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35章 家里有矿

新书 第35章 家里有矿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黄土就是黄土,关中平原随便拿工具一挖,随处可得。

所谓石炭,却是些黑乎乎的东西,正是后世的煤。

景丹和第八矫不知第五伦弄这些东西来作甚,第五伦也没道破,只挑了几块,对第五福道:“你去将石炭锤成粉末。”

第五福满脸的不情愿,但听第五伦说若是做得好,他今天夕食有老肥肉吃,这才捋起袖子干活去。

事情还得从入冬时说起,第五伦前世是南方人,每逢冬天,常说自己“受到了魔法伤害”,觉得极冷,蛮羡慕北方有暖气。

直到来到两千年前,他才明白,取暖在后世是房间里的大象,因太过方便以至于现代人都忘了,在没有集中供暖的时代,北方人该怎么活。

第五伦不由上了心,开始细细观察。

这时代的燃料,主要是薪、炭,炭也由木材烧制而成。

在第五里时,旁边就有林子和山丘,只要不滥砍滥伐,还能良性循环,不至于无薪柴可用。

可来到常安后,第五伦发现,人口从帝国四面八方涌进京师,无论是九街八陌、东西二市的手工作坊、商铺,还是一百六十闾的居民,都数量惊人。就更别说宫女、官奴婢,南北两军,以及多达上万的太学生了。

一日两餐甚至是三餐,总得烧火做吧,入冬后需要供暖,燃料又得加倍,这三十几万人,平日里都烧什么?又来自何处?

他自然而然将目光投向常安西南广袤的上林苑,这巨大的皇家园林东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滨渭而东,周袤数百里,森林自是不少。

但上林苑是皇家官府禁脔,设置了予虞(水衡都尉)管理,里面的林木专供皇宫、官工坊及百官使用。

每天清晨,都有长长的车队拉着上林柴薪进入城中,最好的送入宫里,次一等的分给各个官署,剩下的送去铸币冶铁等工坊。各署长吏按照秩阶不同,能领到三斤到半斤不等的薪炭。

北阙甲第那些四辅三公的官邸廊庑之下,总堆放着大堆的薪柴。像第五伦这种品级较低的士,没有资格领,只能和普通百姓一样,自己花钱买。

“常安城薪贵于桂。”这是第四喜的吐槽,每天都有贩柴的车从里闾外经过,去迟了甚至抢不到,而价钱也一天一变。

“这些薪柴来自何处?”第五伦问他。

第五伦从长陵来常安时观察过到,渭水两岸已经看不到成片森林了。

汉朝两百年安定,关中人口一直在积累。虽然朝廷颁布四时月令,要求不准春夏伐木,且鼓励种树,但恢复哪有破坏快。

禁令只禁百姓,皇家、豪右却肆无忌惮,修筑宫殿、皇陵,加速了消耗。加上关中土地贵至一亩一金,开荒利益太大,人为制造的火焰总忍不住朝树林蔓延去。

元成时,泾渭两岸的森林已尽,以至黄土塬暴露在外,泾水越来越浑。儒士贡禹就痛心疾首地说:“斩伐林木亡存时禁,水旱之灾未必不由此也。”

另一个结果就是,常安百姓出城二三十里,都捡不到柴火了。

“现在的薪柴,多是来自终南山。”第四喜回答道:“每年农闲时,都有农夫成百上千的涌入京尉郡新光县终南山,将山上树木砍倒、分类捆扎,然后用畜力大车运入京师。”

王莽六筦之令也包括名山大泽,上山伐木是要收税的,而终南山距离长安一百多里,那边送来的柴薪附加了六筦税、运输费、过关税,自然贵得要死。

第四喜摇头:“贵也得咬着牙买,总不能天天过寒食节。”

如今几人再说及此事,第八矫平素埋头于简牍,不了解这些,只愕然道:“难怪我听人说,前汉时有朱买臣,微末时常艾薪樵,卖以给食,原来砍柴确实能当营生来做。”

景丹却道:“我倒是知晓,有些人不去远处终南山,而就近找到了伐木的好去处。”

“何处?”

“前汉诸陵。”

从西到东,依次是茂陵、平陵、延陵、康陵、渭陵、义陵、安陵、长陵和阳陵,犹如一串珍珠摆在常安以北。加上常安东南的霸陵杜陵,西汉十一位皇帝葬于山陵之下,旁边还有许多太后、皇后和大臣的陪葬墓。

陵区之内广种树木,还是上好的松柏,汉朝时管控很严,每一座都派人手看护。

如今大汉都亡了,活人尚且没了衣食着落,何况死人。虽然王莽宣布“其园寝庙在京师者,勿罢,祠荐如故”,但除了较为特殊的高、元、成、平之陵,其余都香火渐衰。随着新朝财政困难,守陵官吏也相继裁撤,于是光顾诸陵的不止是盗墓贼,还有伐木工。

即便有汉朝皇帝头上的草木支援,常安柴薪依然贵,第四喜道:“有些人家能买得起米,却买不起薪炭,还好有刍稿啊。”

刍稿就是农作物的秸秆,和汉朝一样,新朝收租时,还要收一份“刍稿税”,必须实物上缴,作为牲口冬天的口粮,或用于亭舍民户取暖之用。机敏的商贾经常将多余的干秸秆大车大车运进长安售卖,而且这些东西不耐烧,春夏秋还好,冬天时仍不够长安三十余万人烧。

于是便有了第五伦在城里看到的情形:由于燃料难敷需求,每到冬季雨、雪时,城内百姓往往不免冻馁。

“现在才农历十月中,就已经冷成这样,再过两月天降霜雪那还得了?恐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场面就要出现了。”

第五伦如此暗暗嘀咕,但他也知道,自己瞥见了商机,于是问出了一句。

“何不烧石炭?”

……

这可不是“何不食肉糜”,第五伦在长陵时就见过大块的煤炭被拉在牛车上运输,一些地方显然已经进行开采了。

但当第五伦询问第四喜时,他却觉得是异想天开:“郎君,第四氏在泾北就有个小石炭矿,露天的矿,开采倒是不难。但采出来后,一般只用于烧蜃灰、制陶、烧砖烧瓦用,连炼铁都嫌不好。”

“更别说家居做饭烧火了,又贵又不好点,有人试过,味道难闻!”

第五伦了然,价格高、不方便烧、燃烧产生有害气体,这是时人不用煤的理由,但最大的原因,还是观念没转过来吧。

若能解决前两个弊端,减轻第三个,在无柴炭可用的情况下,煤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于是他令第五福去城内制陶工坊,买了烧窑用剩的煤来。

眼下第五福在院子一角的菜圃旁,举着个木杵鼓捣了一会,已将煤块都捣成煤末。

第五伦前世小时候,老家还在烧小煤炉,有时候不舍得买,还会自制。他也捋起袖子下手,和第五福将煤末和黄土混在一起,倒点水搅合均匀。

整个工序里,唯一可以被视为有点技术含量的环节,就是煤末与黄土比例。这也不是什么难题,第五伦按照不同比例配了三堆,在院内能被阳光照射的平整地面摊平抹光,再用木碗当模具,一碗一个煤饼,又搓了些小煤球。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刚开始,第五伦是想做成蜂窝煤的,但仔细一想,何必呢?

这玩意根本没有技术含量,黄土到处是,煤炭也来源广,别人一看就学,一学就会。常安不管哪行都竞争剧烈,若能卖得好,今年你赚了钱,明年恐怕就有无数竞争者。

做生意要学一些游戏商啊,把产品一次做到位了,明年的DLC还卖不卖了?先做粗糙些,每年改进一点,比同行优秀就行,多挣几次钱不香么?

而最终的目标,是要将蜂窝煤和小煤炉一起卖。

于是第五伦停了手,只满足于简单的小煤饼、球。

接下来交给阳光和风即可,回过头,第四喜蹲在厨房门口满脸不解地看着这一幕:“石炭加水和土,还能用?”

他只觉得第五伦是儿戏——就跟小时候撒尿和沙子一样。

而到了傍晚,景丹回来时,看到院子里一堆黑不溜秋的煤球,也颇为诧异。

次日又是个大晴天,煤球里的水分一点点减少,被第五福捡到厨房里码好,第五伦打发第四喜出门去后,便准备试烧了。

第五伦带来了四万多钱,加上景丹凑的份,还有王隆这个土豪赞助,庖厨里是天天能见到肉的。

房梁上悬挂鱼肉和肘,被烟火熏得黑乎乎的砖砌灶台与后世农村的区别不大。只是上面支着的是不是铁锅,而是甗(yan)、甑(zeng),镬(huo)等名字奇奇怪怪的炊具,理解成煮锅、蒸锅、大锅就行。

第五伦挑出不同比例制成的煤饼,塞进灶下,敲打燧石,试着点着秸秆——点火,这也是他穿越后学到的新技能,已经越来越熟练了。

和第五伦预想的一样,黄土少了,煤球酥脆,根本无法使用;黄土多了,又影响燃烧质量。

只有不多不少的那一份,却在灶里燃烧得十分顺利,第五福和闻讯赶来看热闹的景丹也瞪大了眼睛,发现这掺了土和了水的石炭球,居然燃烧与薪无异,其火候较薪为优。

而味道和烟好像也比直接烧小了些。

“成了。”

第五伦露出了笑,他根据常安的煤价,与薪炭相比较,算过一笔账。和了黄土后,煤球的价钱就算比同重量的木炭还低,也仍有赚头。若能让城里的中人之家购买,倒是一条不错的财路。

第五伦走出庖厨,抬起头,便能看到常安城中万家烧薪燃炭做饭升起的冉冉青烟。

不管哪个时代,燃料都是刚需,谁家也缺不了。更妙的是,新朝为了杜绝盗铸钱币,禁止携铜炭的禁令,几年前就迫于压力废除了。

第五伦现在只差一样东西了。

“差个矿。”

第五氏没有矿,但第四氏作为长陵的工商业主,在泾水以北,却有一座露天小煤矿,以此作为烧石灰的燃料。上次第四咸还抱怨来着,说石灰越来越不好卖,他都不想再干了。

“两条路。”

“将煤矿转手给我家经营……”

“或是合作。”

第五伦让第五福将剩下的煤球全部收起放到马车上,将院子清理干净,好似一切都没发生一般。

倒是傍晚第四喜回来时,看到院子里的煤球一个不剩全不见了,顿时乐了。

“郎君,我没说错吧,和了水和土的石炭,烧不起来,都扔了么?”

景丹笑而不言,第五福则被告诫,也默然无对,第五伦则说道:“后日轮到休沐,我要回长陵一趟。”

……

新朝的官吏休假制度和汉一样,五日一休沐。明天就是十月份第二个休沐日,来自各郡国的预备郎官们脸上都洋溢着快活的气息。

毕竟接连几天的洗脑……不,是开会上课讲新政之德,他们也顶不住啊。再木讷的人,对王莽和新朝的歌功颂德听多了,也是会腻味的。

更何况是第五伦这心怀不轨的缓则?

连景丹也憧憬着今天赶紧完事,好回家与妻儿相聚,回过头与第五伦说起玩笑来。

“伯鱼听说过前汉成帝时,张扶主动放弃休沐,在官署办公的事么?”

哦?大汉也有自觉自愿践行996的打工人?

第五伦摇头,却听景丹笑道:“张扶是左冯翊贼曹掾,与吾等同郡,有一次休沐,他仍然不走,坚持坐曹治事。”

“其长官左冯翊薛宣便劝导他,说日至时官吏依照规定休假,由来已久,官署中虽有公职事,但家中也盼望私人间的恩爱情意。建议张扶遵从众人习惯,回家陪伴妻女,设酒肴,请邻里,一起欢笑相乐,这才合乎时宜。”

“然后呢?”第五伦追问,张扶有没有义正言辞反驳领导?

景丹道:“薛宣的话让张扶惭愧,官属皆善薛宣之言。”

第五伦露出了笑:“吾亦善之。”俺也一样!

旁边的王隆难得插了句嘴:“吾等算赶上好时候了,前汉昭宣时,郎官休沐可不容易。”

“当时郎官休沐的时间顺序,均由出钱贿赂上司多寡决定,有的郎官一年多都不得休沐。”

“还是汉宣帝时的平通侯、中郎将杨恽对此进行整治,让郎官疾病休谒洗沐都按法令行事,直至今日。”

第五伦颔首,真得感谢那个叫杨恽的人啊,不过听说他下场不太好。

除了他们列尉三人组外,其余郡国的孝廉郎官们也难掩喜色,第五伦就听到旁边几个人在议论明天休沐去哪玩耍。

“当然是章台街!”

一个年轻的郎官兴奋地仰着头,冠都快掉了。第五伦这些时日跟老扬雄学方言,算是粗通门道,听出这几个郎官的口音,乃是属于赵魏自河以北这一系。只不知是哪个郡,邯郸还是巨鹿。

至于章台街,乃是常安城里出了名的红灯区,这是憋久了吧。第五伦低头看了看自己十八岁的身体,惭愧,他也有点久了。

就在众人声音有些喧嚣时,却听到一声怒喝。

“诸君肃静!”

负责管理外郎的左中郎将、起武侯孙伋步入郎署,今天的他一改平日露个面就走的做派,正色道。

“诸郎下拜!国将、美新公到!”

……

PS:最早的煤饼发现于东汉的冶铁遗址。

推荐一本新书:《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皇帝聊天群类型的,感兴趣的可以康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