衅有了死伤后,将领还能假模假样交谈说话,他们属下看对方的眼神,就只有浓浓的恨意了!

双方就这样扯皮半响,最后不欢而散,决定各打各的,省得今天这样的“误会”再度发生。

张鱼多疑,还是得将这渔阳突骑视为潜在的敌人,向马援示警。

而吴汉也有自己的想法,暗道:“我若随汝入马援大营,就算不被扣下,功勋多寡有无,就得马援说了算。大丈夫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他吴汉既然要投靠魏王,就不打算给人打下手,要做,就做与马、耿、景等大将平起平坐的方面之帅!

但吴汉对军争亦颇为敏锐,粗中有细,知道何为大局。

渔阳突骑加入东线战场,确实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吴汉遂下令道:“让掉队后至的一千骑留在漳水一线,保持与张鱼联络,适当之时,给那马援助助阵,省得事后彼辈向魏王告状。”

“其余三千,在河间多掠粮食,吃饱喝足,继续随我向西!”

从张鱼口中知晓铜马东路军所在后,吴汉决定稍稍更改一下计划。

“既然铜马军在漳水以东,那其粮道救援,必在漳西!”

光去下曲阳城坚城外吓吓刘子舆可不够,吴汉打算,顺手将铜马的大动脉也给切了!

吴汉回过头,看着赶了几百里路依然士气未衰的渔阳突骑,他们皆燕地男儿,一开口就是慷慨之歌,顿时雄心更壮。

“有此三千骑,幽冀可横行!”

……

吴汉是一往无前的横行猛冲,来自幽州燕地的另一位将军,麾下也是三千人,却是暮气沉沉,满腹踌躇。

腊月中旬,常山郡北部,耿况回首望去,绵延横向的山脉峰峦如聚,上头覆盖着冰雪,像守卫平原的巨人。

而他们拼死拼活也无法攻克的常山关(今拒马关),依然稳固。

常山关是蒲阴陉最大的隘口,若能破开南下,从山区到平原,顺着河流,区区二十里下坡路可至。

然而天下险塞毕竟需要尊重一下,耿况终究未能破关而入,就只能走号称“十八盘”的山路绕道。上谷兵为此要多走两百里山路,沿途蜿蜒曲折,坡度大,转弯急,一面是高山,一面是悬崖,且有些路段山势陡峭,无道可行,得临时架桥才能通过。

费了数日时间,他们才钻出太行山区,兵卒减员不少,战马也损失严重,但好歹是翻过了天险。

进入平原后,耿况立刻带兵进攻了上曲阳(今曲阳县)。

上曲阳和北汉都城下曲阳名字虽像,却不是一座城,甚至不相邻。

下曲阳(今河北晋州市)在巨鹿北部,上曲阳却在常山郡北部,两城相隔两百多里。

下曲阳是大城市,上曲阳却只是个偏僻小县城,夺取并不困难。

难的是上谷兵下一步的去向,耿况接到了寇恂遣轻骑紧急送来的信,讲述了渔阳发生的剧变,以及吴汉的胆大妄为。

那吴汉也是心大,居然请寇恂在他不在时,帮忙照料渔阳政务烽燧,寇恂现在要管上谷、代、渔阳三郡之政,头都要大了。

寇恂又担心吴汉孤军深入,功败垂成,错过了两郡突骑联手,横扫幽冀的大好时机;但又怕他侥幸成功,占尽功劳,让上谷难堪。

寇恂虽然稳重,但毕竟正值壮年,功利性还是有点重,耿况却一点不担心,反而感到一番喜悦。

“吴子颜横空而出,倒是让老夫不必发愁了。”

耿况最忧心的不是如何建功立业,而是怕上谷突骑表现太过卓著,立功太多。

他的长子耿弇年仅二十二,却已经是魏车骑将军,军中二号人物,专领并州军务,前段时间又打了场富平大捷,光芒盖都盖不住。

儿子都这么厉害,若是当父亲的再能征善战,魏王是不是要将幽州也交给耿家啊?耿况担心,魏王伦恐怕会寝食难安,毕竟他亦是以臣子身份反了王莽。

耿况虽然南下,但对直接去协助景丹夹击真定王仍有迟疑,上谷兵绕后确实能一举改变西线形势,但景孙卿是他的故吏,耿况又怕魏王会觉得,他们在撇开王命串联,搞一个“上谷系”出来。

这下好了,有个宁为鸡头的吴汉冒尖,那他老耿,就可以舒服地做“牛后”,笨拙地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又不至于惹人瞩目。

“继续向南,行两百里,击真定郡与井陉关之间粮道。”

拉景丹一把,这是情义;但又不帮彻底,这是分寸。

不愧是学《老子》出身,才四十多岁的耿况,很明白多藏必厚亡的道理。耿弇负责盈,做父亲的负责亏就行,如此耿家才能像月亮一样,虽时有盈亏,却能长悬于夜!

耿况捋须笑道:“后生可畏啊,这天下,还是交给伯昭、马援、吴汉这些年轻人去征伐罢!”

“至于老夫,给汝等做陪衬即可!”

……

PS:第二章在23:0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