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玄幻 > 新书 > 第316章 柱天

新书 第316章 柱天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4-25 14:52:56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辅汉校尉邓晔,听柱天大将军令,速速渡河!”

奉命留守南岸的侍中偏将军刘终呵斥连连,析县的贼头子邓晔却没有急着接令,而是斜眼看着对面的战火。

渭水北岸浅滩满布泥泞,遍生芦苇,只不如渭口那般茂密,中了魏军的烟矢后只烧了些许。再往上,则是滑软泥泞,低缓上坡,那就是绿林与魏军的主战场。

魏军偏师去而复返,与第五伦的大阵配合,将最后的舂陵兵围困在河畔。后头大河滚滚,浪花四溅,别无他法,刘伯升也只能背水列阵,置之于死地而后生。

但这谈何容易?魏军打得很聪明,耿弇自西边来,遣锐士击舂陵兵左右翼,赤色、黄色的旌旗飒飒,战鼓雷鸣交织,两军厮杀在一起。

而第五伦则以精兵坚守,严丝合缝,让刘伯升斩首计划无从下手,同时后方弓弩齐发,利用远射兵力优势不断消耗舂陵兵。舂陵兵现在如同一头掉入的陷阱野猪,左突右支,却终究出不了泥潭。

留在南岸的绿林也并非作壁上观,而是积极补救,利用撤回来的小舟舢板,发动了一次次驰援。但载具一回只能渡过去千余人,且第五伦仿佛有无穷无尽的预备队,每次都能将他们堵个正着。

刘伯升的杂牌军人数虽众,但多是沿途所收,仅穿皮甲的士卒、大批毫无纪律的盗寇和恶少年,手持镰刀和祖父辈遗留的生锈刀剑的庄稼汉,甚至是士气低落新军降卒……

魏军的弩箭如冰雹一般朝他们身上招呼,百枝,千枝,刹那间不可胜数,无数人中箭倒地,呐喊转为哀嚎。

如果说刘伯升本部还能以一敌四顽强抵抗,那陆续渡过去的绿林杂牌军,就是羊入虎口,甲兵、士气、秩序皆不如对方的情况下,陷入了一边倒的屠杀,简直就是葫芦娃救爷爷。

看着那个念着刘伯升的好,毅然相帮,却狼狈地游泳逃回来、屁股上还扎了根箭,部众尽失的渠帅,邓晔明白,自己麾下二三千人若是过去,也是这般下场!

于是他欣然应诺:“我这就张罗部曲渡河!”

等回到河边的阵列,副校尉于匡焦急地问他:“邓兄,当真要去么?”

邓晔翻着白眼:“一连三批人渡过去驰援,几乎都是给魏军当了活靶子。”

“连冠军侯刘稷将军都从东边败退了,舂陵兵如此精锐尚且无计可施,更何况吾等?我是辅汉校尉,辅者,辅助也,还指望我做主力?”

“那……”于匡似乎领会了邓晔的意思,阴森森地举起手,做了一个割喉的姿势!

“魏王也与吾等有旧,如今眼看魏将胜汉,不如反戈一击?”

于匡觉得这样能给他们换个好前程,邓晔却仍摇头,看向渭北陷入苦战的刘伯升,感慨道:“我虽然投靠了绿汉,但更始于吾等,路人而已,叛之无妨。”

“唯独刘伯升,我敬佩他是伟丈夫,给吾等发粮食分宫室也大方。邓晔虽只是析县之贼,却也读过点圣贤书,知道盗亦有道、以德报德的道理,我不忍在刘伯升背后捅刀。”

然而主要的原因是,南岸还有不少绿林的军队,且忠于刘伯升,他们若是忽然反正,可能会遭到围攻,若是将手里的兵耗光,拿什么去投魏王?

邓晔让于匡协助自己指挥析县兵,向西平移,在刘终气急败坏的大骂下,悍然抗命,撤出战场正面。

“吾等,两不相帮!”

……

战斗持续了一整夜,当平旦时分,天边露出鱼肚白时,刘伯升身边,已经再难找到一个毫发无伤的舂陵兵。

他们伤痕累累,战死人数已经近半——士气也早就崩溃了,有人调头投河欲走,有人直接疯了,剩下的几乎人人带伤,盾已残破,钢刀也折了,矛杆断裂为两截,一夜奋战,几乎连抬手的力气都没了,而魏军则是一波疲惫,就换下去让生力军上,一点点将他们耗死。

而舂陵兵只能以死人作为墙垒,硬生生筑起了一点“人墙”,却挡不住头顶落下的箭矢。

魏军距离取得胜利,似乎只差最后一击了,但不知是箭射光还是为何,魏军如浪潮般的攻势暂时停止,头裹黄巾的魏卒缓缓后退,他们脚边是前赴后继的绿林尸骸,有舂陵兵,也有陆续过河来驰援的杂牌军。

方才战况剧烈,连刘伯升都亲自仗剑刺杀了几个冲到跟前的魏兵,他的札甲上,不少铁叶片在战斗中被击落,原本光耀的铠甲好似一条生病落鳞的鱼,再沾上厚厚的血,颇为可怖。

而一把断箭则深深扎进在他铁叶刮落少了防护的腰脊处,拔是不好拔了,只能硬生生用腰带扎起来止血,稍微动一下,痛感便直冲脑际,须得强忍着才能不痛晕过去。

“大将军!”

一个声音响起,回过头,竟是本该在东边数里外的刘稷,他也很凄惨,从额头到腿脚,满是伤痕。

刘伯升一愣,然后恍然:“阿稷,你……”

刘稷羞愧地垂下头:“大将军,我败了。”

“东边是陷阱,吾等两千余人登岸本欲吸引第五伦主力,好为大将军赢得机会,岂料不但遇上了伏兵弓弩及一群死士,先前匆匆东去数千人也赶了过来,我部寡不敌众……”

刘稷被郑统赶下了河,随他过去的舂陵兵共有数百人战死,溺水者亦不计其数,加上被俘者,活着过河的人,只有寥寥几百。

但刘稷不甘心,竟拉着数百人再渡渭水,成为了刘伯升的最后一支援兵。

如此一来,两路强渡的舂陵兵皆受挫,这场仗,基本上是功败垂成了,而第五伦既然敢让偏师回来,也证明邓晨、来歙两路并未起到想要的效果。

“大将军,是第五伦太狡诈,非战之罪也!”刘稷恨恨不已,他就没打过这么窝囊的仗。

刘伯升这次没自欺欺人,摇头道:“不,就是战之罪!”

战争是一个整体,直到进了长安吃大亏后,过去一直在打一隅之战的刘伯升才慢慢意识到。他的败局,从不顾弟弟刘秀来信劝导,一意孤行入关时就注定了,这里什么都没有,连“谒高庙”的虚名都没得到,却陷入了战略上的死地。

你当他夜深人静时,不曾追悔么?

但后悔有什么用,刘伯升与刘玄的关系注定,从入关时起,他就只能进,不能退!

一退就是万丈深渊,一退就是前功尽弃,只能张口闭口轻蔑地称呼对面第五伦是“土鸡瓦狗”,故作乐观。若是主将自己平素都怂了,那底下士卒又岂会有战心?

可打到今日,他实在是进不动了,刘伯升自认为,已经用尽了所有的谋略,使尽了浑身解数。若对面是新朝的军队,来、邓两路都能顺利推进,己方的强渡突击也能成功,可偏偏撞到了一颗硬石头。

随着他最后一注落空,岑彭口中,那一成的胜利机会,也一点点丧失了。

事到如今,只能感慨一句:“若吾弟文叔在此,何至于此?”

“大将军,退罢!”刘稷之所以再度渡水过来,就是想护得刘伯升撤回去。

“去哪?”

刘伯升也曾想过退路,但每每被他自己否决!

“去汉中!”刘稷道:“汉中王刘嘉,乃是大将军族弟,往后可以南图巴蜀,以复汉高旧事。”

当提到汉高时,刘伯升的眼睛亮了起来,但终究还是摇摇头。

自称“益州牧”的公孙述已取巴、蜀、广汉三郡,堵塞了金牛道,刘嘉未能降服他,进了汉中,只能面对一个比关中还狭小的局面,更何况……

“我不管退往何方,都会被刘玄及绿林诸渠帅声讨。“刘伯升咬牙,在渭南不得已饮鸩止渴的那些事,件件“僭越”,赢了不要紧,决裂就是了,但如今输了,就要承受其后果。

“那就直接往武关走,回南阳,击刘玄小儿!“刘稷发狠了,他从来没将刘玄放在眼里,率先起兵者是刘伯升,建大功者也是刘伯升兄弟,刘玄这平庸之辈躺来的帝位,凭什么?他们打不过第五伦,调头奋勇一击,还敌不过刘玄?

“走在前头,替第五伦做前驱么?”

刘伯升还是摇头,他之所以下定决心打渭北,一大原因是王常派人绕弘农送来信,讲述了与第五伦的河内之会,此人竟想离间绿汉,也不甘于做北汉、西汉的异姓王,看来他的野心,只怕不止于于此啊。

就像刘伯升说的,刘婴、刘玄还只是家贼,第五伦则是国敌!

而就在这时候,数艘船只抵达他们背后的水面,有艨艟、大翼、小翼各数艘,让人颇为诧异——北方竟然也有这等战船?

原来,当年汉武帝征西南夷和两越,特地在关中凿了昆明池,不仅是水军训练基地,同时肩负着制造各种军用战船使命。还可以沿漕渠进入渭河、黄河。

经过一百多年后,尽管所剩不多,但仍被第五伦让任光一艘不剩刮走,部分派到河东风陵渡去,剩下的就停泊在上游几处渡口,如今横断渭水,艨艟撞翻简陋的小舟,大翼上弓弩齐发,将跑到河边欲泅水而走的绿林兵逼退。

天杀的第五伦,明明有能力封锁渭水,却偏要骗着他们强渡送死,这下,想退都退不掉了。

倒是对面的魏军阵列,第五伦大旗下,有人举着白布过来,大声呼唤刘伯升。

“刘将军,在宛城,你赢了,但在此,你输了!”

刘伯升似也想明白了,站起身来,大声回应。

“转告魏王,还记得那个交换么?”

刘伯升大笑道:“围宛城,困死严伯石的,是刘縯;攻渭北,也是刘縯一意孤行也,魏王应该痛恨的是我一人。”

“刘縯愿意用自己的首级,换阴氏姊弟归来,换我麾下数千士卒离开,他们从此再不入关半步,何如?”

“大将军!”刘稷等人大惊,连忙阻止刘伯升,但刘伯升却有自己的计较。

当年项羽之所以不愿过乌江,是因为他带着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却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他何面目见之?

刘伯升将舂陵、南阳子弟折损于关中,以他的脾性,也无颜再回去啊!但倘若能用他的死,换取“江东子弟”们安然归乡,倒也不失为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至少能在故乡,赢得一个好听的身后名,豪侠在意的,不就是这个么。

然而第五伦那边的回话却是:“魏王言,他素爱英雄,又与文叔相善,何必动辄言死,欲得活伯升,不欲得死伯升!”

刘伯升默然片刻,勃然大怒,让人喊出去:“士可杀,不可辱!”

刘伯升不会降,不能降。

“第五伦好用离间,想将我,作为对付刘玄的工具。”

“除了没做过汉家臣子,他的野心,与那莽贼何异?”

“吾等的志向是复汉,而不是帮第五伦,覆汉!”

既然如此,就只剩下一条路了。

刘伯升将自己母亲亲手缝的帻巾解下,系在一个水性好,可以冒死穿过艨艟、战船封锁的渭水,渡到南岸的舂陵兵身上。

“告诉刘终、刘嘉,乃至于吾弟文叔。”

“汉家宝鼎,宁予家贼,不予异姓国敌。”

“刘玄再如何平庸,也是舂陵刘氏,他所忌恨者,吾一人而已。”

“只要我死了,刘玄若是明智,便知道第五伦才是未来大敌!能宽恕汝等,甚至重用!”

若如此,侥幸逃到南岸所剩无几的舂陵兵;起兵以来颇多依赖,却终究给不了他们回报的邓氏、阴氏;甚至是生死不知的来歙等,还有机会能回到故里,回到那蓝天白水大榕树下,而不用客死他乡。

最重要的是,他们还能在汉家旗帜下而战,不管那旗帜的主人是他曾不齿的刘玄,还是刘伯升心里隐隐期盼的另一个人……

用刘伯升一人之死,能换来绿汉的团结,哈,值啊!

几名亲信含泪应诺,记着这些话,然后朝渭水中纵身一跃,好似投河,他们在浮满尸体的河水中潜行泅渡,有人被船上魏兵发现,弓弩齐发射死,也有人侥幸到了对岸,艰难爬上岸,将刘伯升的话对渭南残部说了,一时间南岸一片哭声。

恸哭入耳,刘伯升仰起头,眼角隐隐有泪,真不甘啊,那份复汉的梦想本欲自己去实现,如今,却只能假他人之手了。

抽泣也在渭水边的尸骸壁垒里响起,刘稷等人知已无退路,而刘伯升心意已决,都跪在他身边。

刘伯升将亲信们扶起:“至于汝等,我不强求,愿死的死,该降的降,岑君然受我大恩,他回到第五伦军中,自会为汝等求情。”

“咚咚咚!”

对面魏军中,战鼓再度擂响,劝降不成后,第五伦也欲发动最后的总攻!

严伯石的弟子,要用一场毋庸置疑的大胜,为他的老师,报宛城窘困自尽之遗恨了!

刘稷愿为主君阻挡魏兵最后片刻,带伤顶在前方。而刘伯升则解下了自己的甲,全军上下几乎找不到一柄好剑好刀,他最后摸到了自己的拍髀。

这种短刀长不过尺余,又叫尺刀。

项羽自尽,是以剑自刎,但自汉以来,有一种新的潮流:以尺刀自刺,皮面决眼,自屠出肠!

魏兵的脚步越来越近,刘稷发出了最后的怒吼,带着愿意死战的人与他们厮杀,而刘伯升则转过身,面朝他梦想中的长安,也对着故乡南阳白水乡的方向,高高举起了尺刀,对准自己的胸膛!

仿佛他年少时,教弟弟比划刀兵的那一幕,只不料,这一刀最后刺在自己身上:“拍髀要这样捅。”

“才致命!”

……

和关中大多数地区一样,渭水边的土,本是黄色的,这是无数年风力和流水共同搬运堆积的结果。

可如今,从西渭桥到中渭桥,黄土平原却悄然色变,北岸上尽是尸骸,流淌而出的鲜血渗入黄土,将它们染成了奇异的橘红,又被无数双脚踩成了烂泥地。

朝阳如血,渭水里也尽是血淋淋的尸体。大群大群的乌鸦闻到气味,在死者头顶的天空上往复盘旋,这是为它们准备的盛宴。

天上除了群鸦,还有浓烟,第五伦为了赢得胜利,无所不用其极,被烟矢波及的地方,芦苇烧成了焦黑的炭,浮桥也烧毁了,发光的余烬自烟幕中升起,朝天空飘去,仿若千百只新生的萤火虫…………

当连刘稷也带着身上数不清的箭矢倒下,再无一个舂陵兵螳臂当车时,魏军也缓缓向前,开到了那些跪地降服的兵卒面前。

他们身后,是站立的刘伯升,他背后撑着一杆矛,让其亡而不倒。

做了这么久的敌人,这却是第五伦第一次与此人碰面,背影看着十分高大,比起弟刘秀都高出许多。

第五伦骑在马上,绕到其正面,刘伯升确实是自刺而亡,拍髀深深插进胸口,致命伤,血已流干,双目却依然瞪大,定定看着南方。

看着不像是死不瞑目,那目光,竟让人觉得有些许的柔和,与他豪侠的名声不太相符,而容貌和刘秀确实有几分相似,尤其是美须眉与方正到有棱角的日角容。

“刘伯升临死前,可说了什么?”

第五伦端详了对手许久,才问被押到边上的舂陵降卒,尽管刘稷战死,尽管有上百人跟着刘伯升一起自尽,可仍有偷生者,若有机会活,谁愿意死呢。

但他们,也已经哭得不成人样了,稽首在地,哽咽着说出了刘伯升最后的几句话。

“大将军说……”

“我是家中的长子,只能进,不能退。”

“我是舂陵的柱子,脚踩地,头顶天。”

“扶住我。”

“我要站着死!”

……

PS:明天的更新在13:0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