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401章 王业不偏安

新书 第401章 王业不偏安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新鲜出炉的梁汉皇帝刘永,没机会在吴王秀和淮南王李宪之间拉偏架了,七八月份,两个东南势力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战争。

夺取丹阳后,刘秀以李宪不服从宛城朝廷为由,遣邓禹带着东拼西凑的丹阳兵四千人自丹阳西进,袭击彭蠡泽,大有收复豫章,和绿林恢复联络的架势。

邓禹很快就迎来了淮南王的大军,敌众我寡,一路大败,追得他只能乘船满彭蠡泽跑。

而此时,冯异亦在江东沿岸广布船寨,带着不肯打硬仗的豪强武装,摆出一副要袭击李宪都城庐江的意图,再次调动了淮南兵力。

而刘秀本人则声西击东,带着八千人及搜集到的大小船舶上百艘,离开了作为遮掩的芦苇荡,从芜湖逆着西北风横渡大江。

江淮用兵和北方不同,因为水系纵横,更有涨水时留下的无数湖泽,骑兵颇为不便,南来北往万万少不了的是船只。

“这也是欲图淮南,必先定丹阳,降服群盗的原因啊。”朱祐现在明白,刘秀为何非要冒险进入江盗营中,推心置腹收服他们了,没有这群好水手,他们这些南阳来客,拿头和淮南的舟师作战啊!

但丹阳兵和江盗虽被刘秀折服,不再天天闹事作乱了,但与驱使他们作战还有很大距离,还是吴王麾下安集掾马成提了一个主意。

“倒不如募为奔命兵,说好利处,此去淮南,出攻郡县,若有不降者,就听任彼辈劫掠,人贪财物,则兵可招而致也!”

这马成也是南阳人,县吏出身,参加过绿林军,被刘玄派到豫章做官,淮南攻豫章时他逃到了丹阳投靠,此人行事颇为狠辣,刚来就献了这样一条计策。

但当时却被刘秀麾下朱祐等太学出身的人极力反对,认为那样会败坏军纪。

还是亭长出身,当年专门抓贼的傅俊说了句老实话:“说得好似如今借豪强兵作战,军纪就好一样,区别不过是彼辈偷偷劫,劫到的财物人口还归了会稽诸姓。如今定下规制反而更好,江东虽然不易饿死,但难在土地广袤人烟分散,兵不好征,只有这样,才能有人效命打仗啊。”

刘秀最终同意了此议,如今船上所载的都是“奔命兵”,摩拳擦掌要去富庶的淮南大抢一通。

随着桨叶整齐划一地起起落落,刘秀拉住栏杆,朝远处的陆地远眺。

他们已经靠到了大江北岸,正缓缓绕过一个林木茂盛的陆岬,小心避开那些长满松树的峭壁。前方不远处,是一条宽阔的支流河道。

据江盗们说,此地名曰“濡须口”,江流至此,变得颇为开阔且多峡,按照老船家的经验。阔则浪平,多峡则无大风威胁,是天然的泊船之处,以往江盗去淮南抢劫,都繇此渡江,便能避开两岸七矶三山之险。

冯异将淮南舟师吸引到其他地方了,但濡须口亦有淮南兵守备,然不过千余,被丹阳兵轻易击破。入了濡须口,就进入敌国之境,刘秀为了显示自己的信心,还若无其事地站在船头,与朱祐讨论此郡为何被称之为“九江”。

“《禹贡》中有言,九江孔殷,东为彭蠡。,所谓九江,是大江流到彭蠡泽,因其地势低洼,水流散开来,形成数条分汊状水系,取虚数曰九。”

“秦时九江本是横跨大江南北的大郡,入汉后,分南部为豫章,九江之名为昔日郡城寿春所继承,因此沿用……”

所以才有了这名不副实的称呼,说起来,王莽当权时,这改名狂魔将九江改名延平,将豫章改名九江,算是难得名与实符的孤例。

“此郡精华在于濒临淮河的寿春城,乃是江淮间一都会,但大王竟对那并无兴趣,而要沿濡须口去袭合肥这小地方。”

这是朱祐不太能理解之处,刘秀却有他的计较。

“寿春是大邑,布有重兵提防,城池密布,强攻不利。”

“倒是这合肥城,虽只是一个小县,防备也空虚,却颇为关键!”

他们离开濡须水后,便进入了江盗的另一个活动区域:巢湖,由巢湖再往北,直接走水路,过逍遥津,可达合肥城下!

合肥的淮南兵没料到他们这破地方会引来吴王大军袭击,仓促交战半日后,县令投降,按照“投降就不能劫掠”的规矩,奔命兵悻悻放过这个县,改去劫掠邻城。

南方值得称道的战争少,春秋吴楚相争的主战场也不在这边,兵书上鲜少提及此地山川险要,全得凭自己摸索。刘秀与邓禹在江东时,通过反复查阅地图、交通,又多次与人交谈后,敏锐意识到了合肥的重要性。

“淮南三郡的中心,不是寿春,不是庐江,更不是六县,而是此地!合肥是淮南水陆交通汇集之处,居江淮襟要间,绝不可以缓图!”

如今吴军夺取了合肥,就如同一柄利矛,刺入了淮南王的心脏!

刘秀笑道:“秋收已到,稻谷黄了,我如今扼住了合肥,作为淮南的粮仓,寿春之粮就无法往南运,而若李宪聚集大军来合肥反攻,正好称了我意!”

刘秀从来就不怕打大仗,他有这份自信,胜利能够一举解决许多问题。

“而若李宪北来,冯异便能袭其后,淮南王兵力虽多,此番却要左支右绌了!”

然而就在刘秀令人多掠周边各县粮秣,准备以逸待劳时,马成却揪着本地县令,前来禀报一个重大消息。

“听说月余前,南阳为赤眉所陷,更始皇帝弃城而走了!”

老家没了?众人大惊失色,他们中不乏南阳人士,家眷都在故土,一时间心绪大乱。

亏得刘秀宽慰众人:“诸位,南阳纵乱,我姊丈邓晨、妻兄马武,一定会护得汝等家人周全!”

为了方便照顾,在江东安顿好后,刘秀写信回去,让麾下将领的家人都集中到南阳湖阳县居住,由马武和他外祖父家樊氏照顾。樊氏家大业大,就算刘玄倒了,樊家坞却不一定会失陷。

众人这才稍稍安心,仔细想想,更始覆灭并不是一个坏消息,意味着吴王可以完全独立。但好消息来得不是时候,他们打着更始名号来征讨李宪,赶在决战的当口,此事若是传开,必将军心大躁!

消息是掩盖不住的,刘秀沉吟后,决定用谎言来掩盖真相。

“就说,更始皇帝或已驾崩,他下了遗诏,由我,吴王来总摄国政,以图光复!”

刘秀更加坚定了打赢这场仗,全取扬州,然后设法北上中原的决心,刘秀有王者之志,从来就不想偏安一隅!

他抬起头,望着苍天唏嘘。

“刘玄误国。”

“大汉,只能靠我了!”

……

“被驾崩”的更始皇帝刘玄,方向与北渡长江,立志要打回中原的刘秀截然相反,一路往南狂奔。

继在安陆县被冷遇后,刘玄接下来都没讨到好,亏得在抵达江夏郡城时,本地太守还在西边的楚黎王和东边的淮南王间犹豫,勉强给刘玄提供了一批船舶,让他手下仅剩的几千人陆续过了江,抵达鄂地。

鄂者鳄也,江渚之上,趴着许多长大嘴巴晒太阳的鳄鱼,翻船落水者常常变成了它们的腹中美餐。

但登上南岸,回头望着宽阔的大江,落魄的南渡皇帝刘玄却感受到了一种虚幻的安全感。

“将舟船全烧了!片板不许留!”

刘玄下达了这样的命令,断绝士卒官吏思乡北归之心,只觉得万事大吉了。

“以此为界,赤眉想过也过不来。”

他刘玄最初就不想做什么皇帝,是被绿林强推上这个位置,这一年半里,残酷的境遇告诉刘玄一个现实:他字圣公,却注定是个庸主,当不了圣王。

就将江北留给各方野心家去厮杀吧,他刘玄,只想回舂陵侯一族的老家长沙,去安享余年!

刘玄很善于宽慰自己,南渡路上,他与王莽的南狩做比较,内心得到了释怀。

如今到了南方后,又想起另一个命途多舛的“帝”,义帝楚怀王来。

“义帝也曾经是天下共主,但灭秦之后,被项羽架空,安置到江南,遭项羽亲信暗杀于江中,何其哀也。”

刘玄自我安慰:“幸好朕早年假第五伦之手,除掉了刘伯升,否则此人他日恐怕也会成为项羽一般的霸王人物,于朕不利。”

借剑杀人,这真是刘玄称帝以来,最值得称道的一件事哟。

所以他就好比是主动南下的“义帝”,只求帝业偏安于荆南。

祖先靠区区一个小长沙国都能活,刘玄要求也不高,荆南四个郡加上鄂地的铜矿,足够供养一人之奢靡了。还能在南方吃到许多北方没有的禽兽珍怪,比如那些趴在江边的鳄鱼,听说鼍羹可美味了,往后若能令交州归降,说不定还能吃上新鲜的荔枝。

刘玄舔了舔嘴唇,定下了明日的餐饭,又火速改封最后两位追随自己南下的绿林渠帅新的王号:陈牧封为鄂王,留守鄂地,提防有其他势力南下。

而朱鲔封为桂陵王,带着数千人南下长沙,命令荆南各位实质割据的郡守交出权柄,来换取一个王号。

被赤眉打得抱头鼠窜的绿林兵们,此刻也恢复了志气,他们仿佛想起了昆阳的荣光,想起了绿林横扫中原的无敌,昂着头向南开拔。

这自信源于此时代根深蒂固的南北歧视,这年头的荆南四郡,加起来都比不上南阳大郡。其人口稀少,兵力匮乏,甚至连居民的个子都稍矮一头——刘玄认为,这是稻米吃多导致的,所以当初舂陵一族在南方做侯爷时,也从不食稻,只吃北方运来的上好粟米。

地域歧视当然是不好的,但刚从中原蛊皿中失败出奔的绿林残部就是这么觉得,到此能大杀四方,数千人足以横行。

“打不过赤眉。”

“还打不过汝等南楚之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