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349章 江东子弟多才俊

新书 第349章 江东子弟多才俊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文叔,当真要离寡人而去么?”

腊月时,自号“徐州牧”的刘秀再度婉拒了广陵王刘宏恋恋不舍的挽留,广陵虽然好,但这里的温柔舒适他不敢长享。

且说,初冬的时候,刚靠着狐假虎威,从临淮太守侯霸手中得到兵权的刘秀丝毫不敢停歇,立刻响应了末代广陵王的求救。他带临淮兵击江中贼,救得广陵城,帮广陵王恢复了四县,又令麾下的冯异担任广陵都尉,守备此地。

靠着临淮、广陵两处富庶之地,理论上,刘秀控制地盘的人口也已有百万,但他并不满足于此。

广陵太小了,只是一个跳板,他真正的目标,还是邓禹在与他问对定策时,瞄准的会稽郡!

“临淮豪强尚未完全归心,北方的彭城、东海尚有赤眉别部及梁王、董宪混战,以吾等现在的实力,不可与之争也,而西方有自称‘淮南王’的李宪,亦是兵多船众,亏得他被更始遣将讨伐,无暇东顾。吾等就要趁此良机,先取吴、会。”

世事急迫,刘秀眼看经过月余时间,广陵局势差不多安定下来了,又让能文能武的王霸带着铫期、祭遵留在临淮,自己则带着朱祐、邓禹等班底,从广陵郡江都城渡江南下,前往会稽。

“未来大江,不信其大也。”

刘秀也算走南闯北见识颇多,自诩几个有名的大渎如淮、济、汉、河都曾游历,可如今才知道。

“其余诸渎,加起来都不如大江宽阔!”

乖乖,这还算冬天水小的时候,便望之无际,船要行驶半个时辰才能抵达南岸的丹徒县,真叫刘秀叹为观止。

也只有这样的天险,能够拦住北方盗寇和觊觎者吧?

但会稽的情况,比起乱哄哄的北方其实也好不到哪去。王莽时,这里有个大盗叫瓜田仪,比绿林、赤眉举事还要早,搅得扬州不得安宁。只是后来瓜大盗死去,部众分散,一部分投降了庐江的大尹李宪,另一部分则转移到了西面的丹阳郡,会稽本地只剩下些杂寇。

刘秀此番南来,因为船只有限,仅带了三千兵卒,但收拾些许小盗足矣,没废多少功夫,就从会稽最北面的丹徒县,打到了一度被王莽改名“有锡”的无锡城。

和长江边草泽芦苇、鹤唳阵阵,充满了荒芜和野蛮的气息不同,无锡等地已经十分繁荣,到处都是空空如也的水田,平原沃野,里闾密集,堪称鱼米之乡。

也未见到断发文身的山越人,经过楚、汉几百年开发,会稽也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郡了。本地发式服饰与中原早已无异,儒学也传播得不错,曾诞生庄助、朱买臣等汉武时的大臣。

要说不一样的地方……无非言语拗口难懂了些,当地水网交错,吴人以舟为马,就连出门都驾驶一艘竹筏。

再往前,广袤的震泽(太湖)就在眼前,烟波缥缈,刘秀看愣了,想起自己的老朋友来。

“庄(严)子陵说过,他离开太学后,要效渔父,来此隐居。”

那些披着羊裘在泽中垂钓的人,会不会是自己的老舍友呢?

但刘秀顾不上多想,一路进抵会稽首府:吴县城下。

抬头仰望,刘秀惊觉,这城居然修得赶得上宛城了。

光是它的北墙,就足有六七里,整个城池周长近四十里,且北面还嵌套一座小城,亦周长十余里……

“本以为广陵作为荆吴之都,就是南方最大的城,不曾想,只有吴县一半大小啊。”傅俊等人过去还瞧不起江东吴越,以为蛮荒之所,岂料这吴县竟如此气派。

作为军师,邓禹脸上一副“我没说错罢”的得意劲,说道:

“春秋时,吴王阖庐已败楚,大霸江淮,乃委计于伍子胥,使之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筑小城周十里,后吴王夫差又在小城之外加筑大城,周四十里。”

“十年后,越王勾践灭吴,亦以姑苏为都城,为越国南都。到了楚春申君时,又经营此地十数年,如今的吴县虽只是一郡之都,却堪称东南一都会,光是城门,就有八座。”

会稽郡十分之一的人口,都集中在这座城里,他们没有去据说吊过伍子胥眼珠的南门,而在北边的“望齐门”驻军,打着汉旗,刘秀让人大喊。

“吾乃大汉更始陛下扬州牧刘秀,奉诏徇行江东……”

好家伙,他在江北还是徐州牧,到江东就变扬州牧了!

吴郡虽然早就拔了新朝旗帜,也知道王莽败亡的消息,但因为李宪、赤眉、江盗阻隔,更始迟迟没有派人来传檄,今日见此情形,面面相觑,上头白发苍苍的老太守只让人传话……

“自入秋后起,本郡已经来过三位扬州牧、五任会稽太守了……皆乃盗寇渠帅冒充,入城后奸淫掳掠,为吴地诸姓所驱,如何证明汝等为真!”

刘秀一愣,和邓禹等人面面相觑,哑然失笑,感情还有人比他们更早来骗啊!

他的任状、印绶都是在广陵时伪造的,且让广陵王的弟弟帮忙喊话,告诉会稽人刘秀助他们破江上盗贼,保得广陵平安之事,但城中依然不信,只吊了箩筐下来,让刘秀派人去详谈。

两个人同时出列:“明公,让我去!”

却是邓禹和朱祐,说完后看了对方一眼,邓禹拊掌笑道:“妙啊,若是仲先与我同去,可事半功倍!”

“汝等都是文士……”傅俊有些着急,万一这会稽太守心存不良要加害如何是好?总得有个能护得他们杀出来的。

刘秀却让邓禹说说缘由。

“来之前,臣等没少打听这位会稽太守。”

邓禹说起太守鲁伯的事迹,如数家珍。

“此人乃是琅琊人也,乃是《易》经施氏之学的传人,与哀帝时的丞相张禹是师兄弟。”

曾经在太学当过讲师高弟,差点就能混进经学核心圈子的朱祐捋须道:“鲁伯如今年已七旬,兴致都在这吴会之地传播儒学上。”

他看着邓禹笑了:“我虽然不才,也做过太学高弟,算是半个五经先生,而仲华更是年少高才,精通五经,对易也颇有研习。”

邓禹颔首:“吾等入城,虽不持一兵,只要投其所好,谈谈五经,晓之以利害,准保这鲁太守开城相迎!”

攻城略地有时候要靠兵丁强攻,比如对付丹徒的江盗;有时得靠刘秀卖身拉关系展现个人魅力来骗,诸如临淮;偶尔还得他抬出汉家皇族身份,譬如广陵。

而这吴县如此坚固,强攻不可取,里面的人也吃一堑长一智不信任何印信了,只能以口舌五经说之。

刘秀颔首,让二人入得城去,他也没闲着。则让众将校,勒令军纪散漫的临淮兵们装装样子,在吴县望齐门前排排坐,唱起一首“大风歌”来!

当“大风起兮云飞扬”唱到第十遍,大伙已经困得只打瞌睡时,朱祐、邓禹终于出来了。

他们这次不是像葵菜、雹突一般用篮子吊下来,而是从敞开的城门里昂首而出,而白发苍苍的会稽太守鲁伯,则高兴得一手拉着邓禹,一手拉着朱祐,携手来到面前,朝刘秀行礼。

鲁伯虽是老儒,但他腰上,也挂着一把柄上错金,且用蚕丝编织缠绕缑绳的辘轳剑:“听闻刘州牧率兵救下广陵,又驱逐丹徒、曲阿盗贼,实乃齐桓公存邢救卫,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老朽却失礼如此,真是大罪!”

刘秀立刻应道:“区区列侯,岂敢以齐桓自居?秀能做一管夷吾足矣。也不必言报,只望会稽能与南阳天子,永以为好也!”

有礼有节,作答得体,当得知刘秀也是在太学读过书的高才子弟时,鲁伯就更高兴了,又与刘秀携手入城。

确实,一般的江湖盗贼、赤眉绿林,还真没法像刘秀这样,凑出四五个太学生来,想造假都难。

邓禹没白白打听,像鲁伯这种心思不在治郡,而在推广教化的大儒看来:“在这乱世里,还能恪守圣人学问,精通五经的士人,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

远离诸汉、魏王争衡,正在饱受盗寇围攻的东南士人、豪强圈子,天然与刘秀这种人亲近。更别说他还打着大汉更始皇帝的招牌,这旗号如今在南方,尚且还能唬唬人……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 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 领现金红包!

等言谈里,再知晓刘秀这和蔼谦逊的年轻人竟在是昆阳战神,那就更是惊愕之余,心生钦佩和点点畏惧了。

算了算了,能谈经还是谈经,真要动起刀兵来,恐怕不是其对手,临淮侯霸、广陵王、会稽鲁伯皆作此想。

鲁伯和吴地豪强们一合计后,会稽的著姓太分散了,比如南方余杭、山阴那些土豪,就修了坞堡自己关起门来过日子,不管郡城死活,光靠吴地,加起来连丹阳的盗寇都打不过。

思来想去,倒不如依靠刘秀来确保平安,遂将本就没多少的兵权拱手送上。

如此一来,刘秀竟在短短三个月内,已连哄带骗,令三个郡投入其麾下,接受了“徐州牧/扬州牧秀”的统治。

虽然这和他原本历史上单骑入河北,三个月拿下两个州相比逊色许多……但刘秀不知道啊,仍感到颇为振奋,因为他终于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不用再寄人篱下了。

但刘秀也清楚,自己不过是三郡豪强、大姓、郡守、诸侯迫于形势,共同需要才拥戴的“守土长官”,根基浅薄,如同飘在水上的浮萍一般,毫不牢靠。

“一旦更始当真派州牧郡守前来,必生反复,而若梁王、李宪腾出手东进南下,三郡今日能轻轻松松得来,也会轻轻松松丢掉!”

上哪里寻找真正的立国之基呢?他的军师邓禹,早就一步步谋划,慢慢接近了那个答案。

“丹阳!(今南京、皖南)”

邓禹指着会稽郡西边的那个郡如是说。

“丹阳郡北部,被江盗王州公所占据,号称有十余万,其实不过是数十上百支盗寇分别占据县城、乡邑,拥戴一个首领罢了,乃是乌合之众。”

说是乌合之众,但他们也是对刘秀地盘威胁最大的人,不但经常乘船跨过江水袭击临淮、广陵,还侵入会稽郡。

“丹阳郡南部,则是当地豪强及山越渠帅所据。”

不了解南方的几位下属感到奇怪,丹阳要论人口,不如临淮,要论田地之多,粮食之丰,也不如会稽,为何邓禹偏偏看中了此处呢?

“明公可曾听说过李陵五千步卒,击败匈奴八万骑从之事?”

虽然李陵最终功败垂成,但投降什么的都是李陵一个人的问题,并不能抹杀那支步卒横行匈奴上千里,力挫胡虏的壮举!

“那五千兵,皆乃丹阳楚兵!”

“丹阳山险,汉越杂居,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也。”

邓禹说道:“明公若能集合临淮、广陵、会稽三郡豪右之力,借兵剿寇,可得兵万余,练上数月,春耕后自会稽西向击丹阳。依次击溃大盗王州公部属,将其收入营中,可得数万,或为徒卒,或遣去屯田。之后再征募丹阳材官剑士入伍,只需八千人,便有了北上全取徐州,或背击淮南李宪的实力!”

此言听得刘秀一拍大腿,赞不绝口。

没错,这,才是真正能用来虎争徐扬的根基啊!

“与我谋谟帷幄,决胜千里,邓仲华也!”

然而不等刘秀为清晰的未来高兴多久,原本留守在临淮,奉命与王霸一起看着地盘的祭遵却来了,他面色迟疑,见了刘秀后,长拜不起。

“弟孙,出了何事?”

祭遵字弟孙,这字,比冯异的“公孙”还吃亏,刘秀发现他克己奉公,行法令不避权势,在广陵与江上盗贼作战时,刘秀在舂陵的舍中家奴乱行,祭遵二话不说就把他斩了!刘秀非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任命祭遵为刺奸校尉,专门管军法。

祭遵咬咬牙,告诉了刘秀两个坏消息,终结了他三个月以来的好运气。

“更始皇帝所派遣的使者到了,侯霸已知明公不是徐州牧,他倒是没直接驱逐吾等,只将使者拦在淮上,终日置酒招待,令我来急问明公究竟!”

该如何回应侯霸,如何面对更始的官员,这是个大问题。

“还有一事……”

祭遵抬起头,眼睛里带着一丝红色,那是与主君同哀伤的神色。

“十日前得知消息,明公之兄,冯翊王刘伯升率军入关,于九月底时,与魏王第五伦决战于渭水,不幸战薨了!”

嗡嗡的声响在刘秀耳畔炸开,比得知阴丽华被掳走的时候还要剧烈,他不知不觉已站了起来,第一反应是拒绝相信这件发生在三个月前的事实。

“不可能,我伯兄,天下无敌!”

……

PS:盟主加更7/22。

鲁伯之墓已在浙江被发现,多半就是因为天下大乱,死后葬当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